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自 1997年 2月~ 1999年 3月 ,笔者以自拟三参芪草汤为主 ,结合小剂量西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0例 ,获效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男 8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大 58岁 ,最小 2 0岁 ,病程最长者 3年 ,最短者 3个月。1.2 治疗方法1.2 .1 中药三参芪草汤 :太子参 10~ 15g、丹参 12 g、玄参 15~ 30 g、黄芪 30 g、夏枯草 2 0~ 30 g、牡蛎 30 g、甘草 6 g。偏于心肝火旺者加龙胆草 9g、栀子 12 g、石膏15~ 30 g;偏于肝肾不足者加二冬各 12 g、生地 2 0~ 30 g,偏于痰气郁结者加二陈汤。每日 1剂 ,水煎…  相似文献   

2.
三参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9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以1979年9月上海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标准确诊。96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40岁者10例,40~59岁者74例,60岁以上者12例。合并高血压者32例,高血脂者36例,糖尿病者1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5例,心房纤颤3例。 治疗方法 基本方:人参6~10g,太子参30g,丹参30g,当归12g,川芎12g,瓜蒌20g,薤白15g,檀香3~6g,仙灵脾15g,何首乌30g,桂枝6~10g,炙甘草6g。痛重者加蒲黄15g,三七6g,降香12g以助祛瘀理气止痛;胸闷重者加半夏12g,陈皮12g以祛痰通阳;舌红口苦口渴者加生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用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8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在20岁以下者8例,21~40岁者22例,41岁以上者8例;病程在一年以内者9例,1~3年者21例,3年以上者8例。临床表现为全身关节肌肉疼痛,呈游走性,活动则加剧,每逢阴雨、寒冷天气为甚等。实验室查抗“O”均为阳性,血沉均在40mm/h以上。 [治疗方法]以身痛逐瘀汤为基本方:桃仁、五灵脂、秦艽,羌活各10g,当归12g,川芎、香附各9g,地龙20g,怀牛膝、制没药各15g,红花、炙甘草各6g。偏于风者加防风6~15g,白花蛇3~9g;偏于湿  相似文献   

4.
一般资料 26例中12例来自病房,14例来自门诊。其中男9例,女17例;16例经尿液、4例经肾图、6例经系统肾功能检查而确诊;年龄最大者56岁,最小者12岁,平均38岁。 治疗方法 金匮肾气丸为基本方:熟附子6~30克,肉桂6~15克,大熟地15~30克,淮山药10~15克,山萸肉1O~15克,牡丹皮10~15克,云苓12~15克,泽泻10~15克。晨起水肿加重者加桂枝6~12克;双下肢水肿者加车前予10~15克(包煎),赤小豆10~30克;尿中蛋白~者加芡实10~15克。薏米10~30克:失眠加酸枣仁15~30克,柏子仁10~20克;有管型  相似文献   

5.
1992~1998年,我们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急性睾丸炎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年龄最小6岁,最大62岁,其中18~35岁40例,占69%;有外伤史者20例,占34.5%;有腮腺炎病史者14例,占24.1%;有附睾炎病史者12例,占20.7%;余无明显病史。2 治疗方法基本方:龙胆草12g,黄芩15g,栀子12g,当归尾30g,木通12g,生地黄12g,泽泻12g,柴胡15g,车前子10g,甘草6g。疼痛明显者加白芍药20g,甘草加倍;伴发热者加蒲公英30g,黄柏30g;有外伤史者加桃仁15g,红花15g;有腮腺炎病史者加板蓝根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3次口服;药渣加水1000…  相似文献   

