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生物人工肝是一种新型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它以培养肝细胞为材料,旨在充分代替肝脏的生物功能,为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患者提供可靠的过渡支持治疗[1].各种类型的生物人工肝研究都离不开体外肝支持的动物实验,合适的动物模型是其性能评价和进一步临床应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人工肝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 (简称人工肝 )是国外近年来发展起来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体外肝功能支持的装置 ,这一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肝衰竭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在各类人工肝装置中 ,以体外培养肝细胞作为生物成分的新型生物人工肝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 ,己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其基本原理是将体外培养增殖的肝细胞 (人肝细胞、哺乳动物肝细胞或肝细胞株 )置于体外循环装置 (生物反应器 )中 ,患者血液 (血浆 )流过生物反应器时 ,通过容器内的纤维素半透膜或直接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从而达到人工肝支持的目的。生物反应器是生…  相似文献   

3.
生物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病人体外有效的肝支持治疗手段.肝细胞材料作为生物人工肝的主要生物成分,其功能表现决定了肝支持的治疗效果,能够具备成熟肝细胞的所有功能是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最终目标.该文就目前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功能学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体外生物人工肝对无肝模型犬的支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悬浮高密度大量培养的肝细胞与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及由血液透析仪改装的辅助循环装置共同构成一种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EBLSS),对无肝模型犬进行人工肝支持实验,以期推动我国生物人工肝的研究,为肝衰竭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一、材料与方法1.EBLS...  相似文献   

5.
体外生物人工肝系统对暴发性肝衰竭兔的支持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培养肝细胞用于生物人工肝及其作为肝移植辅助支持手段的可能性。方法以培养人肝细胞和中空纤维反应器为主要材料构成体外生物人工肝系统,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暴发性肝衰竭(FHF)免进行人工肝支持实验。结果尽管两组实验动物的存活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支持治疗组兔的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和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肝组织病理检查见肝细胞坏死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实验所用肝细胞保持较好的活力和贴壁能力。结论所用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已发挥出培养肝细胞的生物作用,能够部分代偿FHF兔的肝脏功能。【关键词】##4人工肝;;支持;;暴发性肝衰竭;;兔  相似文献   

6.
人工肝生物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是用以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体外肝功能支持的装置。肝细胞是其主要生物成分 ,该系统的支持作用主要来源于肝细胞的生物代谢功能。近几年来 ,国外在肝细胞作为人工肝生物成分的有关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现就这一领域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一、肝细胞来源1.同种肝细胞 :理论上讲 ,人肝细胞最为理想[1] ,但成人肝仅用于肝移植 ,因而成人肝细胞来源困难。有人提出将不适于肝移植的成人肝及肝移植时剩余的肝叶碎片收集起来 ,建立成人肝细胞“库”以资利用[2 ] ,但其来源仍然有限。胎肝细胞特别是较大月龄胎肝分离出的肝细胞 …  相似文献   

7.
生物人工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人工肝李铎孙家邦肝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10%的患者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这些患者若在其肝细胞再生到足以支持肝功能前有暂时的人工肝支持,将得以存活。随着肝脏移植技术的提高,许多肝病患者在行肝移植前等待供体时也需要人工肝支持。另外若有理想的人工肝支...  相似文献   

8.
从手术切除肝组织和屠宰房肝组织分离肝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60年代末期建立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大鼠肝细胞的方法以来,利用体外培养单肝细胞为工具的研究得以广泛开展。利用健康单肝细胞提供肝功能支持也已经能够从一临床设想进人临床实验;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支持在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一些有限的临床实验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成为有前途的肝病治疗途径~〔1〕。但肝细胞的来源,及大量分离肝细胞的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由于供体的普遍缺乏,从整肝上分离人肝细胞显然不现实。若有一从手术切除肝组织分离肝细胞的方法,则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利用体外培养肝细胞的生物人工肝常选用猪肝细胞。…  相似文献   

9.
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衰竭病人即使进行综合内科治疗,病死率仍高达70%-80%。肝脏移植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肝相应短缺,病人等待肝脏移植的时间逐渐延长。美国2004年仅有20%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接受了肝脏移植。如何应用暂时的支持手段,维持病人的生命,以待肝细胞再生或等到合适的供肝,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系列体外的机械或生物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的治疗方法。非生物人工肝包括血浆置换、血液和(或)血浆灌流、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非生物人工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根据病情选择各种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个体化治疗后有效地提高了肝衰竭的疗效。肝脏功能十分复杂,为更有效地代替肝脏的功能,将生物成分引入人工肝的治疗,即为生物人工肝(BAL)。  相似文献   

