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艾滋病中医文献中的证候内容进行提取分析,对艾滋病病性证素出现规律及其与症状的关系进行研究,对艾滋病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为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文献,以证为中心对文献进行提取。建立Excel数据表,并对提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病性证素主要集中在气虚、火(热)、湿、阴虚、毒、痰、血瘀、阳虚等方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艾滋病病性证素和证候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结论:艾滋病临床证候复杂多样,具有易伤人正气(气、血、阴、阳、精等),易有火(热)、湿、毒、痰、血瘀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中医对艾滋病证侯研究仍在摸索阶段,艾滋病患者常伴有各种机会性感染,症状多而复杂,病情不断变化,临床辨证和证侯(证型)统计有很大的困难。有些学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归纳出常见一些证型,多数专家认为应当辨病分期与辨证相结合[1-3]。但目前这类研究范围比较大,包罗了艾滋病的各个分期,然而艾滋病病情错综复杂,证候变化多端,给临床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从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SIVmac239中国恒河猴艾滋病模型亚急性期内T淋巴细胞亚群、病毒载量指标变化情况,探讨中国恒河猴艾滋病模型亚急性期病毒学相关指标变化特征.方法:采用SlVmac239病毒株静脉接种健康中国恒河猴复制中国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感染后动物模型亚急性期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病毒载量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动物模型临床症状情况.结果:健康恒河猴接种病毒株后3个月体重及BMI指数比较稳定,各时间点差异不显著,在感染第10 ~14天病毒载量达到高峰(6.72±0.44)个1g,此后整体表现为水平波动下降趋势.T淋巴细胞亚群在感染后出现显著改变,CD3,CD4,CD8计数和百分比有不同程度的变化;CD4/CD8比值感染后2周内明显下降,一般在病毒载量高峰时表现为最低比值为(0.86±0.29),随后比值缓慢波动上升.感染3个月内共有3只感染猴临床症状明显,其中1只出现腹泻、2只出现摄食下降等临床症状.结论:中国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与国外印度恒河猴艾滋病动物模型亚急性期相似,研究内容为中国恒河猴应用于艾滋病模型研究的标准化建立补充了更详尽的亚急性期变化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艾滋病与非艾滋病发热病例,探讨艾滋病的病因病机,佐证"艾毒伤元"理论。方法:采用流行性病学调查设计和现场问卷调查方法,选择艾滋病发热病例和非艾滋病发热病例各40例。结果:两组在壮热、潮热头身困重、易患感冒、盗汗、气短、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佐证了"艾毒伤元"理论,初步探讨艾滋病发热的病因病机是艾毒伤元,导致气虚、血虚、阴虚等而发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耐冬(THC)药物治疗艾滋病晚期、临终期引起SIRS、IRD、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艾滋病患者服用耐冬(THC)药物9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9个月观察症状和T淋巴细胞及HIV病毒载量。结果有效减轻和改善艾滋病晚期、临终期患者的SIRS、IRD、MODS症状无任何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载量。结论耐冬(THC)药物对SIRS、IR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降低MOD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针灸对艾滋病的治疗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简称。本文从中医和针灸的学术观点,综合有关资料,试图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等进行探索。 (一) 病因病机依据本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的特点与  相似文献   

