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65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按照不同的乙肝病毒标志模式情况分组后,进行HBV 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分析研究.结果 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98.3%,HBsAg、HBeAb、HBcAb阳性组阳性率77.8%,HBsAg、HBcAb阳性组阳性率83.3%;HBsAg阳性组阳性率60%;:HbeAb、HBcAb阳性组阳性率42.1%;HBsAb阳性组阳性率38.1%;全阴性组阳性率3.1%.结论 HBV D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标志阳性血清甚至全阴性的血清中均可检出,但检出率相差甚大(3.1%~98.3%);乙肝病毒标志中HBeAg阳性者其HBV-DNA阳性率较高;HBsAg及其抗体阳性者也可检出HBV DNA,甚至乙肝模式全阴性者仍可检出HBV DNA.说明仅仅依靠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是不够的.因此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有助于乙肝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的关系. [方法]202例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同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标本中HBV-DNA的含量. [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为98.9%(88/89);HBsAg、HBe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为100%(6/6);HBsAg、HBeAb、HBcAb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为25%(9/36);HBsAb、HBeAb、HBcAb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为12.5%(2/16);HBsAg、HBcAb阳性组和HBeAb、HBcAb阳性组分别5例中各有1例检出HBV-DNA;33例HBsAb阳性中仅1例HBV-DNA阳性;12例HBV血清标志物全阴的标本未检出HBV-DNA.[结论]儿童乙肝患者的多种血清标志物模式中都存在HBV-DNA复制.以HBeAg阳性者HBV-DNA复制水平最高.血清标志物与HBV-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尤其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1517例乙肝标志物和HBV-DNA定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HBV-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51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98.24%;HBsAg、HBeAg阳性组为100.00%;HBsAg、HBeAb、HBcAb阳性组为60.98%;HBsAg、HBcAb阳性组为37.71%;HBcAb阳性组为12.90%。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采用FQ 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中.HBeAb,HBcAb双抗体阳性的HBV-DNA的含量,来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是否有病毒复制及有无传染性.方法 (1) HBeAb、HBcAb阳性的乙肝两对半是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双抗体阳性的57份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HBV-DNA检测.并随机检验同期小三阳(HBsAg+、Hbe-Ab+、HBc-Ab+)50例进行比较.结果 HBeAb、HBcAb双抗体阳性HBV-DNA的阳性率(77/57) 12.2%.小三阳阳性率48.0%.其复制、传染性较小三阳低,但两组均低复制状态.结论 通过对57例双抗体阳性的标本的HBV-DNA的检测,表明HBV复制及有无传染性依据HBsAg(+)或HBeAg(+)是不够的,易造成部分乙型肝炎的漏诊,对于HBsAg阴性只要有HBV感染后的任何血清学依据,都应检测血清HBV-DNA作为诊断乙型肝炎的进一步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含量检测的结果与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500份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0例HBV-DNA定量检测阳性283例,阴性217例;52例HBsAg、HBeAg、HBcAb、HBeAb组阳性患者(大三阳)检出HBV-DNA阳性51例,66例HBsAg、HBeAg、HBcAb、HBeAb组阳性患者(小三阳)检出HBV-DNA阳性39例。结论大、小三阳两组患者检出HBV-DNA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联合运用乙肝标志物与HBV-DNA检测有助于乙肝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孕妇血清HBV-DNA的存在情况。方法选择HBsAg阴性孕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结果502例HB-sAg阴性孕妇血清HBV-DNA阳性40例,阳性率8.0%。结论HBsAg阴性孕妇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血液中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HBsAg阴性孕妇也应使用灵敏度高的PCR方法筛查血清中HBV-DNA,这项工作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血清HBV-DNA及HBVM的相关性分析,并探讨HBsAg与HBV-DNA之间的关系,HBsAg与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及HBV-DNA与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7月医院接受诊治的乙型肝炎195例患者HBsAg均为阳性,其中HBV-DNA应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HBVM(包括前S1抗原、HBeAg、HBeAb、HBcAb、HBsAg、HBsAb)应用ELISA法检测,选取健康体检者96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195例HBsAg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中HBV-DNA的阳性率最高为75.90%,其次为前S1抗原的阳性率51.28%、HBeAg的阳性率28.21%;前S1抗原与HBsAg、HBV-DNA与HBsAg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V-DNA与前S1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BsAg;HBV-DNA与前S1抗原两种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V-DNA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96例健康者其检测结果表明前S1抗原亦均为阴性。