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心肌耗氧量影响因素。方法: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于入院1—7天进行动态监测,记录病人安静时,活动时的心率,血压及心率,血压变动较大时病人的状态,计算心肌耗氧量。结论:在排便、进食,探视及做治疗时病人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值增大。所以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加强健康教育及病情监测尤为重要,只有有效控制心肌耗氧量增加的因素,才能减轻心脏负荷。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排便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病人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MVO2)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23例AMI早期病人25例次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的心率和血压,比较首次排便组与非首次排便组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及MV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及MVO2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非首次排便组血压在便中前期较首次排便者明显升高[结论]对于非首次排便的AMI病人,护理人员仍应提高警惕,加强排便知识宣教和排便中监护。  相似文献   

3.
排便体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排便体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为临床护士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促排便措施,减少排便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23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25例次排便过程中的心率和血压,并比较两组患者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率、血压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平卧位排便者与半卧位排便者在排便过程中各时段的心率、血压及心肌耗氧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卧位排便并不能有效减少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及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半卧位排便也可考虑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排便的一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李冰  王建荣  马燕兰  帅莉  林琳 《护理研究》2008,22(3):670-672
[目的]了解不同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肌耗氧量(MVO2)的影响,为临床采取合理、有效的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排便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28例需采用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的早期AMI病人随机分为开塞露组和蓖麻油组,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两组病人排便过程中心率和血压,并比较两组病人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率、血压及MVO2变化。[结果]两种促排便措施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塞露组病人在促排便后心率和MVO2较蓖麻油组同期升高,其他时段两组病人心率、血压及MVO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期间,病人MVO2较蓖麻油口服者增加,不宜过多延长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的时间。促排便措施的选择应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行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深呼吸、咳嗽、进餐、排便、受冷5项临床行为前后的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变化,并用医用计时器记录血压、心率变化持续时间。[结果]5项日常临床行为中除深呼吸外,咳嗽、进餐、排便、受冷后均使病人收缩压、心率、心肌耗氧量发生变化,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行为引起的血压、心率变化持续时间均不相同。[结论]在病人进行日常活动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测,防止出现大幅波动,尽可能缩短心率、血压峰值持续时间,避免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行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深呼吸、咳嗽、进餐、排便、受冷5项临床行为前后的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变化,并用医用计时器记录血压、心率变化持续时间。[结果]5项日常临床行为中除深呼吸外,咳嗽、进餐、排便、受冷后均使病人收缩压、心率、心肌耗氧量发生变化,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行为引起的血压、心率变化持续时间均不相同。[结论]在病人进行日常活动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测,防止出现大幅波动,尽可能缩短心率、血压峰值持续时间,避免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排便困难是AMI早期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常见诱因。有报道,AMI后2~3d有5.3%的患者在排便过程中出现心绞痛、二次AMI、心力衰竭、猝死等并发症。即使无便秘的AMI患者,在排便时或排便后也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可见,排便活动是威胁AMI早期患者生命安全的一大难题。心肌耗氧量(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MVO2)是反映心脏负荷的一项客观指标,可用于评价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中心脏功能状态的变化。本研究旨在了解排便活动对AMI早期患者MVO2的影响情况,并采取恰当的排便护理措施,减少排便相关并发症,促进AMI患者康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冰  王建荣  马燕兰  林琳  周莉 《护理研究》2007,21(29):2655-2657
[目的]探讨不同排便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病人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MVO2)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23例AMI早期病人25例次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的心率和血压,比较首次排便组与非首次排便组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及MV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及MVO2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非首次排便组血压在便中前期较首次排便者明显升高。[结论]对于非首次排便的AMI病人,护理人员仍应提高警惕,加强排便知识宣教和排便中监护。  相似文献   

9.
