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腰椎穿刺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因患者椎间韧带钙化,腰椎畸形等原因按一般腰椎穿刺术方法确有困难或无法实施。我院自1996—07~2004—12对7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采用庞亚东等撰写的椎旁腰椎穿刺术方法,行脑脊液置换495人次,均获得成功。此法无一人次外伤出血和其他不良反应。现介绍椎旁腰椎穿刺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6年以来我院采用椎旁腰椎穿刺术(简称旁穿)共56例次,均获成功,现将我们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穿刺方法 (1)旁穿的适应症、禁忌症与术前准备同常规腰椎穿刺术(简称直穿)。(2)病人侧卧,不需弯腰,使躯干略向腹侧前倾以保持穿刺针与床面平行。(3)穿刺点一般在腰椎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部分学者认为,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相关的手术器械是按照西方人体格设计,和国人体格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融合物难以置入,所以探讨相关的解剖技术就显得很有必要。 目的:测量腰椎椎间孔及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相关的解剖参数。 方法:对14具正常成人尸体脊柱腰段椎间孔宽度、长度、高度进行了观测;对腰椎各结构与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进行了观测。 结果与结论: 结果表明腰段(L1~ L5)椎间孔宽度逐渐变小;L1 ~ L4椎间孔高度逐渐增大,L5略小于L4,L1 ~ L5高度均明显大于其宽度(P < 0.01);L1 ~ L5椎间孔长度逐渐增大(P < 0.05)。L1至L5 椎板峡部宽、下关节突最外侧缘至后正中矢状面距离逐渐增大,其性别间、左右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国人经椎间孔入路能满足高度9~14 mm单枚椎间融合器斜向置入,单枚椎间融合器置入不会因牵拉硬膜囊和神经根而导致脊髓与神经根损伤。  相似文献   

4.
腰椎穿刺术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依穿刺部位不同又分正中穿刺法和旁正中穿刺法(即椎旁腰椎穿刺术)。前者为各科医师熟知,后者因测脑压不便而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过去仅为麻醉科和少数临床科医师掌握。近年来随着测脑压方法不断改进,椎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16岁。因“掷铅球时腰部扭伤后疼痛1d”于 1999年3月12日入院。入院查体:腰部左侧椎旁肌压痛明 显,L1、2棘突轻度后突畸形。余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腰 椎X光片示:腰骶椎体后缘吸收明显,椎间孔扩大,椎弓根 间距增大。腰骶MRI示:腰2以下巨大硬膜囊,最宽处约 4cm×4.8cm。诸椎体后缘骨质吸收,腰椎过度前弓,椎间孔 异常扩大,L2 3伴椎间盘突出,L3椎弓根缺如。临床诊断 先天性巨大硬膜囊畸形(腰骶段)。针对腰扭伤予以卧硬板 床休息1周后不适症状消失出院。嘱患者避免负重和腰部 剧烈活动。患者近3年身体生长较快,身高1.58米至 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变对腰丛神经根及通道的影响。方法选取18例中老年尸体为对象,分析腰椎退行性变对腰丛神经根及通道的影响。结果椎间盘、椎间关节及黄韧带的退变常会导致黄韧带的间距变短,导致L4~5脊神经节和椎间静脉下支神经受到椎间管的压迫,L5及S1神经根中的硬膜囊外部分受到盘带间的压迫,而盘带间变窄还会致椎管变窄,导致人体最外侧的腰丛神经根受到影响。结论如果腰椎出现退行性变,患者的腰丛神经根通道将会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科参照庞氏等报道,自行设计一套弯形接头,对32例病者采用腰椎间穿刺及脑脊液压力测定,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弯形接头的制备:先把白蛋白输液器配套的长针头之长端折断弃之,然后套入12号针头(如不牢固可用锡焊固),再弯曲45°即可(见图1)。(二)穿刺方法:病者侧卧,术前准备与常规腰穿相同在第二、三或四腰椎(据我科经验,第二腰椎进针最易成功,因该椎间孔最大)棘突正中旁开2~  相似文献   

8.
