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63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特点,提高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1月手术治疗70岁以上(包括70岁)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57例,切除率90.5%,切除病例中行颈部吻合5例,弓上吻合32例,弓下吻合23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体质多数较差,合并症较多,心肺功能低下,术后易发生心肺并发症。严格手术指征,加强同手术期的处理,强剜个体化治疗。手术治疗同样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的可行性和术式的选择。方法150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式的选择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94.0%(141/150),探查术6.0%(9/1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7%(52/150),死亡率4.0%(6/150)。结论手术切除是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最佳方法,对高龄食管癌患者应严格控制适应证及适宜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营养,适当的麻醉及手术方式,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并发症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高龄食管癌贲门癌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61例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手术切除率为95.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5%,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6%。结论 对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应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吻合器在贲门癌、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贲门癌、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金属钉吻合器来进行治疗,治疗组25例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输血量明显地少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治愈率84.0%高于对照组64.0%,且并发症率4.0%低于对照组36.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器来进行贲门癌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显著,且起效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程兰  何静 《安徽医药》2015,(7):1410-1411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器在食管癌术后胸部切口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科收治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5例,对照组295例。对照组手术采用常规缝合,观察组缝合皮肤前切口留置硅胶负压引流器,比较2组切口愈合良好程度、切口感染率、二次缝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280例(98.25%),二次缝合2例(0.70%),发生感染4例(1.40%);对照组甲级愈合257例(87.12%),二次缝合10例(3.4%),发生感染22例(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9±3.3)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2±4.0)d(P <0.05)。结论皮下留置负压引流器,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可提高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与阴式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利弊。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分别采用宫腹腔镜联合(30例)及阴式手术治疗(30例)。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45~86min,平均(56.3±11.2)min,术中出血量20~45ml,平均(31.6±8.9)ml,对照组手术时间29~55min,平均(43.0±4.2)rain,出血量为30~70mL,平均(40.5±9.7)mL。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相比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住院时间7~12d,平均(7±3)d。正常月经来潮时间为术后22~40d,平均(29.4±5)d。术后其中28例患者月经期持续在3~7d内,统计为治愈,治愈率为91.3%;2例患者月经期持续在7~13d内,为好转,好转率为8.7%。对照组住院时间4~7d,平均5±2d,正常月经来潮时间为术后23~39d,平均(29±2)d。30例患者中,27例治愈,治愈率为90.O%,3例好转,好转率为10.0%。月经来潮时间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均疗效满意,损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80岁以上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61例超高龄患者中78.7%术前有合并症,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39.3%);58例(95%)康复出院,3例死亡(5%)。结论只要对超高龄患者加强围术期的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超高龄患者能够平稳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8.
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PFNA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70~90岁,平均76.9岁,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3.1年,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46.5±7.2)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最终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5±7.2)分提高至(84.5±5.7)分,其中,优14例,良8例,可4例,差0例,关节优良率达84.6%,未发现螺旋刀片切割、退出,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生物学固定,抗旋转能力强,固定牢稳,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2000年3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24例高龄(80岁以上)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6例次(25%),其中切口感染3(12.5%)例次,切口裂开2(8.33%)例次,肺部感染1(4.16%)例次。平均住院时间50d。随访22例,随访率91.67%,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83%、29.16%和16.67%。结论高龄并不是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禁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林燕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3):563-563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生理、术后疼痛、术后体位、生活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4±0.2)h,疼痛46例,术后并发症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6.7%(87/90),住院时间(9.4±1.2)d;对照组分别为(1.7±0.5)h、66例、8例、90.0%(81/90)、(12.6±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舒适护理,可缩短腹部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减轻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外科手术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外科进行手术治疗贲门癌患者80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贲门腺癌61例,贲门鳞癌12例,其他病理类型贲门部癌肿7例。结果手术成功78例,成功率97.5%。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2.50%,其中死于吻合口瘘1例,呼吸衰竭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8.75%)。