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07年6月上报的103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7.14%);20~29岁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33.98%);静脉给药方式引发ADR发生率最高(73.7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69.81%)。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加强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巴彦淖尔市医院2015年1~12月份发生的50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的药品品种数是59种,剂型以注射剂为主(占96%);中药注射剂居首位(占26%).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反应的发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发生的50例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涉及五类器官系统损害,包括皮肤损害、循环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维护患者利益、减少药害的重要工作内容,临床医生要重视药品不良反应,避免或减少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钟建雄 《华夏医学》2013,26(3):557-560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全年ADR共10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36.89%),以抗菌药物引起ADR最常见(41.75%),静脉给药是ADR发生最常见的给药途径(80.5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36.36%),其中不合理用药引起ADR发生37例(35.92%)。结论:临床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尽量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2008年度汇总的150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的15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84.0%;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32.4%;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占38.0%.ADR的临床表现以瘙痒、皮疹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36.7%.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2008年我院1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冬红  方琦  臧旭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802-1804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5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2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57;60岁以上(含60岁)的老年人为ADR的高发人群;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而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引发ADR的概率最高(占71.71%).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类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玉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6):846-847
药物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改变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引起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结构改变,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非特异性药理作用而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我院2008年60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药品不良反应,现对上报的60例临床药物种类、给药途径、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晓云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9):115-115,83
目的分析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申报情况。方法根据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接收报表数,按患者性别、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呈报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数比为0.78:1,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56%。皮肤系统的损伤最为常见,共15例;静脉滴注造成的ADR较多,为80%。ADR以医生申报为主(大多数在临床药师协助下),占80%。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我院仍未全面展开,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全面普及,提高医院管理者、医生、护士、药剂师对不良反应申报工作的认识,督促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申报情况.方法 根据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接收报表数,按患者性别、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呈报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男女病例数比为0.78∶1,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56%.皮肤系统的损伤最为常见,共13例;静脉滴注造成的ADR较多,为80%.ADR以医生申报为主(大多数在临床药师协助下),占80%. 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我院仍未全面展开,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全面普及,提高医院管理者、医生、护士、药剂师对不良反应申报工作的认识,督促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2008年某院2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08年1~12月上报的245份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中药制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45例报告涉及16类药物,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33.1%),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26.5%),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较多(38.0%),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 25例(10.2%),严重ADR 6例(2.4%).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云南省腾冲县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ADR)应发生的一般情况及特点.方法 对我院收集2008-2011年的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对报告职业、ADR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数、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7例ADR报告中.以护士报告为主占72.73%,一般的ADR占88.31%,大予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40.26%,其次是小于1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为23.37%;涉及药品34种;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85.71%;抗菌物药发生率ADR最高.占41.18%.以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最多,最常见ADR的临床表现是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63%.结论 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静脉注射剂,重点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减少ADR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薛秀清  宋金带 《中医学报》2011,26(3):367-368
目的:通过统计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临床正常使用药品治疗疾病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类型和主要临床表现,了解ADR的发生情况、处理情况、恢复情况,以及治疗ADR所需的医疗费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年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所需用的各类费用,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得出用于治疗ADR所需的费用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统计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临床正常使用药品治疗疾病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类型和主要临床表现,了解ADR的发生情况、处理情况、恢复情况,以及治疗ADR所需的医疗费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年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所需用的各类费用,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得出用于治疗ADR所需的费用情况.结果: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医疗费用,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医疗支出.结论:提醒医务人员,要按照有效、安全、经济、适宜的总体原则制订和实施治疗方案,注意用药安全,不可滥用药物,也不能忽视ADR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和医药费用的浪费同时,ADR所带来的医疗费用,药品生产厂家、医疗机构和患者本身应该如何承担相关的费用比例,有待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13.
赵义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72-217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规律及特点,为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ADR病例8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ADR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30例,占34.48%,其中抗感染药最多为37例,占42.5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8例,占20.69%。使用注射给药途径引发ADR病例为58例,占66.67%。联合给药方式引起ADR病例61例,占70.10%。结论:强化医务人员防范意识,临床医生诊疗过程中仔细询问患者既往史及有关用药情况,加强我院ADR监测,减少联合用药,降低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1-10月本院上报的173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73例ADR报告中,男87例(50.29%),女86例(49.71%);静脉注射给药100例(57.80%),口服给药60例(34.68%);抗菌药物55例(31.79%),镇痛药21例(12.14%);心血管系统16例(9.25%);用药后15~30 min发生ADR有42例(24.28%);ADR损害以皮肤系统为主,占32.11%;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各占24.77%、14.22%。结论:分析影响ADR发生因素,防止ADR的发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学创新》2020,(4):159-162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1-10月本院上报的173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73例ADR报告中,男87例(50.29%),女86例(49.71%);静脉注射给药100例(57.80%),口服给药60例(34.68%);抗菌药物55例(31.79%),镇痛药21例(12.14%);心血管系统16例(9.25%);用药后15~30 min发生ADR有42例(24.28%);ADR损害以皮肤系统为主,占32.11%;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各占24.77%、14.22%。结论:分析影响ADR发生因素,防止ADR的发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收集到的121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最易引发ADR(59.29%); 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居首位 (46.90%),其次为中药剂制 (23.01%)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17%).结论医院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以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17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5例ADR报告中男性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03:1,以21~40岁青年组发生率最高。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率最高(44.29%),其次是中成药(11.43%)。头孢菌素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43.01蚴,其次是喹诺酮类(25.81%)。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36.55卿,其次是全身性损害(27.41%)。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0.00%),其次是12I服给药(13.71%)。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总结我院2008~2010年临床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分析381例ADR报告。结果 381例不良反应中以抗菌药物占首位,有330例,占86.61%,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有31例,占8.14%;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有253例。结论我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应加强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韦英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3):112-112,117
目的:对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了解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以提高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共收到报告35份,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为抗菌药,占总报告数的48.6%,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抗菌药的52.9%;中成药占总报告数的31.4%.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住院患者为主,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菌药、中成药为主,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大部分可以治愈,绝大部分对原疾病的治疗影响不大,不良反应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主要不良反应症状以皮疹多见,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以"很可能"为主.结论:必须加强医务人员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对抗菌药、中成药的使用进行重点监测,对年龄、给药方式、遗传等易感斟素足够重视,提高门诊患者的报告率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度ADR的种类、构成比及临床表现的特点。结果抗生素引起的ADR最多,占67.2%。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占54.9%,其次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结论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按照诊断、用药原则来治疗,减少ADR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