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生存素(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对人黏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株Mc3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生存素基因作为黏液表皮样癌基因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合成靶向生存素特异性ASODN,转染Mc3细胞.将转染的Mc3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脂质体转染组、生存素正义寡核苷酸(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ODN)转染组、生存素ASODN转染组.转染后24、48及72 h倒置显微镜观察Mc3细胞形态学变化,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观察转染前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分析细胞凋亡指数,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生存素mRNA的表达.结果 生存素ASODN转染组的Mc3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其他组,脱壁悬浮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典型凋亡改变,并呈时间依赖性.生存素ASODN转染组Mc3细胞G1~G0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Mc3细胞的凋亡率在转染后24、48及72 h分别为12.96%、14.43%及22.69%,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P<0.05).生存素ASODN对Mc3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35%、39.04%、43.46%,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P<0.05).生存素ASODN转染组在细胞转染后24、48及72 h Mc3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1.038%、12.172%及18.900%,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P<0.05).生存素ASODN转染组Mc3细胞生存素mRNA在24、48及72 h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9±0.008、0.668±0.007、0.500±0.006,相对抑制率分别为18.21%、26.06%、44.82%,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P<0.01).结论 生存素ASODN可抑制人黏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株Mc3的生长增殖,诱导其凋亡,同时亦可抑制Mc3细胞生存素mRNA的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生存素可作为黏液表皮样癌基因治疗研究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M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10μg/m L、50μg/m L、100μg/m L、150μg/m L、200μg/m L的人参皂苷Rg3处理SACC-M 24、48、72 h后,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观察SACC-M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情况。Real-time PCR检测凋亡基因bax、caspase-3的表达。EMSA法检测NF-κB活性。结果10~200μg/m L的人参皂苷Rg3均可显著性抑制SACC-M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200μg/m L的Rg3诱导的凋亡率最高,为88.69%;Real-time PCR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3可以显著性诱导凋亡基因bax,caspase-3表达水平的上升(P<0.05);EMSA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3可以抑制SACC-M细胞中NF-κB的活性。结论人参皂苷Rg3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从而增加凋亡基因bax、caspase-3的表达,最终抑制SACC-M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紫杉醇对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的抑制增殖作用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为化疗与生物治疗联合应用治疗粘液表皮样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和对照组原代培养鼠肺成纤维细胞(LFB)分为9组,每组给予不用药物浓度作用72h。3H-TDR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LFB细胞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低于MEC-1细胞(P〈0.05)。结论TNF-α联合紫杉醇对ME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诱导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TSA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实验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TSA)对口腔鳞状细胞癌(Tca-8113)生长抑制情况,以及促进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0、0.1、0.2、0.4、0.8、1.0μg/mLTSA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进行干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细胞呈多边形,贴壁,生长活跃;经0.1、0.2、0.4、0.8、1.0μg/mLTSA作用24小时后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经0.8、1.0μg/mL TSA作用72小时后,约80%细胞核固缩,细胞变小变圆,脱壁。②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示,随TSA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Tca-8113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各实验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0.2μg/mLTSA作用24、48小时,0.8μg/mLTSA作用24小时后,其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54±1.36,3.59±1.21%,6.59±1.67%,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细胞总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联合细胞块技术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近10年诊断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和可疑黏液表皮样癌的52例病例,并随访其术后病理结果,其中43例同时制作细胞块并行HE、AB-PAS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单纯FNA诊断黏液表皮样癌的确诊率为11.1%(1/9),FNA联合细胞块及免疫组化的确诊率为46.5%(20/43),细胞学总确诊率40.4%(21/52例)。细胞学确诊病例与术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100%(21/21),细胞学可疑病例与术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83.9%(26/31)。细胞学与组织学总符合率90.4%(47/52)。结论 FNA联合细胞块技术是提高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术前确诊率的重要手段,对临床制订合理的诊疗方案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的探讨甘草苷(Liquiritin,LIQ)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SCCs)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和分子机制并通过裸鼠模型进行验证。方法:CCK-8检测LIQ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实验检测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变化;构建裸鼠瘤模型,连续给药20 d,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结果:LIQ可以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裸鼠瘤体积增长,并诱导细胞凋亡;LIQ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结论:LIQ能够在体内外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产生抗癌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I3K抑制剂Buparlisib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及Buparlisib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OSCC细胞系SCC131为研究对象,分析Buparlisib在低、中、高3种剂量(1μmol/...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趋化因子受体(CXCR4)特异的RNA干扰质粒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CXCR4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设计能转录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shRNA)的DNA序列,并与pWH1质粒载体连接,用酶切的方法进行鉴定;将构建成功的特异性表达载体(pWH1-CXCR4)稳定转染至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c3细胞系,并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对细胞CXCR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Mc3细胞和转染空白质粒pWH1 Mc3细胞相比,转染pWH1-CXCR4表达载体的Mc3细胞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构建的CXCR4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可有效的沉默CXCR4基因,为进一步研究CX-CR4表达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增殖和转移的意义及治疗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的体外抗肿瘤增殖效果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VM-26体外作用Tca8113细胞,应用MTT方法、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和荧光染色等分别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使用SAS6.12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VM-26和CDDP对Tca811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35μg/ml和1.1μg/ml。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生典型的凋亡表现,5.0μg/ml和0.15μg/ml的VM-26作用72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1.01%和17.38%,而细胞周期则分别被阻滞在S期和G2/M期。结论:VM-26可以显著诱导口腔鳞癌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生长,不同剂量的VM-26对口腔鳞癌细胞周期阻滞的阶段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HT)、甲氧沙林(8-MOP)以及二者联合作用于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株Mc3,观察其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应用MTT检测法、细胞计数法、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等方法观察Mc3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细胞数与A值关系以及HHT及8-MOP单独或联合应用作用于:M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Mc3、:MEC-1生长稳定,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6.4h和30h。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4.6%和1.2%。HHT与8-MOP2种药物分别单独作用于Mc3细胞,在小剂量情况下对细胞杀伤作用较轻,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明显抑制,其作用特点表现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两种药物对Mc3细胞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79.43和75980ng/ml,RAA值分别为20.14和1.7。浓度为1~320ng/ml的HHT分别与800、4000、20000ng/ml的8-MOP联合应用时HHT的CI50值分别为0.76、0.33和0.15,RAA则分别为25.36、31.92和160,显示了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效应作用。结论:HHT及8-MOP联合应用方案,可有效抑制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12.
A model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restorative dentistry and dentist characteristics for 119 Montana general dentists is presented. The best predictors formed a significant model explaining 22% of the variance of the quality measure. Results are contrasted with a previous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for 102 Washingt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Evidence for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白鼠42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经肠系膜静脉分别注入平骒霉素(24只)或鱼肝油酸钠(12只)后,分别于注药后0.5,1,2,4,8,24h,切取肝脏组织,通过酶组化染色法测定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注入药液后,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SDH和LDH活性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中平阳霉素组下降较轻微,结论: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都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损伤的性质一样,均为非特异性,但平阳霉素损伤程度轻微,而鱼肝油酸钠严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溶解性和表面微观形态改变,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及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分别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0 d,冷热循环15000次,烘干测重,比较前后质量变化,计算溶解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改变.结果:不同剂型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溶解率由高到低分别为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3种玻璃离子水门汀经浸泡溶解后,SEM扫描表面微观形态可观察到GE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表面形态改变较少,其他2组玻璃离子水门汀表面微观改变较多.结论:双糊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理化性能及溶解率均低于传统水粉剂型,是未来临床修复治疗的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