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胸外科自1983年1月至2009年1月的38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科治疗方式.其中术前诊断肺隔离症15例(40%),误诊为肺癌12例(31%),支气管扩张症8例(21%),肺囊肿3例(8%).结果 38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检证实为肺隔离症.叶内型30例(79%),叶外型8例(21%).异常血管源于胸主动脉28例(73%),源于腹主动脉6例(16%),肋间动脉3例(8%),胸廓内动脉1例(3%).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容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咯血.误诊率高,一经发现应尽早手术切除,手术过程中需注意异常肺血管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畸形,目前国内以开放手术治疗为主[1],胸腔镜治疗报道较少[2].2009至2011年我们采用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7例叶内型肺隔离症,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全组男4例,女3例;年龄15~46岁,平均34.2岁.其中体检偶然发现者2例,咳嗽、咳痰者4例,咯血者1例;病程10天~1年;全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胸部增强CT示病变位于左下肺叶5例,右下肺叶2例.肺下叶后基底段不规则椭圆形肿块,密度不均4例,肺下叶囊性不规则影3例.血管重建示隔离肺异常供血动脉为1支5例,2支、3支各1例;起源于降主动脉5例(7支异常供血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2例(3支异常供血动脉).血管直径4 ~ 12 mm.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例肺隔离症患者,3例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1例行介入下血管塞封堵迷走供血动脉,对其诊治过程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过程中的体会。结果 4例肺隔离症患者均接受治疗,1例患者接受介入下血管塞封堵迷走供血动脉后恢复顺利;1例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恢复顺利;2例患者接受胸腔镜下隔离肺叶切除术,其中1例恢复顺利,1例因胸腔进行性出血行胸腔镜下开胸止血术,后恢复顺利。术后3月复查胸部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显示,3例行胸腔镜下隔离肺叶或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异常肺叶及供血动脉消失,行介入下血管塞封堵异常血管的1例患者的迷走供血动脉被栓塞,栓塞血管远端已无血流供应,隔离肺组织充血表现较前明显好转,4例患者随访7~31个月,未见复发。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介入栓塞治疗均优于胸腔镜手术治疗。结论 胸腔镜手术是目前处理肺隔离症的主要方式,介入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以咯血为主要症状,凝血功能异常且病情较重者效果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1958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患者63例,男36例,女27例;年龄2个月~69岁。63例隔离肺位于左肺39例,右肺24例;肺内型48例,肺外型15例。行左肺下叶切除术28例及并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1例,右肺下叶切除术19例,左肺楔形切除术7例,右肺楔形切除术3例,右双肺叶切除术2例,左全肺切除术2例,左侧肺段切除术1例。异常血管来源于胸主动脉36例,腹主动脉25例,肋间动脉2例,血管直径1.5~15.0 mm。结果围术期死于术后呼吸衰竭1例。发生脓胸1例,经相应的治疗治愈,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24例,随访时间2个月~5年,其中1例食管癌患者于术后1年因癌肿复发死亡,其余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CT增强扫描血管成像术等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病变特征,其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隔离症的经验体会。方法 2019年4月~2022年9月我科对8例肺隔离症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或隔离肺切除术,常规于腋前线第5肋间做一长约3 cm切口作为观察孔和操作孔,置入一次性切口保护牵开器,一次性导尿管或无菌手套袖口处的橡皮筋将胸腔镜固定于切口的上极,切口余下的空间用于手术操作。对于叶内型肺隔离症,依次处理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松解下肺韧带,游离并断扎异常动脉血管;对于叶外型隔离肺,在膈肌上方找出异常动脉血管,用Hem-o-lok双重结扎其根部,远端用超声刀切断。结果 8例均在单孔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术中出血量(170±65) ml,手术时间(132±66)min。术后住院时间4~20 d,中位数9 d。1例因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导致术后住院20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8例经电话或门诊随访1个月~3年,中位数23个月,无再次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咯血症状。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隔离症安全、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4岁。2年前因发热就诊,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右下肺野有局限性气肿和异常血管影,给予对症治疗。以后偶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无咳痰咯血。因患者肺部病变无好转,到本院门诊就诊,要求手术治疗,临床以有下肺隔离症收入院。查体:双肺未发现阳性体征。CT检查示:右下肺后内基底段透光度高,肺纹理少,其周边见血管受压弧形影(图1、2),中央见边缘清楚粗大条索状高密度血管影(图3),三维重建血管成像见右下肺后内基底段异常动脉来自膈下腹腔动脉。  相似文献   

7.
