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对带脉病的理解《内经》中虽然已经明确提到督脉、任脉、冲脉、跷脉的循行与治疗 ,维脉、带脉的穴位与治疗 ,却无奇经八脉之名。奇经八脉之名与此八脉的循行、证治 ,首见于《难经》一书。从此 ,奇经八脉对后世的针灸治疗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带脉更在治疗情志所引起的疾病上有重要的指导地位。关于带脉的循行与所属的穴位 ,《内经》只有 2处的记载 :一为《灵枢·经别》云 :“足少阴之正 ,至中 ,比走太阳而合 ,上至肾 ,当十四椎 ,出属带脉。”一为《灵枢·癫狂》云 :“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 ,诸分肉本输。”由此可知 ,带脉的循行有…  相似文献   

2.
《难经》首创“奇经八脉”一词,之所以称为奇经,一是奇经循行和功能异于十二经脉;二是奇经具有经脉和络脉的双重作用和特点;三是奇经命名异于十二经脉;四是奇经在经络系统中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督脉循行路线。发现在《素问》《灵枢》《难经》等经典中对督脉的循行路线叙述各不相同。虽然《难经》版的循行路线现在普遍被中医院校中医类专业的教科书所采用,但它其实只描述了督脉循行的一部分。如果以整体动态眼光来看,《素问》《灵枢》所描述督脉的循行路线是一个体现着阴升阳降的立体三维图,或者是一个人体气血阴阳的动态平衡图。  相似文献   

4.
奇经有八,即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关奇经八脉的记载,可见于《内经》和《难经》。《难经·二十七难》曰:“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有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根据《内经》、《难经》的阐述,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正经之气。奇经为病,虚者居多。治疗上可用针灸,可用药物。用药而治多用补法。经曰:“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吴鞠通氏在治疗奇  相似文献   

5.
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为阳脉及全身经脉之海,是十二经之纲领及动力。在传统脏象经络学说中,它没有脏腑络属关系,而脑作为重要的“中枢性脏腑”,在历代中医文献中也无所属经络的论述。在循行路线上,督脉不仅直接入脑,而且还联系到心、肾等与脑密切相关的重要脏器;在生理功能上,二者极为相似,都具有统率、督促的功能;在循行病理上,督脉主神经精神疾病,临床上凡病变在脑者多可从督脉论治;现代研究也表明督脉与脑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认为督脉是脑所属的经络,深入对其相关性研究,对于完善奇经理论及脏象经络学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组于1971年开始应用头针麻醉于临床,到目前共作手术800余例,五官、胸部、腹部手术近20种,取得一定效果。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在实践中就发现经络与头有密切关系。而且有了比较系统的记载,如《灵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难经》:“人头者,诸阳之会也。”《针灸大成》:“首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百脉之皆归于头。”此外奇经八脉与头部之关系亦为密切,如《难经》:“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  相似文献   

7.
系统总结《内经》的经络诊察体系。认为《内经》经络诊察体系的基础是十二经脉病证、奇经八脉病证以及特定穴理论等。经络诊察的方法有问、审、切、循、按等,经络的病理改变主要有络脉颜色的改变、经脉循行部位形态的改变、经络循行路线的寒热变化以及经络循行通路的感觉反应的改变,并以此确定了刺络放血、巨刺、缪刺等治疗方法,后世依此形成了经络电阻测量、知热感度等检测方法及热敏灸等治疗方法,并将形成经穴药理学等新学科。  相似文献   

8.
李时珍,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针灸学家,其针灸学术思想主要反映于《奇经八脉考》一书中。他将奇经与十二正经相联系,尤其重视阴维、阳维二脉的地位;鉴于先贤们对奇经八脉论述的局限性,强调奇经辨证;考证经络循行,整理腧穴;将奇经辨证、经络辩证、八纲辨证、脏腑卫气营血辨证等方法用于临床;创"气口九道脉图",对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文就强调奇经八脉之作用,阐述奇经证治,考证、整理经络腧穴,辨证方法多样,重视奇经脉诊5个方面对《奇经八脉考》针灸学术思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多年的针灸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针灸学》课程的主要困难有二:一是中医经络理论抽象,经络循行路线复杂,文字深奥,不易理解;二是针灸腧穴繁多,难以熟记其定位及主治。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很好地进行针灸教学。现就如何搞好经络腧穴理论教学,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看法,教正于同道。1 讲授经络学时,善用图表形式,既简单明了,又突出重点1.1 在讲授经络总论中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时,笔者以人体上、下肢的内侧、外侧及其前、中、后缘,用图表来钩画出手、足三阴三阳经的排列顺序,予以学生一个清晰的经脉分布轮郭。(见下图)四肢…  相似文献   

10.
脾之大络循行径路辨析马仁智(针灸系合肥230038)关键词:脾之大络;经络循行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在四肢分出.走向表里经,加强阴阳表里经的联系,足太阴脾经除络脉公孙外,又有脾之大络大包以补充脾经循行之不足。脾之大络是躯干部的络脉,内通于脏,外达于胸胁,...  相似文献   

