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11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医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8例作为对照组,2组进行 MP-IgM 抗体检测,比较2组 MP-IgM 抗体阳性率,对 MP 感染患儿进行对应治疗。结果观察组 MP-IgM抗体阳性患儿63例(54.78%),高于对照组的18例(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63例 MP 感染患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抗感染,76.19%(48/63)的患儿均在2周内咳嗽明显减少,93.65%(59/63)的患儿咳嗽1个月内消失。结论 MP 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 MP-IgM检测。对于确诊 MP 感染患儿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2.
黄碧梅 《北方药学》2016,(7):103-10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儿童慢性咳嗽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咳嗽患儿339例检查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将MP-IgM阳性者1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采用大环内酯序贯疗法)与对照组(71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84.51%)(P<0.05);观察组MP-IgM总转阴率(95.83%)高于对照组(81.69%)(P<0.05).结论:儿童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病因是MP感染,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戴桂芬 《中国药师》2010,13(9):1325-1326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7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连续静滴头孢噻肟钠10—14d,序贯疗法组34例静滴头孢噻肟钠3—5d,病情稳定后改为头孢克肟颗粒口服治疗5~7d。结果:对照组及序贯疗法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82.35%(P〉0.05);平均费用分别为(1.7±0.4)和(2.3±0.7)千元(P〈0.05)。结论:序贯疗法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且依从性好,费用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阻断儿童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方法。方法对十二个月内患支原体感染(临床有呼吸道症状、血Mp_IgM滴度在1:40以上)发病3次以上,或六个月内发病2次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后者Mp_IgM滴度在1:40以上)前瞻性给予阻断治疗:即对治疗组患儿及密切接触者同时进行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疗法,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治疗。结果71例患者随机分为控制组(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经过2年随访观察发现: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的患者复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反复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也实施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疗法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支原体重复感染。  相似文献   

5.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86例CVA患儿作为观察组.9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和血球分析仪常规法测定CVA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CVA组MP-IgM阳性率为37.21%,对照组MP-IgM阳性率为2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的CVA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嗜酸粒细胞计数(EOS)均高于MP—IgM阴性的CVA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6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序贯治疗,对照组予头孢噻肟.头孢克洛序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8,P〈0.05)。结论;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能减少院内变叉感染,减少穿刺局部反应,节约医疗资源。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6,(5):1102-1104
目的:分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 M)阳性感染慢性咳嗽患儿163例,将其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1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MP-Ig M转阴的总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为86.42%(P<0.05);MP-Ig M总转阴率为96.34%高于对照组为83.95%(P<0.05)。结论: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 M)阳性感染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奇霉素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FQ—PCR技术和DIGFA试验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检测MP—DNA和MP—IgM,观察分析其在不同病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FQ—PCR检测MP—DNA和DIGFA检测MP—IgM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患儿留取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清标本,采用FQ—PCR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MP—DNA,用胶体金DIGFA法检测患儿血清MP—IgM。入院患儿被检出单一MP—DNA阳性或MP—IgM阳性或两者双阳性者均确诊为MP感染病例,对确诊的病例观察分析病程不同时期MP—DNA和MP—IgM阳性率消长的动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根据患儿MP—DNA和MP—IgM检出情况,被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共56例。对这56例患儿进行病程追踪检查分析显示:在病程初期阶段,MP—DNA检出阳性率为82.14%(46/56),MP—IgM阳性率为35.7l%(20/56);两种检测阳性率比较,MP—DNA阳性率显著高于MP—IgM阳性率,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病程中期,MP—DNA检出阳性率下降为64.29%(36/56),MP—IgM阳性率上升为80.36%(45/56);到恢复期,MP—DNA阳性检出率继续下降为1.79%(1/56),而MP—IgM阳性率在中期升高后又返降为23.21%(13/56)。结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不同病程中,存在MP—DNA随病程延长逐渐降低而MP—IgM随病程延长逐渐增高至中期又返折下降的消长规律。FQ—PCR检测MP—DNA对MP感染患儿发病初期就诊者确诊价值较高,而DIGFA检测MP—IgM对发病时间已较长而又初次就诊者诊断意义较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既可在诊断上优势互补,又可用于患儿病情转归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9.
