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克隆肝再生相关新基因。方法 以抑制性消减杂交得到的1个EST为模板制备探针,运用Southern印迹方法,从构建的再生肝76 h c DNA文库中调取了它的c DNA全长,并利用基因原核表达技术,表达并纯化出它的蛋白产物,制作了该蛋白的兔源多抗,分别用所制该基因的探针,采用点杂交技术检测了0~76 h的再生肝材料。结果 获得了1个新基因全长,BL AST检索结果为1未知功能基因,暂时命名为liver regeneration relatedprotein(L RRP) ,大鼠基因组数据库中检索结果证实L RRP位于19q12且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递交Gen Bank获登录号为AY0 98917。表达纯化出了它的融合蛋白产物,并得到了它的多克隆抗体。点杂交结果也证实了基因在肝切除后76 h明显上调。结论 L RRP基因全长的克隆和它的高效多克隆抗体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实验性肝硬变部分肝切除后剩余肝组织的再生及细胞的功能进行观察,发现肝硬变部分肝切除后剩余肝组织的再生活动持续时间短于正常,且大多数再生肝细胞不能发育成熟,缺乏正常功能,甚至部分发生变性、坏死。作者认为肝硬变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肝细胞对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作用较小,对肝硬变患者行部分肝切除术前应慎重估计其术后剩肝的代偿能力,不应过多地依赖再生肝细胞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PH)后不同时间点肝细胞再生与胶原纤维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84只分为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每组42只,分别在PH后12 h、1 d、3 d、5 d、7 d和14 d取材,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测肝再生指数、肝细胞核分裂相和肝组织胶原表达。结果(1)肝再生指数:对照组术后1~5 d迅速升高达峰值,并维持至14 d;肝纤维化组术后1~3 d迅速升高,5~7 d缓慢递增至峰值,术后14 d又略有下降;(2)肝细胞核分裂相:对照组肝细胞核分裂相先增多后减少,术后缓慢增加,术后1 d迅速升高,于术后3 d最高,此后逐步下降。肝纤维化组肝细胞核分裂相较少,肝部分切除后稍有增多,术后3 d最多,而后略有减少并维持到术后14 d;(3)肝组织胶原表达:对照组术后胶原表达缓慢增加,14 d到达峰值;肝纤维化组胶原纤维术后12 h~5 d维持高表达,在术后1 d达峰值,术后5 d迅速下降,14 d降至最低。肝纤维化组各时间点胶原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纤维化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术后1~7 d肝再生达到高峰,肝细胞再生能力较正常大鼠差,胶原表达术后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大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成年大鼠小脑基因与新生大鼠小脑基因的差异表达并获取新的表达序列标签。方法 成年大鼠小脑来源的cDNA为受检者(tester),新生大鼠小脑的cDNA为驱动者(driver),进行差减杂交,经克隆、获得成年大鼠小脑差减杂交为。结果 共挑选出54个阳性克隆质粒,测序得到56个不同基因片段序列,其中有16个是大鼠中首次测得的表达序列标签,并被GenBank收录(BG946773~BG946788)。结论 用差减杂交法建立差异表达基因文库可快速筛选未知表达序列标签。  相似文献   