11.
《奇经八脉考》是明代著明医家李时珍所撰写,是古代唯一一部论述奇经八脉的专著,刊于1578年。全书为一卷,卷首列“奇经八脉总论”与八脉简介,说明人体有十二正经、十五络脉及奇经八脉,阐明正经与奇经的区别、关系,强调了八脉的重要性。其次分别论述八脉的循行,所属穴位和治病方法。本书从考证入手,广引《内经》、《难经》以及各大医家的论述,间杂作者的注释、见解,特别是在所主病中从病因、病机到辨证论治,阐述精详。为探析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丰富的学术思想,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督脉的循行,除主干外,有关分支的记载均出自《素问·骨空论》。督脉的分支应为几条,近来,有关经络学的论述,如《经络学》、《论经络学说的理论及临床运用》等书均认为,督脉除了一条直行的主干外,尚有三条分支。  相似文献   

13.
古代文物文献中对十二经脉循行方向记载大有不同,然而后世多宗《灵枢·经脉》所论。马王堆帛书、绵阳双包山漆人和成都老官山经脉漆人等针灸文献文物的出土为古代经脉循行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依据,本文拟通过西汉的经脉漆人、马王堆帛书、《灵枢》及《难经》中经脉循行的对比管窥古代经脉循行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络辨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古籍中并无记载 ,但就其临床表现来看应属祖国医学的“腰痛”、“痹证”范畴。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脉及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病变有关。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脉辨证腰椎间盘突出症顾名思义是腰椎间盘的病变 ,病位在脊柱 ,而督脉主干恰恰行于身后正中。《难经·二十八难》 :“督脉者 ,起于下极之俞 ,并于脊里 ,上至风府 ,入属于脑”。可见督脉循行正经过脊柱。督脉的某些病候亦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 ,《素问·骨空论篇》云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脉经》记载 :“腰脊强痛 ,不得俯仰”。这些都…  相似文献   

15.
滑寿是元末明初卓有成就的医家,撰著《十四经发挥》和《难经本义》,其针灸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将任督二脉与十二正经合论为十四经,首次提出了"十四经脉"的概念;明确了经络与脏腑的关系;丰富和完善了奇经八脉理论;厘定腧穴657个,绘制经穴图谱16幅,编写腧穴歌诀;注释《灵枢·经脉》和《难经》,训释名物,多有新意。其针灸学术影响从古至今,且远及日本和朝鲜,为针灸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奇经八脉理论散见于《内经》 ,至《难经·二十七难》集中作了阐述 ,明·李时珍著《奇经八脉考》[1] 旁征博引 ,论证详实 ,发《灵》、《素》未发之秘旨 ,使这一理论大为丰富 ,而有“医不知此 ,罔探病机 ;仙不知此 ,难安炉鼎”之叹 ,谓“内景隧道 ,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清代医家叶天士继承前人的经验 ,在内妇科的辨证用药方面特为重视奇经八脉的作用 ,全面运用经络理论 ,将脏、十二经与奇经八脉有机结合起来 ,从辨证到用药均有独到的阐发 ,对近代影响颇大。笔者拟结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2 ] 对其症治奇经八脉病症的用药特点概析如下。1…  相似文献   

17.
就扁鹊著作《难经》中针灸的学术特点从十二经脉主病的气血先后病说、《难经》对奇经八脉的贡献、《难经》针法、《难经》论特定穴、《难经》腧穴配伍方法五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针灸学是中医学中率先走出国门、传播世界的一门中医学科。对“针灸”一词的翻译,可以追溯到17世纪。《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中大部分内容来自《灵枢》、《难经》、《针灸甲乙经》等古代针灸文献。中医院校对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在古典文献的掌握上的最低要求是掌握《灵枢·经脉》篇的经脉循行原文。  相似文献   

19.
论《难经》对针灸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展了经络理论1 1 补充了《内经》中十二经脉理论的不足《难经》是在继承《内经》中有关经络学说十二经脉理论的基础上 ,撷其要点 ,对经脉的长度、流注次序的运行规律、手足三阴三阳经经气绝的症状和预后诊断 ,作了论述 ,使之更加简明扼要 ,条理愈趋清晰。《难经·二十五难》还提出了“有十二经 ,五脏六腑 ,十一耳 ,其一经者 ,何等经也”的问题 ,认为手少阳三焦经与心主相表里 ,“俱有名而无形” ,故有十二经。1 2 发展了奇经八脉理论奇经八脉的内容 ,最早散见于《内经》各篇 ,如《素问·骨空论》、《灵枢·脉度》等多篇 ,记述简要 ,…  相似文献   

20.
十二经筋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十二经脉的外在连属部分,具有联缀四肢关节,约束骨骼,维络周身,主司运动的功能。经筋为病,涉及的病种非常广泛,且多数为针灸治疗的适应证。因此,深入探讨经筋理论,对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十二经筋的循行特点《灵枢·经筋》对十二经筋的循行走向有详细的记载,与十二经脉的循行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1.1 循行分布与十二经脉基本相同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基本与十二经脉的外行部分一致,即经脉循行径路周围的筋肉,多属本经经筋所辖。但也有循行至经脉未及之处者,如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入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