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肝癌肿瘤标志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炳昌  刘芸 《山东医药》2006,46(11):67-68
1 肿瘤胚胎性抗原标志物 1.1甲胎蛋白(AFP)AFP是肝癌诊断的一个特异性指标.用于人群普查、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判断预后、疗效和复发。AFP诊断肝癌时应注意:①肝癌AFP阳性率为60%~90%,有一定局限性。②AFP20~200μg/L,且持续≥2个月.既见于肝癌患者,也可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部分为亚临床型肝癌;对AFP持续阳性者.应动态监测IAFP可在肝癌症状出现之前数月做出诊断.有早期诊断肝癌的价值。⑨肝癌经有效治疗后AFP可下降或消失,如降至正常后叉升高,提示肝癌复发。④肝炎活动时.AFP可升高。如AFP与ALT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活动性肝病可能性大;若两者曲线分离,ALT下降或正常后,AFP反而升高者则多为肝癌。⑤其他肝脏肿瘤、生殖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孕妇及新生儿AFP水平亦可升高.故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与超声检查才可确诊。  相似文献   

2.
甲种胎儿蛋白(AFP)是肝癌、卵黄囊癌及其它一些恶性肿瘤的标志物。肾细胞癌(RCC)产生 AFP而未见肝转移实为罕见现象。作者报道1例 RCC 产生 AFP 及病理学研究的结果。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8岁,肾盂造影发现右肾包块。经 B 超、CT、血管造影及钡灌肠诊断为右肾原发性 RCC 侵犯升结肠。AFP 高达418ng/ml,但放射影像检查未见肝转移。患者行右肾、右结肠部分及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第3周 AFP 值逐渐降至正常,约为0.9ng/ml。切除标本证实肿瘤直接侵犯升结肠粘膜和腹膜后脂肪。病理组织作苏木素-伊红、PAS 和苏丹Ⅲ染色检查。镜下见肿瘤大部分由透明的肿瘤细胞构成,呈多角形和圆形并有壁薄的血管和纤维组织等间质。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验AFP 为阳性。应用 DEAE-Sephadet A-25层析法从肿瘤组织中提取出 AFP 并涂在 ConA-Sepharose4B 柱上,ConA 无反应部分为47%,表明这例肾腺癌细胞的 AFP 为胚胎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经手术切除并且经过病理证实的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确诊的5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患者行多层CT常规与增强扫描,记录CT观察指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AFP含量,逐例记录患者CT表现类型与血清AFP水平,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AFP>25 μg/L为临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灵敏度为82.05%,CT扫描联合血清AF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7.18%;AFP表达与肿瘤大小以及包膜是否完整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增强类型与AFP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T扫描联合血清AF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有重要意义,原发性肝癌CT影像中肿瘤大小及包膜情况可一定程度上反映AFP表达.  相似文献   

4.
骨折并发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折并发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3例骨折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特点。结果骨折并发急性肺栓塞经治疗后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RavR电压增高、顺钟向转位、心电轴右偏(〉+90°)、低电压、期前收缩等心电图指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心脏性猝死1例。结论骨折并发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虽然是非特异性的,但如能结合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并及时仔细观察心电图的改变,对诊断急性肺栓塞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已证实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和卵黄囊肿瘤时增高。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肺癌产生大量AFP,并利用AFP 与植物血凝素(LCH)的亲和力不同进行鉴别诊断。病例患者男75岁,因干咳、呼吸困难而入院。胸部X 线示右上肺5cm 大小的肿瘤阴影,伴有胸水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肝脏CT 检查未发现肿瘤及肝硬化。胃内窥镜检、下消化道造影及头部CT 检查均未发现肿瘤。血清AFP 36 000ng/ml。病理学检查:经皮肺活检诊断为低分化型腺癌,AFP 用酶抗体法染色阳性,细胞体呈茶褐色。AFP 与LCH 的亲和力:采取植物血凝素交叉免疫电泳法,用刀豆素A(ConA)和LCH 作亲和力试验,其电泳图:ConA 呈现非结  相似文献   

6.
王长印  董振芳 《山东医药》2006,46(11):68-69
1 肿瘤胚胎抗原性标志物 主要指甲胎蛋白(AFP)、卵黄囊瘤(内胚窦瘤)患者血清AFP含量极高。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常为混合型,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及混合性无性细胞瘤因含有卵黄囊成分故可产生AFP。  相似文献   