6.
1 一般资料   23例患者中,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其中男18例,女5例,病程最长5年,最短2个月。 2 处方用药   基本方:丁香6g,柿蒂15个,旋复花6g(包),代赭石12g,甘草6g。加减:胃寒者加高良姜6g,寒重者加吴茱萸6g,肉桂6g,附子6g;胃火盛者加石膏60g,淡竹叶12g,麦门冬3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g,枳实10g;脾胃阳虚者加人参6g,白术12g,干姜6g;胃阴不足者加枇杷叶15g,石斛30g,生地30g,太子参30g;气机郁滞者加木香9g,乌药9g,枳壳9g,郁金15g。 3 治疗结果   23例患者中,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18例;症状明显减轻,但每遇情绪激动或紧张偶有复发者4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7.
眩晕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许多因素均可导致眩晕的发生,但以脑血管疾病居多。近2年来,笔者根据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特点,采用培补肾精、祛瘀降浊的方法,自拟益肾活血止眩方,并随症加减治疗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均为1999~2001年门诊病人,男26例,女2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9岁,平均5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4例,脑动脉硬化24例,合并高血压6例,合并颈椎病4例,其中有32人同时患有高脂血症。 2 治疗方法 益肾活血止眩方组成:何首乌15g,怀山药15g,枸杞子12g,山茱萸10g,怀牛膝15g,泽泻12g,天麻10g,葛根15g,丹参20g,川芎10g等。肾阴虚者加女贞子、生地黄;肾阳虚者加鹿角胶、巴戟天;血虚者加阿胶、当归;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肝阳偏亢加石决明、钩藤;血瘀甚者加益母草、水蛭;兼痰浊者加石菖蒲、胆南星;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木瓜等。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20d为一疗程。 3 治疗结果 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疗标准。显效:眩晕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好转:眩晕及主要症状减轻;无效:眩晕及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8.
1一般资料IOO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并由B超确诊。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ZO岁;病程最长者30年,最短者1年。全部病例肝功能均正常。2治疗方法用大柴胡汤加减,基本药物组成:柴胡og,黄羊15g,清半夏gg,白芍10g,大黄6g,积壳gg,郁金IOg,金钱草309,丹参15g,党参12g,龙胆草3g,生姜3片。加减:偏于气滞、右胁胀痛者,加J;;柿子、延胡索;偏于湿热者,加山柜子、金银花;伴呕吐者,加竹茹、董香;纳差、舌苔厚腻者,加鸡内金、莱鞭子、苍术;血瘀症状明显者,重用丹参;脾胃虚弱者,加炒白术、砂仁。3治疗效果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以自拟中药方治疗顽固性失眠3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22~61岁,平均42.3岁;病程1~3年者25例,6~12个月者13例,平均8.3个月。本组失眠患者均系以顽固性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衰弱患者。1.2治疗方法基本方:酸枣仁30g,夜交藤15g,党参12g,黄芪15g,熟地黄12g,白芍12g,佛手12g,甘草6g。失眠甚者加合欢皮10g,远志6g,柏子仁10g。若心脾两虚,症见心悸健忘,头  相似文献   

10.
自拟退烧Ⅰ号治疗高热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华英 《四川中医》1995,13(10):29-29
高热,以体温骤然升高,多在39℃以上),身灼热.烦渴、脉数为其主要特征,笔者自拟退烧1号方治疗高热、疗效显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6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46岁,最小年龄2岁,平均年龄15岁.其中2~20岁16例,21~30岁6例,31~46岁4例.前病程1~8天.病种:感冒6例.流感3例,化脓性扁桃腺炎8例,急性乳腺炎9例.[治疗方法]退烧1号基础方:银花、连翘、花粉各20g,芦根、蒲公英各30g.此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加减:若现汗出恶习风者加薄荷、防风各10g;若现少毒炽盛者加野菊花,夏枯草各30g,若见神昏谵语、斑疹隐露(?)加生地10g,赤芍、丹茂各12g,白茅根  相似文献   

