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氟牙症严重程度对牙本质黏结界面银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重度(Dean氏分类)人离体有氟牙症的磨牙各4个,充分暴露面牙本质后,在该表面上顺牙体长轴做切槽,将每个牙面均分为近远中两部分,分别用黏结剂Prime&BondNT(NT)和Contax进行黏结。37℃蒸馏水中浸泡24h后,500g/L氨化硝酸银染色。然后将试件进行包埋和切片(垂直于切槽),背散射电子成像观察测量正反两面银染的深度。结果:轻、中、重度氟牙症牙本质黏结界面的银染深度分别为:NT黏结剂(339.33±92.68)μm,(335.06±96.59)μm,(708.16±131.55)μm;Contax黏结剂(264.00±96.32)μm,(401.44±92.34)μm,(618.86±165.95)μm。结论:对同一种黏结剂,重度氟牙症牙本质黏结界面银渗漏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但对于相同程度的氟牙症,不同黏结剂界面银渗漏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三种牙科粘结剂邦多、Single Bond、Prime & BondNT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情况。方法:选取12个无龋磨牙,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相同的牙本质粘结面玷污层。分别用三种粘结材料按使用说明进行粘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量截面下10μm处荧光剂渗透的长度。结果:三种粘结剂牙本质粘结界面在CLSM下均观察到明显的纳米渗漏,其中邦多156.93±57.39μm,SingleBond97.76±39.03μm,Prime & Bond NT56.41±29.15μm,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牙科粘结剂牙本质粘结界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纳米渗漏。  相似文献   

3.
根面牙本质过敏区与非过敏区显微形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一种新研制的牙体微量定位取样钻,在根面牙本质过敏区及非过敏区钻取微量牙本质标本。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过敏区根面,多数牙本质小管开放,其断面观小管内壁管壁光滑;而非过敏区根面,许多牙本质小管开口堵塞,断面观小管内有许多粒状结晶。电镜照片经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显示,过敏区牙本质小管管径面积平均为4.029±0.883μm2,而非过敏区牙本质小管管径面积为2.265±1.471μm2。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提示根面牙本质过敏具有稳定的显微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研究不同粒径和形貌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对牙本质小管的堵塞作用及其耐磨性.方法 选择人前磨牙40颗,以高速手机制取牙本质片并抛光,酸蚀后随机均分为4组:20 nm HA组;30 nm HA组;12μm HA组;空白对照组(不使用任何实验品).各组分别用对应的材料刷洗牙本质片表面7d.将牙本质片一分为二,一半扫描电镜观察;另一半进行刷牙磨耗实验后扫描电镜观察,应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计算牙体质小管堵塞率.结果 扫描电镜下见牙本质小管被颗粒状物堵塞,堵塞率达82%~96%,平均堵塞率为30 nm HA组(短棒状)>20 nm HA组(针状)>12μm HA组(球形).牙刷磨耗实验后,扫描电镜下见牙本质表面沉积层光滑致密,仍有63%以上的小管被封闭.结论 30 nm短棒状HA、20 nm针状HA及12μm球形HA对牙本质小管均具有良好的堵塞作用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5.