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血清HBV-DNA及HBeAg三者在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S1抗原与HBV-DNA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为HBV感染的监测提供更加全面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BV携带产妇血清与乳汁HBV-DNA变量相关性,为安全哺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ELISA法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HBV-M,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与乳汁HBV-DNA,统计学方法分析两变量相关性。结果以乳汁HBV-DNA小于500拷贝/ml为阴性,其中A组(HBsAg、HBeAg、HBcAb阳性)乳汁阴性率为11.7%(15/128),B组(HBsAg、HBcAb阳性或HBsAg、HBeAg阳性)乳汁阴性率72.3%(11/15),C组(HBsAg、HBAbe、HBcAb阳性)乳汁阴性率94.9%(185/195),三组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8例HBV携带产妇同时检测血清和乳汁HBV-DNA,各组分组情况同上,A组血清HBV-DNA阳性率95.4%(83/87),乳汁HBV-DNA阳性率80.7%(71/87),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6.2%(6/13),乳汁HBV-DNA阳性率30.8%(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与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31.8%(37/148)和4.1%(6/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两变量统计学分析正相关且相关程度高。结论不同感染模式的HBV携带产妇,血清与乳汁HBV-DNA病毒载量不同,HBV携带产妇哺乳前应该检测血清和母乳中的HBV-DNA,以指导母乳安全喂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含量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同时定量检测262份血清标本中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含量和HBV-DNA载量,并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2份血清标本出现了9种血清模式,其中152份HBV-DNA阳性,对HBVDNA阳性标本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其与HBsAg、HBeAg、HBeAb呈正相关(r=0.207、0.542、0.607,P<0.05),且在HBeAg阳性组更显著(r=0.425、0.752、0.701,P<0.01)。152份HBV-DNA阳性中79例HBeAg阴性,其中29例HBV-DNA载量对数值≥5,占HBeAg阴性者的36.7%;25例HBsAg<250 IU/mL,其中12例HBV-DNA载量对数值≥5,占48%。结论 HBV血清标志物含量与HBV-DNA载量之间有相关性,但是单一检查难以对体内HBV感染情况作出准确诊断,需要将HBV血清标志物检测与HBV-DNA载量两者联合检测,以准确判断HBV在体内的存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HBsAg阴性献血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和HBV-DNA的相关性分析,论证HBsAg阴性血液的安全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检测HBV-DNA。结果3398例HBsAg阴性献血样本,HBV-DNA检测总阳性率为2.73%,其中HBsAb(+)、HBcAb(+)模式组占6.59%,HBV-DNA阳性率为5.80%;HBsAb(+)、HBeAb(+)、HBcAb(+)模式组占4.74%,HBV-DNA阳性率为6.83%;HBcAb(+)组占6.24%,HBV-DNA阳性率为5.19%;HBeAb(+)、HBcAb(+)模式组占5.86%,HBV-DNA阳性率为4.52%;HBsAb(+)模式组占31.99%,HBV-DNA阳性率为1.56%;全阴模式组占44.59%,HBV-DNA阳性率为2.11%。结论HBsAg阴性的献血者仍然存在HBV感染的危险,特别当单独HB-cAb检测阳性或合并HBsAb、HBeAb等阳性标志物时,输血潜在感染的风险增加,应同时检测乙肝其他标志物,推行灵敏度高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可以进一步减少输血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吴宗华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1967-1968
目的比较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检测结果。方法采用TRFIA和ELISA法对182例肝病就诊患者同时进行HBV-M检测,两者结果不符合者双孔复查。结果TRFIA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灵敏度高于ELISA法,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8.9%、96.7%、99.5%、90.7%、88。5%。经配对卡方检验.两种方法测定HBsAg,HBeAg,HBeAb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测定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医学模式比较中,HBsAb与HBsAb、HBcAb阳性模式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医学模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RFIA法测定HBV—M是一种灵敏度高,结果符合率高的定量检测技术,对提高临床检测水平、指导临床治疗、监测方面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乙肝疫苗接种对成人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对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乙肝病毒标志物(A=HBsAg,B=HBsAb,C=HBeAg,D=HBeAb,E=HBcAb)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2820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组1344人,未接种乙肝疫苗组1476人)的早晨静脉血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然后对两组人群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共有22种,其中,接种乙肝疫苗组有19种模式,主要的感染模式以B( )为主(占55.73%),其次为ABCDE(-)、BDE( )和BE( )三种,分别占14.36%、8.26%和7.96%,此四种模式共占86.31%。未接种组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模式有22种,主要的模式以ABCDE(-)为主,占44.11%,其次有B( )、ADE( )和BDE( ),分别占14.09%、8.88%和6.71%,此四种模式共占73.7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未感染率、大小三阳阳性率、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 成人接种乙肝疫苗仍然可以大大地改变人群的乙肝免疫状态,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成都市区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HBVm)阳性结果、分布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增强人们对HBV感染的认知能力,合理干预,提高人们对乙型肝炎的自觉免疫意识。