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与HBV感染不同血清学标志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HBV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及核心抗体(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body,HBcAb)均阳性(大三阳组)和HBsAg、e抗体(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y,HBeAb)及HbcAb均阳性(大三阳组)患者血清标本进一步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大三阳组共4 316例,小三阳组共6 458例;大三阳组HBV-DNA定量值(1.28±3.87)×107 u/mL、定量阳性率98.75%;小三阳组HBV-DNA定量值(7.56±2.95)×103 u/mL、定量阳性率63.27%,2组HBV-DNA定量值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血清学标志物联合HBV-DNA定量检测对评价HBV复制水平、传染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检测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2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拷贝值,依据HBV血清学标志物不同分为小三阳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组: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抗-HBc阳性;依据临床类型不同分为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及肝硬变组。比较组间的HBV-DNA定量对数平均值差异,并分析HBV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结果小三阳组与大三阳组的HBV-DNA定量对数平均值分别为(4.17±0.68)、(8.05±0.96)U/mL(P<0.05);而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及肝硬变组的HBV-DNA定量对数平均值为分别为(8.98±0.98)、(9.04±1.02)、(8.72±0.94)U/mL(P>0.05)。HBsAg及HBeAg与HBV-DNA定量呈正相关,而抗-HBe、抗-HBc则无相关性。结论 HBV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有部分相关性,联合检测能评估传染性,但对临床类型分析无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了解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各种表达模式与乙肝病毒含量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监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所有检测标本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含量同时检测.结果 乙肝血清免疫抗原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阳性其HBV-DNA均为阳性,且含量较高;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大三阳[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中其HBV-DNA阳性率为94.61%;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小三阳[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模式中其HBV-DNA阳性率为39.26%;乙肝血清免疫抗体标志物HBsAb+、HBcAb+模式中HBV-DNA阳性率显著减少.结论 在乙肝检测中应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为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疗效分析提供更为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冯伯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562-4563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患者HBVDNA含量,并与前S1抗原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86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1),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抗HBc阳性(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其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结论 PreS1抗原与乙肝DNA定量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产妇产后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标志物阳性产妇80例(肝功能均正常,其中大三阳35例,小三阳45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产妇乳汁中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DN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组乳汁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初乳中HBV-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HBsAg、HBeAg、抗-HBc阳性)不提倡哺乳;初乳中单纯HBsAg阳性,而HBV-DNA为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定量与血清学标志物及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透明质酸酶(HA)联合检测HBV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阜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临床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包含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的核心抗体(抗-HBc)]、CEA、HA以及HBV DNA检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HBV DNA、CEA、HA的检测结果,比较血清标志物对HBV DNA的检测阳性率,分析HBV DNA定量与血清学标志物及CEA、HA联合检测HBV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92例患者中,HBV DNA阳性患者54例(58.70%),阴性38例(41.30%)。大三阳组患者HBV DNA阳性31/33例(93.94%),小三阳组患者HBV DNA阳性15/31例(48.39%),其他类型组患者HBV DNA阳性3/28例(10.71%)。92例患者CEA水平4.20(3.20,5.30)ng/mL;HA水平分别为112....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各种模式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的调查,了解乙肝标志物与HBV-DNA含量的关系。通过PCR方法对乙肝标志物各种模式HBV-DNA的检测,客观认识体内病毒复制状态和传染状况,修正过去错误观点,肯定HBV-DNA定量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42例HBV感染者进行HBV-DNA定量及乙肝标志物检测。血清HBV-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检测;乙肝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大三阳中(HBsAg+HBeAg+HbcAg+)HBV-DNA阳性率(HBV-DNA>1000copies/ml为阳性)为99.2%。小三阳中(HBsAg+HBeAb+HBcAb+)HBV-DNA阳性率为59.1%。HBsAb+HBeAb+HBcAb+阳性率最低,为8.3%;HBsAg+HBcAb+组阳性率为78.6%。