初萌年轻恒牙釉质组织结构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比较初萌年轻恒牙和成年恒牙釉质表面组织结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与其釉质抗酸脱矿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初萌年轻恒牙和成年恒牙标本各 2 8个 ,随机选取每组各 10个标本用于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层形态结构 ;每组各 8个标本用显微硬度计测定釉质表层显微硬度值 ;每组各 10个标本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釉质表层钙磷含量并计算Ca/P比值。结果 :初萌年轻恒牙釉质表面粗糙多孔 ,表层下釉柱排列不紧密 ,存在较多空隙 ,柱间质较宽。初萌年轻恒牙与成年恒牙的釉质表层显微硬度值分别为 345 81± 9 0 9(kg/mm2 )和 36 6 5 8± 19 6 7(kg/mm2 ) ;Ca/P比值分别为 2 0 7± 0 12和 2 18±0 0 7。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初萌年轻恒牙在釉质矿化程度 ,组织结构上存在明显易患龋齿的因素 ,防龋措施应从牙齿萌出早期开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膨胀系数石膏模型材料对义齿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中、低三种不同膨胀系数的石膏模型材料,分别装埋型盒,各制作5个30 mm×10 mm×6.0 mm的树脂基托试样,测量其表面粗糙度。结果高、中、低膨胀系数石膏模型材料制作树脂试样表面粗糙度: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值分别为(1.64±0.23)μm,(1.08±0.13)μm,(0.65±0.23)μm;微观不平高度(Rz)值分别为(6.44±1.12)μm,(5.18±0.96)μm,(3.35±0.95)μ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膨胀系数石膏模型材料制作的树脂试料表面粗糙度值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牙釉质和牙本质中钙含量及分布,探讨其与龋患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测定40颗离体下颌乳中切牙纵剖面上不同深度的钙含量,并以标本所在个体的龋患状况分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下颌乳中切牙标本的总计钙含量均值为37.13±1.10(wt%)。其中,牙釉质钙含量均值为38.31±0.94(wt%),牙本质钙含量均值为36.66±1.38(wt%);牙釉质表层下50μm、100μm处钙含量高于250μm处钙含量;牙本质釉牙本质界下50μm、100μm处钙含量分别低于450μm、500μm、550μm、600μm处钙含量。正常乳牙钙含量在无龋组、龋病低危组、龋病高危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正常乳牙钙含量与龋补牙数、龋补牙面、龋蚀指数之间均无相关关系。结论正常乳牙中钙元素分布呈非均质状态。牙釉质钙含量从表层向釉牙本质界方向呈逐渐下降趋势;牙本质钙含量从釉牙本质界向髓腔侧呈逐渐上升趋势。发育正常的乳牙钙含量不能作为反映个体龋患状况的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自固化树脂充填Ⅴ类洞后充填体的表面边缘和内部界面适合性。方法选用因正畸需要拔除的无龋人上颌前磨牙56颗(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提供),制备Ⅴ类洞,分为2组(每组28颗)。实验组用预处理剂(Tooth primer)和新型自固化树脂(Bondfill SB)充填,对照组用自酸蚀粘接剂(Scotchbond Universal)和光固化复合树脂(Z100)充填。充填后样本牙进行疲劳实验:机械循环加载(49 N、1 Hz频率120万次)和冷热循环加载(5和55℃的水中分别浸泡1 min,共3000次),模拟口腔环境的咀嚼负荷和温度变化。疲劳实验前后样本牙浸入50%氨化硝酸银溶液并还原银离子。用扫描电镜检测分析充填体表面完整边缘百分率和内部界面银沉淀物长度。用透射电镜观察牙本质界面超微结构。结果扫描电镜显示,疲劳实验前实验组牙本质表面边缘间隙较对照组小。疲劳实验前对照组牙釉质界面银沉淀物长度[(0.67±0.15)μm]显著小于实验组[(33.54±10.27)μm](P<0.05)。疲劳实验后对照组牙釉质表面完整边缘百分率[(55.08±15.20)%]显著大于实验组[(25.15±12.47)%](P<0.05)。疲劳实验后实验组充填体表面和内部更易观察到内聚破坏。透射电镜显示,疲劳实验前对照组牙本质界面比实验组有更多的银沉淀物;疲劳实验后对照组牙本质界面破坏主要发生于混合层下方;实验组牙本质界面破坏主要发生于混合层下方和充填体内部。结论充填Ⅴ类洞时本项研究所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在牙釉质界面有较好的表面边缘和内部界面适合性,而新型自固化复合树脂在牙本质界面有良好的表面边缘和内部界面适合性。  相似文献   

9.
