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北省老年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情况,并按照不同分类对其超重和肥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河北省老年居民按照体质监测要求进行超重和肥胖筛查,并按照年龄阶段、城乡种类和性别分别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河北省老年人群超重、肥胖分布特征.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河北省老年人群BMI平均值为24.93±3.21.从城乡分布来看,男性和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以城镇人口为最高;年龄分布来看,男性和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从60岁年龄组开始,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老年男女的身高、体重及皮褶厚度(上臂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身体围度(胸围、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无显著的差异性.影响老年人群超重的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睡眠质量>坐位活动时间>参加锻炼的次数>烟龄>职业>吸烟状况.影响肥胖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烟龄>睡眠质量>坐位活动时间>参加锻炼的次数>吸烟状况>职业.结论 河北省老年人群的超重肥胖已成为普遍存在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与控制超重肥胖应成为地区防治慢性病的关键之一,可以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建立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2.
赵金慧 《地方病通报》2021,36(3):41-43,53
目的 分析新疆伊宁市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伊宁市所辖19个乡(镇、街道)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年龄、民族、职业等因素影响下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状况.结果 2019年伊宁市18岁及以上居民中,超重和肥胖分别占35.2%和25.3%,60.5%的人体重超过正常值.维吾尔族居民超重率(39.4%)和肥胖率(30.3%)较高,未婚人群超重率(21.6%)和肥胖率(15.8%)较低,随年龄增长超重率和肥胖率逐渐增加,但随文化程度升高超重率(趋势x2=20.016)和肥胖率(趋势x2=40.732)呈下降趋势(P<0.001);未就业及离退休人群超重率(趋势x2=24.674)和肥胖率(趋势x2=57.506)明显高于其他人群(P<0.001).结论 伊宁市18岁及以上居民中,超重和肥胖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民族和职业之间有差别;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相应的改善饮食、维持健康体重的干预活动,在社区居民中推广体重自我管理、维持能量平衡,减少因超重和肥胖引起的各类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体力劳动强度降低,饮食结构改变,致使体质量增加现象越来越普遍。肥胖人数在全球迅速增长,肥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病。随着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系日益显著,并成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肥胖不仅严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而且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加大了卫生资源的消耗。所以,尽早开展肥胖的防治和研究,必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我们对永外社区2014例居民的体质量进行调查,为进一步防治肥胖及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区老年居民超重和肥胖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市区街道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比例及其相关并发症患病率。方法 制定问卷 ,入户调查 ,统一体检 ,测量身高、体重、血压 ,计算体重指数 (BMI) ,根据病史及内科体检结果 ,确定并发症。结果 共完成 560例。超重率 32 .3%,肥胖率 6.6%,女性均高于男性 (P<0 .0 5) ;两性超重肥胖高峰集中在 60~ 69岁 ,以后随增龄而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及骨关节病随 BMI上升而增多 ,呼吸系统疾病随 BMI上升而下降 ,肥胖者与消瘦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P<0 .0 1 )。结论 超重和肥胖比例上升是导致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等疾病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济南市城区中老年人群的超重、肥胖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在4个街道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调查了678名50岁及以上城区居民,收集身高、体重、腰围及危险因素等信息,以体重指数(BMI)作为衡量肥胖的指标。结果调查人群超重率为43.36%,肥胖率为21.53%,超重与肥胖之比为2.01,男性超重率显著高于女性(χ~2=7.65,P<0.01);男性肥胖率显著低于女性(χ2=7.50,P<0.01)。调查人群中心性肥胖率为93.95%。调查人群吸烟率为16.37%,饮酒率为17.70%。调查人群平均每天蔬菜摄入量为(683.31±280.50)g,平均每天水果摄入量为(352.39±247.36)g。5.90%的调查人群在工作或休闲中包含有引起呼吸和心率明显加快、持续10 min以上的剧烈活动,25.22%工作或休闲中包含引起心率轻度加快、并且持续10 min以上的中等强度活动,平均每天静坐(不包括睡眠)时间为(4.73±2.08)h。结论济南市中老年人群的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较高,蔬菜和水果的人均摄入量均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体力活动以轻度体力活动为主,平均每天静坐时长较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胰岛素抵抗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调查乌鲁木齐市居住5年以上的维吾尔族居民967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脂和血压,除已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外均做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计算出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稳态模式评估法模型).取正常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指数的上1/4位点(3.58)作为判断胰岛素抵抗的切点,计算出胰岛素抵抗的患病率,并使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胰岛素抵抗患病率为34.1%,其中糖调节异常组为53.0%,糖尿病组为59.4%.将人群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和非抵抗组,经比较胰岛素抵抗组年龄、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家庭经济支出均高于非抵抗组(P<0.001).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因素依次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总胆固醇、舒张压和年龄.