淋巴结转移率92.4%。结论贲门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术中要充分切除患病食管、胃,扫清淋巴结,术后辅助化疗,以提高贲门癌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2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资料,施行全胃+贲门切除17例,近端胃大部切除+远端食管切除21例,全胃切除+远端食管切除4例。结果本组40例患者行手术全切除肿瘤,切除率为95.2%,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肿瘤复发者5例,食管下端癌患者与贲门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与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生存率与五年生存率比较,贲门癌患者明显高于食管下端癌患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结合部癌应尽可能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可有效保证手术根治度,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贲门癌手术径路的选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贲门癌外科治疗手术入路选择,提高临床贲门癌手术效果,使贲门癌外科治疗更加合理。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2年经胸和经腹二种径路外科手术切除的183例贲门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入路112例,经左胸入路71例,两种手术方式切缘阳性率分别为2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癌手术入路选择对外科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术前应综合患者全身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因为经胸手术在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方面优于经腹,因此在患者全身情况许可时应首选经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30)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6),所有病例在术前、术后第1、8天分别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和电解质(K^+、Na^+、Cl^-)。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吻合口瘘及测体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无吻合口瘘。营养支持后EN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对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001)。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时间(P〈0.001),体质量下降减慢。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内镜中心2007年至2010年4年来内镜诊断的早期胃癌,分析早期胃癌在同期胃癌病例中的构成比及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从2007年至2010年共行胃镜检查124142例,检出胃癌共5493例,胃癌检出率为4.4%。早期胃癌613例,占胃癌的11.2%。自2007年至2010年胃癌的检出率分别是5.17%、4.72%、4.39%、3.80%;其中早期胃癌的构成比分别为7.4%、11.6%、12.2%、12.8%。可见胃癌总体内镜下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而早期胃癌占胃癌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所有检出的早期胃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1±14.5)岁。男:女为1.85: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早期胃癌胃窦部最常见,占66%,然后依次是胃体24%、贲门胃底5.6%、残胃4.0%。胃窦早期胃癌显著多于其它部位(P〈0.05)。按照病理结果,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构成比分别为20.8%、23.7%、38.2%、16.8%、0.6%。根据内镜下表现,将早期胃癌分为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其构成比分别是12.6%、28.6%、58.9%。结论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早期胃癌的发现比率增多。早期胃癌的好发部位、病理特点和进展期胃癌类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OLFOX7与FOLFOX6两种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FOL-FOX6治疗组和FOLFOX7治疗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FOLFOX6治疗组中CR6例,PR14例,SD14例,PD6例,总有效率为50.0%(20/40);临床获益率为87.5%(35/40),主要表现为骨髓毒性等不良反应。FOLFOX7治疗组中CR9例,PR16例,SD14例,PD1例,总有效率为62.5%(25/40);临床获益率97.5%(39/40);主要表现为骨髓毒性等不良反应。结论:FOLFOX7比FOLFOX6化疗方案的毒性反应小,有效率高,剂量合理,耐受性更好等特点,现多采用FOLFOX7治疗胃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苏纪亭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61-3463
目的:比较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在根治性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50例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患者,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A组(55例)、B组(46例)、C组(49例),A组患者接受间置空肠吻合术,B组患者接受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C组患者接受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随访期内,A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1.82%比19.57%,χ^2=6.966,P=0.008),B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χ^2=4.212,P=0.042)。手术后12个月,A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等指标评分显著低于B组与C组(均P<0.05)。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时可以选择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近端根治性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过程中应用间置空肠吻合术具有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患者生存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林州市居民食管癌、贲门癌发病与人群内镜筛查的不一致性的可能原因。方法应用林州市2006年居民食管癌和贲门癌发病登记资料与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目标人群的内镜筛查资料进行对照。结果 2006年林州市居民共发生食管癌和贲门癌1127例,食管癌733例,占65%,其中40~69岁居民发病数占71.76%;贲门癌394例,占35%,40~69岁居民发病数占72.34%。目标人群40~69岁10425例,内镜筛查了6776例,顺应性65%,发现食管癌48例,贲门癌60例。结论人群内镜筛查贲门癌较食管癌多,而居民登记资料食管癌发病率较贲门癌高。这可能与在筛查中,采用了贲门高发位点的常规活检,使得无症状的早期贲门癌症病人得到了超前诊断,而居民登记资料来源于临床治疗,多为有明显症状的中晚期癌患者有关。同时是否提示贲门癌和食管癌的发病机理存在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114例≥75岁食管癌手术治疗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选择直接食管癌根治、食管胃吻合术,其中颈胸腹三切口手术16例,右胸上腹两切口手术11例,左胸单切口5例;B组82例分两期手术(一期行食管癌切除、食管左颈部外置、胃造瘘术;择期行二期手术即胸骨后胃代食管、食管胃左颈吻合术)。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2.9±0.7)h,出血量(305±65)ml,术后共发生各类并发症25例,死亡3例;B组一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0.4)h,平均出血量(220±60)ml,术后共发生各类并发症22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75岁特别是心肺功能欠佳、食管病灶广泛或位于中上段的食管癌患者采用分期手术,术后风险相对较小,恢复较快,有利于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