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自发现五味子有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GPT)的作用以来,文献用以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报道甚多。我院自1973年以来,亦用以治疗“难治性”无黄疸  相似文献   

2.
五味子对肝炎病人和化学中毒性肝炎动物只肯定有降 SGPT 作用,各地应用该药治病毒性肝炎亦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目前五味子需要量日益俱增,为了给临床应用提供多方面的资源,我所植化室实验证明,五味子与其茎所含主要有效成分是相同的。我们重点观察了五味子茎对小鼠实验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五味子曾经是风行一时的降酶药,究竟疗效如何,值得研讨.某些医者对急性病毒性肝炎谷丙酶升高的患者,甚至企图用大剂量五味子以达降酶之效.从有关报道和临床实践表明,五味子只对部分患者有降酶作用,且有的取效甚缓,有的降而复升,甚至用后反而加重或出现黄疸.其道理何在?笔者认为,应以中医的固有理论加以解释.五味子酸敛固涩,宜于虚证,急性肝炎一般多属湿热实证,固非酸敛所宜.若昧然用之,反有收敛闭邪,使湿热内恋之弊.它的降酶作用,很可能是使酶暂时处于抑制状态,所以停药后往往又随之回升.又由于敛邪(湿热)内固,因而可能有加重黄疸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李绍白等综合全国中西医结合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85年6月召开)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研究作了综述.其内容包括四部分:①重症肝炎:主要讨论有血栓素B_2(TXB_2)与重度黄疸、活跃肝脏微循环的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综合治疗.②慢性肝炎:对活血化淤、辨证及/或辨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对HBV复制治疗观察等问题的研究.③实验研究:对黄芪、五味子、参三七等实验室的研究报告.④其它: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较高,在临床上GPT(血清谷雨转氨酶)的测定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十分有价值,但并非特异性,如果不加以仔细的分析,就会产生片面的现象。本文以多年的临床体会对GPT增高的临床意义进行扼要的分析。GPT在肝细胞中含量最多,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线粒体受破坏更多的GPT释放出来,大部分通过细胞膜到达血窦,引起血液中的GPT增高。因此,凡能引起肝细胞损害的原因都可能致使GPT增高。所以在GPT增高时应先找原因,不可片面的认为就是肝炎,否则会造成误诊。有些病人的单项GPT增高,这种情况60%的原因可能与…  相似文献   

6.
五味子降谷丙转氨酶的临床和动物试验已屡见报道,尚未见药物过敏反应的报告。我院两年来用五味子治疗病毒性肝炎,于第226例时遇到过敏反应,简要报道如下: 患者徐××,男,28岁。1974年7~9月因有肝炎接触史而检验血清谷丙转氨酶为78~169单位(改良穆氏法),肝炎相关抗原阴性(对流免疫电泳法),症状和体征不显著。既往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至11月7日谷丙转氨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对病毒性肝炎有高效的药物,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在院党委领导下,我们于1971年2月至1972年11月应用五味子制剂(肝得安及五味子蜜丸)治疗病毒性肝炎282例。现将治疗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关于五味子制剂治疗病毒性肝炎屡有报道,其特点是降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效果迅速、幅度大。但对其降酶机理至今不清,看法不一,因而有必要通过动物实验加以阐明,供临床应用之参考。  相似文献   

