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研究大鼠肝缺血预处理后残存肝组织再生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动态变化.方法 Sprague-dawley(SD)大鼠肝在缺血冉灌注前行缺血预处理(10 min缺血后10 min再灌注),再灌注期间行70%肝叶切除建立余肝再生模型,用affmetrix RAT CeneArray 1.0 ST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大鼠再生肝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及归类.结果 再生肝组织有差异表达基因1103条,涉及代谢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炎症反应相关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细胞因子相关基因、生长因子基因等,差异表达基因显著性的表达趋势有7种.结论 缺血预处理后肝再生的过程是多基因调控的动态变化过程,用基因芯片有助于研究肝再生的机制,为促进肝再生提供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大鼠正常肝脏组织、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组织中差异表达的上调基因。方法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大鼠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2个差异cDNA文库,并挑选36条上调显著的基因进行测序鉴定。结果获得1152个克隆,其中有1036个含有插入片段。挑选32个克隆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初步比较,其中28条与已知基因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结论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削减文库,为进一步研究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和逆转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克隆肝再生相关新基因。方法 以抑制性消减杂交得到的1个EST为模板制备探针,运用Southern印迹方法,从构建的再生肝76 h c DNA文库中调取了它的c DNA全长,并利用基因原核表达技术,表达并纯化出它的蛋白产物,制作了该蛋白的兔源多抗,分别用所制该基因的探针,采用点杂交技术检测了0~76 h的再生肝材料。结果 获得了1个新基因全长,BL AST检索结果为1未知功能基因,暂时命名为liver regeneration relatedprotein(L RRP) ,大鼠基因组数据库中检索结果证实L RRP位于19q12且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递交Gen Bank获登录号为AY0 98917。表达纯化出了它的融合蛋白产物,并得到了它的多克隆抗体。点杂交结果也证实了基因在肝切除后76 h明显上调。结论 L RRP基因全长的克隆和它的高效多克隆抗体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外源性Noggin的干预,探讨BMP-4在肝大部切除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即0h组,余72只建立肝大部切除(partial?hepatectomy,PH)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n=24)、 Noggin低剂量组(NL,n=24)?和Noggin高剂量组(NH,n=24),检测模型鼠各组在PH后12h、48h、72h肝再生率及再生肝组织中BMP-4的表达.结果??三组模型鼠肝再生率在PH术后12~72h间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NS组与NL组和NH组在12h时间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76,P<0.01),而NL组和NH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h、72h时间点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BMP-4的表达在12h时间点有所降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1.423,P<0.01);在48h时间点降至最低后开始回升,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995,P<0.01);72h时间点BMP-4的表达增多但仍小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637, P<0.01).结论??BMP-4的表达在外源性Noggin模型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的某一时间点急剧下降后逐渐回升,BMP-4在肝再生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可能参与肝非实质细胞、肝索形成及完成肝脏塑形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大鼠正常肝脏组织、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组织中差异表达的上调基因.方法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大鼠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2个差异cDNA文库,并挑选36条上调显著的基因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获得1 152个克隆,其中有1 036个含有插入片段.挑选32个克隆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初步比较,其中28条与已知基因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结论 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轻度肝纤维化和重度肝纤维化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削减文库,为进一步研究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和逆转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细胞骨架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上述基因,用RatGenome230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真、假手术比较方法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初步证实249个参与细胞骨架结构和功能的基因与肝再生相关.其中,肝再生启动[部分肝切除(PH)后0.5—4h]、G0/G1过渡(PH后4~6h)、细胞增殖(PH后6~66h)、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PH后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107,29,137和5,基因总表达的次数为209,113,1063和326.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表达的相似性分为均上调、上调占优势、均下调、下调占优势、上调和下调相近等5类,涉及107,37,67,28和10个基因,它们共上调1118次,下调480次,分为40种表达模式.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具有阶段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结论:肝再生早期和前期微丝形成相关基因表达增强,早期、前期和后期微管形成相关基因表达增强,早期、中期和后期中间纤维形成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前期核纤层形成相关基因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7.
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的基因克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克隆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编码序列,并在原核细胞表达。方法 按文献报道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从2周龄大鼠肝组织提取RNA,利用RT-PCR扩增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编码区;将PCR扩增片段亚克隆到pBV221质粒,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载体,导入到大肠杆菌后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结果 从大鼠肝脏的RNA中扩增到长约400bp的肝再生增强因子cDNA编码区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与文献报道一致;重组克隆经热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15kD大小的蛋白质,与预期值一致。结论 从2周龄大鼠肝组织中成功克隆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并获得了原核细胞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8.
