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的分布情况及缺血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减少缺血区凋亡的发生有关。方法:将新西兰兔制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IR组和IP组。分区取心肌组织标本进行梗死面积大小及凋亡指数的检测。结果:IP组的梗死面积大小及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IR组。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缺血区的心肌组织中,缺血预适应可明显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2.
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 :从细胞保护角度出发 ,研究缺血预适应对家兔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 8只 ) ,即假手术组、缺血 再灌注 (IR)组 ,缺血预适应 (IP)组。辅以各组家兔血清心肌酶学、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等水平的测定。结果 :IP组心肌酶水平、SOD水平、MDA含量、ET含量、CGRP浓度与IR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IP可降低心肌酶活性 ,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具有增强SOD活力、减少MAD生成的作用 ,可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ET减少 ,促进CGRP的释放 ,从而减轻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与缺血后适应对兔局部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3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采用DNA电泳和TUNEL分析检测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区心肌DNA电泳出现200bp,400bp2条条带呈梯形,其余各组未见梯形;TUNEL检测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其他实验组显著增加(P〈0.05);缺血再灌注组Bcl-2基因蛋白表达量低于其他各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Bax基因蛋白表达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可产生内源性心脏保护作用。缺血预适应、缺血后适应显著减轻了兔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nchemia-reperfusion in iury,LIRI)是临床上存在的一种脏器损伤现象,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过去研究较多的是自由基损伤和细胞内钙超载,目前已认识到LIRI的主要机制之一是过度的炎症反应。近年来,体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许多参与全身炎症过程的炎症递质和影响因素均可对细胞凋亡产生影响。而细胞因子的产生则是导致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吴松  吴熹 《铁道医学》1999,27(6):376-378
目的 观察缺血预适应(IPC0在结合低温高钾时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非工作模型。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comtrol)为实验对照组;B组(IPC),37℃下行单次5min停灌注加5min再灌注,建立IPC;C组(腺苷受体非造反阻断剂葳茶碱加IPC)建立IPC前预灌苯茶碱(100μmol·L^-1)5min;D组(腺苷),预灌腺苷(10μmo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阻断肾下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侧后肢I/R损伤模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Westem蛋白印迹检测ICAM-1.结果:I/R组各项指标表达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缺血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IPC±I/R组的各项指标明显减少,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IPC减轻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内的黏附、浸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缺血预适应减轻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8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心肌梗死(MI)组,c组为缺血预适应(IPC)组,D组为IPC+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组H一89,Iμg/(kg.min)。采用病理学方法测定心肌无复流和心肌坏死面积,左心室、心肌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含水量。组织学观察测定心肌细胞横切面面积和线粒体横切面面积。结果c组无复流心肌面积明显低于B组(P〈0.01),D组无复流心肌面积明显高于C组(P〈0.05)。C、D两组梗死心肌面积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C组复流区、无复流区心肌含水量相比B组有所下降(P均〈0.05)。D组各部位心肌含水量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组复流区心肌细胞横切面面积明显低于B组(P〈0.01)。D组复流区心肌细胞横切面面积明显高于C组(P〈0.05)。c组复流区和无复流区线粒体横切面面积均小于B组(P均〈0.01)。D组复流区线粒体横切面面积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IPC可减轻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减轻心肌水肿有关,PKA通路可能在减轻心肌水肿和保护线粒体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早期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C组)、系统性缺血预适应组(SIP组),每组8只。I组丝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rain,再灌注120min。