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脑干损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37例鼻咽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脑干损伤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复阅,对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以及增强扫描序列进行分析,明确放射性脑干损伤的病变部位、范围、信号强度和增强后病灶强化等的形态。结果37例放射性脑干损伤患者,病变位于脑桥19例,中脑1例,延髓3例,脑桥+中脑6例,脑桥+延髓5例,中脑+脑桥+延髓3例。病灶在MRI上TIWI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aWI表现为高信号,FLAIR表现为低、高混杂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者9例,强化者28例。强化方式:均匀斑片状强化者12例、不均匀环形强化者16例。结论MRI可以清晰地显示放射性脑干损伤的病灶,MRI对于诊断放射性脑干损伤有着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适形放疗后肝损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原发性肝癌适形放疗后的患者进行CT、MR平扫或增强扫描,以发现其特征,为与适形放疗后病灶未控或复发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33例单发肝癌患者采用适形放疗,36~48 Gy/8~12次,隔日1次.1~3个月后开始CT、MRI复查.对TDF值≥90及<90时与CT影像学异常,关系进行四格表精确检验法统计学处理.结果 15例次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6例次;动脉期为低密度,门脉期或延迟期呈强化状态,2例次;早期至延迟期均强化,2例次.5例次MRI平扫T1加权呈低或等信号,4例次T2加权呈等信号,1例呈略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出现进行性强化.TDF值≥90与<90的放射剂量导致的CT影像学异常,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3).结论 照射后,高剂量照射区的肝脏CT可表现为低密度,MRI T1加权表现为低或等信号;可以出现强化,特征为进行性或持续性强化.当TDF值≥90时,容易出现CT影像学异常.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干和脊髓损伤的磁共振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g T  Liang BL  Huang SQ  Xie BK  Ding ZX  Shen J 《癌症》2005,24(3):357-361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放射治疗后脑干和颈髓放射性损伤的诊断相当重要。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用于诊断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已有较多报道,但脑干和颈髓放射性损伤的MRI表现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鼻咽癌放疗后脑干和颈髓放射性损伤的MRI特征。方法:对6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后6个月至5年内进行了MRI检查,MRI检查序列包括T1-weightedimage(T1WI)、T2-weightedimage(T2WI)、fluid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FLAIR);所有患者均做了MRI增强扫描。结果:6例为颈髓放射性损伤;54例为脑干放射性损伤,其中脑桥20例,桥脑基底部与延髓上段26例,中脑受累3例,延髓5例。病灶在MRI上T1WI表现为等信号和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无强化者11例(18.3%),强化者49例(81.7%)。强化者有2种强化形式:均匀斑片状强化(21例,42.9%)和不均匀的既有环形又有斑片状的强化(28例,57.1%)。结论: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脑干和脊髓放射性损伤的病灶,结合病史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脑干损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37例鼻咽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脑干损伤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复阅,对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以及增强扫描序列进行分析,明确放射性脑干损伤的病变部位、范围、信号强度和增强后病灶强化等的形态。结果 37例放射性脑干损伤患者,病变位于脑桥19例,中脑1例,延髓3例,脑桥+中脑6例,脑桥+延髓5例,中脑+脑桥+延髓3例。病灶在MRI上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FLAIR表现为低、高混杂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者9例,强化者28例。