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隐裂又称牙微裂,是指牙龄的表面有细微而不易发现的裂纹,隐裂有的常与胎面的近远中发育沟重迭,有的不在发育沟处,极易误诊为牙本质过敏,是一种较难诊断的牙体疾病.现将笔者遇到的资料较完整的隐裂牙62例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其诊断与防治原则.   1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男性34人,女性28人,40岁以上46人,40岁以下16人,最年青一例为21岁.   2)牙位:上后牙32个,下后牙30个,其中上颌第一磨牙13个,上颌第二磨牙13个,下颌第一磨牙13个,下颌第二磨牙13个,上颌前磨牙6个,下颌前磨牙4个.   ……  相似文献   

2.
为尽量保存牙体组织和活的牙髓 ,减轻病人痛苦 ,缩短诊治时间 ,我科自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3月对某些特殊病例在保证了固定义齿的修复需要的情况下 ,将牙合面开面冠作为固位体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挑选咬合紧密基牙预备时硌痛非常明显 ,非麻醉不能耐受或病人强烈要求少磨牙等患者 ,病例总数 10 7人 ,男66例 ,女 41例 ,共缺牙 10 7颗 (缺牙过多不选牙合面开面冠 ) ,其中磨牙缺失 83颗 ,第二前磨牙缺失 2 4颗 ,基牙共2 0 8颗 ,其中开面冠基牙 190颗 ,第二前磨牙牙合 18颗 (前磨牙不做开面冠 ,均为…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995年~1998年,我科收治患有牙齿微裂、牙尖折裂、牙齿纵裂和横裂的共112例126颗磨牙。其中男83例,女29例;年龄20~66岁,平均46岁,主要集中在40~60岁。 1.2 患牙检查 患牙牙位:第一前磨牙上颌8颗,下颌3颗;第二前磨牙上颌9颗,下颌6颗;第一磨牙上颌32颗,下颌48颗;第二磨牙上颌7颗,下颌13颗。患牙类型:微裂牙16颗,牙尖折裂12颗,纵折牙69颗,横折裂牙29颗。  相似文献   

4.
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纵折牙片复位固定,全冠修复方法后治疗牙纵折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18.45岁,平均30岁。活髓牙6例,死髓牙54例。牙折部位:上颌第二前磨牙6例,上颌第一磨牙18例,上颌第二磨牙13例;下颌第一磨牙13例,下颌第二磨牙10例。治疗死髓牙是将纵折牙片复位,用结扎丝单层或双重结扎固定于牙颈部,亦可用22号不锈钢丝弯成“U”形钉钻槽固定牙折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增加托槽间弓丝长度配合第一、二序列弯曲,矫治下颌第二磨牙倾斜、旋转错位的效果。方法选取伴有第二磨牙错的患者8例,错主要表现为前倾阻生和或扭转,所有病例均为不拔牙直丝弓矫治。前牙排齐整平后,选用Φ0.40-0.45mm的弓丝,通过延长托槽间弓丝长度(去除第二前磨牙的托槽和第一磨牙的带环,使弓丝在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处无约束)或弓丝局部台阶(保留第二前磨牙的托槽和第一磨牙的带环,在第一前磨牙的远中与第二磨牙的近中之间做龈向台阶),结合第二磨牙近中的加力装置,Tip-back和/或适当的内收外展纠正前倾和或旋转错位。结果所有病例使用该方法2-3个月后,下颌第二磨牙错位均得到矫正,与邻牙及对牙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结论通过增加托槽间弓丝长度矫治下颌第二磨牙倾斜、旋转错位,效果满意,方法简便,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张莉 《当代医学》2014,(32):1-4
目的:通过对隐裂牙患者诱发牙隐裂的危险因素研究分析,揭示隐裂牙相关危险因素,为牙隐裂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证据。方法168例符合隐裂牙诊断标准的牙隐裂患者,研究分析其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隐裂牙发生的性别比、年龄分布、与牙体磨耗的分级的关系。另选上下颌第一、二磨牙,采用藻酸盐取印模,用超硬石膏灌工作模型,经螺旋CT断层扫描后,数据图像以DICOM格式输入Efilml.8.3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选取牙冠近远中序列断面近中及远中颊舌尖顶所在的断层片,测定牙的近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的斜度,与30例健康体检者的牙尖斜度对照研究。结果168例患者隐裂牙的发生男56.59%,女43.41%。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发生率男、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2,P=0.07)。16~30岁、31~40岁、40~50岁、51岁以上患者隐裂牙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上、下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隐裂牙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体磨耗Ⅰ级、Ⅱ级、Ⅲ级、Ⅳ级隐裂牙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两两比较,上、下第一磨牙、第二磨牙隐裂牙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牙尖的近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的斜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168例患者182颗隐裂牙的发生部位、隐裂牙发生的年龄、性别分布、牙隐裂与牙体磨耗分级的关系、牙尖斜度对隐裂牙发生影响的研究显示,隐裂牙好发上、下第一、二磨牙,无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增长隐裂牙发生  相似文献   

