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早产儿贫血中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 h-EPO)在早产儿贫血中的防治作用。方法将早产后在我科住院的胎龄小于34w,体重低于2000g的新生儿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常规给予保暖,维持体温、血糖、血压等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等处理,必要时输血。治疗组于生后第7天开始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200IU/kg.d,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4w。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分别于生后第1、2、3、4、5w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并比较不同时间两组早产儿的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后血红蛋白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缓慢,治疗结束后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网织红细胞计数差异缩小(P〉0.05),但血细胞比容差别仍显著(P〈0.01);治疗组的输血率(8%)较对照组的输血率(32%)明显减少(P〈0.05)。结论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有效的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2.
促红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6例早产儿贫血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2例,预防组及治疗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的EPO治疗6~8w。结果8w后预防组、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EPO防治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中补充铁剂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于生后第8天即于rhu-EPO,每次300 IU/k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4w;第3w开始口服铁剂(力蜚能,每日5~10mg/kg)。两组均于生后7d内口服维生素E(每日5 mg/kg)、叶酸片(5 mg/d)。随访至出生后4个月。结果随年龄增大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均逐渐下降,在7d,35d,2个月时,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的血清铁蛋白[(103±25μmol/Lvs(123±24)/μmol)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出现贫血率低(43%vs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rhu-EPO治疗极低出生早产儿贫血过程中补充铁剂可提高rhu-EPO的治疗效果,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的程度,可减少甚至替代输血。同时应延长口服铁剂的时间至出生后第3个月。  相似文献   

4.
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琥珀酸亚铁联合治疗早产儿贫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SPO)注射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探讨治疗中补充铁剂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1例应用ESPO治疗的贫血早产儿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ESPO200U/kg皮下注射,每周2次;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琥珀酸亚铁20mg/kg·d~25mg/kg·d。于治疗前后测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8周后两组间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治疗有效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ESPO和琥珀酸亚铁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贫血能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治疗中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的下降,联合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蛋白琥珀酸铁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出生的120例早产儿,按家长自愿原则随机分成三组,A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2mg/kg、po、bid,B组给予rHu-EPO 250IU/kg、iH、qod(3次/周),C组给予蛋白琥珀酸联合rHu-EPO,用法及用量同A、B组.三组患儿均在出生后第4天给予维生素C 0.1 mg/d及维生素E 25mg/d、po、qd.对比三组早产儿治疗前后体重(W)、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及网织红细胞(Ret)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输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三组患儿各项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儿W及Ret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SF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Hb及Hct水平均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蛋白琥珀酸铁联合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4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rhEPO 400IU/kg,每周2次,皮下注射,用药4w;对照组未用rhEPO;两组患儿均给每天口服铁,按元素铁6mg/(kg·d)计算,口服维生素E25mg/d,维生素C 0.2g/d.结果①两组在生后Hb、RBC、HCT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较轻,治疗结束后两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治疗后治疗组R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血清铁蛋白水平(SF)在用药期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血清SF上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治疗组贫血发生率(15.3%)较对照组(40%)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治疗组体重增长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h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且用药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和铁剂,后期长期间隔补铁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及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智能方面的影响。方法2002.2~2005.2入住本院NICU的早产儿共1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57例、空白组58例,治疗组应用rHuEPO(生后第1周开始,750 IU.kg-1.w-1,共6w)及铁剂(生后14d开始,元素铁2mg.kg-1.d-1,共6w),以后每周补铁1次(元素铁2mg.kg-1),直至12月龄。对照组生后应用rHuEPO6w及铁剂6w同治疗组,方法同治疗组,不继续补铁。空白组不用rHuEPO及铁剂治疗。观察3组早产儿HGB、血清铁蛋白(SF)、体重、身高动态变化至12月龄,6、12月龄进行DDST智能筛查。结果治疗组、对照组12w内HGB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4~12月龄治疗组HGB较对照组、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3~12月龄治疗组SF较对照组、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6~12月龄治疗组体重、身高较对照组、空白组明显增长(P<0.01、P<0.05)。6、12月龄DDST治疗组较对照组、空白组明显优胜(P<0.05)。结论早产儿生后早期应用rHuEPO和铁剂可以减轻早产儿早期贫血,继续长期间隔补铁,可以有效防治早产儿后期贫血,改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儿口服复方硫酸亚铁颗粒(5mg?kg-1)纠正贫血,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72 h后皮下注射rhEPO(375 U?kg-1),2次?w-1.治疗4 w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呼吸机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4 w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呼吸机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张运昊 《医学信息》2019,(8):151-153
目的 观察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贫血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使慢性肾衰所引起的贫血(肾性贫血)难以改善。 目的:观察肾组织移植对肾性贫血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8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均正常对照组,病例对照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和肾组织移植组,后3组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 结果与结论:60 d时移植组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高于病例对照组(P < 0.05),与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组肾组织EPO mRNA表达显著高于病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肾组织移植改善肾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是促进肾组织EPO mRNA的基因表达,使肾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从而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1.