11.
1 一般资料 43例中均为门诊治疗观察病例,其中男18例,女25例;年龄最大者52岁,最小者12岁;病程最长4个月,最短15d;原有浅表性胃炎4例,慢性肠炎5例。43例均经钡餐透视确诊。2 治疗方法 基本方四逆三术汤:柴胡、白术各12g,枳实、白芍、苍术各15g,莪术10g,甘草6g。脘腹胀满者加香附12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砂仁各10g;烧心吞酸,舌红苔黄者加公英20g、黄连6g;大便稀溏者加党参、山药各15g、干姜9g;舌质暗者加丹参15g。3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各种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饮食增  相似文献   

12.
柏龙 《河南中医》2007,27(6):43-44
1998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花粉山药灵仙汤治疗前列腺增生29例,每取良效,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9例,年龄60岁以下18例,60~69岁7例,70~79岁4例;病程最长8 a,最短3月。排尿困难者24例,急性尿潴留者5例。B超提示:全部病例均有前列腺肿大,Ⅲ°肿大者6例,Ⅱ°者7例,Ⅰ°者16例,其中合并感染者10例。2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天花粉15 g,山药30 g,威灵仙15 g,白芍15 g。随症加减:肾气虚者加山茱萸10 g;脾气虚者加党参12 g,白术12 g,升麻6 g;湿热下注者,加滑石15 g,车前子30 g,黄芩12 g。日1剂,水煎服,一般服1~2月。3疗效标准及结果本组病例,经治疗后…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年来使用益肾固精导浊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10 0例 ,并与单服前列康片和氟哌酸胶囊的 30例作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3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10 0例 ,对照组 30例 ,年龄最小者 18岁 ,最大者 6 8岁 ,伴有性机能衰退者 6 4例 ,遗精者 34例 ,阳痿者 2 1例 ,血精者 3例 ,合并前列腺肥大者 12例。 130例中 ,有 111例经其他医院中西药治疗无效或症状反复而来诊者 ,19例为未经任何治疗而来诊者。本组病例均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采用益肾清利 ,固精导浊法治疗 ,基本方 :萆 12g ,泽泻 8g ,车…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2004年用自拟逍遥蒌贝汤合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50例中25~30岁25例,35~40岁16例,41~49岁9例。症状均以乳房疼痛为主,局部可扪及条状及块状肿块,有触痛。痛剧者可放射至腋下及肩臂部。经前胀痛者大多数与情志有关。上述病例均经乳房红外线确诊。治疗方法方药加减运用情况:基本方:柴胡12g,赤芍15g,当归15g,白术12g,茯苓12g,桂枝12g,桃仁10g,瓜蒌12g,浙贝母15g,牡丹皮10g,三棱10g,白术10g。乳房肿大或微红者,加山慈菇15g,蒲公英15g;以胀痛为主者加郁金15g,香附10g;若呈条状乳管肿硬,加王不留…  相似文献   

