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乳酸纳粒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述国内外PLA纳米粒的近期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分析文献资料,对PLA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表面修饰对纳米粒性质的影响、纳米粒中药物释放的影响因素、体内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结果:PLA纳米粒可作为注射、口服、直肠给药、鼻腔给药的载体,延长药物半衰期,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改变药物体内分布,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结论:PLA纳米粒给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可能,PLA纳米粒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脑靶向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星  张庆红  田洪英 《中国药业》2009,18(19):80-80,I0001,I0002
目的对近年来以纳米粒为载体的脑部给药系统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方法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具体从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乳酸聚羟乙酸纳米粒(mPEG—PLA/PLGA)、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载体的发展现状、机理、临床应用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重点在于怎样解决穿越血脑屏障的问题和用药的安全性。结论现阶段这种给药途径虽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些药物已进入了临床试验,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长循环纳米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影响纳米粒体内过程的因素入手,着重讨论纳米粒的特性对纳米粒体内循环时间的影响,综述了长循环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体外评价方法。长循环纳米粒是医药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推动载体给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制备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联苯双酯的浓度,通过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药动学研究表明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消除较慢,生物利用度较高,无论是药物溶液还是纳米混悬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结论:与药物溶液相比,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同时还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非球形纳米粒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体内药动学行为及制备方法进行综述。方法参考近年来国内外的23篇文献,根据纳米粒形状对体内药动学影响及非球形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分类并总结。结果形状这一影响因素同聚合物种类、颗粒大小和表面化学等一样影响着纳米粒子在体内的吞噬、转运、吸附等药动学行为,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纳米粒设计成不同形状以达到缓释、靶向等作用;可以采用"PRINT"技术、介孔硅技术、膜拉伸技术等或联合应用多种技术制备非球形纳米粒;可以根据要求的不同,把制备的非球形纳米粒制成注射剂、肺部吸入剂及口服制剂等等。结论纳米粒的形状对体内药动学有着重要影响,并且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制备非球形纳米粒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涌现。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开发大规模且高效生产非球形纳米粒的方法,以及对粒子形状在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影响上做系统性的研究,使非球形纳米粒在药物传递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醋酸地塞米松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靶向性。方法 用HPLC测定生物样品中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比较醋酸地塞米松纳米粒和原药给药后在不同时间各脏器的药物含量、各脏器中药物的量占给药量的百分数及药动学参数,以评价醋酸地塞米松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靶向性。结果 在肺部,醋酸地塞米松纳米粒给药组的地塞米松含量、地塞米松量占给药量的百分数远高于原药给药组,两者的AUC值相差约16倍。结论 醋酸地塞米松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具有肺靶向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醋酸地塞米松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靶向性。方法 用HPLC测定生物样品中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比较醋酸地塞米松纳米粒和原药给药后在不同时间各脏器的药物含量、各脏器中药物的量占给药量的百分数及药动学参数,以评价醋酸地塞米松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靶向性。结果 在肺部,醋酸地塞米松纳米粒给药组的地塞米松含量、地塞米松量占给药量的百分数远高于原药给药组,两者的AUC值相差约16倍。结论 醋酸地塞米松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具有肺靶向性。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制备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并研究其经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热熔乳化超声 低温固化法制备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微观形态及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研究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经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结果: 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42.5±62.1) nm,多聚分散系数为0.225±0.031,Zeta电位为(-32.1±4.2) mV,包封率为(95.7±2.6) %,在24 h内平稳缓慢释药。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Cmax和AUC0 t分别为辛伐他汀混悬液的2.89倍和1.83倍。结论: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能快速吸收,显著提高了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纳米给药系统在实现药物靶向给药,缓、控释放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近年来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纳米粒(纳米球和纳米囊)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纳米粒主动靶向修饰的手段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索拉非尼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索拉非尼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将8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于耳缘静脉注射索拉非尼溶液和索拉非尼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20 mg·kg-1,在设计的时间点从另一侧耳缘静脉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索拉非尼在全血中的药物浓度,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家兔静脉注射给药后,索拉非尼溶液和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的AUC分别为12.29、87.06 mg·L-1.h,半衰期分别为3.44、28.50 h,CLs分别为1.63、0.23 L·kg-1.h-1,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分别符合二室模型和一室模型。