促红素治疗MHD贫血时铁剂作用观察北京燕山石化公司职工医院血液透析室杨永明近期,我们对4例伴有严重贫血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应用美国Amgen公司生产的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gen)治疗,重点观察右旋糖酐铁在此种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癌根治术患者异体输血中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肝癌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琥珀酸亚铁),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术中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C、Het、HgB均明显上升,其中研究组上升程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血常规指标,降低肝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异体输血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正在应用静脉高营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尽快过度到胃肠道营养,减轻早产儿贫血,我科从1998年始,对有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肌注苯丙酸诺龙2mg/kg/次,每周2次,连用2~3w,结果用药后,患儿食欲增加,体重较对照组增长快,4~8w生理性贫血期,治疗组血红蛋白(HGB)下降较对照组轻,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转铁蛋白(Tf)在缺铁合并急性感染儿童(IDAI)口服铁剂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将病例分成IDAI组、单纯缺铁性贫血(IDA)组及IDAI治疗组.IDAI组给口服铁剂3w.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初诊时及治疗3w后患儿血清sTfR、Tf、铁蛋白(SF)水平.部分病例采用常规铁染色观察骨髓储存铁.结果 IDAI组和IDA组患儿sTfR、T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IDAI患儿经治疗后血色素(Hb)升高但尚未正常时,sTfR、Tf已降至对照组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 sTfR、TF对诊断早期铁缺乏特异,敏感,测定结果不受感染因素干扰,是临床诊断早期缺铁合并感染儿童,指导铁剂治疗及疗效监测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缺铁非常普遍。血液透析(hemodialysis,MHD)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情况下,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积(Hct)难以达到或维持目标值,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铁缺乏。贫血可使心力衰竭加重,死亡率增加。监测铁代谢,有效的补充铁剂是纠正肾性贫血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比较了口服铁剂和静脉铁剂联合使用EPO对MHD患者贫血以及心功能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方法 将40例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单独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另一组在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左卡尼汀,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贫血纠正情况.结果 单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有改善作用,联合应用左卡尼汀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相关治疗管理目前存在很大的挑战性,探讨是否能通过经计算机决策支持(CDS)系统制定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对改善肾性贫血有帮助。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给予促红素治疗持续3个月慢性肾脏病5期的患者564例,其中男性296例,女性268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43.21岁。将患者分为人工组及CDS组,人工组493例,CDS组71例。依据患者干体质量、红细胞压积变化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监测并观察患者血红蛋白变化,统计两组数据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组(45~59岁)。终末期肾病病因主要是糖尿病肾病。两组患者贫血相关生物化学指标变化稳定,无明显差异。经调整中心和基线差异后每周平均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CDS组比人工组减少4%(率比0.96;95%可信区间0.77~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监测的血红蛋白变化幅度很相似(σ2=1.30)。分析两组血红蛋白值调整比值比和未调整比值比,得出人工组平均血红蛋白值为118 g/L(标准误2 g/L),比CDS组低1.1 g/L(标准误0.4 g/L)(P0.001)。在调整两组基线特征的差异后,CDS组比人工组平均血红蛋白值低1.4 g/L(标准误0.5 g/L)。分析线性混合模型得出:CDS组所达到的血红蛋白值中有向100~120 g/L和110~120 g/L增长的趋势,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CDS组比人工组减少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促红细胞生成素给药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每月血红蛋白值在100~120 g/L波动,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但CDS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总剂量较人工组少。  相似文献   

18.
背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近年的研究表明其对神经细胞的许多功能活动均具有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的影响。 方法:提取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用含不同浓度(5,50,500 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以不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无血清培养基为对照组。细胞培养7 d后计算神经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培养10 d后计数NSE和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 结果与结论:添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细胞增殖较快,最终神经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以50 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作用显著;50 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50 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中NSE和GFAP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结果表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有促进作用,尤以适中浓度(50 U/mL) 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不同起始应用时间与早产儿贫血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004年7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小早产儿(胎龄〈34周.体重〈1800g)41例随机分为早应用组(A组)(21例)和晚应用组(B组)(20例)。早应用组于生后7d内开始给rHuEPO200IU/(kg·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共3-6周;晚应用组于早产儿血红蛋白〈140g/L时开始给rHu EPO 200IU/(kg·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共3-6周。观察两组早产儿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早产儿生后Hb、Hct均逐渐下降,但早应用组下降明显小于晚应用组,经t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早应用组两周后Ret升高较晚用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晚应用组有4例输血,早应用组无一例输血,经精确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早产儿在生后一周内血红蛋白正常时应用rHuEPO效果好,即早产儿早用rHuEPO对预防贫血有积极意义,出现贫血后再用可能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富马酸亚铁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的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39/42),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3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2/42),明显低于对照组19.05%(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疗效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