15.
温脾汤治疗慢性结肠炎4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脾汤源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 ,是用以治疗积久冷痢的方剂 ,笔者应用此方辨证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 ,颇显效验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41例中男性 17例 ,女性 2 4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2 9岁 ;病程最长 10年 ,最短 1年。2 治疗方法基本方 :生大黄 9g ,党参 15g ,炮姜 6g ,制附片 10 g ,甘草6g。若腹部胀满者加厚朴 12 g ,脘胀者加砂仁 4.5 g ,木香 9g ,痛者加炒元胡 12 g ;便带粘液量多者加荆芥炭 15g ,年老体弱者药量酌减。水煎服 ,每日 1剂 ,早晚分服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3 0天为 1疗程 ,全部患者均服药 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6.
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30~50岁35例,51~70岁15例;病程3~15年;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示:骨质增生者20例,余30例未见异常;血沉>20mm/L12例,抗链“O”>500单位9例.2 治疗方法大蒜100g,洗净阴干,捣烂后加35%白酒500ml,浸泡1周后除渣服用,每次10~20ml,每日3次,连服2个月.偏于瘀血者加桃仁、红花各100g;偏于肾虚者加补骨脂,菟丝子各100g;偏于湿热者加黄柏、苍术各100g;偏于风寒湿者加独活、桂枝各100g.均加入大蒜酊中浸泡1周后服用,用法同前.3 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7.
笔者采用中药治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 6 5例 ,并辅用食物疗法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 5例中 ,男 34例 ,女 31例 ;年龄 2 3~ 6 4岁 ,平均年龄 4 5 0 2岁。胃溃疡 2 7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7例 ,复合性溃疡 1例。患者均经纤维胃镜确诊 ,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均为阳性。2 治疗方法治中汤药物组成 :党参、蒲公英各 30g ,白术、甘草、乌贼骨、白及各 10 g ,白芍、延胡索各 15g ,陈皮 4 g ,干姜 2 g ,半夏12g。偏于脾胃虚弱者加黄芪、山药 ;偏于肝郁气滞者加佛手、柴胡、香附、枳壳 ;偏于血瘀者加三七、丹参、当归 ;偏于…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引起老年人筋骨和关节疼痛不适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骨折的最危险因素.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骨痿汤治疗本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51~78岁,平均63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2年.发病部位:脊柱28例,股骨8例,胫腓骨6例,踝及肩部各4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疼痛不适,活动不自如、腰膝酸软、食少乏力等症状,X线片示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治疗方法]以自拟骨痿汤为基本方:熟地黄25g,山药20g,淫羊藿、枸杞各15g,骨碎补、自然铜、菟丝子、党参、白术各12g,当归、川芎、茯苓各10g,地龙、甘草各6g.加减:肾阳虚畏寒者,加肉桂8g,杜仲12g;肾阳虚盗汗者,加龟板12g,黄柏8g;气血两虚者,加黄芪20g.首乌20g;有外伤史,疼痛剧烈者,加鸡血藤12g,赤芍10g.水煎服,日1剂.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几年来用自拟补脾益肾汤治疗慢性结肠炎 1 89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89例中男性 47例 ,女性 1 4 2例 ;年龄 2 7~ 72岁 ;病程 3~ 2 1年。临床以腹泻并带黏液或脓血 ,小腹或左下腹疼痛为主证 ,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黏膜充血水肿 ,并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治疗方法基本方 :力参 6g,炒白术 1 2 g,补骨脂 1 2 g,肉桂 1 0 g,肉豆蔻 1 2 g,诃子 1 0 g,木香 1 0 g,当归 1 0 g,白芍 1 0 g,炙甘草 6g。偏于脾虚者加山药 1 5g,陈皮1 0 g,炒扁豆 30 g,苡米 2 0 g;偏于肾阳虚者加吴萸6g,五味子 1 2 g,附子 1 0 g,干姜 1 0 g;…  相似文献   

20.
真武汤加味治疗高血压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1987~1998年用真武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9例中,男23例,女1 6例;年龄45~55岁14例,56~70岁17例,71~80岁8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心悸乏力,舌质黯红或淡白,舌苔白润或水滑,脉弦滑或沉细.血压超过1 9.28/12.63kPa,无阴虚阳亢之征者. 2 治疗方法 真武汤全方加牛膝:制附片、生姜、白芍、茯苓各30g,牛膝20g.若兼喘逆咳嗽痰多者加三拗汤,即麻黄15g,杏仁12g,甘草6g温阳消阴,宣肺平喘;身肢肿胀者加五苓散,即猪苓、泽泻、桂枝各15g温阳消阴,利水消肿;便溏尿少者加前仁20g,泽泻1 5g温阳消阴,分利三焦;腰膝酸软,神疲畏寒者加淫阳藿、菟丝子各20g,枣皮1 5g,肉桂5g温阳消阴,益肾健腰;胸部满闷疼痛者,加桃仁、郁金各12g,丹参30g,枳壳15g温阳消阴,宽胸行淤.1日1剂,分3次服.本型高血压属阳属水泛型,若诊断准确,用药得当,则见效较快,一般4剂见效,8剂后症状明显好转,血压下降,继而根据病情随症化裁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