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临床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常采用的一种术式。由于其术中行胆肠端侧吻合需横断胆总管,易于损伤门静脉而造成大出血;侧侧吻合又易形成“漏斗综合征”,临床处理比较困难。我院自1993年5月~1996年7月采用一种胆肠Roux-en-Y的改良吻合术,效果较理想。现总结如下。手术方法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先常规行肝总管及肝内2、3级肝管切开取石。取尽结石后提起空肠,距屈氏韧带40cm裁剪空肠,备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远端空肠断端常规缝闭后于对系膜膜缘重新切开肠壁,切口与胆管切口相应大小。于胆道切口的下端横形向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在合并胆总管扩张壶腹部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5月~2009年10月共30例伴胆总管扩张壶腹部肿瘤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6例行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其余14例采用常规方法吻合,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肝功能变化,手术时间,两组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胆道感染情况,手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常规术式组相比,观察组的胆肠吻合手术时间短,P=0.036,术后进食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P=0.047,术后3个月胆管直径、胆漏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当,两组间手术前后血钠、血钾、肝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胆管扩张的患者以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同时不放置T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结石病情复杂,是肝胆管外科治疗中的难题,目前尚无标准术式可以解决。胆肠吻合术是处理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段之一,但其远期所表现的反复发作胆管炎、吻合口狭窄、复发结石问题,近年来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内窥镜技术和碎石技术的广泛开展,胆肠吻合术应用有减少的趋势。本文就目前胆肠吻合术的适应证,并发症的预防及针对不同病变特征选择合理个体化的术式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5.
我院1985年4月~1998年12月共收治阻塞性黄疸患者82例,其中17例肝门部胆管癌因未能切除而行胆肠Roux-y吻合内引流减黄手术,皆因显露困难采用方叶切除后胆肠吻合.此方法操作方便,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胆道疾病常用的手术方式,也是再手术率发生较高的一类手术。由于肝外胆管解剖的复杂性,加上原发疾病的不同,其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方法也各不相同。胆道的再次手术处理相对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导致再次手术失败。本组对2002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2例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2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36~69岁。 相似文献
7.
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狭窄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狭窄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对1991年9月至2008年12月69例行胆肠吻合术的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狭窄病例进行总结,包括临床表现、结石部位、狭窄情况、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等。结果胆管狭窄主要位于1~2级胆管内。51例(73.9%)行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8例(26.1%)采用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随访结果表明,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优良率为88.9%,优于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88.9%:66.7%,P<0.05)。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狭窄患者首选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肝胆管空肠大口吻合。 相似文献
8.
侯化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4):7-8
目的分 析6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胆肠吻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均行肝部分切除术,62例(研究组)同时行胆肠吻合术,40例(对照组)行T管引流术,对两组疗效与结石清除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对比分析.结果 在总优良率上,研究组为93.5%,对照组为77.5%;在结石残留率上,研究组为1.6%,对照组为10.0%;研究组的效果相对更理想(P<0.05).结论 肝胆管结石采用胆肠吻合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肝内胆管结石处理比较复杂,术后并发症多,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我科1995年2月-2005年4月采用胆肠盆式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6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研究医源性胆管损伤与胆管狭窄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与胆管狭窄的患者进行研究,利用经内腔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技术在患者体内置放支架,对医源性胆管损伤与胆管狭窄情况进行治疗,手术之后的第1、4、7及11d对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对患者血白细胞水平的计算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住院的时间、临床上的治愈率以及手术之后第1、3、5年的复发率进行观察。另外,还要对比分析这些患者医源性胆管损伤与胆管狭窄情况的致伤原因以及治疗结果。结果术后治愈73例患者,治愈率为91.2%,术后的第1、4、7及11d,患者总胆红素、血白细胞水平、丙氨酸转氨酶等均有显著的下降趋势。比较手术后第1d和第7d患者各项指标的数值,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第7d和第11d,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胆囊切除手术当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医源性胆管损伤与胆管狭窄在注意遵循及掌握手术原则的前提下,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在提高其远期疗效方面利用经内腔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技术在患者体内置放支架这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特别是对于胆道狭窄的直径>3mm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胆道再次手术7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道再手术原因,总结诊治经验及教训。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73例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全组病例的79.4%,其次为胆管狭窄、医源性损伤、肿瘤,再手术的方式以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叶段切除、胆肠吻合为主。结论胆道再次手术既有胆道疾病本身因素,亦有医源性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前评估,结合内镜或术中超声或造影等,以"取净结石、解除狭窄、通畅引流、去除病灶、防治复发"为原则,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是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胆漏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探讨其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月本院23例LCBDE术后胆漏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漏发生率为4.24%。23例胆漏患者中,18例在术后24h内发现,5例在术后3~10d发现。一期缝合发生胆漏12例,T管周围漏8例,拔T管后发生胆漏3例。19例胆漏患者行腹腔引流,3例患者缝合漏口、重放T管引流,1例患者胆道重建治疗,2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术中取尽结石,保持胆总管通畅,正确选择及安置T管,T管外窦道造影以及加强营养支持等,是防治LCBDE术后胆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胆道术后腹腔引流液中炎性因子检测对胆漏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160例胆道术后24h、48h、72h的腹腔引流液分别进行CRP、TNF-α、IL-6的检测,同时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胆漏患者,进行腹腔引流液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60例胆道手术的患者,术后出现胆漏13例,占8.13%,未出现胆漏147例,占91.87%。13例不同胆漏患者进行术后3次腹腔引流液中炎性因子检测平均结果:CRP(33.76±1.28)mg/L、TNF-α(45.83±2.37)ng/L、IL-6(33.68±4.51)ng/L。胆道患者手术后腹腔引流液中炎性因子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胆漏组患者的腹腔引流液中炎性因子明显高于未出现胆漏的患者。结论胆道术后腹腔引流液炎性因子检测CRP、TNF-α、IL-6早期异常升高,可以作为对早期胆漏的诊断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测定尼莫地平含量为指标,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方法,对尼莫地平自微乳化液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尼莫地平自微乳化液大鼠小肠吸收较好,循环灌流3h后.胆管结扎的大鼠小肠药物吸收百分率为84.74%,胆管未结扎的大鼠小肠药物吸收百分率为81.54%,胆管结扎与不结扎对吸收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8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3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肌内注射。治疗后比较2组术后腹腔引流量、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7d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1例膈下积液发生,对照组发生膈下积液3例。结论生长抑素能明显减少肝胆术后胆漏量,提高胆漏自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肝癌并发胆道癌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7月-2004年8月收治的7例小肝癌并胆道癌栓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已死亡病人平均生存期为19个月,3例病人仍存活,分别已生存7个月、13个月和41个月。结论积极外科手术可以明显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