6.
目的:失血性休克可导致大鼠心肌的缺血,缺氧,进而对心肌细胞造成严重损伤,本实验将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研究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的差异表达基因,以期通过基因线索寻找其损伤机制,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选其心肌,提取总RNA,构建cDNA文库,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其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反向Northern杂交验证差异表达基因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分析,登陆Genbank寻找同源性基因。结果:获得42个阳性结果,25个为高表达基因,17个为低表达基因,其中发现5个新的cDNA片段,结论:SSH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筛选差异基因的方法,本实验发现失血性休克可导致大鼠45S rDNA基因转录起始区域,鼠半胱氨酸富含蛋白61及鼠血清诱导激酶等基因的差异表达,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它们与失血性休克所致损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大鼠正常肝脏组织、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组织中差异表达的上调基因.方法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大鼠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2个差异cDNA文库,并挑选36条上调显著的基因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获得1 152个克隆,其中有1 036个含有插入片段.挑选32个克隆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初步比较,其中28条与已知基因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结论 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削减文库,为进一步研究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和逆转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大鼠正常肝脏组织、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组织中差异表达的上调基因。方法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大鼠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2个差异cDNA文库,并挑选36条上调显著的基因进行测序鉴定。结果获得1152个克隆,其中有1036个含有插入片段。挑选32个克隆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初步比较,其中28条与已知基因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结论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削减文库,为进一步研究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和逆转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介绍大鼠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细胞结构的动态变化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其主要表现为核仁增大,双核细胞增多,核分裂相出现。而在肝硬化组尚可见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和假小叶形成的特有改变。但每个实验组术后每个阶段表现又有不同。材料和方法:Wister大鼠146只,鼠龄70~80天。体重196~270克。饲养条件相同。随机分四组。①Ⅰ组(肝部分切除组):53只,分别测量每只动物术前及术后体重。肝切除40%。切肝后测量余肝的最大长宽厚数值,其乘积为相对最大体积点术前数值。随后分别于术后(10、15、20、25、30、35天)处死,再次测量肝的最大长宽厚数值,其乘积为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10.
以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方程拟合不同水温条件下臭氧对A254(254 nm的吸光度)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去除过程,分析了表观一级反应速率系数k(t)的变化规律。拟合结果表明,当水温在280~313 K时,60 min内A254和DOC的k(t)变化范围分别为(0063 5±0031 6)~(0089 5±0044 1)min-1和(0011 0±0005 7)~(0020 9±0002 9)min-1,且都随反应时间呈整体下降趋势。DOC平均活化能约为A254的2倍,臭氧对DOC的去除更易受到水温变化的影响。另外,较高的溶解臭氧质量浓度有利于在低温条件(280 K)下在反应初始阶段就获得较大的DOC反应速率系数。  相似文献   

11.
入肝血流阻断对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肝血流阻断对部分肝切除术后正常大鼠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PTC组,肝门阻断15min切肝组;PH组,部分肝切除组;SO组,假手术组,测定术后肝脏重量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24、48、72h和7d各时相点PCNA标记指数;观察各组术后血清前白蛋白(PA)的变化。结果 PTC组较PH组术后肝再生率下降;PCNA标记指数降低,高峰延迟;PA水平恢复缓  相似文献   

12.
代雪枫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8):709-711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p2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大鼠模型(F组),同时设立正常饲料组(C组)作为对照,在喂养12周时对F及C组动物分别进行70%部分肝切除术,分别于术后0、1、12、24、36h收集残肝标本,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对高脂喂养12周的中-重度脂肪肝大鼠进行70%部分肝切除术,建立了NAFLD肝再生动物模型.F组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明显高于C组;同时PCNA阳性表达率在术后12、24、36h均明显低于C组同时相点(P<0.01).结论 NAFLD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NAFLD肝再生中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非肝硬化性胆道梗阻(BDO)对大鼠70%肝部分切除(PH)术后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正常肝部分切除组(N-PH)、胆道梗阻胆流再通(RBF)肝部分切除组(BDO-RBF-PH)及胆道梗阻胆流再通组(BDO-RBF)。BDO-RBF-PH组大鼠胆总管梗阻1周后行胆流再通及70%PH。免疫组化法检测再生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标记,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细胞PCNA蛋白表达,RT-PCR与ELISA法检测肝内TNFαmRNA与TNFα表达。结果 N-PH组肝细胞PCNA表害及BrdU阳性标记指数于70%PH术后24h达到高峰,而BDO-RBF-PH组肝细胞DNA 民高峰延后至术后48h,其PCNA高峰表达量及BrdU高峰标记指数均低于N  相似文献   

14.
林建华  洪重  周斌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9(10):753-755,759
目的:观察不同亮氨酸浓度的氨基酸配方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残肝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行70%肝切除术后,经胃造瘘管给予不同亮氨酸浓度的氨基酸配方(1 g/kg),分别为平衡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亮氨酸,7 d后检测残肝/体质量比、肝细胞Ki-67和PCNA阳性计数。结果:以平衡氨基酸组为对照,亮氨酸组的残肝/体质量比、Ki-67和PCNA阳性计数均有显著增加,且要高于支链氨基酸组(P<0.05);支链氨基酸组的Ki-67和PCNA阳性计数较平衡氨基酸组有显著增加(P<0.05),但残肝/体质量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亮氨酸有利于肝部分切除大鼠残肝的再生,其作用优于支链氨基酸。  相似文献   