IPC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5min,再灌注10min,重复2次,后同I组。SIP组5min内从股动脉抽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50mmHg并维持10min,此后用5min把放出的血输回,后同I组。检测3组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再灌注120min各时间点血清cTnI浓度、SOD活性及MDA、NO含量的变化。结果(1)缺血前各观察指标3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缺血30min,再灌注30、120min时点IPC、SIP组血清cTnI浓度、MDA含量明显低于I组(P〈0.05),IPC、SIP组血清SOD活性、NO含量明显高于1组(P〈0.05);(3)SIP组较IPC组效果显著,但各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骨骼肌损伤及缺血预适应(IPC)保护作用,并探讨IPC的可能保护机制。②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纽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每组8只。分别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含量及TXB2/6-Keto—PGF1α比值的变化;测定骨骼肌组织中ROS、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Ca^2+、Na^+-K^+-ATP酶、Ca^2+-M^2+-ATP酶的变化及DNA双链百分率(Rat io of DNA Chain)的变化。③结果IPC+IR组血浆LDH、CK、TXB2/6-Keto—PGF1α比值及骨骼肌组织中ROS、MDA、Ca^2+明显低于IR组,而骨骼肌组织中GSH—PX、GSH、Na^+-K^+-ATP酶、Ca^2+-Mg^2+-ATP酶及DNA双链百分率明显高于IR组。④结论IPC减轻了LIR后骨骼肌的损伤。抑制自由基生成和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降低钙超载及改善TXA2/PGl2的平衡关系可能是IPC抗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失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所起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失血组、多抗组。每组均行30 min缺血-2 h再灌注。失血组在失血15 min后行缺血/再灌注。多抗组在失血前静注CGRP多抗(2.5 mg/kg·b.w.)。坏死区(IS)用NBT染色确定。梗死大小用IS占危险区(AAR)的百分数表示。结果失血组的血浆CGRP浓度均较对照组和多抗组显著为高(F=12.4, P=0.032-0.005)。失血组的IS(F=52.4, P<0.001)和IS/AAR(F=43.7, P<0.001)均较对照组和多抗组显著为低,多抗组的IS(P=0.0001)和IS/AAR(P=0.0001)也较对照组显著为低。结论失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CGRP在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远姝 《吉林医学》2010,31(4):441-442
目的:观察心先安对缺血预处理心肌细胞组织中SOD、MDA、AST、CPK、LDH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将筛选合格的60只Wistar大鼠分两批进行实验,每批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和心先安缺血预处理组,一批动物取心肌以NBT染色的方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MIS)。另一批动物测定血清CPK、LDH、AST的活性以及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与单纯缺血组比较,心先安缺血预处理组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1),抑制心肌SOD活性的降低(P<0.05)及MDA含量的升高(P<0.05),抑制血清AST、CPK、LDH的升高(P<0.05)。结论:心先安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缺血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C)对体外循环(CPB)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及IPC组。后两组山羊均阻断升主动脉(ACC)60 min,再恢复血流灌注90 min;IPC组在ACC前先行3轮IPC(ACC 5 min,恢复血流灌注5 min)。应用原位末端探针标记(TUNEL)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Annexin-V/碘化丙啶(PI)双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结果恢复血流灌注90 min后TUNEL染色法检测结果:sham组未见阳性染色细胞,I/R组见较多量阳性染色细胞,IPC组阳性染色细胞数目相对较少;IPC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0.957±0.541)%,明显低于I/R组的(2.532±0.650)%(P< 0.01)。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结果:恢复血流灌注90 min时,sham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分别为0和(1.476±0.552)%,IPC组分别为(0.972±0.365)%和(3.312±0.513)%,I/R组分别为(3.512±0.426)%和(7.534±0.594)%;I/R组和IPC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均显著高于sham组(P值均< 0.05),IPC组均显著低于I/R组(P值均<0.05)。结论IPC可减少再灌注性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发挥良好的内源性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早期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PC组);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组(PL组).建立体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分别结扎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观察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血中磷酸肌酸激酶(CPK)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Ⅰ组CK及LDH含量明显升高(P<0.05);PC组、PL组与Ⅰ组比较,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P<0.05).