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是诊断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创伤性小,安全,疗效肯定,成功率高。近年来,PCI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使广大冠心病患者明显受益。我院从1997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已完成PCI30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普伐他汀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62例行PCI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普伐他汀组(32例)。普伐他汀用量为10mg/d。测定2组PCI后即刻(用药前),治疗3、6个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随访术后6个月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PCI术后血流均达到TIMI3级,残余狭窄20%以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①PCI后应用普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②到随访终点,普伐他汀组有1例、对照组有8例心绞痛复发(P〈0.05);所有患者术后半年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普伐他汀组有1例、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再狭窄(P〈0.05);2组冠状动脉内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需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论普伐他汀对PCI后再狭窄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开展,PTCA+Sent治疗在有条件的医院已成为首选的方法。回顾2005年3月-2007年6月我院为冠心病病人进行PTCA+Sent治疗,发生无复流现象4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心肌血流储备分数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一种功能学评价方法,在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义。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快捷、安全、重复性好,不受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干扰。本文就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CAD-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8年9月我院对252例CAD-CL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 244例CAD-CL(包括慢性闭塞、分叉病变、长病变和再狭窄)患者成功置入支架(244/252,96.83%),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20%.32例患者放置支架后出现侧支血管阻塞,48例出现动脉夹层,15例支架内形成再狭窄,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前降支置入2枚支架后仍处于低血压状态,经临时起搏器置入等积极抢救无效死亡,1例于术后第3天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后经急诊PCI治疗闭塞血管再通,痊愈出院.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临床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P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CI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方法进行治疗护理,即根据PCI患者病情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图,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患者实施治疗及健康指导和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PCI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技巧,激励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而且可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增加患者满意度,缓解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62例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术后出现局部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其余病人均顺利手术,病情好转,达到预期目标出院.[结论]加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覃淑英 《全科护理》2011,(7):608-609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62例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术后出现局部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其余病人均顺利手术,病情好转,达到预期目标出院。[结论]加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胡燕利  燕美琴 《护理研究》2013,(26):2830-2832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为0.6%,有480万人,城市死亡率为0.13%,农村为0.12%[1]。Moran等[2]预计我国2020年—2029年冠状动脉事件的患病率将比2000年—2009年增加69%,死亡率将增加64%,同时指出冠心病将成为居民死因构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目前冠心病治疗的方法有传统的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0.
高娟  韩江红  陈楠  户富栋 《全科护理》2014,(22):2056-2058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术中护理方法,总结介入治疗中出现病情变化后的应对策略。[方法]选择282例行PCI治疗病人给予心理护理、护理教育、病情观察等护理措施,并记录PCI术中的病情变化及应对策略。[结果]经桡动脉及尺动脉穿刺途径259例,股动脉穿刺途径23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276例,单纯PTCA治疗6例;术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应7例,冠状动脉无复流7例,低血压5例,致命性心律失常1例,变态反应2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1例,给予正确、有效的一般护理和病情变化应对策略后有效防止了介入并发症。[结论]拥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正确、有效的一般护理以及病情变化应对策略,是PCI手术能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龄(≥75岁)冠心病(CAD)患者在基层医院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年龄≥75岁的82例CAD患者行PC I治疗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PC I的成功率为95.0%,靶病变成功率为96.9%,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基层医院对高龄老年CAD患者行PC I治疗成功率高,手术相关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评估、权衡利弊及谨慎的操作和适应证的严格掌握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非ST段抬高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72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UAP)48例,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病人24例,除常规内科治疗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PTCA和支架植入术)。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31例(43.1%),双支血管病变25例(34.7%),三支血管病变16例(22.2%),分别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结果:介入治疗的成功率97.2%(70/72),失败的两例患者主要是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病变所致。在70例患者中,共植入支架91枚。随访至术后30d,无症状或症状明显缓解的61例;2例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4例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再次行介入治疗;3例患者转外科行CABG术;2例患者死亡。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Judkins法和桡动脉法对 5 1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依据病变程度、部位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结果  5 1例患者中确诊冠心病 35例 ,阳性率 6 8.6 % ,其中 15例患者置入支架 2 6枚 ,2例合并左主干病变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之一 ,可为冠心病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方法总结37例PCI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完善术前准备及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及用药护理。结果 37例患者PCI术血运重建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严谨娴熟的手术配合是成功实施PCI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远期病死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治疗的2493例患者(男1860例,女633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记录临床特征及随访数据.