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栾海燕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7-979
"阴火"一词,首先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里,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描述,中医将其引入到防病治病的方法和理论中,自李东垣提出"阴火",后世医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演化,扩展为内伤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广义阴火,属内伤发热的范畴。从病理阴火,到药物阴火,再到生理阴火,使得阴火理论产生了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2.
李东垣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理论,独创性地提出了"阴火"理论,并立法制方,首创了"甘温除大热"之大法及其代表方补中益气汤,被后世众多医家推崇并继承和发展。在眼科,自古就有"目病多火"的说法,但临床医师要区分"阳火"和"阴火",才能不犯"虚虚实实"之戒。  相似文献   

3.
李东垣“阴火论”是《脾胃论》的核心思想之一。阴火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本文通过追溯阴火理论的渊源,探讨后世及现代医家对阴火论的发挥及临证运用,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进一步研究“阴火论”的病因病机及运用,并对后世认识不足之处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4.
探讨金元著名医家李东垣的学术思想,总结出"脾胃元气论""脾胃内伤,百病弗生论""脾胃为升降枢纽论"的理论,概括李氏以"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的理论思想。同时对李东垣用药规律予以了分析、归纳,总结其"善用甘温,注重升阳""屡用风药""祛湿化浊散阴火"的用药特点,对指导后世医家临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明 《四川中医》2011,(2):46-47
金代医家李东垣论病重脾胃,创“阴火”理论制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但东垣对“阴火”并无明确定义,致后世争议者众。通过对医学史料的研究,结合现代试验及临床,认为东垣“阴火”实为虚人感疫,补中益气汤意在扶正迭邪。  相似文献   

6.
李东垣首提阴火理论,历来各位医家对其理解却有所不同。从阴火的含义、产生机理、证治诸方面对李东垣的阴火理论作了粗浅的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蒂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17-1917
"火与元气不两立"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论述阴火与元气相互制约关系时所提出的理论,从而使后世医家更加明确了"元气"与"火"的基本概念、"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病理机制以及其在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李东垣通过自己长期的临床观察,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理论,是他治疗内伤发热配方制剂的理论依据.东垣治疗内伤发热诸证的方剂,都是依据这一原则定出来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剂是"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补中益气汤"等,具有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等.  相似文献   

8.
补土派创始人李东垣独树一帜提出了阴火论,后世对此各执其词,争论不休。现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为基础,忠于原著为原则,分别从"阴火"的来源、提出、表现、治疗四个方面浅谈后世医家对东垣"阴火论"的理解,得出结论李东垣的"阴火论"是通过中医整体辨证的方法,基于"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学术思想所提出,并非以管窥豹,局限于某个脏腑。希望能为广大中医学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突出的贡献在于从金元以前外感学说主导的临床中独立出了内伤学说;在其学说体系中"阴火"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后世医家对其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正确理解李东垣"阴火"论,对全面准确把握和深入研究李东垣整个内伤学说体系,提高内伤病的临床诊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阴火”学说,是李东垣创造性的学术观点。然“阴火”究为何指?产生孰由?后世医家多所歧义。本文对此略作考辨,权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其对后世的影响,独树一帜,无可非议。而李东垣先生之"阴火"却成为后世理解其思想的最大障碍,后世有非议者,有赞成者,可对阴火的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笔者通过对李东垣亲作之《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等著作的仔细研读,认为李东垣所论阴火即相火也,阴火相火同一根源——肾间命门。阴火概念的提出是后世相火的前驱,不仅成就了其以重脾胃思想为主的补土派,而且对内伤虚损病的治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甘温除热法就是选用甘温之剂治疗里虚发热的一种疗法,是李东垣根据<内经>"劳则温之,损则益之"而创立的一种治疗阴火炽盛的一种法则,临床用于治疗某些发热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世医家一直沿用至今,补中益气汤为其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13.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治疗中常见并发症之一,隶属于中医"内伤发热"范畴。"阴火"一词起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学者对其解释不一。通过研习金元医家李东垣的"阴火"学术思想,同时结合导师李艺主任医师丰富的临床经验,浅析"阴火"理论在癌性发热治疗中的认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东垣是金元时期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其有关“脾胃”的学术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值得我们不断去挖掘、学习、应用。后世医家对李东垣的学术思想研究颇多,而对其人生经历在学术思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整理出李东垣的生平与主要学术思想形成的背景,理清其生平与主要学术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阴火论”的病因病机。对进一步研讨“脾胃学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著《脾胃论》,创泻阴火名方,立阴火学说,为后世丰富了"甘温除大热"的认识。针对阴火,诸多医家立论探讨其病因病机。虽然阴火的发病机制仍存争议,但脾土亏虚是阴火发病的基础被广泛认同。东垣重视脾胃,同时亦注重脾与其余各脏间的相互联系,这与当今所提出的"以脾为本,五脏相关"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结合医籍文献及现代研究,基于"以脾为本,五脏相关"的思想探析阴火发生的病因病机,阐释阴火多种表现形式的形成机制,论述阴火与阳火的区别与联系,总结泻阴火的三种方法。另外,选取两例阴火病治验案以协助理解及运用阴火理论。这或将有利于医者深入认识阴火和灵活运用阴火理论。  相似文献   

16.
内伤热中证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内伤热中证是内伤发热疾病的概括,出现在内伤诸病的中早期,围绕着阴火产生机制的不同而发展,有着完整的病理过程;狭义的内伤热中证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阐述的“热中”,是一个证候,在内伤发热疾病中处于初始阶段,其病位在上焦心肺,病机主要是内伤脾胃,心生阴火,出现“火与元气不两立”,其病理过程为脾胃气虚,心火亢盛,肺气亏虚。同时也着重对补中益气汤的组成、禁忌进行了探讨,有利于指导临床处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阴火”到底是不是火?自李东垣始,历代医家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阴火者,非火也。古今医家释阴火李东垣创脾胃内伤学说,德泽后世。其将脾虚气陷发热之证,称为阴火。而何谓阴火,却不但语焉不详,含糊其词,且概念混乱,理无一贯。如说“心火者,阴火也”,接着却又说阴火是“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君相不分,已属不稽。还说阴火是肝火、肾火、胃火、  相似文献   

18.
"阴火"理论是李东垣提出的重要学术观点,由于对"阴火"的论述散在于各篇,且限于文辞表述等问题,"阴火"一直是中医界颇具争议的学术内容之一。从《内外伤辨惑》成书背景即唯物历史观出发,以"外感"疾病甚至以传染病的角度,去看待"阴火"理论的产生,参考近代部分医家和史家论点并结合原文进行探索,以期还原该理论的源头。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62-1363
"阴火论"是金元医家李东垣《脾胃论》的核心思想之一,即由于脾胃内伤,元气不足,阴火上冲所引起的内伤发热。文章通过对白血病化疗后出现的临床症状分析探讨,发现这些症状以脾虚为基础,从病因病机上均符合李东垣"阴火"之说,而提出从"阴火学说"出发辨证施治白血病化疗后患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李东垣依据“古方今病不相能”的观点,创立脾胃内伤理论,开补土派之先河,成为金元四大家中最有影响的大家。他所创建的“阴火”理论,是脾胃病立论用药之基础,亦是东垣脾胃学术的重要内容。但书中所提出的阴火概念,因释义不明,引起后世医家颇多争议,现笔者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