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方法介绍 本组选择 1993年 6~ 1999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78例面神经炎患者,按来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对照组:药物治疗为地塞米松 10mg加液体中静脉滴注;或强的松 30~ 60mg,每早 8点口服, 5~ 10d后减量;维生素 B1100mg、 B12500mg肌肉注射, 1次 /d;加兰他敏 5mg肌肉注射, 1次 / d;或地巴唑 3次 /d口服。 (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跖疣治疗仪:取翳风,听会、阳白、地仓、下关、颊车等穴位,发病 4d内给予弱刺激,发病 5d后给予强刺激, 1次 /d,每次 5min。亦可根据面瘫的具体症…  相似文献   

2.
作者采取长针透刺的治疗方法,针对性强,疗效高,后遗症少。 1.取穴:A型(中枢性),兑端透巨(骨翏)、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大迎、翳风、合谷,配合头针,顶颞前斜线下五分之二。B型(乳突孔以下至末梢部位损害),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竹空、四白透承泣、兑端透巨(骨翏)、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大迎、翳风、合谷。C型(面神经管至面神经核部位损害),以B型取穴加耳门透听会、液门透中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透刺结合泥蜡疗法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32例,采用地仓透颊车,下关透颊车,阳白透向鱼腰穴,太阳穴透向率谷,攒竹透睛明,四白透迎香;健侧合谷透向三间结合泥蜡疗法,每次留针,留泥蜡均为30 min,1次/d,1个疗程为10次,治疗2个疗程。结果 32例患者中,治愈22例,好转10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68.7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透刺法结合泥蜡疗法对周围性面瘫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早期针灸治疗多能很快恢复,笔者运用电针及 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30例,取效良好,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 30例中,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 19例,女 11例;年龄 20~ 77岁。病程 2~ 60 d。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发病,排除外伤、耳源性、腮腺炎、糖尿病性、肿瘤、颅后窝病变所致面神经麻痹。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电针治疗及 TDP照射治疗。取主穴:患侧攒竹,阳白透鱼腰、四白、翳风,地仓透颊车,双侧合谷、足三里。若闭合眼睑时眼裂大,眼睑无明显运…  相似文献   

5.
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6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男44例,女32例;年龄16—65岁;病程4h-7d。临床表现为面部表情肌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患侧乳突疼痛和舌前2/3味觉过敏;眼干、流泪,听力障碍,鼻干、口干。76例均采用针刺及功能训练治疗:①针刺,取风池、翳风、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地仓、颊车、颧鼹及合谷(对侧)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禾髂穴;鼻唇沟歪斜加水沟、承浆;目不能合,加阳白透鱼腰、攒竹或申脉、照海。  相似文献   

6.
李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0):2315-231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同时给予阿昔洛韦片200 mg,5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片200 mg,5次/d口服,维生素B12注射液1 mg,1次/d,肌肉注射。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结论:针灸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0例中,男32例,女28例,5~62岁,以20~36岁居多;病程1d~150d,右侧38例,左侧22例。诱因:自觉睡觉受风引起30例;汗出受风21例,原因不明9例。本病发生突然,多数患者在睡醒后,一侧面部呆滞、麻木、瘫痪,不能做皱眉、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露睛流泪,额纹、鼻唇沟变深,部分患者有耳后乳突部疼痛感。1.2 治疗方法 局部取穴与循环取穴相互配合,主要穴位取:地仓、颊车、牵正、风池、太阳透率谷、听宫透下关、迎香、人中、攒竹、鱼腰、阳白、太冲、合谷、翳风,随症选取,每次3~5穴,同时配合内服中药牵正散加减,以…  相似文献   