李冰  王建荣  马燕兰  帅莉  林琳 《护理研究》2008,22(8):670-672
[目的]了解不同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肌耗氧量(MVO2)的影响,为临床采取合理、有效的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排便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28例需采用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的早期AMI病人随机分为开塞露组和蓖麻油组,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两组病人排便过程中心率和血压,并比较两组病人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率、血压及MVO2变化.[结果]两种促排便措施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塞露组病人在促排便后心率和MVO2较蓖麻油组同期升高,其他时段两组病人心率、血压及MVO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期间,病人MVO2较蓖麻油口服者增加,不宜过多延长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的时间.促排便措施的选择应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董翠英 《护理研究》2006,20(12):3232-3233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病死率高,硝酸甘油治疗不仅能减少心肌耗氧量,还有抗血小板聚集和黏附作用,使坏死的心肌得以存活,使梗死面积缩小,是目前临床早期治疗AMI的首选药物。我院心内科在收治的51例AMI病人中,均通过早期使用硝酸甘油治疗,症状缓解后接受进一步治疗好转出院。现将观察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其中42例入院前接受急诊护理作为观察组,18例入院前未接受急诊护理作为对照组.对照组18例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后马上送医就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接受的治疗基础上接受院前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率.结果 观察组42例患者经过院前急诊护理、急诊抢救后38例转入内科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占90.48%,4例转入ICU进行治疗,占9.52%,无死亡,抢救成功率高达100%;对照组18例患者经急诊抢救后,11例转入内科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占61.11%,6例转入ICU继续治疗,占33.33%,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占5.55%,两组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进入ICU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接受入院治疗的临床效果,尽可能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的发病特点。方法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梗死部位进行分组 ,分别记录发病特点 ,分析梗死部位与病死率及性别的关系。结果 :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共 4 0 0例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 (2 9.2 5 % ) ,其次是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2 5 .5 0 % )。男性发病比例与女性相比均有很大差别(P<0 .0 5 )。本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为 7.14 %~ 2 9.71% ,其中前壁合并下壁的病死率最高 (2 9.17% ) ,与平均病死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以前壁或下壁为主 ,男性仍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人群 ,急性前壁和合并下壁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急性心肌梗死平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温梦玲  陈冬梅 《现代护理》2007,13(3):621-623
目的对开塞露肛注和蓖麻油口服2种促排便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排便时心脏功能状态的影响进行比较,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需采取促排便措施的AMI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开塞露组和蓖麻油组,开塞露组给予开塞露20~40ml肛注,蓖麻油组给予蓖麻油10~30ml口服。观察比较患者在平静、促排便前、促排便后、便中前期、便中后期、便后整理、便后5min、便后30min8个时段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开塞露组与蓖麻油组在促排便后开塞露组的心率和心肌耗氧量显著高于蓖麻油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时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开塞露肛注者与蓖麻油口服者在排便过程中各时段心脏自律性和心肌缺血情况的变化基本相同。但在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期间,患者的心肌耗氧量较蓖麻油口服者增加明显,不宜过多延长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开塞露肛注和蓖麻油口服2种促排便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排便时心脏功能状态的影响进行比较,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需采取促排便措施的AMI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开塞露组和蓖麻油组,开塞露组给予开塞露20~40ml肛注,蓖麻油组给予蓖麻油10~30ml口服。观察比较患者在平静、促排便前、促排便后、便中前期、便中后期、便后整理、便后5min、便后30min8个时段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开塞露组与蓖麻油组在促排便后开塞露组的心率和心肌耗氧量显著高于蓖麻油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时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开塞露肛注者与蓖麻油口服者在排便过程中各时段心脏自律性和心肌缺血情况的变化基本相同。但在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期间,患者的心肌耗氧量较蓖麻油口服者增加明显,不宜过多延长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开放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护理模式.方法 对病房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全程参与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结果 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进入绿色通道的急性心梗患者151例,护士参与绿色通道后,DBT(Door to balloon time)均数为(57.08±11.52)min,比国际标准(DB...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采用SCL - 90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患者SCL - 90各因子分与护理前比较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存在不良的情绪及心理问题,应及时给予心理评估并积极给予护理,以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订前瞻性护理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并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段、开通梗死血管时间、心肌梗死范围、罪犯血管位置、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等因素对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并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护理策略。结果120例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者55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83%,以术中发生为最多见,其次为术后6 h内发生,较少发生在术后7~72 h。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时间<6 h内、梗死范围、局限性梗死、罪犯血管(RCA)血管病变均是PCI术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缺血心肌恢复血流灌注发生的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的紧急突发事件,也是冠脉再通的指标,因此要重视对心律失常的早期预测和防治,掌握其特点及影响因素,及时发现心律失常迅速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符合 AMI 诊断标准病例,排除包括年龄<18岁、住院时间<2 d、临床资料不完备、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及终末期肾脏病或已行透析患者,从基线资料、心肌梗死病情、实验室检查、药物以及器械辅助等治疗等方面收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有 AKI 及无 AKI 两组,利用 SPSS 19软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获得 AKI 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病例565例,发现 AKI的发病率为16.1%,其中 AKI 组患者病死率为19.8%,非 AKI 组病死率为0.4%(P <0.01)。单因素组间比较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包括:(1)基本病史年龄、高血压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史、慢性肾脏病史、脑梗死史、周围血管病史;(2)心肌梗死病情心室纤颤、心率、Killip分级≥3级、左心室射血分数;(3)实验室资料血肌酐、eGFR、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钙蛋白I、B 型脑钠肽、C 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蛋白;(4)药物及器械辅助等治疗呋塞米最大日剂量、未使用 ACEI /ARB 类药物及他汀类药物、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安置临时起搏器、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进行机械通气治疗(P <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AMI 后 AKI 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及其对降低恢复期间因便秘而诱发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本院就诊的3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2010年1月为界划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47例,干预组165例。每组按层次分别随机选择男70例和女20例。干预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便意的培养,排便方法指导,便时陪护,适当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护理。出院后继续进行电话随访指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医嘱,出院后未进行电话随访指导。记录两组患者恢复期间便秘的发生情况及因便秘而诱发心肌梗死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恢复期发生便秘11例,便时诱发心肌梗死共2例,对照组患者恢复期发生便秘23例,排便时诱发心肌梗死共7例,其中1人突发猝死。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P〈0.025)。患者因便秘诱发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27.70,P〈0.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及降低心肌梗死的再发危险性,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猝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