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27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327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56.27%,其次为消化道感染,占18.96%,泌尿道、皮肤切口、血液感染分别占8.87%、5.20%、4.89%;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年龄、住院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泌尿道插管、气管插管、抗肿瘤治疗、恶性肿瘤、腹腔穿刺引流、使用呼吸机、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白细胞数和基础疾病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住院时间、泌尿道插管、气管插管、恶性肿瘤、白细胞数和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的使用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显著关联.结论 医院感染与患者高龄、住院时间长等多因素有关,必须加强对易感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在山东省某省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 2004-2010年监护的439例医院感染和713例非医院感染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老年患者比较,性别、年龄、病情分级、基础疾病数量、住院时间、使用免疫制剂、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原有糖尿病、原有高血压、原有肺部感染、褥疮、呼吸疾病、脑血管疾病、多发伤、休克情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时间≥5 d、基础疾病数量≥1种、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原有肺部感染是ICU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数量、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原有肺部感染是ICU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流行趋势,确定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方法调查2002-2009年113 83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2.53%,以上呼吸道感染最高,占36.77%,其余依次为下呼吸道占24.09%、泌尿道占17.49%、胃肠道占7.00%、皮肤软组织占5.22%等;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免疫抑制剂、化疗I、CU、血液病、糖尿病、肝病、精神病、抗菌药物、骨腰穿、尿路插管及动静脉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急诊手术、其他慢性病和侵入性操作等19项因素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控制不平衡,但总体好转,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某医院2000年所有恶性肿瘤住院病例资料,用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对可能与恶性肿瘤医院感染有关的因素进行非条件1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住院天数、转移、放疗、糖尿病、动静脉插管、内镜、气管切开、手术、抗生素与医院感染有关(P均<0.01);按男女性别分别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中泌尿道插管与医院感染有关(P<0.01)。结论 为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重视合理使用现代医疗技术及抗生素,减少住院天数及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对行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患者,应密切监测白细胞数量,对伴有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应严格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某医院1993~2000年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暴露率的变动趋势,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率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系. 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某医院1993~2000年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危险因素暴露情况. 结果 6项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呈上升趋势,为患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化疗、重症监护(ICU)、泌尿道插管、气管内全麻;8项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呈下降趋势,为患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使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手术、使用呼吸机、胸骨腰穿刺、使用内镜;其他7项危险因素,为患癌症、昏迷、动静脉插管、气管切开、引流、心脏起搏器、血液或腹膜透析的暴露率无明显变化;患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2项因素的暴露率与医院感染发病率呈负相关;患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放疗、手术、使用呼吸机、胸骨腰穿刺、使用内镜等6项因素的暴露率与医院感染发病率呈正相关. 结论部分危险因素暴露率的下降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现状,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对2008年10月21日和2009年10月21日全天住院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两次共调查723例,感染27例,平均感染率为3.7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以颅脑外科为高发科室,呼吸机使用、气管切开、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等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目标监测,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2013年1-12月的1 122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关系。结果 2013年1-12月全院出院患者29 150例,发生医院感染1 122例,医院感染率为3.85%;发生医院感染1 326例次,例次感染率4.55%;医院感染率前3位的科室是军人病房、神经外科、肿瘤科,分别为19.06%、11.04%、7.6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5.75%,其次为上呼吸道和泌尿系统,分别占19.61%和12.52%;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中心静脉插管天数、泌尿道插管天数及气管切开或插管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0.001)。结论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保护易感人群,缩短住院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器械相关感染的监测,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医院感染易感因素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了解多因素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状况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 5所市级医院同期住院患者有或无相关因素的患者 ,引起医院感染的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岁和 >6 0岁组与 2~ 6 0岁组比较 ,泌尿道插管组与未插管组、使用呼吸机组与未使用呼吸机组、行气管切开组与未行气管切开组、用激素组与未用激素组对比 ,前者均与医院感染增高密切相关 ,而动静脉插管组与未插管组、放化疗组与未进行放化疗组及患者性别与医院感染均无相关性。结论 年龄、导尿、呼吸机应用、气管切开、大剂量激素均与医院感染增高密切相关 ,而动静脉插管、放化疗及患者性别与医院感染无相关性 ,有的感染可能与本身存在的基础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6月4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当天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50.00%);颅腩外科为感染高发科室;呼吸机、气管切开、动静脉插管、尿管插管等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对感染高发科室,需重点监控,应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率、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病例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病人的医院感染影响因素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医院 2 0 0 0年所有恶性肿瘤住院病例资料 ,按 1∶ 2配比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有关可能的因素进行条件 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住院天数 ,肿瘤转移、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合并糖尿病、动静脉插管、气管切开、手术、应用抗生素等 9个因素与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有关 (除手术 P<0 .0 5外 ,P均 <0 .0 1)。多因素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住院天数、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合并糖尿病、应用抗生素 (P均 <0 .0 1)及动静脉插管 (P<0 .0 5 )与医院感染有关 ,其中抗生素的应用为负相关。