肺隔离症(附14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PS)的临床特点及X线特征,指导术前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0年来14例肺隔离症患者资料。结果 14例患者术前误诊率高达71%(10/14),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CT及X线的特征性表现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肺隔离症虽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但术前鉴别诊断困难,手术治疗即可明确诊断,亦可获得满意疗效,手术切除应注意异常动脉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 P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经验,以期提高对PS的诊疗水平. 方法 1993年8月至2007年2月我科共收治21例PS患者,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13~70岁.术前分别行胸部X线、CT、CT血管造影术(CTA)、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CT(PET-CT)等检查;叶外型肺隔离症(ELS)行隔离肺切除术,叶内型肺隔离症(ILS)行肺叶切除术;共行左肺下叶切除术10例,右肺下叶切除术3例,左隔离肺切除术4例,右隔离肺切除术3例,行左全肺切除术1例. 结果 本组术后病理均明确诊断为PS,其中ELS 7例,ILS 14例;术前临床诊断为PS 7例.18例术中见有明显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血管,其中单纯来源于胸主动脉11例,单纯来源于腹主动脉6例,另1例有2条异常血管,分别来源于胸、腹主动脉.异常血管直径为0.2~1.1 cm(平均0.7 cm),术中予双重结扎和缝扎;另有明显引流静脉3例,均经下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予双重结扎.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门诊随访20例,失访1例,随访率95.2%(20/21),随访至2009年1月,随访时间12~67个月.随访期间1例行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后2年因肺癌肝转移而死亡,其余患者情况良好. 结论 PS较为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诊断方法主要为胸部X线、CT、MRI检查及选择性动脉造影;一旦确诊,大多主张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隔离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66例肺隔离症资料。左下肺叶内型42例,右下肺叶内型22例,左胸叶外型2例。均有明确异常体循环来源的供血血管,来源于胸降主动脉63例,腹主动脉2例,右后纵隔肋间动脉1例。手术采用腋中线第5或6肋间2~3 cm切口,行病变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病变楔形切除。结果 62例单孔胸腔镜完成手术,中转开胸4例。行肺叶切除54例,肺段切除8例,病灶楔形切除2例,叶外型隔离肺切除2例。手术时间(84.8±25.7)min,术中出血量(64.4±39.1)ml。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中位随访时间52(4~86)个月,无再发肺部感染、咯血,复查胸部CT无肺不张、液气胸。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隔离症切除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咯血为主要症状的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血管造影特点及栓塞治疗效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以顽固性咯血为主要症状的叶内型左下肺隔离症患者,咯血时间1周~4年,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造影后采用明胶海绵、Cook弹簧圈或PVA颗粒对责任血管进行栓塞。结果 2例无左下肺组织实变者为单支异常动脉供血的动脉性肺隔离症,2例伴有左下肺组织实变者有3支异常动脉供血。栓塞后咯血即刻停止,随访2~8年,1例多支责任血管明胶海绵栓塞者2年后咯血复发。结论介入栓塞对以顽固性咯血为主要表现的叶内型肺隔离症的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其远期效果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胸腔镜治疗小儿肺隔离症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2月连续30例胸腔镜治疗小儿肺隔离症资料,年龄2天~13岁4个月,中位数7.5月。合并膈疝1例、隔离肺感染2例、肺囊肿1例,其余均为单纯性隔离肺。3个月以上患儿原则上行单肺通气,3个月以下患儿双肺通气,术中监测心率(HR)、动脉血压(A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全胸腔镜下隔离肺切除25例,1例隔离肺滋养血管和肺血管双重供血,胸腔镜下行滋养血管夹闭,4例中转开胸手术。无支气管胸膜瘘、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4~15个月,中位数10.2月,均恢复顺利,无反复肺部感染,无咯血。结论胸腔镜治疗小儿肺隔离症安全可行,可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的麻醉肺通气策略,术中生命体征和呼吸指标的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临床上通常分为叶内型肺隔离症及叶外型肺隔离症,发生于膈下者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肺隔离症是肺先天发育异常的疾病,其特点为病变肺组织是由主动脉的异常分支所供应的.根据异常肺组织有无完整的胸膜与正常的肺组织分界,分为叶内型与叶外型.本症临床少见,较易误诊,同时由于其血供来自体循环,若术中误伤异常血管有致命性大出血的危险.