《口腔医学》2014,(3):212-214
目的调查正畸医生、患者和患者父母对正畸治疗中白垩斑的认知度。方法对51名正畸医生,247名正畸患者和223名患者父母进行白垩斑认知度的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人群均认为白垩斑降低了整齐牙齿的美观度,患者自身要对白垩斑的发生负主要责任(P<0.01)。导致白垩斑最主要的因素是刷牙不正确、次数和时间不够。结论正畸医生、患者和患者父母均认为白垩斑降低了正畸治疗后牙齿的美观度,其责任主要归结于患者自身,患者口腔日常保健不足是导致白垩斑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体内外研究,探讨NovaMin脱敏作用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牙本质过敏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含NovaMin成分的含氟牙膏,对照组使用单一含氟牙膏,进行1周的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敏感牙齿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体外实验将离体牙暴露牙本质,用37%磷酸凝胶酸蚀处理后分为4组,A组:放置于人工唾液中保存7天;B组:用电动牙刷蘸取包含NovaMin的含氟牙膏刷牙本质表面;C组:用包含NovaMin的含氟牙膏涂布于牙本质表面;D组:用电动牙刷蘸取单一含氟牙膏刷牙本质表面.B、C、D组标本的处理均为每天2次,每次5分钟,持续7天.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表面,计算牙本质小管封闭数目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小管口封闭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VAS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降低更显著(P<0.01).体外试验A组牙本质小管完全开放,B、C、D组牙本质小管封闭数目比分别为(67.02±14.58)%、(82.79±16.61)%、(14.32±7.29)%,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有NovaMin成分的含氟牙膏比单一含氟牙膏能在牙本质表面形产生更好的封闭效果.延长局部涂抹时间及减少敏感区的机械摩擦,可增强其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树脂渗透技术改善前牙正畸治疗后脱矿形成的釉质白垩斑的美学修复效果及其稳定性.方法 选取已完成正畸治疗的前牙区釉质白垩斑患者30例,采用自身配对实验设计,使用渗透树脂(Icon-Infiltrant(R))对白垩斑病损进行治疗.通过拍摄标准化数码照片,使用Image 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记录渗透树脂治疗前,治疗后即刻、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白垩斑面积的变化.结果 各牙位釉质白斑面积占牙冠部唇面面积百分比的变化表现相同,中切牙治疗前[(41.36 ±13.21)%]与治疗后即刻[(29.29±9.62)%]、治疗后1个月[(22.21±6.94)%]、3个月[(26.43±7.85)%]及6个月[(22.82±8.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19,P<0.001),侧切牙(F=14.07,P<0.001)及尖牙(F =32.09,P<0.001)结果与之相似.结论 应用渗透树脂后前牙脱矿釉质白垩斑面积显著减少,6个月观察期疗效稳定,但长期疗效及稳定性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2.
氟化物控释装置对钴铬合金腐蚀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氟化物控释装置对钴铬合金的腐蚀性。方法:合成氟化物控释装置,制作钴铬合金试片24个, 打磨抛光后随机分成4组,分别浸泡于20mL人工唾液中。除A组外,B、C、D组各同时放入氟化物控释装置两块。 B、C组各浸泡5d,10d,A、D组浸泡25d后取出。用干涉显微镜测各组表面粗糙度。用扫描电镜观察各试片表面形 态。结果:A、B、C、D组试片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171±0.012)μm,(0.176±0.013)μm,(0.187±0.020)μm, (0.297±0.017)μm。统计学分析表明,B、C组与A组相比,表面粗糙度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D组与A 组,B组,C组相比,表面粗糙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化物控释装置对钴铬合金存在腐蚀性。作 用时间越长,腐蚀性越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氟保护漆Duraphat对前牙初期龋损白垩色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共纳入并分析120例患者146个前牙唇侧白垩斑病损,分为三组:A组(涂氟保护漆Duraphat+口腔健康教育组,n = 52),B组(口腔健康教育组,n = 47)和C组(对照组,n = 47)。