结论 :合理使用现代化学、放射医疗技术及抗生素可减少和预防恶性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伴有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非条件Logistic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某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方法调查2002年1月1日~12月31日间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1.38%,例次感染率为15.10%,其中脑出血、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8.03%,9.24%,2.70%。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26.81%;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分别占25.36%与21.01%。年龄、住院天数、气管插管、鼻饲胃管、饮酒、合并糖尿病、应用H2-受体阻滞剂和抗菌药物等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患病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院2009年11月26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1 765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19%,例次现患率为4.42%。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5.90%。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0.20%,预防用药占53.05%,治疗用药者病原学送检率为26.92%。使用免疫抑制剂、化学治疗、气管切开、留置引流、泌尿道插管、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患恶性肿瘤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可为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38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某院1999年2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38例肾移植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率54.3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33例,44.00%),其次为泌尿道(19例,25.33%)。贫血、合并慢性疾病、低蛋白血症、总住院时间、排异反应、高血糖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率高,应引起重视;须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赵扣真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815-3816
目的探讨康复病房患者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9月,90例康复病房住院期间接受过留置导尿患者泌尿道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90例患者在尿管留置期间共有42例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总发生率为46.7%,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导管的时间有关,留置导管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结论康复病房患者留置导尿管是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症,留置尿管期间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及护理,尤其是对女性患者,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可有效控制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老年人院内感染的前瞻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10月~1989年9月期间共收治老年患者1490例,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190例,院内感染率12.7%。原发病严重程度与院内感染有密切关系,最终致死性疾病,快速致死性疾病的院内感染率分别为20.7%及28.6%。白血病、粒细胞<2×10~9/L、肾功能不全、激素及化疗、晚期转移性肿瘤等院内感染率高。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院内感染率呈逐渐增加趋势。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尿路、胃肠道、皮肤软组织、上呼吸道及外科伤口感染。院内感染致病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9.1%,革兰氏阴性杆菌60.2%,真菌20.6%。院内感染病死率为10.5%。本文就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综合性中医院革兰阴性(G-)杆菌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10月-2008年10月该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G-杆菌进行ESBLs确证试验,并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引起产ESBLs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G-杆菌567株,经筛选和确证试验,发现137株菌产ESBLs,产ESBLs率为24.16%。入住ICU>3 d、留置尿管、气管插管、病房环境不佳、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是产ESBLs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该院产ESBLs G-杆菌的流行处于一个相对平均水平,与入住ICU(>3 d)、侵袭性操作、病房环境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part of the nationwide French prevalence survey of 2001) was organiz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NIs) and the resistant flora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rehabilitation units. Two hundred and eighty-six patients were included from two hospitals in the 'Hospices Civils de Lyon' group.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ose with and without a spinal cord injury (SCI). Seventy-eight (27.3%) patients had an SCI. They were younger and more often characterized by a low Activity of Daily Life score, bladder incontinence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more common in these patients. The NI prevalence rate was higher in the SCI group (21.8% vs 4.3%, P<0.00001), particularly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s, 19.2% vs 3.4%, P<0.00001). There w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risk factors and NI acquisiti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nly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NI acquisition was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odds ratio (OR): 11.64,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2.53-53.65, P=0.002]. Marginally significant factors were chronic kidney or liver disease (OR: 5.84, 95%CI: 0.80-42.68, P=0.082) and SCI (OR: 2.97, 95%CI: 0.61-14.60, P=0.179). The prevalence of antibiotic-resistant micro-organisms was high (nine cases of resistant organisms for 31 infection sites), bu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The high rate of NIs, especially UTIs, in SCI patients was not due to an independent effect of SCI but was probably due to the high number of risk factors. These high-risk patients need targeted NI surveillance.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医院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某院2002年1~12月NICU所有住院患儿进行主动(前瞻)监测。结果 共出院新生儿1790人,其中130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7.26%;感染部位构成比排序为:下呼吸道29.23%,皮肤26.92%,上呼吸道25.38%,胃肠道12.31%,口腔4.62%,其他1.54%。结论 NICU医院感染率高;各种侵袭性操作、败血症、早产儿活力不足、低体重出生、住院时间长、抗感染药物应用不合理等是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对92例同种异体肾移植住院患者回顾性调查,分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调查医院感染特点及对照分析临床危险因素. 结果 92例术后患者有44例70例次医院感染,感染率47.8%,例次感染率为76.1%;主要病原微生物G 菌占47.7%,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其次G-菌占31.8%,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阴沟肠杆菌及假单胞菌属和真菌(20.5%), 并检出2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重点部位为肺、上呼吸道、泌尿道、口腔和伤口等;危险因素中术前血透时间、术程、留置尿管时间和长期住院、第三代头孢菌素应用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 结论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可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