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孕症患者的情绪和应对方式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对就诊拟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不孕症患者164人(不孕症女性95名,不孕症男性69名,其中包括69对夫妻)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应付方式问卷。结果:女性SDS、SAS总分高于男性。应付方式问卷评分中仅幻想因子评分女性高于男性(P<0.05)。女性和男性的SDS得分与应付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30,-0.25;Ps<0.05),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28~0.47,P<0.05);女性的SAS得分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33~0.41,P<0.05);男性的SAS得分与求助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24,P<0.05),而与自责、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20~0.3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解决问题因子得分与女性和男性的SDS总分呈负相关(β=-0.33,-0.31,P<0.05),自责因子得分与女性的SDS、SAS总分呈正相关(β=0.29,0.25;P<0.05),合理化因子分与男性的SDS、SAS总分呈正相关(β=0.49,0.18;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提示不孕症女性采取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而不孕症男性采取的是混合型的应对方式,不孕症女性心理状况可能要比不孕症男性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应付方式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67例抑郁症患者分别在其入院、出院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SDS得分显著下降 在应付方式上,退避、自责的得分显著降低,而解决问题、求助的得分显著提高。结论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患者应付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患者趋向于"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和较少采用"退避--自责"的消极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付方式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抑郁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显着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高抑郁组与低抑郁组被试在各应付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责、解决问题、退避二因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封抑郁有较高的预测性;在解决问题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合理化因子和抑郁量表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解决问题因子上,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在退避因子上,理科生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结论大学生应付方式与抑郁关系密切。学校教育应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来缓解抑郁情绪,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应付方式和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应付方式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问卷(SDS)对河南大学385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的解决问题因子得分极显著高于女生。而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女生;抑郁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极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水平抑郁情绪的被试在各应付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自责和解决问题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对抑郁的预测作用较为明显。结论 大学新生应付方式和抑郁情绪的关系密切,提高大学新生积极应付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症病人的自动思维和应付方式以及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动思维问卷(ATQ)及应付方式问卷对85例抑郁症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评分结果。结果治疗6周末,抑郁症病人的HAMD及AT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应付方式方面,抑郁症病人的退避及自责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0.49±0.23)、(0.53±0.27)降为(0.38±0.21)、(0.39±0.26),而求助及解决问题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0.37±0.22)、(0.47±0.29)升为(0.48±0.24)、(0.63±0.33)(P<0.01);幻想及合理化评分则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抑郁症病人的自动思维、退避、自责、求助及解决问题评分随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变化而变化,具有状态化特征;幻想及合理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官兵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和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状态焦虑分量表(SAI)、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162名基层官兵进行调查。结果:解决问题、求助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99,-0.242;P均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78,0.343,0.306,0.329,0.503;P均0.01);解决问题与自责、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6,-0.355;P均0.01);与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430,P0.01);自责与求助呈显著负相关(r=-0.297,P0.01),与幻想、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572,0.479,0.531,0.285;P均0.01);幻想与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16,0.587,0.236;P均0.01);退避与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92,0.326;P均0.01);合理化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7,P0.01);自我和谐在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状态焦虑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基层官兵的状态焦虑可以通过自我和谐策略来采用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自动思维、社会支持与应付方式对抑郁症出院病人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97例抑郁症患者在其出院时进行测评,测评工具包括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DS)、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此外对100例正常对照亦进行上述测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经历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较多(131.4±105.2/103.0±93.3,t=2.0,P<0.05),得到较多的总社会支持(40.8±8.0/38.2±8.5,t=2.3,P<0.05)、客观和主观社会支持(t=2.1、3.0,P<0.05),较少采用幻想、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等应付方式(t=-3.3、-2.1、-2.6、-5.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幻想、自责、解决问题五个指标对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有显著性。进一步路径分析表明,自动思维、自责、解决问题对抑郁程度有直接影响,自动思维对SDS的直接影响最大(路径系数为0.474,P<0.01),自责、解决问题为其次(路径系数分别为0.237、-0.150,P<0.01),而生活事件、幻想对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是间接的。结论生活事件、自动思维、幻想、自责、解决问题五个指标对出院病人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部队基层战士情绪与应付方式的基本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培养战士有效应对压力事件、改善情绪状态、维护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PANA S)、应付方式问卷测量216名战士的情绪及应付方式。结果①战士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例约为1.5:1,未达到临界点;②战士的总体应付方式主要表现为解决问题-求助型与退避-幻想型;③战士的积极情绪与解决问题、求助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481,0.360;P<0.01),与合理化、自责、幻想及退避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373,-0.336,-0.412,-0.469;P<0.01);消极情绪与解决问题、求助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442,-0.223;P<0.01),与合理化、自责、幻想及退避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331,0.490,0.425,0.437;P<0.01)。结论可通过培养战士成熟的应付方式、减少不成熟的应付方式来调整战士的情绪状态,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部队基层战士情绪与应付方式的基本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培养战士有效应对压力事件、改善情绪状态、维护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PANAS)、应付方式问卷测量216名战士的情绪及应付方式.结果 ①战士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例约为1.5.1,未达到临界点;②战士的总体应付方式主要表现为解决问题一求助型与退避一幻想型;③战士的积极情绪与解决问题、求助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481,0.360;P<0.01),与合理化、自责、幻想及退避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373,-0.336,-0.412,-0.469;P<0.01);消极情绪与解决问题、求助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442,-0.223;P<0.01),与合理化、自责、幻想及退避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331,0.490,0.425,0.437;P<0.01).