结论 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具有较高的胰岛素抵抗患病率,尤其在糖调节异常组和糖尿病组更为明显;胰岛素抵抗与血糖、血脂和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加强肥胖研究,迎接新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肥胖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令人关注的流行病。例如,在世界上,有超过10亿的成人和10%的儿童属于超重和肥胖。在美国,有超过65%的成人属于超重和肥胖,每年死于与肥胖相关的人数在112000到280000之间。在我国,根据2002年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达8.1%。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随着肥胖患病率的增高,与肥胖相关的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睡眠障碍、哮喘、肿瘤等的患病率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目前,肥胖被列为世界上第六位影响全人类疾病负担的危险因素。最近我国顾东风等对近十五万四千人的大型普通人群队列平均长达8.3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的报告显示:在体重指数分别超过25和27的男性和女性中,全因死亡率明显上升。因此,肥胖问题已经从人们通常关心的“关学”问题变成了现代医学亟需解决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如果肥胖流行趋势继续的话,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人类寿命的增长趋势可能不但会停止并且还可能会缩短。在美国,肥胖问题被称为“公共健康危机”,并与国家安全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
2004年乌鲁木齐市某社区人群肥胖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是一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慢性病,也是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导致早死、致残、影响生命质量和增加经济负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肥胖患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3,4]。为了解乌鲁木齐市社区肥胖的流行现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2004年4~7月对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某社区成人进行了肥胖情况流行病学调查。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在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三宫社区内对18岁以上并在当地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导致了高血压、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上升,肥胖者也日益增加。为进一步了解温州市城乡居民体重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现对我市2003年开展的高血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体检人群常见疾病检出率提示肥胖总检出率为11.86%〔1〕。肥胖是引发全身多种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脑卒中、脂肪肝、乳腺癌、直肠癌等〔2,3〕。本文拟分析老年肥胖患者早期健康管理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10年在本院体检中心确诊的老年肥胖病154例,自愿接受健康管理的77例为健康管理组,其中男54例,女23例,年龄6091〔平均(69.7±7.3)〕岁,另77例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李琦  王世杰  张锦  汪涛  崔丽君 《心电学杂志》2011,30(3):221-222,269
目的 探讨超重和肥胖患者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 780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超重组(n=380)、肥胖组(n=160)和正常体重组(n=240),分别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的运动平板的阳性率(分别为73.68%、81.25%、32.25%)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组与肥胖组的运动平板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分别为70.52%、85.00%、30.0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超重组和肥胖组平板运动试验的准确度为63.44%,敏感性为70.52%;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准确度为74.03%,敏感性为81.25%;两组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异性均为50.00%.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82%、84.4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17%和44.4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超重和肥胖患者冠心病的一种操作简易、安全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张微  程然  金道龙  张冰  季乐丹  王晓 《山东医药》2007,47(10):51-51
肥胖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肥胖儿童不仅有发展为成人肥胖的危险,而且与其成人后慢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为了解乐清市中小掌生超重、肥胖情况及流行病学病因,为防治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提供资料,2005~2006年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糖尿病相关因素。方法对乌鲁木齐市部分地区按单位和生活区整群抽样,抽取维吾尔族居民960人,作OGTT,检测腰围、臀围、血压、身高和体重,调查糖尿病家族史、烟酒史、体力活动、精神压力及用于饮食的月支出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年龄25-74岁,男性占63%,女性占37%。25~、35~、45~、55~、65~岁年龄构成比分别是23.08%、36.90%、19.64%、14.86%、5.51%。(2)糖尿病(DM)占调查人群的14.69%,糖代谢异常占29.89%。(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得出DM相关因素是家族史OR0.594、年龄OR0.827、血压OR0.912、腰臀比值OR3.851和平均每月饮食开支费用OR5.297。结论DM与高膳食费支出、肉食为主、蔬菜等纤维素摄入少、腰臀比值超标明显相关,推断维吾尔族人改变饮食习惯、减少腹内脂肪沉积,对降低DM患病率可能会起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肥胖患病率在全球呈快速增长趋势。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过度堆积,并显著增加心血管代谢紊乱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已观察到在一些人群中,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患病率的变化表现不一致。