15.
袁晟光  温江涛  吕军  农卡特  张明慧  杨波 《重庆医学》2011,40(14):1373-1375
目的研究IL-6和PIAS3在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后的变化规律与肝脏再生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肝硬化切除组(E组)和正常肝切除组(C组),观察比较术后0、1、2、4、12、24、48、72 h肝再生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肝组织IL-6 mR-NA、PIAS3 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72 h E组肝再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E组PCNA的表达在12 h前均高于C组,呈缓慢上升趋势,于48 h达高峰,但远低于C组;E组IL-6 mRNA水平缓慢升高,峰值延迟,且远低于C组峰值;C组PIAS3 mR-NA的水平于术后4 h开始下降,而E组于术后12 h开始下降,且E组术后0~12 h均高于C组(P<0.05)。结论硬化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障碍机制与IL-6和PIAS3表达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在冷保存致部分肝移植移植肝再生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Ⅰ组(肝切除组)、Ⅱ组(冷保存1 h部分肝移植组)和Ⅲ组(冷保存8h部分肝移植组).观察比较各组术后1、6、12、24、48、72及168 h血ALT、TBIL、NO水平、肝组织iNOS活性、PCNA和iNOS表达及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 ALT、TBIT分别于术后12 h、24 h达峰值,Ⅱ组和Ⅲ组各时点ALT、TBIL均高于Ⅰ组.Ⅰ组及Ⅱ组血浆NO水平及iNOS活性于术后12 h达高峰,Ⅲ组1h至12h NO水平、iNOS活性均低于其余两组(P<0.05),高峰出现于24h,7 d后仍高于正常水平.Ⅰ组、Ⅱ组PCNA表达于术后12 h~24 h达高峰;Ⅲ组术后12 h内PCNA表达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48 h才达高峰.Ⅰ组及Ⅱ组iNOS表达于12 h达高峰,Ⅲ组于24 h达峰值,Ⅰ组7d时基本已无iNOS表达,而Ⅱ组、Ⅲ组仍有中等表达,同时Ⅲ组术后12h内iNOS表达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Ⅰ组及Ⅱ组术后仅出现肝细胞浊肿,第7天肝组织即恢复正常,而Ⅲ组则有片状坏死.结论 长时间冷保存使iNOS表达及NO生成减少是导致部分肝移植后再生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肝硬化大鼠为动物模型 ,研究药物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的Wistar雄性大鼠 6 4只 ,以 6 0 ?l4油溶液 0 .3ml/ 10 0 g皮下注射 ,同时饮用 5 %酒精溶液 ,4 5d后制成肝硬化动物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 4组 ,16只 /组。全麻下均行左、中叶肝切除术。术后各组按以下方案处理 :A组 (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 1mg/ (kg·d) ,B组为泮托拉唑组 ,注射 0 .2mg/ (kg·d) ,C组为重组人生长激素组 ,注射 0 .5U/ (kg·d) ,D组为两药合用组 ,同时给予泮托拉唑注射 0 .2mg/ (kg·d) ,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 0 .5U/ (kg·d) ) ,连续给药 1周。抽取静脉血样 ,取肝脏组织 ,检测肝功能、有丝分裂指数 (MI)、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细胞核DNA含量。结果 泮托拉唑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两药合用组MI、PCNA阳性染色细胞量、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药合用组MI、PCNA阳性染色细胞量、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泮托拉唑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 (P <0 .0 5 ) ,但各组间肝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泮托拉唑组及重组人生长激素均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 ,两药联合应用肝细胞再生更明显 ,其详细机制须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Considering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liver cell degeneration and necrosis in fibrotic liver, liver function was damaged severely and could not effectively regenerate after partial hepatectomy (PHx).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ecorin (DCN) could promote the liver regeneration after PHx in fibrotic mice. Methods Forty mice (5-week-old, Balb/c) were injected with CCI4 intraperitoneally and liver fibrosis model was established after 5 weeks. The survival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DCN group. Then, we performed 70% PHx on all these mice and injected DCN or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lus normal saline (NS) to each group, respectively, after surgery. Liver body weight ratio (LB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used to analyze liver regeneration and fibrosis degree in both groups, and to find out whether exogenous protein DCN could promote the regeneration of fibrosis liver after PHx. Results Expressions of a-smooth muscle actin (SMA) mRNA and LBR ha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DCN group at postoperative Day 3 (POD 3, P〈0.05).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CD31, a-SMA,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a were higher in the DC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t POD 3 (P〈0.05). Conclusion Exogenous protein DCN could promote liver regeneration after PHx in fibrotic mice. Chin Med J 2014;127 (14): 2679-26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