9.
降酶丸治疗病毒性肝炎100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近年来,以降酶丸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较完整的100例与75例对照组的疗效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病例均系近年住院病人,全部病例符合杭州会议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以降酶丸治疗的为治疗组,同期用五味子粉者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学基础辨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忻  张楠 《陕西中医》2007,28(1):73-76
目的:辨析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基础。方法:依据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归纳治疗病毒性肝炎复方中常用中药近百种,分析其药理研究资料;从整体的、多靶点的认识出发,归纳辨析这些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学基础。结论:认为这些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理基础主要为抗HBV病毒,增强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抗炎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抗肝硬化,利胆;药物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是补肾、益气治则现代药理基础的重要体现;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的作用,对改善肝炎的消化道症状有积极的意义;降血脂有利于预防肝炎并发的脂肪肝、血瘀证;活血化瘀药治疗瘀血阻络型肝炎的药理基础是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重型肝炎使用通腑泻下的药物是基于它的泻下、解毒和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治与病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6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治情况。患者均进行肝功能、乙肝三系、抗HAV-IgM、抗HCV-IgG、抗HDV-IgM、抗HEV-IgM、抗HEV-IgG以及TTV病毒、EB病毒、柯萨基病毒等监测,对HBsAg阳性患者进行HBV-DNA监测。入院后即予积极护肝、降酶、退黄综合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的处理,若黄疸持续升高,则予人工肝辅助治疗和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结果46例急性肝炎患者中甲型肝炎2例,乙型肝炎1例,丁型合并甲型肝炎1例,戊型肝炎3例,戊型合并甲型肝炎1例,TTV病毒肝炎1例,未定型肝炎37例。43例治愈出院,3例放弃治疗;随访1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认真询问病史,寻找病因,及时处理,防止重型化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张玲  钱梅艳 《河南中医》2011,31(4):358-359
目的:观察苦黄注射液治疗高黄疸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0例高黄疸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苦黄注射液60 mL,静滴,日1次;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40 mL,静滴,日1次.同时,两组病例均给予相同的护肝降酶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三味降酶粉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谷丙转氨酶(GPT)增高,是肝炎患者常见的血清酶象,尤其在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中,此酶常持续难降而使医者棘手。笔者用自拟三味降酶粉治疗病程在半年以上,以GPT反复不降为主症的20余例患者,均获良效。处方:五味子100克,白僵蚕100克,蝉衣50克,共研细末,或制丸药。每服10克,早晚各服1次,30日为一疗程。一般服一疗程后,GPT恢复正常后,改服维持量(每晚服10克)2~3疗程,以巩固疗效。注:服药期间忌食油腻刺激食物,注意休息。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炎中医药降酶治疗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慧闻 《中医杂志》1994,35(9):561-563
目前,有关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慢性肝炎谷丙转氨酶(ALT或称SGPT)升高的文献很多,反映了中医药在降酶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治疗优势。本文就近几年有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现介绍如下。1 五味子及其专方专药降酶六十年代末首先发现五味子粉剂或蜜丸对病毒性肝炎病人有降低谷丙转氨酶及改善症状的效果,经过三十年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后,汪氏认为五味子粗制剂及其合成品(联苯双酯)仍是目前用于降酶最多且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患者可发生糖代谢紊乱,尤其是重症肝炎。病毒性肝炎病情愈重,血糖愈低,预后就愈差。对病情较重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动态观察血糖,特别是早期重症肝炎病人。笔者认为,血糖检测应列为病毒性肝炎患者一项常规检测项目,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五味子曾经是风行一时的降酶药,究竟疗效如何,值得研讨。某些医生对急性病毒性肝炎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患者,甚至企图用大剂量五味子以达降酶之效。从有关报道和临床实践表明,五味子只对部分患者有降酶作用,且有的取效甚缓,有的降而复升,甚至用后反而加重或出现黄疸。...  相似文献   

17.
肝脏疾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对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药物.因此,研究治疗肝炎的方法和药物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几年来应用中草药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较为显著,现就近年来中草药治疗肝炎的临床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苦黄注射液Ⅲ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555例,并设对照组(150例)进行观察,经2~6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AIH)临床症状改善,退黄和降酶疗效较对照组疗效快且好;对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也有较好的退黄和降酶疗效。对瘀胆型肝炎(CSH)、亚急性重型肝炎(SHG),慢性重型肝炎(CHG)及肝炎肝硬化(PHC)的治疗。也提示有一定的退黄和降酶作用,按中医辨证,热偏重型和湿偏重型均有退黄和降酶效果,以热  相似文献   

19.
谷丙转氨酶(简称 SGPT)是目前诊断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最敏感的指标之一,SGPT 的升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肝细胞的受损情况,SCPT 的动态变化基本上与病情的活动程度相一致。因此,降酶仍是肝炎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中医药降酶仍  相似文献   

20.
从60年代末期开始,不少资料报道五味子有降低病毒性肝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但其中大部分文献对五味子的具体服法没有论述,致使不少临床医生,在复方中加用五味子水煎服,而达不到预期的降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