摘要:回顾性分析2005-08/2008-0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可膨胀椎间融合器(B-Twin)行后路开放腰椎椎间融合治疗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8~72岁;椎间融合节段L1/2 1例,L2/3 1例,L3/4 1例,L4/5 14例,L5/S1 13例。单独应用B-Twin 8例(单枚1例,双枚7例),结合椎弓根螺钉22例(单枚17例,双枚5例);直径9.5/ 11.0 mm 28例,直径11.5/13.0 mm 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采用JOA评分(29分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通过腰椎X射线平片评价融合间隙高度变化及腰椎滑脱纠正情况。30例患者中2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9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优良率97%,随访优良率100%。JOA评分术后优良率93%,随访优良率96%。融合间隙高度术前占上位椎体的0.29±0.09,术后占上位椎体的0.44±0.09,随访时占上位椎体的0.42±0.09。腰椎滑脱患者中,术前滑脱占上位椎体高度的10%~60%;术后滑脱占上位椎体高度的0%~40%;随访滑脱占上位椎体高度的0%~30%。无神经损伤、感染患者。减压过程中因粘连硬膜撕裂1例,术后融合器陷入终板1例,随访时融合器碎裂1例。提示可膨胀椎间融合器有手术时间短、 创伤小、对神经刺激少等优点,术后及随访效果满意。需注意根据术前及术中测得椎间高度选择匹配的融合器型号;如放置单枚椎间融合器偏椎间隙一侧有碎裂可能,为防止碎裂应充分植骨,并可应用2枚椎间融合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切除胸腰椎椎间孔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集胸腰段哑铃形肿瘤患者32例:神经鞘瘤23例,神经纤维瘤6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手术采用胸腰椎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中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切除关节突关节后,暴露椎间孔内外的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重建脊柱稳定性。所有患者获得随访。结果 所有肿瘤均全切除,其中23例行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神经功能均有改善。术后随访8个月至6年,平均32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脊柱后凸、侧凸等畸形。结论 以椎间孔及椎间孔外部分为主的腰椎椎间孔哑铃形肿瘤,可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间孔切开切除,必要时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此方法具有肿瘤暴露好、术中出血少、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兼顾脊柱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11/2008-10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糖尿病足患者11例,病程6~18年,经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及(或)支架置入治疗,血管搭桥效果均不佳。本组患者均有足部和(或)下肢发凉、疼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7例,足部皮肤色泽异常7例,足部溃疡6例,坏疽4例,合并感染2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自健康分娩孕妇的脐带血,由深圳市北科细胞工程研究所提供。患者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后,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分多点注射到病变下肢,细胞数(1~6)×1011 L-1,每点0.3~0.5 mL,各点间距约3 cm×3 cm,肌肉组织丰富的部位可分层注射。移植后1~4周,9例足部疼痛缓解或减轻,10例冷感明显改善;移植后4~16周,4例溃疡面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愈合,2例足部坏疽创面缩小并基本愈合,且下肢得以保留,1例患肢截肢,但降低了截肢平面;移植后12~24周,6例间歇性跛行有明显改善,3例患肢的踝肱指数有所增加,3例血管造影示有不同程度的侧支血管形成。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法简单,创伤小,能有效地增加患者下肢血流,促进溃疡愈合,使一部分患者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  相似文献   

11.
