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补体(C3、C4)活性、D-二聚体含量、血小板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48例SIRS患儿和40例非SIRS患儿的血清C3、C4、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SIRS患儿首次测定的血清C3、C4、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非SIRS患儿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SIRS组病情好转后4项参数均较好转前低(P<0.01或0.05),而恶化组D-二聚体含量持续升高,C3、C4和血小板计数持续下降,明显不同于好转前(P<0.05或0.01)。而且病情恶化组SIRS患儿病情变化后C3、C4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好转组,D-二聚体含量则高于好转组(P<0.05或0.01),但病情变化前两组四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3、C4、D-二聚体含量、血小板计数的测定有助于判断SIRS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51例烧伤患者血清补体C_3、C_4值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烧伤后3天内C_3、C_4值下降最为显著(P<0.01),并随病程延长,逐渐回升,至第21天达到或超过正常值。烧伤早期c_3、C_4值的下降幅度,中大面积(≥30%)组明显大于小面积组。伤后血清与水泡液中C_3值基本一致(P>0.05)。进行了败血症与非败血症、败血症前与败血症后、死亡组与存活组_3、C_4均值对应比较。认为补体C_3、C_4值的动态观察对病情判断及预后的估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57例急性肾小球肾炎进行血清补体C_3检测结果:正常者7例,占12.20%,轻度下降6例,占10.50%。中度下降6例,占10.50%,显著下降19例,占33.40%,明显下降19例,占33.40%.总下降率为87.80%.急性肾小球肾炎血清补体C_3的恢复与病情的改善相平行.C_3在病后一周内下降,一周后病情逐渐好转而上升,一般5周~6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和CD16+CD56+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水平。结果病例组患儿CD3+、CD4+、CD8+和CD16+CD56+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危重型病例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16+CD56+百分比均低于重型病例组,且两组均低于普通病例组(P<0.05);危重型病例组CD19+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高于重型病例组,且两组均高于普通病例组和对照组(P<0.05),普通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各组患儿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危重型病例组IFN-γ、IL-2、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重型组和普通病例组,且重型病例组高于普通组(P<0.01)。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16+CD56+百分比与病情呈负相关(r=-0.942、r=-0.953、r=-0.874、r=-0.953,P<0.01);CD19+、IFN-γ、IL-2、IL-4和IL-10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r=0.659、r=0.937、r=0.946、r=0.891、r=0.879,P<0.01)。结论 HFMD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降低是HFMD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是引起HFMD不同临床经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炎及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评估肝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方法:收集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61例(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并选择42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PT、APTT、FIB3项参数,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3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重型肝炎组FIB下降水平最突出;PTA显示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在未出血之前,PLT、PCT与PTA同步下降,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0.37)。结论: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发生不同的变化,并且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有严重出血者出血前就存在血小板数量和质量上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辅助治疗肺心病的效果,对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肺心病患者血小板GMP-14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AUVIB辅助治疗后,患者血小板GMP-140水平及最大聚集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说AUVIB能抑制肺心病患者血小板的体内激活和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皮质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ACVD患者按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组(42例)、非糖尿病组(36例),另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型组(27例),中型组(31例),重型组(20例)。比较各组皮质醇(Cor)、24h尿游离皮质醇(24hUF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结果1ACVD患者Cor、24hUFC、FBG及糖尿病组HbA1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非糖尿病组HbA1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2糖尿病组Cor、24hUFG、FBG、HbA1c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3ACVD重型组Cor、24hUFG、FBG、HbA1c显著高于轻、中型组(P<0.05)。4随着病情恢复,Cor、24hUFG、FBG、HbA1c明显下降(P<0.01)。结论1HbA1C、FBG、UFC的测定有助于鉴别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2Cor、24hUFG、FBG、HbA1c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一个指标,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学方法对250例正常孕妇各期血及脐血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_3、C_4);转铁蛋白(Tf);铜蓝蛋白(CP),淋巴细胞转化率(LBT)等八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IgG、IgA 随孕周增加而降低(P<0.05);IgM 一过性增高(P<0.01);C_3、C_4妊娠各期基本相近,与非孕妇女没有明显变化,Tf 值随孕周增加而增加,特别是晚期和分娩期高值(P<0.01),CP 值随孕周增加而增加(P<0.01);LBT 随孕周增加而降低(P<0.01).