结论 可通过培养战士成熟的应付方式、减少不成熟的应付方式来调整战士的情绪状态,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中师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中师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付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和应付方式量表进行测查。结果 :解决问题和求助应对方式与SCL - 90各因子呈负相关 ,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对方式与SCL- 90各因子呈高度正相关。有心理问题组与无心理问题组在“解决问题”、“自责”、“退避”、“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 :采用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利于中师生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高三学生应对方式对焦虑状态的影响,为高考前不同性别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某重点高中随机抽取的170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性别高三学生状态焦虑得分及各种应对方式得分进行t检验.然后对不同性别高三学生焦虑状态和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三女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酒精依赖患者配偶的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酒精依赖诊断标准的患者配偶118名(女性114名,男性4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CSQ)测查其人口学资料和应对方式得分。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酒精依赖患者配偶应对方式各因子分与常模之间应对方式的差异,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酒精依赖患者配偶6种应对方式除解决问题外,其他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P<0.01)。患者配偶教育程度与解决问题得分正向关联(β=1.44,P<0.05),收入与合理化因子粗分负向关联(β=-0.91,P<0.05)。结论:酒精依赖患者配偶使用的应对方式均较普通人群多。教育程度较高的配偶更多的采取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家庭收入较低的配偶更多的采取合理化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监狱干警心理健康状况,并考察应对方式在生活满意度及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SCL-90、生活满意指数A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190名重庆监狱干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监狱干警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低于全国常模(t=2.13,P<0.01);②SCL- 90得分与生活满意度、解决问题显著负相关(r=-0.52,-0.28;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t=0.58,0.25,0.48,0.52;P<0.01);③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自责、退避和合理化4个因子在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生活满意度不仅可以直接对监狱干警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影响,还通过解决问题、自责、退避和合理化间接影响监狱干警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三者关系。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MHT)、应对方式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对225名留守儿童和6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差异上有统计学差异(t=2.770,P<0.05);②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r=-0.322,P<0.01),与自责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89,P<0.01),幻想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21,P<0.01),退避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05,P<0.01),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92,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幻想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59,P<0.05),退避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53,P<0.05);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可以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的回归方程为:MHT=57.345+16.326×自责-0.788×GSES。结论进行应对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训练与提高可以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觉知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觉知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关系。方法采用五因素觉知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15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测量。结果①觉知与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及自我概念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330,0.219,0.228,0.256,0.423,0.332和0.331;P〈0.01或〈0.05);②觉知与问题解决、求助两种成熟型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r=0.362和0.208;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3种不熟型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r=-0.411,-0.315和-0.294;P〈0.01);③自我概念在觉知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χ2/d f=2.24,CF I=0.98,RM SEA=0.10)。结论大学生的觉知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有关联,觉知既可以通过自我概念间接影响应对方式,也可以直接影响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应对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选取12名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认知应对团体辅导,以自评抑郁量表(SDS)、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ERQ)和自动思维问卷(ATQ)为测量工具,在团体干预实施前、后的一周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协方差分析与事后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被试在团体辅导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负性自动思维量表得分都显著下降;认知情绪调节的沉思默想、责备他人两个子量表得分显著下降,积极调整子量表得分显著上升,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认知应对团体辅导应用于改善大学生抑郁情绪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海军新兵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性,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对204名海军新兵开展调查。结果①海军新兵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顺序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幻想和自责;②独生与非独生新兵在成熟型及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t=-2.71,2.63;P0.01),不同文化程度海军新兵在成熟型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t=-2.16,P0.05);③不同文化程度海军新兵心理弹性总均分存在显著差异(t=-2.10,P0.05);④海军新兵的心理弹性水平与成熟型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8,P0.01),而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7,P0.01);⑤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弹性对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变异解释率为23%,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变异解释率为22%,结论海军新兵的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海军新兵更多地采取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首次发病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心理学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调查112例首次发病支气管哮喘患者及110例正常对照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①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S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89,P〈0.01),SDS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3.69,P〈0.01);②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较对照组客观支持少(t=2.05,P〈0.05),对社会支持的利用较差(t=5.69,P〈0.01);③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更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t=2.17,P〈0.05);④患者较对照组存在述情困难,表现为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t=6.35,P〈0.01);⑤患者生活质量差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生理领域(t=2.00,P〈0.05);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焦虑、抑郁情绪、述情困难、应对方式、较少的社会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不足等多方面影响(P〈0.05或〈0.01)。结论首发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较多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差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