7.
收集我院口腔内科1995—1998年病例,连续统计使用三氧化二砷对未穿髓患雅致经牙本质小管失活牙髓的病例共120例124只患牙,其中男46人,女74人。年龄5~73岁,平均47岁,牙位分布:牙位分布中磨才共94只,占患牙总数的75%。第三磨牙20只,第二磨牙33只,第一磨牙41只,第二前磨牙13只,第一前磨牙6只,中切牙3只,乳磨牙8只。病种分类:深龋并  相似文献   

8.
锁牙合是后牙的一种错牙合,多见于恒牙牙合。由于后牙无接触,常伴有前牙深覆牙合。因此,笔者在矫治AngleⅡ类错牙合伴后牙锁牙合时,配合平导进行矫治。在打开咬合的同时,解除了后牙的锁结关系,达到正常覆牙合,节省了矫治时间,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该矫治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介绍。1 临床资料本组应用平导辅助固定矫治器对10例AngleⅡ类错牙合伴后牙锁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12~27岁,平均16.2岁。锁牙合牙数共36颗,其中第一前磨牙9颗,第二前磨牙11颗,第一磨牙6颗,第二磨牙8颗。至矫治结束,疗程最短8个月,…  相似文献   

9.
第一或第二磨牙无法保留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有第一、第二磨牙因龋坏致残根或残冠需要拔除,第三磨牙错位或没有对牙颌牙而成废用牙。将第三磨牙拔出移植到第一或第二磨牙的缺失位置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重叠前磨牙的移植替换也是常用的方法。自体磨牙移植术能较好地恢复咀嚼功能同时保护邻牙。现对30例34个自体磨牙即刻移植术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开(牙合)患者上下颌后牙近中倾斜的程度.方法 选择开牙合患者34例, 曲面断层片上测量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及第一恒磨牙牙体长轴倾斜度;测量上下颌第一、二前牙磨牙、第一恒磨牙牙体长轴的交角,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上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倾斜度>上下颌第二前磨牙近中倾斜度>上下颌第一前磨牙近中倾斜度.结论 开牙合矫治的重点应放在直立近中倾斜的上下颌后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锥形束断层扫描技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研究评价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横向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19例,平均(8.47±0.70)岁。分别于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前(T1)及扩弓结束3个月后(T2)拍摄CBCT,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上颌前磨牙段及第一磨牙牙冠宽度、牙槽突宽度、上颌基骨宽度、牙槽嵴高度、第二前磨牙牙胚在牙槽骨中的位置等,比较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的差异。结果 从T1到T2阶段,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宽度增加(2.37±3.47)mm (P=0.008),第二乳磨牙牙冠宽度增加量中位数为3.37 mm (P=0.009),第一磨牙牙冠宽度增加(2.60±2.53)mm (P<0.001),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一磨牙对应牙槽突宽度分别增加(1.63±2.45)mm (P=0.010)、(2.12±2.59)mm (P=0.002)、(1.98±2.10)mm ...  相似文献   

