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今年“两会”期间,公众对医改话题的关注空前高涨。3月4日上午,卫生部部长高强对于997年医改争论和今后医改的进程,接受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2.
浅论"医改"后门诊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下面简称“医改”),要求医院在服务方式上有一个大的改革。那么,医改后医院门诊将面临什么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笔者浅论如下: 1 医改后门诊将面临的问题 1.1 门诊质量管理上的“三长一短”现象加剧 “广覆盖”的医疗保险使困难企事业职工,私营、外资企业职工都享受基本医疗服务,使他们有可能到医院诊疗,以往“有病不敢看”受压抑的医疗需求得到释  相似文献   

3.
两个官方报告的反差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又一次引发社会各界对医改的讨论。在上次关于取消药品加成、改变以药养医政策的讨论过去两月左右,本轮医改讨论则直奔医改的政策取向这个主题。反思医改过去,质疑医改的“市场化”趋势,是本轮讨论的焦点。在这两次医改热点争论之间,7月1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人民大会堂作形势报告的全文也予以公布。这成为民间把脉医疗体制改革现实状况,揣摩政府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态度和方向的官方文本。高强的报告给人以医疗体制改革已经提上国家改革日程,进入决策讨论视野,“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4.
"看病难"、"看病贵"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看病难”、“看病贵”不能简单归结于20年医改,也不能单方面认为政府投入不足,更不能把责任推向医院让医院来解决。它是由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交织导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中产生的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资源配置不合理,医学科技的进步和日益增长的群众健康需求加大了医疗费用的提高,市场流通领域各方利益调整的加速了医疗费用的上涨,职工医疗保障的建立和医疗费用控制不力。正确认识造成“看病难”、“看病贵”是由社会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交织而成。正确剖析和认识“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是有利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围绕广东医改的讨论从来没有消停过,但是如果将它置于一块多棱镜的视野下,或许能够折射出更丰富的景象。通过与当地几位学者的医改对话,希望能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关于从源头上解决"看病贵"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出“总体上不成功”的结论,引发医疗卫生改革的讨论;解决好“看病贵”问题将是决定医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可通过政府干预,降低“药费”和“诊疗费”来解决“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卫生》2008,(1):5-6
众所瞩目的“医改报告”2007年12月26日终于揭开面纱。卫生部部长陈竺特别提到的“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更让百姓对医改充满期待。陈竺是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作上述表态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医改课题组将全国30个省《医改实施方案》进行盘点,除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之外,省级医改方案大部分内容都照搬国家医改方案,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安排,公立医院改革等医改中的“硬骨头”在其医改方案中都避而不谈。  相似文献   

9.
詹雅 《中国卫生》2009,(8):32-34
国家新医改方案出台后,杭州如何进一步推进医改呢?目前,杭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卫强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今后杭州市的医改方向和初步设想。陈卫强说,作为省会城市,杭州市医改的推进会比省内其他城市更复杂些。围绕着让每个人得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的目标,杭州市结合实际进行医改的整体设计,实施了“四改联动”,在医药卫生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严格执行"三合理规范"完善与适应医保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我市医保制度的实施及结算办法的弊端。我市自2000年8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下简称医改)正式启动以来,参保人员已由2万人扩展到60多万人。医改初期,由于参保人员对医改政策不了解;再者参保人员主要为公务员,他们过去看病大部分或者全部由单位报销,而参保使得这部分人自付费用提高,致使他们在看病上特别是在住院、医保上持观望态度。而这种情形给政策的制定者们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病人住院率低,从而导致了政策制定的偏颇。即在医改初始,医保中心对住院病人发生的医药费扣除病人自付部分后,剩余部分由医保中心筹集的统筹基金全额支付。这个政策试行了1年多以后,出现了2个“弊端”和1个“难以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