结论乙肝标志物不能对病毒是否复制与有无传染性做出准确判断,各种模式中均有不同比例的HBV-DNA阳性结果,所以PCR定量检测HBV-DNA是判断HBV感染的最为准确可靠的方法,它可以较早的发现乙肝病毒的存在,以及对治疗效果的观察,也是判断有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 DNA定量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联合检测HBV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V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水平将其分为3组,即大三阳组285例、小三阳组358例与其他模型组245例。所有患者均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与HBV DNA定量检测。观察并分析HBV DNA对HBV感染的检测结果,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检测的阳性率,以及不同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模式与不同HBV DNA定量水平的检测结果。结果3组对HBV DNA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大三阳组HBV DNA检测的阳性率小三组其他模型组。3组HBV DNA定量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其他模型组。490例HBV DNA阳性样本中,HBe Ag检出率为48.98%(240/490),HBsAg检出率为96.94%(475/490)。HBV DNA水平7 lg copies/m L时,以大三阳组居多,占77.24%;5~7 lg copies/m L时,以大三阳组居多,占66.04%;2.7~5 lg copies/m L时,以小三阳组居多,占44.66%;2.7 lg copies/m L时,以其他模型组居多,占55.83%。结论 HBV DNA定量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增强HBV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ELISA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4~12月在该院检测的653例乙肝患者,先采用ELISA法对其血液标本进行HBV-M模式定性检测,检测顺序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肝表面核心抗体(HbcAb);再采用FQ-PCR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观察不同HBV-M模式检测结果。结果 HBsAg、HbeAg、HbcAb检测同时阳性简称“大三阳”。大三阳[1(+)、3(+)、5(+)模式]和[1(+)、3(+)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97%、94.74%,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HBV-DNA阳性率(P<0.05)。大三阳的HBV-DNA表达水平(5.59×106±2.42×105)copies/mL,明显高于其他模式(P<0.05)。结论 联合HBV-M定性及HBV-DNA定量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及用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含量与正常孕妇在不同孕周的差异变化,以及AFP浓度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879例孕妇,分成乙肝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乙肝大三阳组),乙肝标志物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HBcAb阳性组(乙肝小三阳组)和正常孕妇对照组,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含量,实时荧光PCR检测HBV-DNA含量,比较三组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AFP的含量及HBV-DNA含量变化。结果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乙肝大三阳组的AF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小三阳组在孕早期与正常孕妇组AF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中期和孕晚期与正常孕妇组AF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乙肝大三阳组和乙肝小三阳组血清AF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的乙肝孕妇血清AFP含量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的乙肝孕妇,且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其AFP含量增高。结论 乙型肝炎是导致乙肝孕妇AFP在不同孕周较正常孕妇升高的主要原因,且AFP含量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湖北松滋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松滋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载量.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通过对3 548例HBV携带者进行检测发现,松滋地区HBV感染的血清学形式以"小三阳":HBsAg( )、抗-HBe( )、抗-HBc( ),"大三阳":HBsAg( )、HBeAg( )、抗-HBc( ),"小二阳":HBsAg( )、抗-HBc( )3种为主,分别占54.60%、35.34%、9.36%,其病毒载量(-x)±s分别为5.57±1.30(65例)、7.08±1.04(314例)、5.44±1.38(25例).结论 松滋地区HBV感染总体以"小三阳"为主,但小于10岁组以"大三阳"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慢性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定量与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4例妊娠合并慢性乙肝患者,按照血清乙肝标志物分为携带组、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对比分析三组妊娠合并慢性乙肝患者HBV定量、HBV阳性率、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率及HBV定量和新生儿宫内HBV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与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对681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免疫指标和HBV-DNA含量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十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阳性率94.9%和94.3%),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存在相关性,能较准确地判断HBV复制的程度及其传染性的强弱,将二者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 23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血清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组合模式和前S1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清HBsAg阳性率为18.45%,抗-HBs阳性率为34.3%,6项全阴性者224例,HBsAg(+)、HBeAg(+)、抗-HBc(+)(大三阳)76例,阳性率为6.15%,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129例,阳性率为10.44%,在大三阳组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90.79%,在小三阳组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74.42%。男性HBsAg阳性148例,阳性率为21.29%;女性HBsAg阳性80例,阳性率为14.78%,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1)。结论精神病患者HBV总感染率略高于普通人群,对这类患者应采取监测隔离,治疗等措施,防止HBV的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15.