背景: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均需在影像监视下进行,术前往往需反复调整C-臂机来获得患椎的标准正位像和标准侧位像。调整成功后穿刺时往往靠经验调整穿刺针的角度,有时要反复穿刺,时间及射线暴露量都明显增加。 目的:设计经皮椎体穿刺定位导向装置以减少手术中X射线的暴露及缩短手术时间,并验证其辅助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设计及验证实验,于2004-10/2005-0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带软组织的胸腰段和下腰椎标本共5具,均无畸形及缺损。 方法:5具胸腰椎标本每个椎体摄CT扫描片及标准X射线侧位片,测量e角和f角,分析椎弓根穿刺的径路,利用经皮椎体穿刺定位导向装置在标本上穿刺,左侧应用导向装置,右侧不用。观察穿刺的效果,比较两侧有无差异。 主要观察指标:穿刺进针点位置的确定,各椎体穿刺过程中应用定位导向装置侧及未用侧C-臂机的投照次数。 结果:穿刺进针点位于两横突根部中点连线与过关节突后缘垂线相交外上1/4象限,在标准后前位投影片上,左侧的穿刺点位于椎弓根影的2点位置,右侧椎弓根穿刺点位于椎弓根影的10点位置。应用导向装置侧C-臂机透视次数显著低于未用侧[(12.61±1.69) 次,(23.19±1.60)次,P < 0.05]。 结论:经皮椎体穿刺定位导向装置定位准确,根据正确的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可以到达椎体的理想位置,可有效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射线的暴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夹闭术治疗的28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结果 2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70 h,平均38.5 h;穿刺成功27例,失败1例(脑室受压后狭小)。28例均无因穿刺诱发的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术后发生言语障碍1例、脑梗死2例、肺部感染3例、癫痫发作1例、肢体活动障碍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院时GOS评分4~5分26例,3分2例。4例出院前因病情较重而无法完成CTA检查;其余24例CTA检查显示,23例动脉瘤瘤颈夹闭完全,1例显示夹闭不全。术后随访3个月~1年,22例CTA或DSA复查显示瘤颈夹闭完全、动脉瘤未显影。结论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采用夹闭术治疗,术中改良Paine点穿刺术可有效、迅速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有助于动脉瘤的显露,提高夹闭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腰骶神经根病变:主要是由椎管内和脊椎病变所致,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1]。现将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30例腰骶神经根病变患者应用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肌电图检查联合诊断腰骶神经根病变的神经电生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3.5±13.8岁,病程7.5±1年。全部病例均有患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温痛觉减退,其中有3例患者患肢背屈受限,胫前肌有肌肉萎缩,有1例患者患肢足下垂,胫前肌肌肉萎缩明显。有6例患者患肢跖屈受限,腓肠肌肌肉萎缩。20例患者直腿抬高实验(+)。2例患者腰椎X线平片示腰椎不同程度骨质增生。15例患者CT显示2例腰椎退行性变,8例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5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13例患者MRI显示4例病人腰椎不同程度椎间盘膨出,6例病人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3例病人腰5骶1椎间盘突出。腰骶神经根包括腰1-5(L1~L5)神经根,骶1-5(S1~S5)神经根和1条尾神经根,在绝大多数病人腰椎间盘突出多累及L4/L5椎间隙和L5/S1椎间隙而累及L3/L4椎间隙者少见,对于其他较高或...  相似文献   

14.
1 对象与方法近年来我们对20例高血压脑室出血采用早期腰大池尿激酶持续灌注,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52~75岁,平均6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10~20年。原发性脑室出血5例,继发性15例。出血量30~80 ml。7例第三、四脑室及双侧脑室均有积血,余以一侧脑室积血为主。手术均在出血后1~2 h内进行。局麻下行额角侧脑室穿刺,直接经头皮钻颅并置较粗引流管,腰大池穿刺置管,接输液器,用林格液或生理盐水加尿激酶缓慢滴注,同时开放侧脑室引流管,缓慢引流。双侧脑室交替注入尿激酶5万U加4 ml生理盐水,夹管4 h后放开。两侧脑室引流管互通时,健侧脑室引流管…  相似文献   

15.
脑室铸型患者临床表现严重,发展急速,病死率高。我们 于1999-01-2004-01在采取了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双侧侧 脑室穿刺冲洗引流加腰椎穿刺(腰穿)置管引流术治疗了90 例脑室铸型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双侧侧脑室穿刺引流术组30例,男18例,女12 例,年龄60-74岁,平均65.6岁。均为住院患者,经头部CT 证实为全脑室或全脑室加蛛网膜下腔出血。有高血压病史和/ 或血脂异常15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4例。其中昏睡  相似文献   

16.
