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四川省卫生应急救援成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全面系统总结和反思汶川地震中四川省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各类巨灾的卫生应急救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各类统计数据、专报、座谈会资料和相关评估报告,采取头脑风暴法、问卷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迅速组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保障组,在极短时间内建立部省间、部门间、军地间协调机制,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卫生应急救援行动。②水陆空三进,“黄金72小时”内实现3.58万名医疗救援人员大集结和重灾县医疗救援全覆盖,采取“四集中”、“伤员大转移”等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③坚持早期、科学、规范,狠抓防病重点环节,灾后两周实现乡、村和灾民安置点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确保灾后无疫情发生。④全力组织灾区医疗物资保障供应,做到科学快捷、透明公开,实现单月的药品器械调配量达到平常一年总用量。⑤分两阶段推进灾区医疗卫生功能恢复和重建,10月中旬实现灾区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和监督执法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结论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四川省卫生应急反应迅速、指挥有力、科学防控、攻坚克难,取得了抗震救灾卫生应急救援的阶段性成果。深刻反思存在的不足,在应对巨灾方面还需从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医药物资储备和队伍装备、学科建设和预案完善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华西医院财物部在地震医疗救援中立即启动紧急预案,不仅确保了震时医院资金的安全,而且为地震伤员开辟急诊财务绿色通道,保证了2600余名地震伤员的急诊登记、紧急处置、办理入院、实施手术、使用药品等相关费用信息全面、准确、及时的记录,为政府制定医治地震伤员的财政补助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信息,并加强赈灾物资资金的财务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安全保卫应急方案实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安全保卫部充分把握地震灾害中影响医院安全的因素,建立应急通讯平台和应急信息发布渠道,为抢救地震伤员开辟专用区域和通道,确保抢救通道畅通和医院秩序良好、加强对赈灾物资的安全守护,确保医疗救援环境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从汶川地震废墟下成功救出49名幸存者的搜救特点,探讨狭窄空间救援与医疗救护的难点及对策.方法 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2008年5月12日至5月21日在地震现场搜救的49名幸存者,按照救援空间特点分成非狭窄空间组(n=17)与狭窄空间组(n=32),就受困时长、营救成功用时及现场急救开展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狭窄空间救援比例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狭窄空间组和非狭窄空间组的营救成功用时中位数分别为4.48 h和1.38 h,现场急救展开时间中位数分别为0.89 h和0.10h,受困时长中位数分别为49.55 h和21.58 h.由平均秩次来看,狭窄空间组的营救成功用时、现场急救展开时间均长于非狭窄空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狭窄空间救援是地震救援的难题,其现场急救开展时间长于非狭窄空间救援;把握地震伤情、采用适合狭窄空间救援的急救设备与技术,是降低幸存者伤残率、提高现场救援能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绵阳极重灾区医疗救援应急指挥纪实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5·12汶川8级地震,造成绵阳极重灾区87.7%的卫生系统受损,共伤亡317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1.24亿元。灾难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成立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医疗卫生救治指挥部,震后4小时内派出5支医疗队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现场医疗队首次分检后送伤员22947名,经三级转运到绵阳本地医院。截至6月30日,绵阳医疗机构累计接诊伤病员37.96万人次,收治住院伤病员21628人,其中危重伤员2772人,含截肢伤员146人,住院伤病员死亡846人。从5月17日起,绵阳向全国14省市医院转运伤员3381人。6月19日,绵阳市伤员康复中心成立,累计接收住院康复病人156人,治愈32人,并与援绵心理干预医疗队一起,对受灾群众和伤病员等进行7万余人次的心理危机干预。绵阳卫生防疫机构震后2小时内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制订和完善震后防病技术方案,迅速派出防疫应急队伍,完成尸体处理、水质和疫情监测、环境废墟消毒、安置点防疫、提前防范次生灾害,开展大规模健康教育等工作。汶川地震绵阳极重灾区医疗卫生救治和卫生防疫应急指挥体系整合资源、统筹指挥、应对及时,极大地保障了相关政府、非政府部门及援绵各机构能在统一、有前瞻胜地指挥调度下协同工作,创造了地区性特大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和疾病防控的“绵阳模式”,取得了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阶段性胜利,所积累的宝贵一手资料和经验,将成为灾后重建和区域性国家级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树与汶川地震医疗救援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频发的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破坏了震区生态环境,挑战着人类医疗救援、救治、防疫、灾后重建的能力和速度。本文从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指挥、救援组织以及具体救治医院的应急响应和医疗救治两个层面,比较玉树与汶川地震震后1 月内医疗救援应急指挥和医疗救治,旨在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急医疗救援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1950例汶川地震伤员伤情,为今后建立和完善灾区一线医院医疗救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该院从震后至7月12日止收治的地震伤员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做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7月12日,该院共收治伤病员3328例,其中伤员1950例,病员1378例。