大鼠冷保存供肝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供肝冷保存肝移植模型,为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及再生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参照Kamada的双袖套法并加以改进.雄性SD大鼠分为4组,观察不同的冷保存时间对大鼠生存率及损伤与再生状况的影响.结果 模型的平均无肝期为15 min左右,肝移植对照组、冷冻保存8、12、16 h组术后168 h存活率分别为100%、80%、50%、20%.冷冻保存12 h组与肝移植对照组相比,大鼠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冷冻保存12 h组肝脏组织术后24 h可观察到明显的片状坏死,继而肝细胞有丝分裂相显著增多.结论 对SD大鼠而言,冷保存12 h的供肝肝移植是研究肝脏损伤与再生修复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白细胞介索10(IL-10)干预肝纤维化大鼠星形细胞中的表达,阐明外源性IL-10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肝纤维化模型组(C组,28只)和IL-10干预组(Ⅰ组,24只),分别于CCl4造模第7周及11周采用链霉蛋白酶E、Ⅳ型胶原酶经门静脉灌注分离肝星形细胞.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新分离肝星形细胞中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原代培养72 h后肝星形细胞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于上述两个时间段分别将各组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判断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及IL-10干预模型,并对大鼠肝星形细胞进行分离及原代培养.与正常组相比,纤维化模型组TGF-β1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IL-10干预后则明显降低(P<0.01).纤维化模型组星形细胞TGF-β1mRNA水平在第11周时低于第7周(P<0.05).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TGF-β1的蛋白表达情况与mRNA结果相平行.结论IL-10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星形细胞中TGF-β1表达,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编码区的cDNA克隆和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ALR)编码区cDNA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提取新生大鼠肝脏总RNA为模板,以寡聚dT为引物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再以我们设计的PCR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取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编码区双链cDNA;以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大鼠ALR的原核表达质粒,然后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内以IPTG诱导表达。结果:成功克隆出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编码区cDNA,其序列与以前报道的完全一致;构建的大鼠ALR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内高效表达rALR融合蛋白,其表达量占菌体蛋白30%。结论: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编码区cDNA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的高效表达为ALR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并克隆在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1)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进行基因差示表达分析,构建人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2)克隆、鉴定甲状腺癌组织特异性高/低表达的基因;(3)登录Genbank,运用Blast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高消减效率的人甲状腺癌cDNA消减文库,对其中数个克隆的插入cDNA片段进行测序,经检索Genbank表明,正向SSH产物中有3个片段与来源于结肠上皮腺癌和Lung Epidermoid carcinoma的EST有100%同源性,提示它们来自恶性肿瘤相关基因。反向SSH产物中有5个片段为未知新序列,提示它们可能来自于在甲状腺癌中特异性低表达的新基因。结论:通过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人甲状腺癌cDNA消减文库,为下一步筛选鉴定甲状腺癌特异性基因及其全长克隆、功能研究等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筛选人肾癌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人肾癌差异表达基因文库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方法 以肾癌细胞株RLC-310和肾近曲小管细胞株HK-2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提取mRNA,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进行正反两向消减杂交,获得人肾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文库,结合反向Northern斑点印迹杂交,筛选差异基因克隆,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正向和反向文库共包含1200多个阳性克隆,经斑点杂交筛选后,对213个差异克隆进行测序并经BLAST分析,得到144个差异表达基因,与肾癌相关的高表达基因67个,低表达基因77个,其中新EST 14个,未知功能基因21个;对测序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与细胞生长、黏附、凋亡等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相关.结论 该文库质量可靠,所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和新的基因为进一步筛选肾癌特异性相关基因,绘制肾癌差异基因表达谱,最终阐明肾癌发生、发展、转移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和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查人大肠癌组织与相应正常大肠粘膜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应用美国AffymetrixHG-U133寡核苷酸芯片(代表迄今所知的32264个人类全基因,包括19308个已知的人类基因和12956个EST簇)检测9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大肠粘膜基因表达谱,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综合运用交集补集、秩和检验及t检验比较两组表达谱数据。结果 获得大肠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和ESTs3125个(包括肿瘤上调基因ESTs974个、下调基因ESTs2151个);大肠癌组织表达而相应正常粘膜不表达的ESTs245个;大肠癌组织不表达而正常粘膜表达的ESTs162个;最重要的大肠癌差异表达基因ESTs17个。