本文就我国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患病率的变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超重和肥胖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超重和肥胖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至2009年江苏省社区自然人群4585名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体质指数(BMI)评价超重和肥胖,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将BMI分别作为连续变量(以l kg/m2递增)和等级变量(体重正常、体重过轻、超重和肥胖)进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评价高动脉僵硬度风险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并通过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BMI对高动脉僵硬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1)控制年龄后,男性和女性的BMI与baPWV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3和0.186,P均<0.01).超重、肥胖人群baPWV和高动脉僵硬度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P均<0.01).(2)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因素后,连续变量BMI致高动脉僵硬度的OR值为1.146(95%CI:1.117~1.175,P<0.01);当BMI为等级变量时,体重过轻OR值为0.369(95% CI:0.141~0.962,P<0.05),超重和肥胖OR值分别为1.576(95%CI:1.333~1.863,P<0.01)和2.087(95%CI:1.615 ~2.698,P<0.01).超重和肥胖者高动脉僵硬度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19.1%和11.6%.(3) BMI评估高动脉僵硬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1(95% CI:0.645 ~0.678,P<0.01),BMI预测高动脉僵硬度的最佳分割值为24.25 kg/m2.结论 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动脉僵硬度高于体重正常人群.超重和肥胖是独立于年龄、性别、高血压之外的高动脉僵硬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患者血脂及血尿酸水平。方法:选择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4例及维吾尔族非高血压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28g/m^2为肥胖,病人被分为高血压伴肥胖组(64例)、高血压无肥胖组(60例)和肥胖无高血压组(57例)、无高血压无肥胖组(59例),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I、APO-B、血尿酸(UA)浓度。结果:①高血压伴肥胖组血TC、TG、LDL—C、UA浓度较高血压无肥胖组及无高血压无肥胖组显著升高(P〈0.05);②高血压伴肥胖组血脂、UA浓度与肥胖无高血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高血压无肥胖组TC、LDL—C水平较无高血压无肥胖组显著升高(P〈0.05);④肥胖无高血压组TC、TG、LDL—C、UA水平较无高血压无肥胖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患者存在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升高等代谢紊乱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40名100-135岁维吾尔族长寿老人,其中男性100名,女性40名.调查结果:失牙率为100%,无牙颌率为52.85%.龋患率为76.42%,牙周患病率为52.85%,唇颊粘膜正常检出率为55.7%,裂沟舌检出率为71.42%,无吸烟史者为86.4%,无饮酒史者为92.8%,口腔治疗率为4.28%,本资料为探索人类长寿提供部分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18.
超重/肥胖与动态血压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和动态血压(ABP)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MI)共选择121例肥胖(n=62)、超重(n=39)和正常对照组(n=20)做24h动态血压检测(ABPM),比较3组ABP值的变化。结果:24h、日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日间和夜间血压负荷值在肥胖组>超重组>正常对照组(P<0.01),以夜间收缩压升高更明显;30%超重和56.8%肥胖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P<0.01),夜间血压下降率<10%,呈非杓型曲线;BMI、腰围(WC)和ABP各值、负荷值、夜间血压下降率均呈正相关(r=0.32~0.467,P<0.05~<0.01),相关程度夜间高于日间,WC优于BMI。结论: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不仅加重血压负荷,还影响昼夜血压节律,这种改变WC高于BMI,且多出现在夜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9年山东沿海地区20岁以上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并与2004年调研结果相比较,探讨其5年来的变迁.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人户调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常住居民5060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 2009年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标化率分别为33.5%、16.1%和40.0%,较2004年分别增加0.6%(P<0.05)、2.9%(P<0.01)和6.8%(P<0.05);其中男性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标化率分别为37.9%、17.1%和44.6%,较2004年分别增加3.7%(P <0.01)、3.7%(P<0.01)和10.2%(P<0.01);2009年女性腹型肥胖患病率为38.6%,较2004年增加6.6%(P<0.01).此外,肥胖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 ~ 69岁达高峰,70岁以后有所下降.男性肥胖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绝经后女性肥胖患病率明显升高.2009年各组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腰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血尿酸水平均较2004年有所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高血糖水平为肥胖的正相关因素,吸烟为负相关因素.肉类摄入量与男性肥胖有关,主食摄入量与女性肥胖密切相关.结论 与2004年相比,2009年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明显升高,中青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尤为显著,应作为未来肥胖防治的重点;增龄、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脂紊乱及饮食结构不合理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虽吸烟可减轻体重,但不主张通过吸烟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各种生活因子和膳食营养素对新疆不同民族骨密度的影响,以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对新疆乌鲁木齐、伊犁、乌苏、吐鲁番地区20~70岁的维吾尔族、汉族和哈萨克族887名健康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QCT法测定腰椎松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结果表明;(1)各民族相比较,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女性BMD高于汉族女性(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