住院伤员集中在震后1周内(占65.64%),震后当天住院伤员数最多(703例)。伤员主要来自绵竹、什邡和旌阳区。入院诊断前三位损伤依次为骨折(45.85%)、颅脑伤(含头面部外伤)(20.91%)和胸腹部损伤(14.69%)。共死亡48例,其中人院前死亡30例,急诊死亡10例,住院死亡8例。向二、三线医院有效外送和转运伤员441例,为全省第一家实施规模转运的医院。收治重灾区病员1378人次,下基层巡诊治疗726人次。对住院伤员和灾区居民、医护人员、武警官兵实行心理抚慰共5000余人次。结论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出色地完成了地震灾区一线救治转运中心的任务,起到了紧急救治中的关键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护理工作的组织管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度院内、省外以及国际医疗队援助护理人员;迅速组建急诊医疗救护团队、建立地震伤员基本信息快速登记与快速预检分诊流程,制定并优化接收伤员流程、改善信息采集流程;根据不同时期收治地震伤员的情况调整工作重点,确保地震医疗救援的高效运行。同时保证了院内常规医疗护理工作,确保其间常规住院病人无一人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妇幼专科医院的药事应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后,华西第二医院立即启动药事应急管理预案,通过双轨制的工作模式对医院的药品供应、采购、使用和捐赠进行有效管理,保证了地震和常规住院患者的药物供应,保障了用药的合理性,推进了捐赠药品的使用,为医院节约药品费用8万余元。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后华西医院赴绵阳医疗队医疗救援工作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队在汶川地震灾区现场的医疗救援工作,为日后灾害现场医疗救援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提供参考。强调根据灾害现场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并结合地震灾害不同阶段的医疗救援特点,科学合理调配和利用医疗护理人力资源,是提高医疗救援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科学指挥,迅速确定在此次地震医疗救援中的定位,确立并提出“保证院内病人安全,配合华西医院主战场,集合主力资源主动奔赴灾区救援”的总方针。医院管理模式迅速从常态进入双轨制应急状态,科学合理配置和调动资源,保证抗震救灾高效、有力地进行:截至6月2日,医院先后派出12批医疗队、共148人赴北川、什邡、都江堰等重灾区参与现场救治;共接诊地震伤员329例,其中住院132例,无一例伤病员死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医院信息发布和新闻宣传的环境、组织和指挥,对内、对外新闻宣传与管理,及如何组织与管理志愿者参与新闻宣传等多角度介绍了华西医院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的医院信息发布与宣传报道。其间,共接待媒体500余家、记者2000余人次,发布信息439条,收集6675张照片含159个专题、近30小时视频含100个专题,为20余个省外医疗队/个人提供视频资料5小时,照片1000余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5·12汶川地震后一年,灾区参与医疗救援医务人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以及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法按照目的抽样方法抽取2009年5月12日到5月18日期间在绵竹、德阳、什邡、成都、绵阳、彭州、梓潼、安县八个市县参与地震医疗救援的医务人员共500名。采用PTSD-17项筛查问卷(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对回收有效问卷按地区分为灾区组(绵竹、什邡、绵阳、彭州、安县)和非灾区组(德阳、成都、梓潼)。结果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1份,有效率为96.2%。汶川地震后一年,从上述参与医疗救援的医务人员中共初筛出PTSD112例(23.3%),焦虑240例(21.6%),抑郁104例(49.9%),焦虑合并抑郁94例(19.54%)。两组在PCL-C总分(48.29±29.90vs34.76±18.03)、PCL-C频率分(16.27±15.14vs9.99±10.25)和PCL-C严重程度分(32.03±15.26vs24.85±8.60),SAS粗分(37.39±10.35vs32.22±7.61)和SAS标准分(46.73±12.94vs40.27±9.51)以及SDS粗分(42.00±8.32vs37.99±9.63)和SDS标准分(52.50±10.39vs47.48±11.92)方面,灾区组均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PTSD(28.52%vs16.59)、焦虑(28.89%vs12.32%)、抑郁(58.15%vs39.34%)、焦虑共病抑郁(26.67%vs10.43%)的初筛阳性率比较发现,灾区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的分布发现,灾区组分布比率更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历汶川地震灾难后一年,灾区参与救援医务人员中的PTSD、焦虑、抑郁发生率仍较高,且严重程度比非灾区参与救援医务人员更重,应制定出相应的心理干预与康复方案,提高医务人员,尤其是灾区救援医务人员应对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的伤员接诊处置与转出管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作为四川省重症伤员集中收治医院,立即从常态转到双轨应急状态,充分调度人力、物力,扩大骨科床位至680张;按伤员伤情进程分期重点处理、优化地震伤员接诊处置流程,保证有效救治;建立地震伤员转出通道。截至2008年6月2日,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2618例,向就近基层医院转诊经治疗病情稳定的轻症伤员648例。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国家级医院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20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党政领导准确定位医院作用,迅速确定医院地震医疗救援的“三中心”战略定位:即复杂危重伤员救治中心,灾区医院支援中心和省外医疗队后勤保障中心;强调集中指挥、授权管理和多部门协同合作。医院管理模式迅速从常态进入双轨制应急状态。科学合理配置和调动资源,满足随时变化的伤员抢救需求。根据地震伤员来院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分期重点处置。依靠多学科合作,集结国内国际专家,加强了危重伤抢救力度,提高了救治水平。截至止6月2日,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2618例,住院1751例,其中危重伤员1135例,ICU收治127例,手术1239台,血液透析77例,住院死亡率低于0.7%。其间医院的常规医疗照常进行。  相似文献   

16.
