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罕见疾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向各组织器官浸润,导致多系统、多脏器功能损害,临床上常以皮肤瘙痒、溃烂、发热、腹泻、咳嗽、胸痛等不适首次就诊[1].HES病因不明,主要根据Chusid的排他性诊断标准[2]:(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1.5×109/L且持续6个月以上;(2)明确各系统脏器损害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浸润导致;(3)排除其他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已知疾病,如寄生虫、真菌、细菌、病毒等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毒物反应等.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中嗜酸细胞增多一般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而在实体肿瘤发生时极为少见。恶性肿瘤可合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且患者无寄生虫疾病、过敏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等相关性依据。研究发现肿瘤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可能与恶性肿瘤细胞本身特性如异位内分泌激素等有关,有学者在肿瘤组织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因子、嗜酸性粒细胞克隆刺激因子及嗜酸性粒细胞化学趋化因子(如白细胞介素-5)等。本研究选取本院诊治的1例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为特点的确诊肺腺癌患者,结合文献对肺癌合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例进行复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堤  常晓燕  姜虹  肖雨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2):94-96,i010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9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所有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都有消化道症状,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中黏膜病变8例,分布在胃、小肠和结肠;肌层病变1例。8例黏膜性病变患者对类固醇治疗有效。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消化道为特征的少见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至2009年11月住院的18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主要为结缔组织病6例、过敏性疾病6例、感染性疾病2例、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2例。除恶性肿瘤2例外,经治疗其他16例均预后良好。结论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治疗,首先应给予病因治疗,必要时辅以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常能收到较满意疗效;对于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治疗,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中国商品名:格列卫)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各亚型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尤其是骨髓及外周血涂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2020年63例HE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复检外周血和骨髓涂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63例H ES患者中有反应性HES患者54例,特发性HES患者9例.反应性...  相似文献   

6.
<正>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一组嗜酸粒细胞持续升高,并伴有器官损害的疾病,最早在1968年由Hardy报道[1],由于其病因不明,故又称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0.07,绝对值0.45×109/L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当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持续1.5×109/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一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以下简称酸增),并温习了有关资料。本病在国内较少见,仅在邓家拣主编的《临床血液学》一书中有过报导。本例酸增与其它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某些疾病特别是成熟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很难区别,容易造成细胞学误诊。现综述如下,以供同道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s)是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累及多个器官包括心脏的一组疾病~([1-2])。1病例患者,女,82岁,2016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右眼明显,外院诊断为"老年性黄斑变性",予以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近2周来自感视物模糊加重,  相似文献   

9.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表现为中度及以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伴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原因很多,大体上可被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特发性[1]。淋巴瘤引起的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属于继发性,文献上报道较少,一般为个例报道。本次研究报道1例套细胞淋巴瘤伴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8岁,10余日前进食可疑不洁食物后出现腹泻,为水样便,无黑便或鲜血便,无黏液脓血便,一日内腹泻三十余次,伴腹痛,无发热、盗汗、  相似文献   

10.
鲍红霞  柯鸿 《护理研究》2008,22(19):1775-1776
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大干0.4×109/L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临床上常与多种疾病有关,特别是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的非特异性反应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寄生虫感染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变化特点。  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并明确诊断为寄生虫感染的患者87例, 收集其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感染寄生虫种类及临床受累系统的相关情况。  结果  87例寄生虫感染患者中, 33.3%(29/87)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升高, 14.9%(13/87)的患者绝对计数明显升高(> 1.5×109/L)。卫氏并殖吸虫(100%)、血吸虫(83.3%)及华支睾吸虫(57.1%)是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最常见三种寄生虫。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受累后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最为常见, 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患者分别占85.7%及50.0%, 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升高的患者分别占28.6%及33.3%。  结论  寄生虫感染患者中, 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患者比例随感染寄生虫种类或主要受累脏器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当遇到高嗜酸细胞血症患者时, 应注意寄生虫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Eo检出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inv(16),而其余的56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待诊的患者中5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为8.9%。根据临床、血液学资料并结合染色体检出结果,5例患者最后分别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急性髓系白血病-M4Eo。检出的染色体异常克隆分别为+14、t(5;12)(q31;p13)、t(8;9)(p11;q32)、t(9;22)(q34;q11)和inv(16)(p13q22)。结论: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染色体的检测是判定克隆性和诊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手段,应作为常规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Eo检出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inv(16),而其余的56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待诊的患者中5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为8.9%。根据临床、血液学资料并结合染色体检出结果,5例患者最后分别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急性髓系白血病-M4Eo。检出的染色体异常克隆分别为+14、t(5;12)(q31;p13)、t(8;9)(p11;q32)、t(9;22)(q34;q11)和inv(16)(p13q22)。结论: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染色体的检测是判定克隆性和诊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手段,应作为常规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介绍了对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免疫学研究,在细胞表面的受体和蛋白;Eos合成细胞因子、脂类炎性介质;Eos的活化及功能等方面的新进展。 Eos同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一样是颗粒细胞,但许多特征,如形态、成分、产物以及参与的疾病等都不同于后两种多形核白细胞。Eos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新生物等疾病。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进行分析,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的制片采用推片法,以改良的瑞吉复合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40例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细胞涂片分类嗜酸性粒细胞相对数为10%-86%,均值为28.2%。查见恶性细胞24例,未查见恶性细胞16例。28例已确认远处转移。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浆膜腔积液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疾病的恶化和愈后不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浆膜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不一定平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进行分析,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的制片采用推片法,以改良的瑞吉复合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40例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细胞涂片分类嗜酸性粒细胞相对数为10%~86%,均值为28.2%。查见恶性细胞24例,未查见恶性细胞16例。28例已确认远处转移。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浆膜腔积液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疾病的恶化和愈后不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浆膜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不一定平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雾化诱导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过敏性哮喘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超声雾化诱导引痰,并同时检测痰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痰液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为67.2%,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0.13%(P<0.01);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为11.3%,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0.07%(P<0.01)。结论诱导引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过敏性哮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并且较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为敏感,且易于检测,有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中,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常见于骨髓增殖性肿瘤(CML、PV、IMF、ET、CEL-非特殊类型等);骨髓和淋巴肿瘤,伴嗜酸性粒细胞和PDGFRA、PDGFRB或FGFR1异常[1];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特殊亚型(AML-M4Eo)及霍杰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淋巴瘤等。本文介绍1例伴高嗜酸性粒细胞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a)的临床资料和诊断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9.
嗜酸性粒细胞的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酸性粒在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寄生虫感染、接触性皮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要研究哮酸性粒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就必须把嗜酸性粒细胞从外周血中分离纯化出来。本文主要介绍不连续离心法、免疫磁珠法、MACS、流式细胞仪上种分离嗜酸细胞的方法,并比较了这四种方法的优缺点,为进一步研究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是以高嗜酸细胞为特征的克隆性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病变。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按形态学分为3种类型:原始细胞型,幼稚细胞型和成熟细胞型。本病发病急,具有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症状:发热、乏力、贫血、皮肤紫癜,需要排除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结合骨髓涂片和活检以及组化检查。慢性型者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