8.
不同介入时间针刺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陈杰 《中国康复》2004,19(5):F004-F00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21~55岁;均为单侧急性发病,排除中枢性疾病。100例患者分为2组各50例。①早期组:发病时间<7d,治疗采取局部与循经取穴相结合,取风池、翳风、四白、颊车、地仓、合谷及太冲穴,平刺为主,手法平补平泻,并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鼻中沟歪斜加水沟),然后加用G6805针灸治疗仪,疏密波,电流量适度,留针30min,取针时泻太冲,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②对照组:给患者肌注维生素B1、B12并口服地巴唑,7d后再进行针灸治疗,方法同上。2组均治疗4个疗程,结果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早期组…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瘫痪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3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1d,最长12d。左侧面瘫37例,右侧14例。全部病例均以口服中药牵正散配合针刺治疗。①药方:牵正散(白肘子、僵蚕、全虫各等分捣为粉末)每日2次.每次3g,温开水送眼。②针刺:发病初期(l周内),先行远道取穴(内庭、曲池、足三里、合谷、风地、均取双侧.泻法)。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远近配穴法.取急例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颜因、太阳;人中歪斜加水沟;硕唇沟歪斜加承浆;舌麻、味觉消失加廉泉,平补平泄均每日三次,10次1疗程,疗程间休息3d。结果s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Ramsay Hunt 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法65 例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试验组(n=33)和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就诊时给予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即时电针治疗,电针取穴采用阳白-旁阳白(阳白外侧1.5 寸)、承泣-瞳子髎、颊车-牵正、颧髎-地仓、迎香-上迎香5 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取穴完骨、阳白、颧髎、地仓。每治疗5 次休息2 d,10 次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后,比较治疗效果和3个月后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9%)明显高于对照组(71.9%)(P<0.01)。3 个月后随访62 例,丢失3 例,随访率为95.4%。试验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6.3%)明显低于对照组(26.7%)(P<0.01)。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RamsayHunt 综合征可提高疗效,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运用针药并举治疗 8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 84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46例,女 38例;年龄 7~ 72岁,其中 20~ 55岁 59例占 70.23%,以青中年居多。病程最短 1d,最长 62d。临床表现:额纹及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及口角歪斜、眼睑不能闭合等,表情肌 0~Ⅱ级。 方法: (1)电针加红外线:取面部俞穴为主,多采用透穴治法。主穴:风池 (双 ),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下关,地仓透颊车。配穴:对侧合谷,人中沟歪加水沟;颏唇沟歪加承浆;下眼睑外翻者加承泣沿皮刺向眼内眦;上眼裂大者加睛明;耳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较佳疗法.方法:将28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0例.治疗组予抗病毒、针刺、翳风穴注射地塞米松加甲钴胺注射液,对照组予抗病毒、口服激素、针刺.2组针刺取穴均为翳风、牵正、颊车、合谷(对侧)、阳白、丝竹空透太阳、迎香、地仓,10次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65.7%(p<0.01).结论:翳风穴注射地塞米松加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面瘫是临床的常见病 ,一般多发于春秋二季 ,笔者几年来共收治面瘫患者 36例 ,全部用透穴治疗、疗效尚好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36例中 ,女性 1 5例 ,男性 2 1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年龄 54岁 ;病程最长 2年 ,最短为 1 0天。 36例患者的诱发因素中 ,受风寒引起的 2 5例 ,凉水洗头引起的 6例 ,腮腺炎引起的 3例 ,中耳炎引起的 2例。1 2 治疗方法取穴 :阳白透鱼腰 ,四白透迎香 ,下关透巨 、颊车透地仓 ,远端取风池、合谷为主穴 ,攒竹、 风、水沟、承浆等为配穴。手法的轻重按病情及体质的强弱以及患者对针刺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14.
小儿周围性面瘫在临床并不少见,自2000年开始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面神经瘫痪(面瘫)3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文32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人,经有关检查除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学》中周围性面瘫诊断,32例患儿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8个月~12岁。病程最短2d,最长10d。1.2方法(1)针刺:主穴:患侧阳白透鱼腰,攒竹透晴明,四白透迎香,地仓透颊车,太阳,下关,承浆及对侧合谷。鼻唇沟消失加迎香穴,人中沟歪斜加人中穴,乳突部疼痛加翳风穴,其中…  相似文献   