7.
血清AFP、AIF、CA19-9、CEA联检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宝彦  邹建文 《山东医药》2002,42(12):34-34
肝脏肿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鉴别肿脏肿瘤是原发性肝癌还是继发性肝癌 ,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肿瘤对临床上肿瘤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甲胎蛋白 (AFP)、酸性铁蛋白 (AIF)、糖类抗原 (CA19-9)、癌胚抗原 (CEA)联检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我们对 1 42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了 AFP、AIF、CA19-9及 CEA的联合检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42例中 ,男 1 0 7例 ,女 3 5例 ;年龄 3 0~ 79岁 ,平均 5 3 .4岁。均经病理、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 96例 ,转移性肝癌 2 6例 ,肝良性占位病变 …  相似文献   

8.
甲胎蛋白 (AFP)是一种特异性癌标志物 ,已经广泛用于肝细胞肝癌和卵黄囊肿瘤的诊断 ,研究亦发现其他内胚层肿瘤也有AFP产生 ,如胃肠癌、胰腺癌、胆囊癌、乳腺癌 ,其中胃癌相对常见 ,被称为产甲胎蛋白胃癌 (AFP producinggastriccarcinoma,AFPGC)。我们近期也遇到 1例该病人 ,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同步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老年肝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152例,按照病案号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给予射频消融同步TACE治疗;对照组先行TACE治疗,1~2 w后再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甲胎蛋白(AFP)水平、治疗前后肿瘤体积、肿瘤完全坏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FP阳性患者中治疗前AFP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2个月时观察组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体积之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肿瘤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同步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与先行TACE治疗相比疗效更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临床老年肝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AFP应答进行最佳定义并探讨AFP应答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BCLC-B期肝细胞癌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介入科行TACE治疗连续的中期肝细胞癌患者116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AFP变化率的最佳临界值,将术后AFP降低程度大于临界值的定义为AFP应答(AFP-R)组,其余为AFP不应答(AFP-NR)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时间的比较采log-rank检验,利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肿瘤大小为7.5 cm,112例(96.6%)患者的肝功能为Child-Pugh A级。术后1个月AFP较基线降低16%为最佳临界值。AFP-R组的生存明显高于AFP-NR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6(20.9~32.3)个月和7.0(5.2~8.8)个月[风险比(HR)=3.56,95%可信区间(95%CI):2.12~5.95,P0.001],在亚组分析中同样能证实AFP-R组的预后明显优于AFPNR组(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HR=0.97,95%CI:0.95~0.99,P=0.003)、肿瘤大小(HR=1.14,95%CI:1.06~1.22,P0.001)、ECOG体能评分(HR=2.15,95%CI:1.24~3.73,P=0.006,)、AFP应答(HR=1.56,95%CI:2.12~5.95,P0.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AFP应答可预测经TACE治疗的中期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林红 《山东医药》2008,48(21):97-97
2004~2007年,我们共治疗下肢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8例,经及时治疗、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44岁;其中单纯股骨干骨折2例,双侧胫腓骨骨折伴骨盆骨折1例,股骨干骨折伴腰椎骨折3例,骨盆骨折伴一侧胫腓骨骨折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AFP)应答对进展期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符合巴塞罗那分期B期的165例进展期HCC患者,根据TACE术后AFP是否下降50%分为两组:AFP应答组(n=80)和AFP未应答组(n=85)。采用Kaplan-Meier计算总体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评估不同组别患者的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FP应答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为68.9%,46.6%和40.8%,AFP未应答组为45.9%,20%和17.5%,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AFP400ng/ml(HR:2.12,P=0.001)、肿瘤直径5cm(HR:3.33,P0.001)、肿瘤数目3(HR:2.06,P=0.001)、以及Child-Pugh B级(HR:1.93,P=0.004)是影响TACE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AFP应答(HR:0.45,P0.001)是TACE术后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连续AFP测量是TACE术后监测治疗反应的有效方法,AFP应答可提高进展期HCC行TACE后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时间和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恶性肿瘤并发DVT的恶性肿瘤部位,手术与DVT发病的时间以及诊治方法等.结果经统计恶性肿瘤并发下肢DVT者,可发生在肿瘤根治术后的任何时间或非手术者中,非手术患者占41%(18/44).发生于术后6个月以内的手术患者中,多数发生于术后1~3个月内(9/14,占64%),发生于1周之内者较少(2/14).术后1年以上并发DVT者,大多同时发现有肿瘤转移病灶.