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小板参数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正华  吴胡明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3):209-209,224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评价其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溃疡性结肠炎轻、中、重度组及非溃疡性结肠炎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结果血小板计数在UC组与非UC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轻度组和中度组之间血小板计数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水平UC组与非UC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肠道疾病。由于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且有癌变倾向,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现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UC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李枫  项措吉 《甘肃医药》2011,(4):207-2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主要类型,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多因素、多层次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UC是消化系统的疑难病症,病情轻重不一,临床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或血便为主要特征,常反复发作。我科运用自拟健脾治溃汤治疗该病133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为了进一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治疗,该文查阅了近十年相关文献,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UC2的表达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为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其结肠病变黏膜组织中的MUC2表达水平;并设立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正常组织中MUC2阳性表达,溃疡性结肠炎组与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的比较(1.0±0.9vs5.2±2.7),有显著性差异(P〈0.01)。MUC2的表达强度与病情活动性(病情轻重、内镜分级、组织学分级、病变部位)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在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MUC2表达水平明显减低,提示MUC2与UC关系密切,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MUC2表达活性与UC的病情活动性及严重性(病情轻重、内镜分级、组织学分级、病变部位)有一定关联,其表达量也可作为判断疾病程度的指标之一。MUC2的阳性染色都表现在胞质中。正常对照组的结肠黏膜中均检测到活化的MUC2,而溃疡性结肠炎组MUC2的表达明显减低,说明MUC2的表达减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我科自2002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自拟中药灌肠方治疗UC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研究技术探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相关的小分子标志物。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21只)和正常对照组(7只),并采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复合乙酸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收集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浆,进行1H-NMR谱测定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中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支链氨基酸、苯丙氨酸、丙酮酸、β-羟丁酸、肌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含量明显降低,而VLDL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大鼠血浆的代谢谱明显偏离正常大鼠,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丙酮酸有可能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点及结肠镜下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2月至2013年5月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UC的病例共118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内镜表现及内镜下的特点,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轻度52(占44%)例,中度48(占41%)例,重度18(占15%)例。结论大部分的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结肠镜明确诊断。因此,结肠镜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MIC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原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大约10%的结肠炎症尚不能区分是CD或UC,在西方国家称为不明确的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随访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大多数发展成为UC,其临床症状多样化,但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肠道症状,病变可累及胃肠道任一部位,但结肠被侵犯最多。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西医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导师姜树民根据多年从事消化病科研及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中医药治疗UC的方法,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情志调摄、食疗、灌肠等治疗方法,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12.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丽 《中国医疗前沿》2009,(12):105-105
目的探讨小儿溃疡性结肠炎(UC)护理技巧和要点,以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6例,给予宣教、用药、皮肤、饮食、灌肠及排便的护理。结果经精心护理和治疗26例UC患者,安全缓解16例,有效8例,无效2例。结论做好临床护理是治疗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流行病学资料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在国内外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际肠病学家的关注,所以建立接近于人类的稳定的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现在看来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常用的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化学方法的详述及评价,为基础与临床研究应用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辨证治疗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常反复发作.笔者辨证治疗UC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研究芪倍合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产生和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备大鼠UC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IL-8水平。[结果]芪倍合剂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TNF-α、IL-8明显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倍合剂可显著降低UC大鼠血清TNF-α、IL-8的水平,有治疗UC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周长玲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474-1475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39例随机分为康复新液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50~100ml保留灌肠,2次/d);对照组19例(按常规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加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组)显效率30.00%,有效率65.00%,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率10.53%,有效率73.68%,总有效率84.2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50~100ml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GST)P1基因型对溃疡性结肠炎(UC)易感性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56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120例健康人群的GSTP1基因型,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GSTP1基因型频率在UC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GSTP1突变基因型(VaL/VaL)频率在UC组中增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5);根据临床特征对UC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VaL/VaL基因型在远端UC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广泛UC(P=0.022)。结论:GSTP1基因型与UC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功能,以期了解溃疡性结肠炎与血小板的关系。方法调查6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每组人群的外周血中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L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PV和PDw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的活化可能在uc患者的活动期参与了重要作用,而且可能与UC的发病或其并发症的产生有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19.
从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表现、现代病理生理学和治法方药三方面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与血瘀证的关系,发现瘀血贯穿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瘀血与溃疡性结肠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活血化瘀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上虽可见到不同的证型,但多间夹血瘀,在基础方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志强 《当代医学》2010,16(15):57-58
目的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疗法。方法将4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柳氮磺吡啶(SASP)保留灌肠40例(治疗组);口服柳氮璜吡啶治疗40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5%,有效率90%;对照组分别为25%和62.5%,治愈率与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柳氮磺吡啶灌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