由同一位已经过培训的医生采用牙周探针对白垩斑的直径及龋活动性进行评估,同时对研究对象的口腔卫生采用改良菌斑指数进行评估。结果 A组在接受2年的涂氟治疗后其白垩斑直径明显缩小,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1,P 〈 0.001),初期龋损白垩色斑块活动性龋的比例明显下降(χ^2=42.5,P 〈 0.001)。结论 氟保护漆Duraphat能有效治疗光滑面的初期龋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乙醇湿黏结与传统水湿黏结条件下髓室牙本质树脂黏结界面的微观结构,以评价乙醇湿黏结对髓室牙本质树脂黏结界面的影响.方法 12颗人阻生第三磨牙沿水平方向去除髓室顶暴露髓腔,去除牙髓组织,封闭根管口.4颗牙髓室壁表面37%磷酸溶液处理,扫描电镜(SEM)下观察处理前后表面形貌;8颗牙随机分为4组(n=2),分别采用传统水湿黏结和乙醇湿黏结技术.用乙醇/水基Single Bond 2(SB)和丙酮基One Step(OS)两种"单瓶"全酸蚀黏结剂进行髓室牙本质与树脂黏结,SEM观察黏结界面结构.结果 髓室牙本质与两种黏结剂所形成的黏结界面均无典型的混合层结构;乙醇湿黏结条件下.两种黏结剂与髓室牙本质黏结界面树脂突的长度[SB:(72.26±4.5)μm和OS:(74.75±3.42)μm]均比水湿黏结条件下[SB:(37.14±4.36)μm和OS:(40.40±3.19)μm]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长度较均匀.结论 乙醇湿黏结技术较水湿黏结技术能更有利于树脂黏结剂渗入,从而形成良好的髓室牙本质黏结界面.提高髓室牙本质黏结效果.  相似文献   

15.
IFRD对牙科合金细菌粘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化物控释装置(IFRD)对细菌在牙科常用合金表面粘附的影响。方法:将抛光后的Co-Cr合金和Ti合金试样各均分为8组,测定表面粗糙度后在无IFRD环境中(A、B、C、D组)和IFRD环境中(A1、B1、C1、D1组)进行细菌粘附实验,并分别于1 h、4 h、8 h、24 h取出,测定各组样本表面细菌粘附面积百分比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Co-Cr合金A、B、C、D、A1、B1、C1、D1各组样本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171±0.012)μm、(0.169±0.013)μm、(0.171±0.015)μm、(0.172±0.012)μm、(0.170±0.011)μm、(0.168±0.009)μm、(0.174±0.015)μm、(0.172±0.010)μm,其细菌粘附面积比分别为(19.56±5.75)%、(30.12±6.48)%、(48.94±5.37)%、(79.28±8.19)%,(10.82±3.13)%、(13.04±4.36)%、(17.96±4.86)%、(24.38±5.89)%;钛合金A、B、C、D、A1、B1、C1、D1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292±0.003)μm、(0.295±0.014)μm、(0.289±0.011)μm、(0.290±0.010)μm、(0.291±0.009)μm、(0.290±0.013)μm、(0.294±0.016)μm、(0.291±0.011)μm,其细菌粘附面积比分别为(24.36±5.59)%、(35.28±6.87)%、(51.45±5.82)%、(82.03±7.69)%.(16.15±4.31)%、(18.34±4.95)%、(22.59±6.90)%、(31.17±4.27)%。经统计学分析表明,无论是Ti合金还是Co-Cr合金使用IFRD后细菌粘附面积比均显著少于未使用IFRD组(P<0.01)。结论:IFRD对细菌在金属表面的粘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少菌斑的附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人工模拟体液中,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方法:在纯钛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表面粗糙度轮廓仪和电化学方法,分别观察其形貌特点、晶相结构、表面粗糙度,并测定其极化曲线。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微弧氧化处理后,纯钛表面生成微孔结构的氧化膜,微孔似火山丘状,直径约0.1~5μm。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膜层中含有金红石型、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及少量羟基磷灰石。微弧氧化后,试样表面粗糙度增加,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Ra)分别为(0.358±0.063)μm和(2.493±0.107)μm,微观不平十点高度值(Rz)分别为(2.662±0.628)μm和(16.519±1.028)μm。