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参考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红花液20ml溶于5%葡萄糖25ml中,连续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9%,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9%,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11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皮下注射,得出数据,采用Ridit分析.P<0.05.结果:用药后对心绞痛发作的有效率和对心电图指标降低的有效率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脏病能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疗效确切,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方式变化、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态势,冠心病事件日益增多,由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所致猝死及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很高,不能及时纠正其进程会导致严重后果,我科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今就新近收治的21例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11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皮下注射,得出数据,采用Ridit分析,P〈0.05.结果:用药后对心绞痛发作的有效率和对心电图指标降低的有效率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脏病能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疗效确切,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用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起效快,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起效慢,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彭罡馗 《中医药导报》2012,18(7):103-104
笔者运用补阳还五汤加西医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疗效满意,并与安慰剂加西医常规治疗的47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内科学》拟定[1],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有关标准拟定,辨证为心血瘀阻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疏血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T段的变化值、疾病每日发作次数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ST段变化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无出血情况发生,对照组出血率为27.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确诊患者采取中医中药辨证治疗,30天为1疗程,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30天后,显效22例,有效33例,总有效率94.83%.结论:采取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石建国  薛涛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338-1338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寻找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补宗益心汤(人参、麦冬、桂枝、白芍、薤白、白术、川芎、黄芪等)加用硝酸甘油、比索洛尔、贝那普利、低分子肝素钙、阿斯匹林等药物。对照组50例只用硝酸甘油、比索洛尔、贝那普利、低分子肝素钙、阿斯匹林等药物。2组疗程共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心电图好转率及血脂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中药补宗益心汤有理气行气、活血化淤、降低血脂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永继  盛小刚 《中医杂志》2007,48(10):945-948
就近年来现代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医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辨证治疗等方面的现状做一综述。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家观点和治疗经验及特色,为UA的中西医治疗提供一些借鉴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心绞痛的分型命名甚多,目前已将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笔者2003-01~12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30例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解除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疗效。[方法]设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服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组加服自拟冠心通方。[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9例,无效5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改善心电图缺血性变化,无明显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殷凤  罗立平  任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4):2529-2529,2536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组心绞痛综合征[1] 。UA亦被称为心肌梗死前状态 ,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 ,UA预后较差 ,因AMI入院的患者大约 60 %是由UA发展而来的[2 ] 。如能及早就医并予积极恰当的治疗 ,则可能大大减少UA发展为AMI的机率。UA的现代治疗强调高危患者应收入CCU ,充分抗栓、抗缺血 ,在此基础上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 ,根据造影情况考虑合适的干预方法。1 UA的药物治疗1 1 抗血小板治疗 :阿斯匹林首选 ,并成为UA的常规治疗的组成部分 ,最近人们发现小剂量阿…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表现形式之一,既可以演变成稳定性心绞痛,也可能转化为急性心肌梗塞或心性猝死.随着对UAP发病机制不断研究,为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跃来  于耀杰 《陕西中医》2006,27(7):846-847
1999年6月~2003年6月,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片20 mg,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 mL,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等变化,及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两组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CRP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陈康桂  肖波  朱康妹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86-1687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化痰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益气化痰活血汤.结果 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化痰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证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