12.
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的临床体会(附28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京阳 《医学文选》2000,19(5):679-680
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 (简称 PFM修复体 )因具有强度高、持久的美观性、较好的边缘适合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特性 ,逐渐为医患所接受 ,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我科自 1996年开展 PFM修复体业务以来 ,为 2 85例患者制作烤瓷冠桥 ,共 387件 PFM修复体 ,均获得良好的美观性能及社会效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5例中男 114例 ,女 171例 ;年龄 14~ 6 8岁 ,以青少年为主。1.2 牙冠桥体部位的分布 中切牙 10 9例 ,侧切牙 37例 ,尖牙 9例 ,第一前磨牙 17例 ,第二前磨牙 19例 ,第一磨牙5 8例 ,第二磨牙 12例 ,前牙桥 6 9例 ,后牙桥 …  相似文献   

13.
周华 《四川医学》2001,22(12):1192-1193
我院近 2年来对磨牙 (包括前磨牙 )大部分龋损及冠根折、斜折的保存修复采用以根管治疗为基础 ,桩核成形 ,再加铸造金属全冠或金瓷全冠 ,恢复了患牙的形态及功能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38颗牙 ,均为大部分龋损或冠斜折缺损患牙。男 15例占 39.5 % ,女 2 3例占60 .5 %。患者年龄 18~ 65岁 ,其中 4 0岁以下患者 2 9例占 76.3%。牙位 :38例中均为缺损在 1/ 3以上者。上颌前磨牙 8例 ,上颌磨牙 5例 ,下颌前磨牙 10例 ,下颌磨牙 15例。 1适应症 :前、后磨牙的大面积龋坏的患牙 ,经清除腐质、龈壁位于龈…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羟基磷灰石(HA)进行髓室底穿孔补,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门诊收治髓室底穿孔患者85例(85颗牙),男45例,女40例,年龄22~58岁,均为恒牙.其中因牙体、牙髓病继发穿孔38例,治疗中意外穿孔 47例,直径小于2 mm者51例,2~3 mm者26例,大于3 mm者8例;年龄18岁以下8例,18~30岁63例,30岁以上14例;下颌第一磨牙60例,下颌第二磨牙12例,上颌第一磨牙10例,上颌第二磨牙3例.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临床接诊牙髓、牙周组织的联合病变病例 224例,248颗牙,经1~3年复查,192个患牙 (77.42%)得到保留.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206~2007206来我科就诊为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的患者224例248牙,其中男 133例142牙,女91例106牙.年龄35~72岁,50岁以上171例 (76.3%).前磨牙84个 (37.5%)磨牙 164个(73.21%).原发性牙髓病继发牙周病 48例52牙21.42%),其中前磨牙22个,磨牙30个.原发性牙周病继发牙髓病 86例 92牙 (38.39%),其中前磨牙34个,磨牙58个合并性病变 90例 104牙 (40.17%),前磨牙28个,磨牙76个.  相似文献   

16.
苗朝旭  杨文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15-2415
在用Edgwise法矫治错畸形的过程中,充足的支抗,往往是矫治成功的关键,而有效地防止支抗牙的移位,就能提高矫治速度,更好地控制牙齿移动,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本文仅就支抗牙移位病例的观察、分析、寻找其移位的原因及防止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2岁25岁,疗程1 a2.5a。1.1牙畸形与支抗牙移位双(单)颌前突6例,移位4例;深覆、深覆盖8例,移位6例;牙列稀疏2例,移位2例,以上共占总病例数的42.9%;拥挤12例,移位1例,占8.3%。1.2拔牙与支抗牙移位拔除第一磨牙,支抗牙移位最多;第二前磨牙次之,第一前磨牙较少,不拔牙者,支抗牙…  相似文献   