经各类药物治疗,肢体肿胀均有明显消退.DVT的发生绝大多数与肿瘤局部压迫无关.结论对DVT患者应高度警惕有否恶性肿瘤发生,如有相关症状,应作相应肿瘤检查,以便尽早治疗.恶性肿瘤行根治术后1~3个月是并发DVT的高峰期,恶性肿瘤多年后并发DVT,常提示可能有肿瘤转移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将~(126)I-标记的碘化油,与阿霉素及丝裂霉素C混合制成稳定的乳剂,在术中经肝动脉注入肿瘤区域,术后经X线摄片、CT、核素扫描及γ-照相证灾,~(125)I—碘化油抗癌药物乳剂能长期选择性滞留在肿瘤区域内,而非肿瘤域内无滞留现象。14例患者经上述治疗,1—15个月随访,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0例AFP阳性患者,7例术后一个月转阴,3例AFP值明显下降,肿块缩小6例,肿块大小稳定者8例。本法(1)发挥~(125)I在肿瘤区长期内照射作用,对肿瘤起抑制杀伤功能;(2)化疗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protein 73,GP73)和甲胎蛋白(AFP)在早期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早期肝细胞癌的肿瘤组织40例,非肿瘤肝脏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两组标本中GP73及AFP的表达情况。结果 GP73及AFP在早期肝细胞癌组织中均为高表达,且GP73阳性表达明显高于AFP,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肝细胞癌的诊断中,GP73可能是一更优于AFP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甲胎蛋白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来甲胎蛋白在胎儿缺陷和肿瘤,尤其是肝脏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对于肝脏肿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近年来随着对其作用机制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多种与AFP相关且可用于肿瘤诊断的物质,如:AFP的异质体AFP-L3,AFP-mRNA等,并开辟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正确评价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地位,我们采用AFP和GGT-Ⅱ联合检测336例肝内外良恶性疾病患者。PHC组58例,GGT-Ⅱ和AFP阳性例数分别为51例(87.9%)和35例(60.3%);良性肝病组162例,阳性率分别为21.0%和17.9%;肝外肿瘤组,阳性率分别为4.0%和1.0%。经统计学处理,GGT-Ⅱ和AFP对PHC诊断的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血清AFP水平与GGT-Ⅱ阳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血清GGT-Ⅱ可作为PHC的一种新的特异诊断方法和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敏感性优于AFP,特异性与诊断符合率与血清AFP无显著差异。血清GGT-Ⅱ和AFP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肝脏》2020,(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8例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直径、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是否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AFP、NLR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AFP、NLR预测HCC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最后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HC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是否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比无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TNM分期Ⅲ或Ⅳ期、肿瘤直径≥60 mm、淋巴结转移患者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AFP、NL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ROC分析AFP、NLR预测HCC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15,均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TNM分期Ⅲ或Ⅳ期、肿瘤直径≥60 mm、淋巴结转移、AFP≥444.26 ng/mL、NLR≥2.65是HC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 HCC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当AFP≥444.26 ng/mL、NLR≥2.65时HCC患者预后较差,临床治疗中应当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治疗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及TNFα的变化。方法56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血干细胞输入,观察治疗前后症状、AST、ALT、TBil、AFP及TNF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56例患者中2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因并发肝性脑病死亡。生存的52例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减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ALT、AST及TBil均明显下降;AFP逐渐升高,TNFa逐渐下降。结论脐血干细胞对促进肝细胞再生有明显优势,为重型肝炎治疗赢得时机,从而改善重型肝炎的预后,治疗过程中观察AFP和TNFn水平的变化对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甲胎蛋白在肝癌细胞株的癌干细胞表达.方法 利用肝癌细胞株HepG-2,采用细胞克隆法分离肝癌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采用细胞克隆形态鉴别肿瘤干细胞和普通肿瘤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所用的细胞克隆进行AFP的检测,同时以宫颈癌细胞株HeLa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HepG-2细胞形成三种克隆形态,即Holoclones型、Meroclones型、Paraclones型,其中Holoclones型为少数,是肿瘤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显示,HepG-2细胞三种克隆AFP染色均为阳性,HeLa细胞AFP染色为阴性.结论 肝癌细胞株HepG-2分离的癌干细胞表达AFP,为以AFP为靶点的肝癌肿瘤干细胞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