方法对2007—07—01/2008—06—30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108685名成都市区人群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及肝功能进行检测,同时调查HBV感染过去史、家族史、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史。结果HBVm阴性31063人,占28.58%;HBsAg、HBeAg、HBcAb均阳性者4637人,阳性率4.27%;HBsAg、HBeAb、HBcAb均阳性者5250人,阳性率4.83%;HBsAg、HBcAb均阳性者527人,阳性率0.48%;单纯HBsAb阳性51228人,阳性率47.13%;HB—sAb、HBeAb、HBcAb均阳性者1921人,阳性率1.77%;HBsAb、HBcAb均阳性者13200人,阳性率12.15%;其他(HBeAb、HBcAb阳性、单纯HBeAb、单纯HBcAb阳性)共859人,阳性率0.79%;肝功异常(单项转氨酶和/或两项转氨酶增高)共计896人,异常率为0.82%;乙肝疫苗预防接种33779人;接种率31.08%。结论成都市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总人数或阳性率与全国水平接近,而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加强乙肝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强化乙肝疫苗接种是进一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在测定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检测。对比研究了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结果符合率。[结果]TRFIA法测定HBsAg、HBsAb、HbeAg均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对HbeAb测定的符合率为90.9%,灵敏度为97.40%,但易出现假阴性,特异性仅为86.7%,故测定特异性还有待提高。HBcAb测定结果符合率只有55.8%,特异性为27.0%。ELISA法检测HBV-M五项指标也有较高的灵敏度,其中以HBsAg最为理想,灵敏度为95.24%、特异性为96.55%、符合率为96.15%,HBcAb和HBeAg次之,HBeAb灵敏度最低。[结论采用TRF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优于传统ELISA法,同时可以根据血清标志物表达量的多少评估患者的病情及传染性,较传统ELISA法更准确和更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与乙肝免疫标志物相关性分析,从而探讨二者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血清HBV免疫标志物。结果121例乙型肝炎标本中,FIBsAg+、HBeAg+、FIBcAb+阳性组患者有39例.血清HBV—DNA阳性率67%,平均浓度1.42x10’Iu/rnl;HBsAg+,HBeAb+,HBcAb+阳性组患者有64例,血清HBV—DNA阳性率45%,平均浓度4.29×10^5IU/ml;HBsAg+,HBcAb阳性组患者有6例,血清HBV—DNA定量值均为〈500;HBsAg+,HBeAg+,HBeAb+,HBcAb+有2例,血清HBV-DNA阳性50%,平均浓度2.96×10^4IU/ml。结论血清中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与乙肝免疫标志物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数据。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部分企业职工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部分企业职工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2001~2003年在我院作健康体检的广州地区部分企业职工的乙肝"两对半"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3117例(男1860,女1257)企业职工,全部静脉抽血作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5项)检查,其中HBsAg和HBsAb均阴性606人(19.44%),HBsAb阳性2 047人(65.67%),HBsAg阳性464人(14.89%).而HBsAg和HBsAb阴性的606人中HBeAb或HBcAb阳性,或两者同时阳性56人(1.80%).结论本调查职工HBsAg阳性率为14.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HBsAb阳性率为65.67%;HBsAg和HBsAb均为阴性占19.44%,易感者比率较高,有必要及早采取注射乙肝疫苗等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受感染的危险性,减少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院就诊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血清学标志物组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01年1月-2003年12月就诊患者中的42920例受检者的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HBV现症感染率高达27,16%,其中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者占10.06%;HBsAg,HBeAb,HBcAb均为阳性者占13.87%;单项HBsAg阳性或HBsAg与HBcAb2项结果阳性者占3.16%;HBsAg,HBsAb,HBeAg,HBcAb 4项结果阳性60.05%;HBsAg,HBsAb,HBeAb,HBcAb4项结果阳性占0.02%。结论所检人群中HBV感染率高,血清学标志物组型多,医院应高度重视,以避免就诊时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泰安地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是否存在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残余风险及研究前S1抗原(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对无偿献血者HBsAg(+)、部分ALT(+)、HBsAg灰区(OD/Co>0.7)标本及部分临床HBV感染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PreS1-Ag,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仪检测HBV-DNA含量。结果HBsAg(+)模式中,PreS1-Ag和HBV-DNA检出率较高(61.9%和63.69%)。PreS1-Ag吸光度值和HBV-DNA的拷贝数有正相关性(r=0.680)。结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存在潜在输血传播HBV风险,建议检测HBsAg和HBcAb同时增加HBV-DNA检测,以有效阻断HBV的输血传播。PreS1-Ag在一定程度上是否能代替HBV-DNA检测还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