背景: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主要用于治疗轻度腰椎管狭窄病例,其适应范围是否可有进一步的扩大? 目的:观察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的近期疗效。 方法:对腰椎旋转不稳的11例中年患者行Coflex内固定术,均为L4~5节段性不稳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测影像指标包括手术前术后椎间隙中立角,过伸角,过屈角和 L4~5活动度。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Coflex置入时间平均72.6 min,平均出血85.7 mL。术后6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4.45±2.42提高到21.00±2.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L4~5活动度由术前(13.18±2.04)°减少到(8.09±0.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的近期疗效良好,腰椎稳定性有明显提高,中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背景:以往可单独使用的圆柱状螺纹融合器对腰椎原有稳定结构破坏较大,能引起腰椎不稳导致融合失败或者融合器移位,现有可扩张型融合器等微创化融合器单独应用于临床,设计原理基于尽量减少关节突关节的切除。 目的:建立山羊侧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模型,并评估单侧关节突切除对腰椎椎间融合器长期融合结果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1/2008-05在武警江苏总队医院骨科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雄性山羊16只,体质量30~35 kg。山羊融合器设计为箱形体,长6 mm,宽4 mm,高3 mm,均采用医用钛合金材料,由上海市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16只山羊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8只。融合器1组:关节突小部分切除(< 1/3);融合器2组:关节突大部切除(> 2/3),经腰椎侧后方入路行L4/5椎间融合术。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造模后即刻及2,4,6个月摄正侧位X射线平片,造模后2,4,6个月CT观察融合器融合情况;6个月后处死动物组织学观察新生骨小梁及融合情况。 结果:实验时2只山羊因损伤脊髓造成术后后肢功能障碍,但1个月后均恢复正常。①影像学检测造模后即刻各组融合器在椎间隙位置均良好;造模后2个月融合器1组融合器位置良好,而融合器2组有2例出现移位;造模后4个月融合器1组中融合器位置良好,其中4例部分融合,融合器2组中2例融合器明显移位,3例部分融合;造模后6个月融合器1组中融合器位置良好,6例完全融合,2例部分融合,融合器2组中3例融合器未融合或明显移位,3例部分融合,2例完全融合。②组织学观察融合器1组中大多有连续新生骨小梁形成;融合器2组中大多新生骨小梁稀疏间杂较多纤维组织。结果显示融合器1组比融合器2组有更好的椎间融合效果。 结论:腰椎单侧关节突关节大部切除明显影响腰椎椎间融合器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骨窗下积液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大骨瓣减压术后骨窗下积液病人的临床资料。骨窗区积液在术后1-4周开始出现,积液量25-140 ml。采取腰椎穿刺术释放脑脊液、局部加压包扎治疗21例和经皮穿刺持续引流术治疗13例。结果经腰椎穿刺、局部加压包扎等方法治愈21例,积液消失时间为10-20 d;采用经皮穿刺持续引流术13例,积液消失时间14-30 d者10例,大于30 d者3例。全部病例均得到3个月以上随访或复诊,无积液复发者。结论腰椎穿刺术释放脑脊液、局部加压包扎和经皮穿刺持续引流术是大骨瓣减压术后骨窗下积液治疗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伤后24 h内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tSAH患者38例,选择腰3~4 或腰4~5 棘突间隙为穿刺点,用19号硬膜外麻醉穿刺针垂直进入,进针4~6 cm,即可穿破硬脊膜达蛛网膜下腔,拔出针芯流出脑脊液,测压,放入19号硬膜外导管入终池3~4 cm,拔出穿刺针,将引流管牢固固定,导管后连接脑室引流袋.留管时间3~7 d,最长14 d.结果 本组38例tSAH患者中治愈33例,轻残4例,重残1例.结论 早期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tSAH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1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 1990~ 1999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 2 15例 ,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15例 ,均经头颅CT或腰椎穿刺证实。男 12 5例 ,女 90例 ,年龄 2 2~ 78岁 ,平均 49岁。1 2 症状和体征 有头痛、呕吐者 112例 ,脑膜刺激征者 118例 ,意识障碍者 132例 ,精神症状者 10 6例。1 3 方法 所有病例均以神经内科专科医师体检、阅片为准 ,按年龄分为老年组 (6 0岁以上 )和非老年组 (6 0岁以下 ) ,均在4 8小时内完成头颅CT检查或腰椎穿刺检查。2 结果2 1 老年组蛛网膜下腔出血例数为 16 5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