10.
原位肝移值是目前治疗暴发性肝衰竭(FHF)的有效方法[1]。然而,由于供体缺乏及保存供体时间的限制,10%~30%的病人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即死亡[2]。另外,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原因,常规用整个肝脏移植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迫切需要一个人工肝支持系统(artlflclalliversupportsystems.AIS)来维持FHF病人的生命。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NBALSS)通常只能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不能显著提高FHF病人的存活率‘”。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生物人工肝(BALSS)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本文就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1.
生物人工肝构建及临床应用14例次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用聚砜膜纤维管构建的新型生物人工肝是否能有效支持肝脏功能。方法应用两步胶原酶法分离猪肝细胞 ,构建聚砜膜中空纤维管生物反应器 ,细胞数量 1× 10 10 个 ,与非生物人工肝同期或非同期使用 ,对 12例患者治疗 14例次 ,每次支持时间为 6h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并检测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肝功能指标。结果 应用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和总胆红素均明显改善 ,治疗 2d后血氨仍为 (10 6± 131) μmol/L ,与治疗前相比较 [(172± 187)μmol/L]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 1个月 ,同期生物人工肝治疗组死亡 1例 ,非同期生物人工肝治疗组死亡 2例 ,患者总存活率 75 % (9/12 )。结论 我们构建的新型生物人工肝可支持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功能 ,同期生物人工肝治疗可能优于非同期生物人工肝。  相似文献   

12.
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是以培养肝细胞为生物材料,具有体外代偿肝脏功能的人工器官装置.本文就BAL细胞来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体外肝细胞极性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培养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肝细胞的培养技术日渐成熟,体外培养肝细胞的应用也逐步得到扩展,不仅用于研究组织生理功能及其蛋白、基因表达~([1]),而旦有很多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如基于体外培养肝细胞的生物人工肝支持~([2])、肝细胞移植~([3])以及肝细胞介导的基因治疗~([4])等。  相似文献   

14.
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生物反应器的建立及体外转流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由微载体培养的L-02人肝细胞和中空纤维舱构成的生物反应器的生物效能。方法 采用微载体培养高浓度L-02人肝细胞,同时使用中空纤维型生物反应器和血泵等共同构成生物人工肝系统。在体外转流试验中观察循环液中游离胆红素、葡萄糖、白蛋白、谷草转氨酶浓度的变化以及实验对肝细胞的影响等。结果 L-02肝细胞能很好地粘附于cytodex 3微载体上形成微载体诱导的肝细胞聚集体;移入生物反应器内进行体外循环,4h后可见循环液中游离胆红素和葡萄糖浓度显著降低,分别为27.1μmmol/L和1.75mmol/L;白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为15.21mg/L;肝细胞仍有较高活力达75%。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生物反应器作为生物人工肝系统的核心组件具备一定的生物合成和解毒代谢功能,为进一步建立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动物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40年中,对于急性肝衰的认识和治疗发展很快,从而使病死率有所下降。通过研究能够反映人类临床、生化和病史特征的动物模型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而急性肝衰竭通过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篇综述评价了手术和药物等各种建立急性肝衰动物模型的方法,简要介绍其在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是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供肝缺乏,必需寻求终未性肝病替代疗法.其中主要方法之一是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 BAL),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临床试验证明BAL能促进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恢复,或过渡到肝移植.生物反应器是BAL的核心部件,生物反应器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持肝细胞活力和功能,且不妨碍肝细胞营养及代谢产物的交换,同时还能起到治疗作用.细胞材料是BAL治疗基础,维持细胞活率和功能对BAL功效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就生物人工肝装置在实验和临床试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的低温储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细胞移植和应用体外培养肝细胞生物人工肝支持在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一些有限的临床实验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成为有前途的肝病治疗途径。但基于肝细胞的这些治疗方法在进入临床前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之一为肝细胞的低温贮存。若有一实用可靠的低温储存技术,建立一个肝细胞库,危重患者随时都能得到大量高活率、有功能的肝细胞;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技术就能普遍推广。目前较好的肝细胞低温储存液仍为肝器官保护液UW液,价值昂贵、较长期储存肝细胞的效果也不理想。我们研制一种建立于肝细胞培养基基础上的新型肝细胞低温保存液…  相似文献   

18.
永生化肝细胞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涛  刘景丰 《腹部外科》2008,21(6):369-371
细胞永生化(immortalization)是指体外培养的细胞经过自发的或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增殖危机中逃逸,从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过程。近年来,生物人工肝(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BAL)已成为治疗暴发性和急性肝功能衰竭及支持肝移植过渡期的重要手段。肝细胞作为主要成分需要量占成人肝脏的10%~15%。理想的细胞材料应具有正常的表型,成熟肝细胞的代谢解毒合成功能,且易于快速高密度培养。  相似文献   

19.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集非生物人工肝的解毒和生物人工肝的合成。代谢和转化等作用于一体。代表了人工肝的发展方向。现国内外多个中心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现就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因供肝缺乏,需人工肝的支持,以桥接肝移植。人工肝脏的研究已从非生物型发展到生物型。目前研制的生物型人工肝生物成分多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猪肝细胞。为适应生物型人工肝的临床应用,本研究参照和改良Naruse方法[2],大量制备了高活率的游离猪肝细胞,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①杂种猪,雌雄不限,体重12~15kg。②Ⅳ型胶原酶(Sigma产品)、MEM、WEM(Gibico产品)。③氯胺酮、安定、肝素、生理盐水均为药用规格。④实验用水为三蒸水。2.试剂的制备(1)灌注液(perfusion b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