7.
该文收集了近20年来中医药在艾滋病领域研究的文献,从疾病的归属、渊源、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证候、临床治疗学以及中药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梳理与总结,全方位展示了中医药在艾滋病领域中的进展,同时也提出了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思路,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医药诊治艾滋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在中医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病位(脏腑定位)上的分布规律。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之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部的HIV/AIDS病人,进行中医症候资料的调查、采集与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症候群:以情绪抑郁、健忘、烦躁、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痛、失眠、性欲减退为主,出现率均在40%以上;舌象:舌苔以白腻、薄黄为主;舌质以红舌、齿痕舌、瘀斑舌多见;脉象:多表现为复合脉,以含有弦脉特征的最多,其次为滑脉、数脉、细脉等;病位:全身、心系、肝系、肾系症状的出现率较高,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脏腑病位有一定的差异性,女性患者在肝系的出现率明显较男性高,40岁以上患者肾系的出现率高于40岁以下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位以肝、心脑、肾等多见,HIV/AIDS患者的性别、年龄对病位有一定影响,提示临床辨证治疗时应将其纳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艾滋病中医证候规律进行研究,探讨艾滋病发病机制,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文献,以证为中心对文献进行提取。建立Excel数据表,并对提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所涉及的证型、证素和症状数据显示艾滋病临床证候以虚证为多,分布较为分散;病位集中在脾、肺、肾、胃、心、肌肤和肝等脏腑;病性集中在气虚、火(热)、湿、阴虚、毒、痰、血瘀、阳虚等方面;艾滋病常见症状为发热、神疲乏力、腹泻、脉细、消瘦、食欲减退等30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艾滋病证候所涉及的证素和证候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结论:艾滋病文献中证候的规律和特点反映了其本虚标实、阴阳失调、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提示艾滋病发病具有正气亏虚、邪毒入侵、脏腑受损、瘀血阻络、湿热内蕴等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郭会军  于晓敏 《中医杂志》2011,52(11):984-985
发热是艾滋病常见的症状之一。通过对新疆、广东、河南三地区7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发热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在艾滋病高发区救治的临床体会,认为脾气虚损为HIV/AIDS发热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证治体会张笑丽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0)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厥心痛、心悸等范畴。临床症状上心绞痛与胸痹相似,心肌梗塞与真心痛相似,心律失常与心悸相似,心功能不全多表现为喘证和水肿。总的病因病机系本虚标实。我们从1987...  相似文献   

12.
收集近十年来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病机学研究的文献资料,根据证候病机学的基本病机、系统病机、症状病机三个研究层次,归纳总结艾滋病中医证候病机学的研究进展,并对艾滋病的中医学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理论谈对爱滋病的认识:附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伯寿 《中医杂志》1991,32(1):20-22
1987年9月至1988年10月,我们在非洲某国首批进行中药试治艾滋病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我从中医理论角度谈谈对艾滋病的认识。一、既似虚劳,又为瘟疫艾滋病表现出的极度乏力、异常消瘦,较肿瘤、肺痨更为严重,据此与中医的“虚劳”相似。然而发现此病方十余年即迅速蔓延五大洲,  相似文献   

14.
头痛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出现的常见症状,有可能是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表现,对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妨碍患者对抗病毒药物等治疗的依从性。艾滋病头痛目前尚无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医学问题。文章综述其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中医治疗及疗效评价、护理要点等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忽中乾 《国医论坛》2008,23(1):46-48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2004年10月~2005年12月,我们通过参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 对151例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临床表现症候特点进行观察,以探求HIV/AIDS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目前对此病的病因、病机、病性和病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结合艾滋病中医学理论相关文献,将常见的艾滋病中医学病因、病机、病性、病位进行归纳并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艾滋病目前已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但很多人对它还是有很多认识误区,今天就带您一起再次去深入了解它艾滋病被发现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提起艾滋病,您可能觉得其危害早已耳熟能详,但要具体问一些,却又说不出一二,那么今天就带您了解一下艾滋病的一些常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AIDS)也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一种。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初期的症  相似文献   

18.
从抑郁症与虚劳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虚劳病的古代文献等方面探讨抑郁症与虚劳病的关系。发现抑郁症与虚劳病在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等方面非常相似;抑郁症的绝大部分症状具有"形神衰惫"的特点,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可归于虚劳病范畴,其它症状亦可从虚劳角度阐释;在虚劳病的古代文献中,很多描述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非常接近,对抑郁症的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104例男男性接触HIV/AIDS患者症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男男性接触(MSM)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分布特征,为更好地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自拟的艾滋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对北京地区104例患者进行现场调查,从不同病期、不同CD4细胞计数、不同感染途径等方面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主要表现为体能、情绪、心理方面的变化,出现最多的症状是乏力、健忘、烦躁、性欲减退、情绪抑郁、腰膝酸软;与中医的肝、脾、肾密切相关。结论:HIV/AIDS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感染途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艾滋病中医病因与发病主要影响因素、中医病机及其演变、中医辨治思路与原则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艾滋病的发病是多因素交互作用复杂的过程;艾滋病病机为疫毒潜伏膜原,侵及三焦,壅遏气机、津血失布、痰浊瘀血互结,同时消烁脏腑气阴、损耗三焦元气,并发六淫侵袭;中医辨治宜从分期、辨病、辨症、辨证等几个方面结合论治。为中医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