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0年代以来,国内外病毒性心肌炎日益增多,其中肠道病毒(小RNA病毒群)最具亲心性,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简称CBV)所引起的心肌炎最为常见。汕头市区尚未见有关报道,为探讨CBV与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关系及血清学诊断标准,1990年4月~1991年  相似文献   

2.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1例临床分析广西区人民医院刘振玲病毒性心肌炎(VMT)是常见的小儿心肌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近年来对VMT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在缺乏病原学检查的条件下,有时确诊困难,现将我科1987年元月~1995年12月诊治41例心肌炎的临床...  相似文献   

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70年代后发病有增多趋势。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我们用辅酶Q10胶囊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4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1998~1999年我院儿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病例,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1~13岁,平均7岁;发病时间5~12d,平均8.5d。临床病状有气短、乏力、心悸、多汗、面色苍黄等,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肠道病毒感染史。心电图检查均异常,其中室性早搏21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患儿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等。心电图多表现为频发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或B”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本组收集病例男88例,女92例。以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高。病因为较明显的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现将本组18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休息:患儿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及耗氧量。病情好转后可适当下床活动,总休息时间不少于3~6个月。休息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5.
心律紊乱是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的临床表现 ,国内 1 994年5月在山东威海会议制定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 1 999年 9月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会议上修订的诊断标准中 ,心律紊乱均为主要的诊断指标之一。心律紊乱也是影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预后和造成死亡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6.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资料国内少见报道,最近我院尸检急死,猝死4例,其中1 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其余3例未被诊断出,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临床资料(表1) 病理解剖情况病理解剖情况(表2) 讨论近年由于病毒分离技术和血清学检查的进展,以及电镜的使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许多学者以病原学、临床表现、组织改变特点作为依据,并制定了诊断标准。我国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于1979年制定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此标准也适用于成人诊断参考。国内临床病例报告不少,部分呈暴发性,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但有关病原学、组织学的资料却不多见,诊断依据尚欠完整。  相似文献   

7.
肠道病毒 ( EV)感染 ,尤其是柯萨奇病毒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笔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ELISA)检测血清中柯萨奇 B组病毒 Ig M( CBV- Ig M) ,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或疑诊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32例 ,其中男 1 0例 ,女 2 2例 ;年龄 1~ 1 2岁 ,平均 8.5岁。均系本院儿科住院病人。血标本采集时间为心肌炎首次症状发作后 1~ 8周。1 .2 方法 ELISA法 ,试剂盒由北京高远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取患者静脉血 2 ml,分离血清…  相似文献   

8.
贾天华  陶昆  曾海   《中国医学工程》2012,(3):109+11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是由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症状,为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心脏病[1]。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委员长病毒感染最多见。肠道病毒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其中柯萨奇、埃可(ECHO)、脊髓灰质炎病毒为致心肌炎的主要病毒;粘病毒如流感、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的心肌炎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侵犯心脏所至,其发病有上升趋势。该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未很好解决。为此15年来,我们系统地进行了病原学、发病机理、临床和实验室诊断、VitC治疗方案及其疗愈机制的研究.现简介如下:1.病原学通过对7省市大量病例的病原调查首次确定了我国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为柯萨奇B组病毒,其次是腺病毒,再其次为艾柯病毒。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按2006年9月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对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4年间在本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65例患儿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是近几年得到临床重视的一种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小儿不能准确表述发病时的有关症状,故而常致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误疹。本文介绍1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早期诊断体会。1临床资料我院儿科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1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男5例、女6例;年龄13个月至13岁,平均8·31岁。全部病例符合《儿科学》[1]中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发病前1~3周内均有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史,其中4例(36·1%)有乏力、多汗史;7例(63·6%)有胸闷、长出气史;2例(18·1%)有心悸、头晕史。患儿均有CPK、CK-MB增高,但仅3…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肌炎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复杂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性心肌炎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或真菌所引起的心肌炎症。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肠道病毒和腺病毒所引起的心肌炎约占临床病例的20%-50%。因此,本文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病毒性心肌炎造成的心脏损伤主要有三种发病机制:(1)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直接导致的心肌损伤;(2)免疫反应;(3)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对心肌炎病原学的深入研究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心肌炎已成为常见心脏病之一.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本病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是儿童及健康青年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显著增多,很多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其中以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B组病毒,孤儿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为常见.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为病毒的直接作用,包括急性病毒感染及持续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5.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96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曼莉  李雪胜 《吉林医学》2010,31(9):1201-120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96例经过临床诊断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其结果加以分析。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多有心电变化,心律失常较常见,动态心电图更易发现心电变化。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临床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及指导临床用药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一种,临床分为急性期、迁延期和慢性期三个阶段。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在小儿中比较常见,但是在成人中也是不少见的。文章论述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重点论述其诊断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心肌疾病之一,本文就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Tei指数在评价轻症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的应用价值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佀凤丽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149-149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心脏器质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尤以小儿居多。目前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尤晓燕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129-129
目的:稳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后心律失常疗效观察。方法:稳心颗粒0.3g/kg体重,1日3次,30天为1疗程。结果:有效率93%。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小儿常见病毒性心肌炎后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正手足口病(HFMD)是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1]。造成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最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与胃肠道病毒71型[2]。手足口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发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3],甚则出现病毒性心肌炎、脑炎等[4-5]。本研究旨在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及对患儿心肌酶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