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能够明显改善家兔体内索拉非尼的药动学行为,与索拉非尼溶液相比,其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同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利于其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提高姜黄素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乳液挥发法制备姜黄素-PLGA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纳米粒形态;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测定纳米粒大小、表面电位(Zeta电位);考察药物的体外稳定性以及药物释放行为;以大鼠口服灌胃给药方式考察姜黄素和姜黄素-PLGA纳米粒的体内药物生物利用度。结果 姜黄素-PLGA纳米粒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大小约200 nm;姜黄素-PLGA纳米粒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以及稳定性,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口服灌胃100 mg·kg^-1姜黄素和姜黄素-PLGA纳米粒,给药30 min之后,姜黄素-PLGA纳米粒给药组的血药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姜黄素组(P〈0.05),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到原来的5.2倍。结论 姜黄素-PLGA纳米粒可以有效的提高姜黄素稳定性和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近年来纳米粒作为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口服传递系统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方法分析有关文献资料,从纳米粒给药系统的载体材料、口服药效等方面进行了概述。结果纳米粒给药系统可提高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口服吸收效率,提高此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结论纳米粒给药系统在口服传递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方面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粒表面特性是影响其体内分布的重要因素,经表面修饰的PLGA纳米粒已广泛应用于靶向给药系统研究.本文综述了PLGA纳米粒表面修饰的方法,包括共价交联、静电作用及疏水作用力等,概述了表面修饰纳米粒在非特异性生物黏附和生物渗透、特异性靶向、延长体循环时间及稳定生物活性分子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纳米粒技术在转运药物通过血脑屏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粒(nanoparticles)是一类粒径为1-1000nm的固体胶粒,现已被用作传递药物的载体。利用纳米粒将药物转运通过血脑屏障可能会提供更具有显著优势的脑内给药方法。纳米粒载体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纳米粒能克服血脑屏障限制治疗药物通过的特性,此外,这类给药系统还能延缓药物在脑内的释放,降低外周毒性。本文评价了以往的脑内给药方法,讲座了纳米粒通过血脑屏障的转运机制,描述了纳米粒的主要制备方法和特性。此外,对与药物转运通过血脑屏障有关的影响纳米粒制备的因素(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纳米粒的粒径和药物分子)也作了详细阐述。目前,评价纳米粒脑内给药的报道主要是针对麻醉药和化疗药。本文对这类报道中转运的机制和效果作了叙述。同时讨论了突破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等生理因素对药物转运进入大脑的限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磊  柯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0):1743-1746
目的:研究阿霉素纳米粒对P-gp介导的膀胱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杀伤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药物浓度.结果:阿霉素纳米粒和阿霉素对BIU-87的细胞毒作用相似,BIU-87/ADM对阿霉素纳米粒较阿霉素敏感3.50倍,细胞内阿霉素浓度显著增加可能是关键因素.结论:阿霉素纳米粒通过增加耐药细胞内阿霉素浓度有效逆转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霉素纳米粒对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DR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杀伤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药物浓度.结果:阿霉素纳米粒和阿霉素对K562细胞细胞毒作用相似,K562/ADR对阿霉素纳米粒较阿霉素敏感2.63倍,细胞内阿霉素浓度显著增加可能是关键因素.结论:阿霉素纳米粒通过增加耐药细胞内阿霉素浓度有效逆转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索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了近年来凝集素修饰的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包括凝集素对黏膜及癌细胞特异作用机制,对纳米粒修饰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及对纳米粒的键合方法,展望了凝集素修饰的纳米粒在黏膜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靶向给药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徐天蛟  刘艳霞 《中国药师》2021,(10):1817-1822
摘要:目的:制备坎地沙坦酯纳米粒并考察其生物利用度。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以聚乙烯醇(PVA)和D-α-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共同作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坎地沙坦酯PLGA-PVA/TPGS纳米粒,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实验设计优化得到PLGA-PVA/TPGS纳米粒的最优处方,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坎地沙坦酯PLGA-PVA和PLGA-PVA/TPGS两种纳米粒的微观形态,并比较两种纳米粒的体外药物释放特性;考察坎地沙坦酯PLGA-PVA和PLGA-PVA/TPGS纳米粒经大鼠灌胃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坎地沙坦酯PLGA-PVA/TPGS纳米粒的最优处方组成为:PLGA浓度为100 mg·ml-1,PVA浓度为15 mg·ml-1,TPGS浓度为0.8 mg·ml-1,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两种纳米粒分布均匀、无聚集;其体外释药特性均表现为前期释药较快,后期平缓;大鼠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坎地沙坦酯PLGA-PVA和PLGA-PVA/TPGS纳米粒均能提高药物的达峰浓度,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但是坎地沙坦酯PLGA-PVA/TPGS纳米粒提高的更显著(P<0.05)。结论:将坎地沙坦酯制备成PLGA-PVA/TPGS纳米粒能够提高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对坎地沙坦酯的二次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综述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将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特性分析、药物载入、药物释放及应用情况进行了概括,指出了发展前景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多种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调整制备参数可调整药物的包封率和释药曲线。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供多途径给药,是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20.
《药学学报》2009,44(4):333-337
多药耐药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多数抗肿瘤药物,肿瘤细胞均会产生多药耐药现象, 但其耐药机制,目前没有统一的看法。本文对纳米粒给药系统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进行了综述, 包括3种载药系统: 非修饰的、配体修饰的和多功能纳米粒给药系统,并对纳米粒给药系统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机制进行探讨。纳米粒通过拮抗和抵消肿瘤细胞主动外排药物的作用,提高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同时减小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这种新型的给药系统,结合了纳米技术及主动和被动靶向给药策略,在癌症治疗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