电化学实验表明,微弧氧化处理前后试样的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0.358V、0.55μA/cm2和-0.255V、0.80μA/cm2。结论:经微弧氧化技术处理后,纯钛表面形成微孔结构的二氧化钛膜层,表面粗糙度增加。在模拟体液中,钛的耐腐蚀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种植体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增殖及AL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何种粗糙度的种植体能产生最快、最强的骨结合尚有争议,本研究将成骨细胞接种到不同粗糙度的钛盘表面,观察成骨细胞生长、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分泌情况,探讨最适合的种植体表面粗糙度范围。方法:纯钛圆盘试件48个,分为4组,前三组喷砂加双重酸蚀粗化处理,获得表面粗糙度为(1.00±0.20)、(1.67±0.08)、(2.40±0.20)μm的三组试件。未处理的试件粗糙度为(0.12±0.03)μm,作为对照组。将成骨细胞接种到4组试件表面,观察成骨细胞形态、增殖以及ALP含量的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成骨细胞在粗糙度1.00μm的钛盘表面呈单层生长;粗糙度1.67μm的钛盘表面细胞呈立方形,有较多伪足,细胞数量及ALP含量最多;粗糙度2.40μm的试件细胞生长不规则,细胞数量及ALP含量最低。结论:粗糙的种植体表面比光滑表面更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及表达。其中粗糙度为1.00~2.40μm时成骨细胞增殖和表达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钛基底表面处理对钛与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随机平均分组:光滑组(A组)、酸蚀组(B组)、喷砂组(C组)、喷砂+酸蚀组(D组)、微弧氧化组(E组)、氮化钛涂层组(F组)。根据以上分组,对试件进行相应的表面处理,用粗糙度仪进行钛表面粗糙度测量,后与Cemerage冠桥树脂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件表面形貌,能谱分析仪(EDS)对表面元素进行分析,万能试验机检测试件与Cemerage冠桥树脂的粘接强度。结果各组的粗糙度分别为A组(0.370±0.039)μm;B组(1.456±0.044)μm;C组(2.044±0.019)μm;D组(1.970±0.047)μm,E组(0.683±0.023)μm;F组(2.195±0.066)μm。各组的剪切强度分别为A组(5.84±0.30)MPa;B组(10.22±0.63)MPa;C组(10.78±0.45)MPa;D组(12.24±0.46)MPa;E组(13.82±0.61)MPa;F组(16.81±0.74)MPa。结论钛基底表面喷砂结合酸蚀,微弧氧化及氮化钛涂层处理均可有效提高树脂与钛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3种不同树脂在粘结失败后的不同牙本质表面粘结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及形态学的观察.方法:磨除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合)面牙釉质暴露中层牙本质,用Single Bond 2进行粘结建立再粘结模型.在打磨机上打磨再粘结模型样本,产生含有混合层的牙本质表面和去除混合层的牙本质表面.用3种粘结树脂分别在正常牙本质表面,含有混合层的牙本质表面和去除混合层的牙本质表面进行粘结.Z250树脂充填.在低速锯下切割样本进行微拉伸测试(μTBS)和扫描电镜观察粘结界面及断裂类型.结果:每种树脂在含有混合层的牙本质表面粘结的μTBS数值及所产生的混合曾的厚度显著低于在正常牙本质表面粘结的数值.而且较正常牙本质产生较多的玷污颗粒.结论:本实验表明混合层及树脂玷污层的存在降低了在牙本质表面进行再粘结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氟化物控释装置防龋对钛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成品钛基台样本24个,随机均分4组。A、B、C组分别在加入2粒氟化物控释装置的20mL人工唾液中浸泡5、10、25d,D组在20mL人工唾液中浸泡25d作为空白对照。用干涉显微镜测量各组样本的表面粗糙度。结果:A、B、C组样本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302±0.025)μm、(0.311±0.035)μm、(0.330±0.039)μm,D组的表面粗糙度为(0.292±0.030)μm。经统计学分析,空白对照组样本与其他各组样本表面粗糙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B、C组样本两两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氟化物控释装置对钛合金表面无显著影响,表面粗糙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