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363-2364
现将我院2002—03~2004—03所做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4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科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住院92例133眼,年龄28~78(平均58.31)岁,其中男34例.女5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2例6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35眼,开角型青光眼17例29眼。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我院从2006-10/2009-03对51例青光眼53眼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并术中前房及结膜下注入玻璃酸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22眼,女30例31眼,年龄36~71(平均6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9例4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7眼,开角型青光眼5例6眼。  相似文献   

3.
凌懿 《浙江临床医学》2001,3(10):729-729
我科于1998年1月~2000年5月共收治各种类型青光眼30例 (52眼 ) ,并施行小梁切除术21例 (29眼 ) ,其中11例 (13眼 )发生术后浅前房。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1例 (29眼 ) ,术后出现浅前房11例 (13眼 )。男5例 (6眼 ) ,女6例 (7眼 )。年龄51~72岁 ,平均61.5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 (5眼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 (7眼 ) ,开角型青光眼1例 (1眼 )。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术前常规检查 ,排除手术禁忌症 ,在药物基本控制眼压 ,充血消退情况下在显微镜下行常规小梁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分别观察急、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前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26例33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25例3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别于小梁切除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应用UBM进行眼前节结构的测量.结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开放距离 (AOD)、房角开放度数 (AA)、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ILCD)、虹膜晶体夹角(θ2)、虹膜悬韧带距离(IZD)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3眼发现睫状体脱离.慢性闭角型青光眼ILCD、θ2、IZD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UBM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手术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能进行精确测量,对探讨青光眼发病机制、防止并发症发生、判断手术预后均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瞳孔阻滞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行传统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前房角的变化。方法:分析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确诊PACG(瞳孔阻滞型)26例(37眼),男7例,女19例,年龄42~76岁,其中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5眼,前驱期7眼,间歇期5眼,均行虹膜周边切除术。分析术后的治愈率:根据术前、术后应用UBM进行前房测量,对UBM提供的眼前段剖面图进行定性观察和分析,比较术前、术后小梁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距离;同时观察虹膜形态的改变。结果:1)本组治愈26例36眼,97.3%(36/37),无效1例1眼,2.7%(1/37);2)治疗前后小梁虹膜夹角、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比较(t=2.155,2.172;P0.05);3)虹膜周边切除术后虹膜根部组织远离小梁网,房角粘连范围减小。结论:利用UBM观察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行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前房角的变化,可以观察到经手术治疗后,前房角解剖结构的改变,根据小梁虹膜夹角、前房角开放距离、术后虹膜形态改变情况,表明临床上虹膜周边切除术是预防和治疗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如不及时诊治可导致失明.笔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对53例(58眼)青光眼进行了治疗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3例(58眼),男22例(23眼),女31例(35眼),年龄33~69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5眼,开角型青光眼5眼.1.2手术方法常规手术野消毒、铺巾,球周和球后麻醉.做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充分暴露角膜缘处角膜及巩膜.结膜瓣下放置丝裂霉素(MMC)棉片,结膜切口处及角膜避免接触MMC棉片.然后用150~200ml氯化钠溶液反复加压冲洗.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前房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滤过性手术已被公认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它往往也带来一些并发症。其中前房出血就是较常见的一种。本文总结分析了 2 3只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前房出血的病例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文收集 1997- 0 7~ 2 0 0 0 - 0 7滤过手术患者 16 5眼 ,术后发生前房出血 2 3只眼 ,其中男 9眼 ,女 14眼 ,年龄最大77岁 ,最小者 2 3岁。术前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8眼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6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5眼继发性青光眼 1眼 ,新生血管青光眼 2眼 ,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 1眼。1.2 方法 单纯性小梁切除术 …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已广泛被应用于临床 ,我院自1998年以来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于巩膜隧道式切口下行小梁切除。治疗患有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 16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3 4只眼 ,其中原发开角型青光眼 2 1眼 ,慢性闭角型 10眼 ,继发性 3眼 ;随机分为两组 ,1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 ,男 7眼 ,女 9眼 ;18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男 11眼 ,女 7眼 ,术前白内障视力均≤ 0 4,最低眼压 2 1mmHg ,所有病人均有进行性青光眼视盘凹陷和视野缺损 ,术后随访 1周~ 6个月 ,每…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α -2b具有抗多种细胞增殖 ,减少疤痕形成的能力。动物实验室研究证实 ,干扰素α -2b作为青光眼滤过术后辅助用药 ,在诸多方面优于抗代谢类药物。本文为评价干扰素以不同的给予方法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疗效 ,比较了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单次应用干扰素后结膜下注射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998年收我院的青光眼患者35例52眼 ,男14例20眼 ,女21例32眼。其中慢性开角型青光眼11例19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21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10眼 ,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2例2眼。年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抗青光眼手术主要是用滤过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它不仅会导致术眼的炎症反应、白内障、角膜的损伤、虹膜的前后粘连以及眼内压升高,而且与手术的成败密切相关。作者1993年12月~1998年12月收治青光眼患者住院手术102例136眼,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2例136眼中,男49例,女53例,平均年龄61.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7例7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58眼,开角型青光眼1例1眼,继发型青光眼5例5眼,滤过手术全部为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前局部和全身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时加用消炎痛或激素口…  相似文献   