强化方式:均匀斑片状强化者12例、不均匀环形强化者16例。结论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放射性脑干损伤的病灶,MRI对于诊断放射性脑干损伤有着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化的增强CT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Yan H  Wang D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3):203-205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块影时,CT检查对鉴别肿瘤局部复发和放射性纤维化的价值。方法收集159例经CT检查的鼻咽癌,其中放疗后局部复发(RT)37例,放射性纤维化(RF)54例,以68例未经放疗的鼻咽癌(PT)作对比。使用ELScintsprint2000型CT机,测量放疗后出现的块影平扫和强化的CT值,用统计学的方差分析法处理增强前后的CT值差异。结果RT组平扫CT值为50.40±8.10Hu,增强为73.74±7.37Hu;RF组平扫为48.62±10.15Hu,增强为56.74±8.69Hu;对照组(PT)病变区平扫为48.32±9.20Hu,增强为72.38±7.75Hu。测量表明RT组有明显强化,RT组与RF组强化后CT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块影时,CT增强扫描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造影剂对胸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共有40例患者入组,其中食管癌患者34例,肺癌患者6例,中位年龄62岁.在相同扫描条件下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图像融合状态下,分别勾画大体靶区(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以及危及器官,以平扫图像为基础图像进行剂量计算和计划优化,PTV边缘剂量1.8~2.0 Gy/次,总量45~66 Gy,并以此计划进行治疗.利用计划系统图像融合的功能,将在平扫图像(C-)上勾画的靶区及照射野设计复制到增强图像上,在增强图像(C+)上重新进行剂量计算;分别比较C+和C-图像中相对应的单次治疗照射野MU的不同(按照2 Gy/次计算),肿瘤中心点的剂量、肿瘤边缘点的CT值及剂量的不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有205个照射野,其平扫及增强图像射野MU分别为284.55±63.64和283.00±63.21,P=0.120;肿瘤中心点的剂量分别为平扫(45.219 5±9.561 4) Gy、增强(45.211 7±9.614 5)Gy,P=0.772;肿瘤边缘点的剂量分别为平扫(43.837 2±9.304 9)Gy、增强(42.904 5±9.164 5)Gy,P=0.001;边缘点的CT值分别为平扫(140.83±40.55) HU、增强(39.20±20.82) HU,P=0.00.结论:采用适当的扫描条件,对于胸部肿瘤,可以采用直接增强扫描的方式进行CT定位,使用CT增强扫描对放疗计划的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防治老年放射性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脑转移瘤丹参酮ⅡA联合放疗和104例脑转移瘤单纯放疗的老年脑转移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情况。结果:丹参酮ⅡA联合放疗组与单放疗组在防治放射性脑损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老年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AML的CT、MR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内见斑点状、务状及片状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楚.MR中,3例T1WI表现为以低信号为主,内见斑点状、细条状高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1例呈"靶"征,CT平扫中心密度与肝实质相仿,周围被更低密度环绕,对应MR在T1WI呈中心低信号,周围环绕高信号.CT、MR增强扫描均表现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中度和轻度强化.1例瘤内伴假性动脉瘤,2例有假包膜,表现在门脉期和(或)延迟期病变边缘环形强化.结论:CT、MR表现可反映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对微小脂肪灶的检出及病变增强扫描特点有助于HAML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放射性脑损伤标志物的研究正在深入。本文探讨S100能否作为脑肿瘤对脑组织的损伤及脑肿瘤放射治疗中放射性脑损伤的生物学标志。方法:临床选择57例脑肿瘤患者。年龄17~69岁,平均46.7岁,男3l例,女26例(其中行IVIRI检查30例,CT检查27例),所有息者经影像学或术后病理证实,其中脑胶质瘤20例,脑转移瘤21例,脑肿瘤单纯行放射治疗16例,所有患者且均行MRI或CT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MRI、CT等影像结果测定肿瘤的最大径、肿瘤体积及判定瘤体周围水肿程度;同时抽取每位受检者静脉血3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肿瘤患者及脑肿瘤单纯放疗结束后息者外周血中S100B蛋白水平。