按照性别分组比较男女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远期病死率,并分别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不同性别远期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女性年龄较大,术前合并主要疾病的比例较男性高,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及血运重建史较男性少;中位数随访时间555天,随访率93.4%,女性术后远期病死率高于男性患者(HR 3.012,95%CI,1.094~8.293,P=0.033),女性是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女性远期死亡的因素为体重指数(HR 0.771,95%CI 0.602~0.988,P=0.040),糖尿病(HR 4.879,95%CI 1.484~13.287,P=0.012),吸烟(HR 4.369,95%CI 1.517~12.583,P=0.006),冠心病分型(HR 3.420,95%CI 1.658~9.439,P=0.021),血红蛋白水平(HR 0.940,95%CI 0.890~0.992,P=0.025),肌酐水平(HR 4.997,95%CI1.065~15.764,P=0.009),LDL-C(HR 1.055,95%CI 1.008~1.104,P=0.032),病变血管支数(HR 5.957,95% CI 1.642~9.680,P=0.007);影响男性远期死亡的因素为年龄(HR 1.098,95% CI 1.021~1.181,P=0.024),糖尿病(HR 1.769,95%CI 1.024~5.764,P:0.014),肌酐水平(HR 5.481,95% CI 1.327~11.659,P=0.006),开口病变(HR 3.137,95%CI 1.464~13.020,P=0.011).结论 女性PCI术后远期病死率高于男性,影响PCI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影响程度在男女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may be helpful to manage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ronary occlus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TA to detect the presence and extent of coronary collaterals as compared to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ICA). W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2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oth coronary CTA and ICA within 3 weeks and demonstrated a total coronary occlusion (TIMI grade 0) in one of the major coronary arteries. CTA was performed using a 64-slice multidetector CT. The presence, and extent of collateralization was assessed by two blinded observers using the Rentrop classification for ICA. CTA accurately identified the presence and location of all 26 total occlusions. The presence of any collaterals was accurately detected in 21/23 patients [sensitivity 91% (CI: 71–98%)] and the absence in three patients [specificity 100% (CI: 29%–100%)]. The sensitivity of coronary CTA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collateralization increased from 91 to 94% (CI: 71–99%) and 100% (CI: 59–100%) for collaterals Rentrop grade 2 and 3 in ICA, respectively. Coronary CTA accurately detects the presence of any coronary collater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total occlusions. Although CT technology is currently limited in the assessment of individual collaterals and smaller vessels, it may be helpful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total occlus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优化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的临床预后及影响OMT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确诊为冠心病并且成功接受PCI的3818例患者,收集其住院期间和1年后的临床信息及OMT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根据出院1年后随访时是否坚持OMT分为OMT组和非OMT组,对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不平衡基线数据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入院相关实验室检查、OMT各类药物使用等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长期OMT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远期OMT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将38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2596例患者。其中男1609例,女987例;年龄(62.51±9.56)岁,1年后随访时坚持OMT的患者有1298例(50%),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他汀类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97.0%(2517/2596)、94.5%(2454/2596)、69.6%(1806/2596)和64.2%(1666/2596),尤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和β受体阻滞剂的下降幅度最大。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因素后,与非OMT组相比,PCI术后坚持OMT的患者预后较好(HR=0.416,95%CI 0.270~0.641,P<0.001);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HR=1.804,95%CI 1.070~3.041,P=0.027)、心功能不全(HR=2.074,95%CI 1.161~3.702,P=0.014)、冠状动脉多支病变(HR=2.211,95%CI 1.228~3.983,P=0.008)、BMI>24 kg/m2(HR=1.570,95%CI 1.037~2.377,P=0.033)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较差。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示住院期间OMT是长期OMT服药依从性的强影响因素(OR=41.278,95%CI 29.961~56.871,P<0.001),拥有较高学历、职工医疗保险及有PCI病史的患者与OMT高依从性相关。结论PCI术后患者长期OMT的服药依从性仍较差,而OMT高依从性与较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关,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卒中,若无明显禁忌,所有PCI术后患者均应坚持OM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284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182例晚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和226例非冠心病对照者(男<55岁,女<65岁)的临床资料,分别对三组入选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早发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多[(2.01±1.22)个vs.(1.01±0.93)个,P<0.05],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高(P均<0.05);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男性比例高[52.8%(150/284)vs.28.3%(64/226),P<0.05].(2)早发冠心病组与晚发冠心病组患者比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少[(2.01±1.22)个vs.(2.89±1.41)个,P<0.05];②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高[21.1%(60/284)vs.12.1%(22/182),P<0.05];③左心室射血分数值高(0.63±0.1 vs.0.61±0.12,P<0.05);④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比例高[45.4%(129/284)vs.19.8%(36/182),P<0.001],两组患者均显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病变率高[83.8%(238/284)vs.90.7%(165/182),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肥胖、2型糖尿病、吸烟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高血压1.604~3.788(P<0.001),肥胖1.303~3.376(P=0.002),2型糖尿病2.040~7.771(P<0.001),吸烟1.783~5.488(P<0.001),早发冠心病家族史6.063~107.43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在早发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B=3.240,Exp(B)=25.522,95% CI:6.063~107.431,P<0.001].结论 与晚发冠心病组患者相比,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肥胖、饮酒等危险因素较少,但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较高,单支病变患者比例较高.提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即遗传倾向在早发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再发心绞痛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进行相关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曲美他嗪组更明显,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血糖稳定,两组间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减少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且血糖稳定,对心率、血压无影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