脐血与分娩期八项指标比较:IgG 接近非孕妇女;IgA、IgM 明显降低(P<0.01);C_3、C_4明显降低(P<0.01);Tf 值接近分娩期,CP 显著性降低(P<0.01),LBT 恢复接近非孕妇女.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采用肝部分切除(PH)后96h 大鼠的离体肝细胞,以细胞存活率、介质中 GPT、GOT 含量作为肝损伤指标,观察其抗四氯化碳损伤作用。在不加四氯化碳条件下,肝细胞温育3h 或5h 后,细胞存活率、漏入介质中GPT、GOT 活性在假手术组和 PH 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在有四氯化碳损伤条件下则不同,在温育3h 或5h 后,存活率在假手术组分别降到52.8±5.9%和43.5±5.8%,而 PH 组分别为69.2±5.8%和60.9±3.2%。漏出的 GPT和 GOT 活性在假手术组也明显高于 PH 组(P<0.01)。提示大鼠离体再生肝细胞有明显的抗四氯化碳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了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7种补体成份和血浆素原(Pg).结果表明,CT脂酶抑制剂在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均高于正常(P<0.01);补体C_1q在多尿期高于正常(P<0.01);补体C_4在发热期和少尿期低于正常(P<0.01),以后逐渐恢复正常;补体C_3,C_5和C_9的变化与C_4相似;B因子在少尿期低于正常(P<0.01),在多尿期高于正常(P<0.05);Pg始终高于正常水平但在少尿期有回降.说明EHF患者不仅有补体经典途径的识别阶段、活化阶段和膜攻击阶段的变化,而且亦有旁路激活,其活化程度与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_3共88例,其中肝硬化合并肝癌组20例,肝硬化组2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发现,补体C_3含量肝硬化合并肝癌组(0.972±0.329g/L)与肝硬化组(0.604±0.177g/L)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血清补体C_3含量以0.99g/L为界限,则补体C_3对肝硬化合并肝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4.6%、74.2%、77.08%,当补体C_3与AFP联合检测时则分别上升为94.4%、90.0%、91.6%,且较r—GT与AFP联合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癌的价值有所提高,进一步证实血清补体C_3可以作为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癌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连续测定30例烧伤患者的CRP及总补体、C_3、C_4,我们发现CRP值的增加和补体的降低与烧伤面积及烧伤深度有关。组织创伤或感染越严重,CRP值越高,上升越快,补体下降的幅度越大,消耗的越多。补体的消耗与血清中CRP的存在及浓度有关,并且补体的消耗是通过CRP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进行的。似乎C_3旁路也被激活。CRP的上升和补体的下降幅度可预示病人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以100ml的小量人血清经用低张透析,离子交换层析及亲和层析等步骤,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纯化C_5,得率约为23%。纯化C_5在SDS-PAGE上呈均一带。以该纯化的C_5免疫家兔得到相应的兔抗人C_5抗血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液免疫水平变化,并以13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人为对照。检测结果表明高血压组 IgG、补体 C_(?)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 IgG 水平随病期严重程度而增高,提示高血压患者体液免疫反应增强,表明免疫损伤可能系原发性高血压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认为检测 IgO 水平似可以作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和病期发展提供早期判断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了50例糖尿病病人红细胞C_3b受体免疫粘附活性。结果表明,糖尿病病人红细胞C_3b受体免疫粘附活性降低,粘附抗体补体调理的微生物减少,协助清除中性粒细胞吞噬过程中所产生的活性降代谢产物降低,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微生物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6.
结节性红斑和结节性血管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红细胞酵母菌花结试验检测20例结节性红斑和结节性血管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水平。结果显示,疾病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同步检测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补体含量,探讨了红细胞免疫活性降低与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血清中补体第1成分业基的分离及抗血清的制备曾于前文报道,作者在分离了人Cl_s扩亚基制备了抗人Cl_s抗血清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较简便的分离Cl_r亚基的方法,将抗人Cl_s抗血清经DEAE-纤维素层析纯化后,偶联到过碘酸活化的不溶性载体SephadexG-75上,制备成抗Cl_s免疫吸附剂,在Ca~(2 )存在下吸附人血清中的Cl_(rs)成分,再用EDTA螯合掉Ca~(2 ),使Cl_r解离下来,从而获得了电泳纯的活性Cl_r亚基成分。  相似文献   

18.
用琼脂糖凝胶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测定健康成人62例,健康新生儿脐静脉血41例,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新生儿17例血清 C_3裂解产物的含量,发现患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血 C_(3c)、C_(3d)比新生儿脐血明显增高,认为对预测感染、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探讨喉癌病人血清补体系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对 61 例不同病情的喉癌病人血清中C1q、C3、C4、C5、C9、C1INH和B因子(BF)等7种主要的补体成分进行检测,38 例喉癌病人治疗后进行了 5 年的随访。③结果 喉癌病人血清 C1INH、BF、C3、C4、C5 水平增高(F= 4.81 ~ 27.06, q= 3.47 ~ 9.18, P< 0. 05、0.01)。早期与晚期喉癌病人的血清C1q、C3、C4、C5、C9、C1INH和 BF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03~1.89,P>0.05)。血清C1INH、BF、C3、C4 和C5 水平与喉癌病人的疗效有关(F= 5.89 ~ 11.61, q= 2.96 ~ 8.43, P< 0. 05、0.01)。血清C1q、C3、C4、C5、C9、C1INH 和 BF水平与喉癌病人的 5 年生存情况无关(t= 0.05 ~ 0.88, P> 0.05)。④结论 喉癌病人血清补体系统存在紊乱,血清C1INH、BF、C3、C4 和C5 水平对喉癌复发的监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