结论: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缺血预适应 (IPC)对猫体外循环 (CPB)前后心肌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猫 CPB模型并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 (n=30 )仅作单纯并行 CPB转流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n=30 )于 CPB开始 4 5 min后阻断升主动脉 (ACC)6 0 min,开放主动脉恢复再灌注 90 min;IPC组 (n=30 )于 ACC前进行 3轮 IPC(ACC5 min后开放 1 0 min) ,余同 IR组。应用化学滴定法测定心肌组织磷脂酶 A2 (PL A2 )活性 ,气相色谱测定膜脂多不饱和脂肪酸 (PU FA)及饱和脂肪酸 (SFA)含量并计算 PU FA/ SFA比率 ,荧光偏振法测定心肌细胞膜微黏度 (η) ,以 η的倒数表示心肌细胞膜脂流动性。结果 :IR组在 ACC期间心肌细胞膜微黏度和 PL A2 活性明显升高且于再灌注期间进一步升高 (P<0 .0 5 ,P<0 .0 1 ) ,而 PU FA、SFA含量在 ACC期间显著降低并于再灌注期间进一步减少 (P<0 .0 5 ,P<0 .0 1 ) ,再灌注期间 PU FA/ SFA比率亦迅速下降 (P<0 .0 1 ) ;IPC组在ACC期间心肌细胞膜微黏度无明显变化 ,再灌注期间虽有所升高但明显低于 IR组 (P<0 .0 5 ) ,心肌组织 PL A2 活性在 ACC及再灌注期间均明显低于 IR组 (P<0 .0 1 ) ,同时膜脂中 PU FA、SFA含量以及 PUFA/ SFA比率均明显高于 IR组 (P<0 .0 5 ,P<0 .0 1 )。结论 :IPC能够较有效维持 C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缺血预适应 (IPC)对体外循环 (CPB)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的影响。 方法 :建立猫体外循环模型并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n=30 )仅做单纯并行 CPB转流 ,不阻断升主动脉 (ACC)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n=30 )于 CPB开始 4 5 min后 ACC6 0 m in,开放主动脉使心脏恢复再灌注 ;单次 IPC组 (IPC组 ,n=30 )于 ACC前进行 1次 IPC(ACC5 min后开放 1 0 m in) ,余同 IR组 ;多次 IPC组 (IPCs组 ,n=30 )于 ACC前进行 3次 IPC,余同 IR组。应用细胞化学 -镧示踪法观察心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情况 ,同时测定心肌组织中 Ca2 +含量。 结果 :IR组在 ACC早期镧颗粒即出现于心肌细胞内 ,且随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并进入心肌细胞线粒体中 ;再灌注早期 ,胞质和线粒体内镧颗粒流入加快 ;同时心肌 Ca2 +含量在 ACC30 min开始逐渐升高 ,心脏再灌注期间 ,Ca2 +含量进一步增加 (P<0 .0 1 )。而 IPC组与 IR组相比无明显差别。IPCs组各时间点细胞内镧颗粒沉积明显少于 IR组 ,且线粒体中较晚出现镧颗粒 ;IPCs组心肌组织 Ca2 +含量在 ACC6 0 m in以及再灌注期间虽较对照组有所升高 (P<0 .0 5 ) ,但升高幅度明显低于 IR组。结论 :多次 IPC有助于减轻或延迟 CPB期间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心肌细胞膜通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方法63例初发AMI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梗死前有无心绞痛症状分为IPC组和P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IPC组小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PC组,而大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PC组,且IPC组比PC组血清CPK峰值低,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均减低(P<0.05或P<0.01)。结论IPC具有保护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初梗患者近期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急性前壁或前壁合并下壁,高侧壁心肌梗塞105例病人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的影响。心肌梗塞前有预缺血者61例,无预缺血者44例。结果显示:B组患者心肌酶峰值,梗塞面积及左室功能,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差别均有显著性,提示心肌梗塞前缺血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IP)第二保护穿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戎对调亡抑制基因bcl-2、bcl-xfl蛋白表达的调节。方法: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方法。结果:(1)IP+IR24h组TUNEL法阳性心肌细胞核数量及阳性心中总心肌细胞核数的百分比均明显少于IR24h组(P〈0.05-0.01);92)IP+IR24h组表达bcl-2、bcl-xl蛋白阳性的心肌细胞数及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对糖尿病GK大鼠离体心脏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GK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动物随机分组:Wistar大鼠缺血预处理对照组(CON组);GK大鼠缺血预适应保护组(IPC组);缺血预适应+格列美脲组(10μmol/L)(IPC+Glm组)。观察格列美脲对心肌缺血预适应后不同时间点(1 min、3 min)冠脉流出液中AST、LDH、CK、CK-MB及冠脉流量,评价药物对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影响。结果格列美脲未增加GK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冠脉流出液中AST、LDH、CK、CK-MB的含量(P〉0.05),也未降低再灌注期间的冠脉流量(P〉0.05)。结论格列美脲未影响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