FQ-PCR和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血清学标本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阳性与HBV-DNA阳性结果的比较情况.方法 对200例血清同时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及ELISA方法测定HBVM.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80.7%(146/181), HBsAg(-)组HBV-DNA阳性率为5.6%(1/1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75例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均为阳性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0.0%(75/75),HBsAg、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77.9%(46/59),HBsAg( )、抗-HBc( )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53.2%(25/4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抗-HBe( )、HBcAg( )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2.5%(1/8).结论 ELISA检测结果相同的患者,其体内HBV-DNA的复制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判断肝脏中HBV复制及有无传染性依据HBsAg阳性或HBeAg阳性是不够的,易造成部分乙型肝炎的漏诊.对于HBsAg阴性只要有HBV感染后的任何血清学依据,都应检测血清HBV-DNA作为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进一步筛选,必要时应同时行肝活检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分别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LISA)患者血浆标本的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180例血清标准的HBV-M模式可分为7组,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毒DNA复制;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各模式中,组别1(大三阳)患者45例,HBV-DNA阳性率97.78%(44/45)高于2、3、4、5、6、7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2(小三阳)患者54例,HBV-DNA阳性率87.04%(47/54)高于3、4、5、6、7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1(大三阳)患者HBV-DNA含量(7.97±1.21)copy/ml高于2、3、4、5、6、7组HBV-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HBV-DNA含量、HBV-DNA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能准确、真实、可靠、定量地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对早期诊治乙型肝炎、判断传染性和监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结果与HBV-D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该院2011年1~12月437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7例标本中,其中有136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8.5%,含量为7.07±1.31;有175例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72.0%,含量为5.27±1.46;有67例HBsAg、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58.2%,含量为5.11±1.60.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有密切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是检测HBV-DNA含量较精确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正确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和活跃程度;HBeAg前S1蛋白(PreS1)等血清学标志和HBV-DNA定量测定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聚合酶链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HBV-DNA含量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HBV-DNA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原、抗体的含量.结果 HBV感染者血清中的HBV-DNA的含量处于中、高水平尤以慢性患者中明显.AH组与CH组相比(P<0.01).e系统转换后.并不能说明HBV停止复制.乙肝大三阳组HBV-DNA的含量明显高于乙肝小三阳组HBV-DNA的含量(P<0.01).乙肝"窗口期"组仍有66.7%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结论 采用PCR基因检测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HBV-DNA含量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病情判断,更有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与乙肝DNA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病毒载量与各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50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两对半)。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阳性率95.7%),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抗HBc阳性(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阳性率54.0%)其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结论HBV—DNA与HBeAg的存在明显正相关。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应用乙肝血清标志物来判断HBV是否在体内复制,更要结合PCR检测技术来测定HBV—DNA含量。  相似文献   

20.
HBV-DNA阳性乙肝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患者其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Markers,HBVM)检测出现的组合模式,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三系);通过对HBV-DNA阳性895例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出现的组合模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V-DNA阳性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存在多种组合模式,除了传统的大小三阳以外,HBsAg阴性也存在多种模式,在所有的HBsAg阴性HBV-DNA阳性患者中都存在HBcAb阳性。结论由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相对的滞后性不能单纯的从乙肝三系对乙肝患者进行病毒含量的推算,HBsAg阴性并不能说明不存在HBV-DNA病毒复制,尤其是HB-cAb阳性更应注意HBV-DNA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