玉树汶川震后3月医疗救援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玉树地震救援全面刷新了人类应急指挥、物资保障、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政策保障的救援速度和能力的纪录。本文从国家和具体救治医院两个层面比较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震后3月内医疗救援绩效,旨在检验和丰富汶川经验,发现共性,形成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急医疗救援决策提供参考,为国内外灾害医学应急救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地震医疗救援中如何做好医院的能源应急保障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为保证水、电、气、氧气等供应,所采用的应急措施和应急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汶川经验到玉树医疗救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地震后仅702 天在中国青海海拔4 000 米的玉树州又发生7.1 级强震。至4 月19 日12 时,已造成1 706 人遇难,256 人失踪,12 128 人受伤。作为卫生部在西部的区域性国家级医院,震后1 小时组织首批医疗队和救援物质,当天赶赴现场参加72 小时内的黄金救援。震后第2 天筹备500 万元医疗器械和急救药品运往救援现场,并组织第2 批医疗救援队集结待命。震后33 小时先后4 批次接诊空运地震伤员93 人及严重高原反应的武警官兵9 人,总计102 人。利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的一手经验和循证建立完善的一套地震伤诊疗规范,四个集中,科学救治。至2010 年4 月19 日12 时,共收治地震伤员93 人,其中危重伤员54 人,完成手术58 台,无一例死亡。汶川经验在玉树地震医疗救治中更快、更好、更有效、更科学地得到应用、完善和升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江苏医疗救援队汶川地震救援中的医疗工作,探讨灾害医疗救援模式.方法 回顾工作记录,分析此次医疗救援队根据实际情况所开展的工作及其特点.结果 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医疗救援需做到四个结合:军地结合、动静结合、防治结合及长短结合.主要工作又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分批、分组、全天候在废墟区进行搜救,全力救治幸存者,展开医疗点抢救大批量外科病员,同时在后方医院补充当地医疗力量的不足,处理危重和急需手术的病患;中期着重外出医疗巡诊,并同时开展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并继续开展固定医疗点工作;后期工作重点是帮助恢复当地各级医疗机构,协助恢复正常就医途径.结论 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外来医疗救援队的作用,服务于灾民.  相似文献   

20.
芦山地震后1月应急医学救援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芦山地震后1月应急医学救援绩效,验证和完善汶川经验,为全球地震应急医学救援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整理“4·20”芦山地震后1月的官方信息通报、公开文件资料、新闻发布、网站信息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伤员情况等资料,同时检索“4·20”汶川地震等国内外地震医学救援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此次芦山地震和5年前的汶川地震分别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西段和中北段,两者主震区相距87km。震级虽仅相差1级,但汶川地震时的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失踪人数、受伤人数、重伤人数和迁徙人口分别是芦山地震的40、23、353、853、27、14和51倍。②借鉴汶川经验,芦山地震人力调度更快速,在黄金72小时内,医疗卫生人力峰值集结87.62%,远高于汶川地震时的56.06%。③物资调度更合理:准确信息指导下按需调配,物资使用率明显提高。④医疗救治更科学:“四集中”救治危重症;抢救生命与恢复功能同步;医疗救治与身心康复同步;救治与证据生产、转化同步。⑤医疗机构和服务恢复更及时:震后26天,21个受灾县96.7%的原公办县乡医疗机构(440/455家)在原址恢复诊疗业务。结论充分借鉴汶川经验,芦山地震实现了准确信息指导下的医学救援,准确需求指导下的物资调度,准确伤情评估下的危重症治疗和早期身心康复。因而震后1月医学救援更快速,更科学,更有效:震后20天危重症集中治疗实现零死亡,早期介入身心康复加快功能重建,促进其回归社会,从而丰富和完善了汶川经验,为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积累了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