结果:放疗组患者外周血S100B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脑胶质瘤组及脑biT组,分别(P〈0.05)。正常组、脑MT组及脑胶质瘤组患者外周血S100B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体积、最大径与血清S100B水平无线性相关。Ⅰ℃和Ⅲ。水肿程度的血清S100B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8)。结论:S100B蛋白不能作为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鉴别指标。可以作为脑肿瘤放射治疗导致放射性脑损伤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0例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CT与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免疫功能正常,经病理证实为PCNSL患者的CT与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同时行CT直接增强扫描,6例行CT平扫,1例行CT平扫并增强。结果 病灶单发14例,多发6例,共38个病灶,大部分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血管入脑的部位);密度与信号特点类似脑膜瘤;增强后明显强化,边缘有"毛刺征"(36/38)。结论 颅内原发淋巴瘤影像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影像仍具有一定的特点,特别是PCNSL的发病部位、信号特征和增强后边缘的"短毛刺"较有特征。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颅内血管外皮瘤的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相似,鉴别诊断困难。本文通过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瘤的CT、MRI和血管造影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9例均行CT平扫.4例行CT增强.7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肿瘤位于前颅窝2例、中颅窝3例、后颅窝3例、顶叶大脑镰旁1例;肿块直径5.8cm,呈分叶状.并与脑膜广基相连,肿瘤周围有水肿伴占位效应.肿块内可见囊变和坏死区。CT平扫肿瘤均为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影。2例有骨侵蚀,9例均无骨质增生和钙化。CT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MRI平扫为等或长T1稍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影。注人对比剂后病灶明显强化。5例可见“脑膜尾征”。血管造影示肿瘤血供丰富,血供来自脑内、外血管。结论:当影像学上表现为以下3个特点时,应考虑颅内血管外皮瘤:(1)起自脑膜较大的分叶状、无钙化肿块,肿瘤有囊变及瘤周明显水肿;(2)CT及MRI增强检查时肿块明显强化;(3)血管造影检查为富血供的肿瘤。  相似文献   

12.
16例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分析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疗后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放疗剂量与设野方式,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以及临床转归,争取提高NPC患者生存质量。材料与方法 采用核磁共振诊断鼻咽癌单程放疗致放射性颞叶损伤,并使用生物效应剂量(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BED)和脑耐受量(Brain Tolerance Units,BTU)公式分析射野内脑组织受量,判断出现放射性脑损伤的几率。结果 1987年8月至1993年6月,我院收治鼻咽癌1206例,部分经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发现本院治疗的14例,外院治疗的2例有放射性颞叶损伤,占我院同期NPC各期收治患者的1.2%,本组脑组织受量BTU:1220-1552,BED:136Gy2-196Gy2。中位随诊期5年,最短随诊3年,存活10例,死亡6例,其中无症状健康存活6例,仅1例死于放射性脑损伤。结论 本组NPC放疗后脑损伤潜伏期为放疗后1年无症状健康存活6年,肯定MRI为其重要的诊断方法,使用BED、BTU公式分析。判断出现放射性脑损伤的几率是较为合理和符合客观的,放射损伤程度与射野内脑组织体积、照射剂量成正比,并强调早期诊断与重视治疗如激素、高压氧、扩张脑血管等治疗,必要时手术切除坏死灶,可达到改善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放射性肝损伤的CT影像和生化改变。方法三维适形放疗9例腹部肿瘤患者。观察患者放疗前、后生化和肝脏CT影像改变。结果7例患者CT平扫受照肝脏显示为界限清晰的低密度改变,2例合并脂肪肝患者照射区显示为界限清晰的高密度改变。正常肝脏与肝硬化肝脏放射性损伤动态CT增强表现不同。患者疗后ALT、AST、AKP、GGT均较治疗前升高。结论放射性肝损伤CT影像改变与肝脏原发疾病相关,肝功能改变与影像改变一致。  相似文献   

14.