我科自1994年1月至2005年8月手术治疗14例叶内型肺隔离症,现将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原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腹主动脉阻塞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主动脉栓塞(AAE)17例,急性主动脉硬化血栓形成(AAT)18例。腹主动脉均为完全阻塞,均累及双侧髂动脉,全组病例行急诊手术,双侧股动脉切开Fogarty管取栓18例,腹主动脉切开取栓11例,主-髂动脉人工血管重建2例,主-股动脉旁路2例,双侧腋-股动脉旁路2例,手术死亡率25.7%(9/35),术后出现动脉栓塞再发3例,截肢3例,肾功能衰竭3例,截瘫4例,缺血性结肠炎5例,性功能减退1例及不完全性小肠梗阻1例,结论:急性腹主动脉阻塞是一种具有很高死亡率的急症,尽早诊断并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彩超是首选诊断方法。应用Fogarty管取栓和血管重建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症的疗效,作者采用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腹主动脉切开逆行血栓内膜切除、腹主动脉-双股(髂)动脉人造血管转流术,及腋动脉-双股动脉转流术。10年来共收治了27例,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大动脉炎所致的主髂动脉狭窄闭塞。诊断主要依据为双下肢缺血、双股动脉搏动缺失、腹主动脉搏动消失、性功能障碍及血管造影阳性结果。25例作了手术治疗。治愈好转率84%,死亡4例。作者认为:手术效果决定于合并症及远端流出道的好坏。术前合并症直接影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其特征为发育异常的肺组织与气管、支气管树缺乏正常交通,并接受体循环动脉供血,临床上术前误诊率高。为提高肺隔离症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现将我院1990年1月~1998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13例肺隔离症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3例,女4例,男9例。年龄5~54岁,平均26岁。症状出现的平均年龄为17岁,平均病程7年。除1例无症状外,其余12例患者都有反复咳嗽、咳痰。其中9例反复发热,3例反复咯血,1例胸闷、气促。发热主要发生于症状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分类、诊断、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985年至2011年收治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9~48岁;病史1个月~30年;病变全部位于下叶基底段其中左下肺15例,右下肺4例;叶内型17例,叶外型2例;术前诊断率47%;所有患者术后均治愈出院.7例经随访,生存良好,无复发.结论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畸形,血管造影术是肺隔离症诊断的最佳方法,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肺隔离症1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 ,我们共收治肺隔离症病人 1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1例病人中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8~ 6 1岁 ;病程 1个月至 15年。 6例临床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 ,5例无症状。MRI或CT检查发现肺内密度均匀的圆形或多边形阴影 5例 ,单个或多个带液平面圆形阴影 6例。术前确诊 3例 ,拟诊 2例 ,误诊肺囊肿合并感染 3例 ,囊状支气管扩张、肺大皮包感染、肺癌各 1例。均手术治疗。术中见叶外型肺隔离症3例 ,叶内型 8例 ;病变位于肺下叶后基底段 10例 ,位于左肺上叶 1例。异常动脉来自胸主动脉 7例、腹主动脉 3例、胃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我科在1999年1月~2005年12月6例诊断为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症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作腹主-双髂(股)动脉旁路手术,2例作肾下腹主动脉取栓加腹主-双髂(股)动脉旁路手术,1例单纯作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切开取栓手术。结果术后全部病人双足背动脉搏动恢复,双肾功能正常,间歇性跛行消失。结论近肾动脉腹主动脉闭塞症的诊断除根椐临床症状和体征外需进一步行血管造影、MRI、CTA等检查。术中必须行肾动脉以上腹主动脉阻断时,应采用尽可能低的位置阻断,并对受累器官采取保护措施,阻断时间要尽可能缩少。  相似文献   

20.
肺隔离症误诊为食管肿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女,34岁.因吞咽困难伴胸闷3个月入院,食管X线钡餐造影示食管下段占位性病变(图1);胃镜示距门齿38 cm处食管右侧壁可见直径1.0 cm黏膜隆起,边界清楚,考虑食管平滑肌瘤;术前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于1999年6月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左肺上下叶发育正常,左肺下叶包膜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异常动脉经食管裂孔来源于腹腔,走行迂曲,管径约1.8 cm,平行于降主动脉上行,由左肺下叶背段进入肺内,肺门部未探及左肺下叶动脉;左肺下叶静脉和支气管属正常解剖形态,左肺下叶通气功能良好;胸段食管未探及占位性病变.手术游离显露异常血管,予以缝扎后常规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后诊断为左下肺隔离症.病理检查示:肺内部分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部分区域肺泡未发育完全.术后6个月复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