本研究所筛得之大肠癌差异表达基因80.1%未见报道。结论 综合运用交集补集分析、t检验、秩和检验对基因谱数据进行挖掘的策略,可为寻找大肠癌分子标记物和从整体上探讨大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全基因组寡核苷酸筛选大肠癌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查人大肠癌组织与相应正常大肠粘膜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应用美国AffymetrixHG—U133寡核苷酸芯片(代表迄今所知的32264个人类全基因.包括19308个已知的人类基因和12956个EST簇)检测9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大肠粘膜基因表达谱,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综合运用交集补集、秩和检验及t检验比较两组表达谱数据结果获得大肠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和ESTs3125个(包括肿瘤上调基因ESTs974个、下调基因ESTs2151个);大肠癌组织表达而相应正常粘膜不表达的ESTs245个:大肠癌组织不表达而正常粘膜表达的ESTs162个;最重要的大肠癌差异表达基因ESTs17个。本研究所筛得之大肠癌差异表达基因80.1%未见报道。结论综合运用交集补集分析、t检验、秩和检验对基因谱数据进行挖掘的策略,可为寻找大肠癌分子标记物和从整体上探讨大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哮喘大鼠模型筛选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差异性表达基因.方法: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以哮喘大鼠肺组织总RNA为检验子,对照大鼠肺组织总RNA为驱赶子,将消减杂交获得的DNA片断与pGEM-T Easy Vector连接,构建cDNA文库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将获得的阳性克隆插入片段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cDNA和EST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获得差异性表达基因的信息.结果:扩增消减cDNA文库获得300余个白色克隆,随即挑选36个测序,除去重复序列,结果中含有已知的基因4 个,ESTs 2个及与任何序列无同源性的新基因片段3个.结论:成功构建了哮喘大鼠肺脏差异性表达基因的正向消减cDNA文库,筛选出数个与哮喘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17.
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高血凝相关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实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诱发大鼠高血凝的相关基因。方法: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大鼠高血凝cDNA消减文库,并用半定量RT-PCR初步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成功构建了大鼠高血凝cDNA消减文库,20个阳性克隆的序列测定和同源比较表明这些克隆代表了19个基因,其中8个为已知基因但首次发现与高血凝相关,11个为新的ESTs,已被GenBank收录。半定量RT-PCR证明3个ESTs(HC002、HC057和HC067)为表达上调基因。结论:所构建的消减文库消减效率高,为进一步筛选、克隆大鼠高血凝相关的新基因奠定了基础,HC002、HC057和HC067可能与高甘油三酯血症诱发的高血凝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脂多糖刺激后上调基因表达谱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受脂多糖(LPS)刺激后上调基因表达谱进行筛选及分析。方法 以受LPS刺激HUVEC为实验方,末刺激别HUVEC为驱使方,进行抑制消减杂交(SSH)建立消减cDNA文库,经菌落原位斑点杂交筛选文库后将阳性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并用RT-PCR验证新的cDNA序列。结果 共获得25条上调表达的基因,分别与炎症反应、细胞骨架重构、细胞生长和凋亡、胞内信号转导相关,并克隆到3条新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RT-PCR验证了这些新EST序列只在LPS刺激的内皮细胞中表达。结论 抑制消减杂交有效地克隆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LPS刺激后上调表达基因,有助于阐明LPS直接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筛选和鉴定膀胱肿瘤异质性生物学表型相关的基因。方法 以已建立的两株同一来源、不同生物学表型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为材料,采用抑制性削减杂交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构建cDNA文库;挑取克隆进行筛选,获得差异表达片段,测序并与Genbank比对,Northernblotting验证差异片段在两株细胞系的不同表达。结果 建立了两个消减文库,分别含有168和206个白色克隆,白色克隆含有约200~700bp的插入片段,对这些克隆进行筛选,获得35个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其中15个对应于细胞骨架蛋白、细胞代谢酶基因等已知基因,另外19个为未知功能基因,1个为新EST片段,注册Genbank(注册号为DR008207)。结论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是筛选、克隆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手段;keratin7、Vimentin等细胞骨架蛋白的不同表达,与细胞形态的表型差异有关;DDH等代谢基因的不同。与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差异相关;筛选到的新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克隆其全长、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白血病原代骨髓基质细胞诱导Jurkat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诱导Jurkat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Percoll体外分离正常人、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BMSCs;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建立白血病BMSCs诱导Jur-kat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并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初步鉴定与分析.结果成功地建立了白血病BMSCs诱导的Jurkat细胞上调和下调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初步筛选克隆到30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和22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cDNA片段;这些基因功能主要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细胞能量代谢有关.结论白血病BMSCs能诱导Jurkat细胞基因发生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