吴越  庄昊  王艺 《肿瘤学杂志》2021,27(10):881-885
摘 要:[目的] 探讨混合型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cHCC-CC)的MRI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恶性肿瘤的术前认知。[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12年1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混合型肝癌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上腹部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由2名阅片者独立观察肿瘤的影像学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肿瘤和肝实质的ADC值。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分析混合型肝癌的MRI特征性征象。[结果] ①平扫表现:22例(34.4%)表现为均匀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42例(65.6%)表现为信号不均匀,17例合并中心囊变坏死区,DWI上肿瘤均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中等高信号,ADC值显著低于肝实质(t=10.33,P<0.001)。②动态增强表现:40例(62.5%)表现为动脉期边缘环形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逐渐减退,伴或不伴中心延迟强化(Ⅰ型强化),时间—信号曲线为流出或平台型;15例(23.4%)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迅速撤退(Ⅱ型强化),时间—信号曲线为流出型;9例(14.1%)表现为轻度不均匀强化,类似转移瘤,时间—信号曲线为流入型。MRI图像中发现有28例假包膜,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 混合型肝癌的主要MRI表现为平扫信号不均匀,动脉期边缘环形强化,延迟期强化减退,结合假包膜的特殊征象及子灶、血管癌栓等伴随征象,有助于实现混合型肝癌的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治疗以放疗为主,放射性脑损伤是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但放射性脑损伤具有临床发现不及时性、治疗无特异性、晚期预后不可逆性的特点,而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或可预示其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全文就鼻咽癌放疗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表现、评估方法、病因、现状及干预方法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CT/VCT)对原发性肝癌放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复查放疗前后肝癌的VCT,并与常规平扫、增强CT进行比较,观察病变检出率、肿瘤靶区体积、放疗前后肝癌VCT变化与放疗剂量的关系。结果:27例中,发现新病灶3例,24例均为单发病灶。增强CT和VCT可以明显提高靶区的准确性。放疗前后肝癌VCT体积变化与放疗剂量存在量一效关系。结论:增强CT及VCT能较好地检出原发性肝癌多发病灶且明显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放疗前后肝癌VCT体积变化有望作为肝癌临床放疗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术前诊断良性病变10例,1例误诊为恶性肿瘤,其中诊断为炎性假瘤者7例。T1WI上5例为等信号。6例为低信号。T2WI上3例呈低信号,5例呈略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多期动态扫描: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仅1例见轻度强化,在静脉期及平衡期见强化,强化方式基本一致,只是强化程度平衡期较静脉期略轻。强化方式多样,偏心性或周边不均匀环行强化。或呈间隔样强化,强化持续时间较长。结论.MRI诊断IPL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病史,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对肝脏炎性假瘤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的CT诊断(附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PICKER2000S螺旋CT机,对患者盆腔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均为5mm,增强扫描时,造影剂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结果:经CT确诊并经病理证实的23例中,6例为包膜内型,平扫示其中4例为低、混杂密度,2例为等密度,前列腺外形无明显改变;17例为包膜外型,平扫示15例为低,混杂密度,2例为等密度,均示前列腺外、后缘结节状、波浪状隆起,或凸出于包膜外的不规则形包块,有的伴周围结构受累或远隔脏器转移的现象;以上全部病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低密度改变。结论:CT扫描,尤其是增强扫描对中晚期前列腺癌(包膜外型)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对早期前列腺癌(包膜内型)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孔琳  张有望  吴永和  郭小毛 《肿瘤》2002,22(4):315-318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脑脊髓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方法 对 32例鼻咽癌放射治疗脑脊髓放射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中共发现 4 5个损伤病灶 ,颞叶 30个 (占脑损伤病灶的 70 % ) ,脑干 13个 ,颈段脊髓 2个。其中 6例放射性颞叶损伤无临床症状。CT对颞叶放射性损伤的检出率为 87% ,对脑干损伤的检出率仅 2 9%。放射性颞叶损伤在CT图象上主要表现为指状低密度。MRI检查T1WI图象上放射性脑脊髓损伤均表现为低或等信号 ,T2 WI图象上为高信号或混合信号 ,颞叶损伤可伴有周围指状分布水肿信号 ,86 %病灶有增强效应 ,中间有不增强区。结论 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亦可无症状 ,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结合病史可做出诊断。MRI在诊断脑干、脊膜损伤上优于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方法:通过对9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骨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结果: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表现以异常放射性浓集灶为主,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骨转移病灶以脊柱及肋骨为最多,占80%;颅骨、胸骨、骨盆及四肢骨约占20%。浸润性导管癌最多,占35.5%;腺癌其次,占25.8%;髓样癌占12.9%;黏液癌仅占4.3%。结论: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表现以异常放射性浓集灶为主,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浸润性导管癌和腺癌骨转移率高于髓样癌和黏液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