17.
牙阻生(impaction of teeth)是指超过了应该正常完全萌出的时间,牙仍在颌骨内未萌出或者仅部分萌出。阻生可以是一颗牙或者数颗牙受累,常对称性发生。牙阻生常见于恒牙列,最常累及第三磨牙、下颌前磨牙和上颌尖牙,乳牙列罕见[1-4]。在乳牙阻生的报道中,多为下颌第二乳磨牙阻生,上颌第二乳磨牙少见[2-7]。上颌第一乳磨牙及其继承恒牙易位埋伏阻生更为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上颌第一乳磨牙与第一前磨牙异位埋伏阻生的患者,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覃名仁 《医学文选》2002,21(2):208-209
在门诊工作中 ,经常可遇到因各种原因所致的牙冠折裂 ,以上下第一磨牙多见 ,第二磨牙次之 ,双尖牙也时有发生。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拔除纵裂牙或纵裂牙的活动部分。随着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日益提高 ,保存病牙的要求也越来越强 ,我们自 1 995年以来对 87例磨牙折裂的患者进行了病牙保存治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磨牙牙体纵裂患者 87例 ,男6 9例 ,女 1 8例 ,年龄 3 5~ 6 8岁 ,其中上颌第一磨牙3 4例 ,第二磨牙 1 9例 ,第一双尖牙 3例 ,第二双尖牙 4例 ;下颌第一磨牙 2 1例 ,第二磨牙 5例 ,第二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在矢状方向上分析摆形矫治器远移上磨牙的效果及对支抗前磨牙、切牙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4例安氏Ⅱ错(牙合)、上牙弓Ⅰ-Ⅱ拥挤患者,应用摆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第一磨牙,每一例治疗前后取模型、测量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的间隙.结果 4例患者在18周内上第一磨牙远移3.20 1.60mm,伴有前磨牙1.42 1.20mm的近中移动.结论摆形矫治器是一简便、对患者依赖少的上磨牙远移装置,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测定浙江地区人群上颌尖牙至第二磨牙区腭侧咀嚼黏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以及腭大孔的分布位置。方法: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46例受检者的CBCT影像资料,调整基准线进行重建,选取受测牙矢状面进行分析,分别在距离龈缘3、6、9、12?mm水平处测量上颌双侧尖牙至第二磨牙区的腭侧咀嚼黏膜厚度。同时测量腭穹窿的高度和宽度,确定腭大孔相对第二磨牙位置以及距腭中缝和牙槽嵴顶的距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究上颌腭侧各牙位黏膜厚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LSD分析不同年龄组各牙位腭黏膜厚度的差异,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腭穹窿解剖形态的各牙位黏膜厚度以及腭大孔到腭中缝、牙槽嵴距离差异。结果:146例患者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区平均腭侧咀嚼黏膜厚度分别为(2.94±0.48)、(3.28±0.49)、(3.43±0.53)、(3.01±0.55)、(3.49±0.70)mm。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区黏膜厚度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尖牙区的黏膜厚度在距龈缘6?mm处最厚,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在距龈缘9?mm处最厚。第一磨牙区黏膜厚度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明显增加,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在6?mm处最薄,之后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受检者年龄和腭穹窿高宽比是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受检者年龄是第二前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腭穹窿高宽比是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变量间无明显共线性(VIF<1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上颌尖牙至第一磨牙区腭侧黏膜厚度与受检者年龄呈正相关,且45岁及以上人群黏膜增厚更显著;高腭穹窿组的尖牙黏膜厚度大于低腭穹窿组(P<0.05),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小于低腭穹窿组(P<0.05)。腭大神经血管束多位于第二磨牙牙冠远中区域。腭大孔到牙槽嵴顶距离高腭穹窿组大于低腭穹窿组(P<0.05),而两组间腭大孔到腭中缝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软组织移植的供区部位以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区距龈缘3~9?mm处黏膜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