11.
袁松涛  蒋沁  袁南荣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28-183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回顾性研究分析了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闻,在本院36例38眼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phacotrabeculectomy 10L,PhaocTrab IOL)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1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23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后囊膜破裂和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手术后随访期内,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手术前显著提高(P<0.01);眼压也由术前平均(38.78±7.93)mmHg降至术后6月的(19.05±2.75)mmHg(P<0.01),迄今患者中有3眼仍需要使用药物才能控制眼压,均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015.77±502.58)cells/mm2,手术后1周下降到(1869.22±439.03)cells/mm2.[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术式可能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50例(55眼)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治疗。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全部形成。术后5眼发生浅前房,术眼经加压包扎,散瞳处理后前房恢复正常。术后视力提高者12眼,保持不变者38眼。出院时,55眼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随访1个月,仍在正常范围。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 144例 183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浅前房3 8例 44眼的治疗结果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科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患者 144例 183眼 ,男 89例 ,女 5 5例 ,年龄 3 6~ 78岁 ,平均年龄 6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78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3 6例 ,开角型青光眼 7例 ,青光眼术后高眼压 3例 ,先天性青光眼 2例 ,继发性青光眼 10例 ,混合性青光眼 8例。所有病例均在药物降眼压后在局麻下行小梁切除术。1 2 浅前房的判断标准。按Spaeth[1] 分级法将浅前房分为3度 :Ⅰ度。中央前房…  相似文献   

14.
我院近3a首诊被误诊的原发性青光眼13例(17眼),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17眼),男6例,女7例;年龄11~69(平均40)岁;单眼9例,双眼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开角型青光眼3眼,青少年性青光眼2眼。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眼科专家们一直致力发展和改良治疗青光眼的各种手术 ,1984年Zimmerman[1] 提出了非穿透小梁手术(non - 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 ,NPTS)是一种较成熟的抗青光眼手术 ,其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6月 ,我院对 2 0例 (32只眼 )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施行了NPTS联合羊膜植入术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住院治疗的开角型青光眼 2 0例 32眼行NPTS羊膜移入术 ,其中男 9例 15眼 ,女 11例 17眼 ;年龄2 0~ 6 2岁 ,平均年龄 4 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下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17例应用药物眼压不能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获得了明显的提高;术后眼压控制≤2.79 kPa者11眼,占64.7%,局部用药可控制者6只眼,占35.3%。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李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0):1647-1648
选择1997-08~2002-01难治性青光眼20例30眼,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52岁。其中青少年型青光眼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绝经期青光眼3眼,滤过术手术失败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眼、慢性开角型青光眼8眼,外伤性青光眼3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14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小当梁切除术,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及巩膜瓣可拆除缝合,随访10个月以上,同时与另一组(14例15只眼)作传统小梁切除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比较。结果:改良术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21.4%,显著低于单纯小梁切除术的40%,而远期功能性滤泡及眼压成功控制的比例前者也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及巩膜瓣可拆除缝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操作较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是致盲率很高的常见病 ,较为成功的手术方法为小梁切除术。但手术易并发前房形成迟缓而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作者收集 1997年 10月至2 0 0 0年 8月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 5 8例 77眼中的2 0眼进行临床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8例 ,男 2 5例 (32眼 ) ,女 33例 (45眼 ) ,平均年龄 5 8(2 7~ 85 )岁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2例 4 3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4例 2 0眼 ,开角型青光眼 2例 4眼 ,继发性青光眼 10例 10眼 ,既往无眼部手术史。术前均常规询问病史 ,检查视力、眼压、房角、视野等。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防止术后早期浅前房、低眼压及脉络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42例4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28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前房内注入林格氏液形成前房.结果 观察组46眼术后浅前房6眼占13%,对照组术后34眼,术后浅前房18眼占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42例46眼,1眼脉络膜脱离占2.2%,对照组28例34眼术后5眼脉络膜脱离占14.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内及巩膜瓣下注入透明质酸钠可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