朱梅英 《海峡药学》2010,22(4):89-90
目的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随机选择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持续静脉抗生素;观察组应用对照组相似同类抗生素,静脉给药2~5d。病情稳定改为门诊转换相应抗生素口服。结果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无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药物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但应用中应首先考虑选择有效的口服抗生素,掌握适用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后,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序贯疗法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共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3组,分别为实验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实验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阿托伐他汀钙序贯疗法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一级复合终点情况方面比较.观察组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序贯疗法治疗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给予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支原体感染关系。方法:通过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儿科门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08例为观察组,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00为对照组,使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测定方法对两组患儿的MP-IgM进行测定,观察组的MP-IgM(+)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108例患儿中MP-IgM(+)患儿46例,占42.59%,对照组MP-IgM(+)患儿11例,占11%。46例CVA合并MP-IgM(+)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总有效率为95%。对46例患儿进行为期7~24个月的随访,仅有2例患儿咳嗽轻度发作。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大环内酯类对此类患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P)引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2月的46例MP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采集咽拭子进行培养,同时以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研究,比较咽拭子阳性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为(7.21±1.69)d,多数患儿有咳嗽现象,MP阳性率为100%;而对照组健康儿童MP阳性率为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小于1岁的患儿MP阳性率为15.2%,显著低于同组内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年龄段儿童(P〈0.05)。结论MP引发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的儿童,且MP培养可帮助确诊.对临床上进行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将研究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入组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1组和2组,另设3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进行MP-IgM检测,对比分析3组MP检测结果、阳性率及MP阳性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MP-IgM阳性率为3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1组及研究2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年龄越大MP-IgM阳性率越高,二者呈正比;研究1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研究2组,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容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二者关系密切,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可常规检测MP-IgM,且应用抗肺炎支原体药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显著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均给予止咳、支气管扩张剂、抗过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孟鲁司特钠(2~6岁每次4mg,〉6岁~12岁每次5mg,每晚1次口服)和槐杞黄颗粒(2~3岁每次5g,〉3岁~12岁每次10g,早晚各1次口服)治疗,对照组仅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用法用量同观察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咳嗽缓解及消退时间、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变化。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91.7%vs7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咳嗽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PEF%、IgE、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及CD4+/CD8+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P〈0.01)。两纽随访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联合盂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还能缩短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能更好地改善患儿肺功能及免疫功能,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250ml:0.4g,德国拜耳)(0.4g、ivgtt、qd)抗感染;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0.5g左氧氟沙星与氯化钠0.9g)(0.5g、ivgtt、qd)抗感染,连续治疗10d。比较两组患者发热、咳嗽及啰音症状消失的时间及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两种方法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患者发热、咳嗽及啰音症状方面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消失时间均远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住院婴幼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政祥  苏红  胡晓波 《安徽医药》2008,12(2):144-145
目的探讨住院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血常规改变。方法从我院1362例患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中选择经ELISA classicMP-IgG/IgM检测及咽拭子标本MP选择培养确诊的MP呼吸道感染住院婴儿75例、幼儿116例为研究对象,47例确诊为MP呼吸道感染的3岁以上住院儿童为对照,分析各年龄组儿童MP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病种分布、临床特点及血WBC和PLT变化。结果婴儿、幼儿、3岁以上儿童MP感染分别占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27.1%、27.2%,上、下呼吸道感染比例分别为1:18、1:12及1:2.6;婴儿MP感染后咳嗽1周以上伴痰鸣及哮鸣音较幼儿和3岁以上儿童明显增多;MP感染后95%以上婴幼儿血WBC正常或增高,血PLT增高者也达50%以上。结论MP已是我院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年龄越小下呼吸道感染越多,较长咳嗽、痰鸣音是婴儿MP感染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慢性咳嗽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丙卡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E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及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及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验(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Mp抗体滴度,同时作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Mp感染阳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治疗.结果 250例患儿中Mp感染阳性44例,其中哮喘患儿阳性42例,占21% (42/200),哮喘患儿Mp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 (2/50)(x2=6.14,P<0.05);Mp抗体滴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 =4.38,P<0.05),且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03,P<0.05).Mp感染阳性哮喘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高于用头孢呋辛组(x2 =16.18,P<0.05).结论 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应尽早常规做Mp抗体测定;阿奇霉素可消除Mp感染,更有利于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9.
仇成凤  谭力铭 《中国药房》2013,(48):4557-4559
目的:比较两种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方案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qd,连续给药3d,停用4d,更换为阿奇霉素肠溶胶囊10mg/(kg·d),qd,口服,连续给药3d,停用4d;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qd,连续给药5d,停用2d,更换为阿奇霉素肠溶胶囊10mg/(kg·d),qd,口服,连续给药5d,停用2d。两组患儿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记录所有患儿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采用给药3d停4d的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更安全,患儿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