15.
中医综合疗法对面神经麻痹及面肌痉挛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采用 1997年 9月~ 2000年 10月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病例 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针灸、竹罐、中药、按摩及肌力训练 )36例,其中男 21例、女 15例,年龄 14~ 62岁,平均年龄 34岁,病程 2d~ 3个月。对照组 (单纯电针灸 ),其年龄、性别、病程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针灸:取穴:患侧攒竹透鱼腰,太阳、牵正、头维,地仓透颊车,夹承浆、翳风、迎香、承泣、四百、合谷,根据病情选择以上穴位,进针手法宜轻,不提插捻转,进针有酸麻胀感后,留针,取地仓与合谷、牵正与攒竹透鱼腰两组通电针仪,频率 1~ 2Hz…  相似文献   

16.
孙滨  万媛 《中国康复》2013,28(6):476-476
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66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1].66例随机分为2组各33例.①观察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45.8±5.3)岁,病程(10.9±2.5)d.②对照组33例,男1 8例,女15例;年龄(47.3±5.3)岁,病程(11.6±2.8)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采用透穴法进行电针治疗,取患侧牵正透地仓,阳白透鱼腰,颊车透地仓,四白透迎香等穴,每次选3组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3寸针透刺穴位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连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25min,每日1次.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炎;面肌训练操分类号:R49;R745.12  相似文献   

17.
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笔者采用针刺加高压氧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治疗组 36例,男 16例,女 20例;年龄 15~ 88岁。病程 1周~ 1个半月。对照组 24例,男 10例,女 14例。两组年龄及病情大致相仿。 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①处方:以面部取穴为主,主要穴位有攒竹、阳白、四白、颧、地仓、牵正等穴,交替使用,每次取 6穴左右,根据病人情况配穴,气血虚者加足三里,营卫不固者加风池、合谷、气滞血瘀者加太冲,目不能合者加申脉、照海。②针刺方法: 1次 /d, 10次为 1个疗程,急性期应取穴少、手法…  相似文献   

18.
作者于1965年6月至1983年10月共收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71例,其中男156例,女15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8岁。病史最短1天,最长15年,平均67.2天。均采用非手术治疗。①西药治疗:维生素B_1、C,强的松,烟酸;②针刺:常用穴为医风、合谷、下关、颊车、地仓,迎香、牵正、四白、颧髎、太阳、眉梢、攒竹、阳白等。每次选用4~6穴,交替使用,每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或加用电针仪,每次15分钟;③封闭:用维生素B_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面肌痉挛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电针透穴组45例,电针对照组45例。电针透穴组取瞳子髎、下关、颊车、地仓分别向颧髎穴透刺;电针对照组选地仓、颊车、下关、颧髎、瞳子髎直刺;两组均每日一次,5次一疗程,共治疗6疗程。从面肌痉挛程度分级和频度分级判断疗效。结果电针透穴组能明显降低面肌痉挛的强度和频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透穴治疗面肌痉挛能提高疗效,是治疗本病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按摩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面瘫4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超  刘红晶 《中国康复》2005,20(2):127-12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个月-11岁;病程1d-5个月;左侧面瘫22例,右侧18例。全部患者给予按摩和中药治疗。①按摩:急性期(1-7d),患、健侧同时施以点、按、揉等手法,穴位选用阳白、太阳、迎香、地仓、大迎、颊车、下关、人中及双侧医风、风池、合谷等穴,患侧以补法,健侧以泻法,以耐受为度;缓解期(7-20d),治疗以患侧补法为主,点攒竹、印堂、四白、迎香、巨髎,推坎宫、颊车,按揉太阳、地仓、承浆、大迎、头维等,同时按揉健侧颧髎及双侧医风、风池等,平补平泻,以皮肤红润为度;恢复期(>20d),患侧平补平泻,穴位同上,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