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特定脑区白质损害与痴呆发生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通过MRI分析脑室旁和皮层下的白质损害,持续观察受试者直至2002年1月,统计其痴呆发病率。研究对象为普通人群,包括1077例无痴呆的60~90岁老年人。按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标准分析痴呆发病率。结果:平均随访期为5.2年,45例受试者出现痴呆。脑室旁白质损害越严重,痴呆发病风险越高,而皮层下白质损害与痴呆发病关系不明显。脑室旁白质损害程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校正后的痴呆发病风险比为1.67(95%CI1.25~2.24)。该危险性的增加与其他痴呆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理变化及主要CT诊断征象。加深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方法:6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CT表现,并结合该病的病理学基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颅脑CT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脑室周围白质区月晕状低密度。位于侧脑室体旁30例,半卵圆中心28例,侧脑室前后角周围45例,呈对称性分布。本组病例中,脑萎缩37例,合并腔隙脑梗塞者40例,高血压者48例,糖尿病者10例。进行性痴呆及精神障碍22例,构音不清或失语13例,肢体无力或偏瘫16例。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脑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脑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乃至脑组织缺氧引起脑白质受损。CT诊断主要依据是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对称性低密度改变,多数伴发脑萎缩、腔隙性梗塞等表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经MRI确定的Binswanger病(BD)24例.平均年龄68岁,均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糖尿病史3月-10年.特点是以进行性记忆力下降、痴呆或急性卒中起病,脑部症状广泛、严重.MRI除脑室周围白质及半卵园中心显示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的散在或融合性病变外,多数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提示糖尿病亦为BD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白质葡萄糖代谢异常的分布及意义。方法收集13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AD患者,其中6例有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7例无BPSD,健康对照10名。对所有入组者进行脑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检查;应用统计参数图(SPM2000)对PET图像进行以像素为基础的统计学处理。结果(1)AD患者存在广泛的白质葡萄糖代谢低于健康对照者,较为明显的区域有右侧额叶皮质下白质、左侧额叶上中回皮质下白质(P=0.001);(2)AD患者左侧额叶内侧回皮质下白质、左侧枕叶楔回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3)伴有BPSD的AD患者在左右枕叶中回、左侧枕叶楔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颞叶梭形回、左侧额叶内侧回等脑区的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高于不伴有BPSD的AD患者(P=0.001);而左右额叶中央旁回、右侧额叶上回和中回、左侧颞叶上回等脑区的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低于不伴有BPSD的AD患者(P=0.001)。结论AD脑葡萄糖代谢有广泛的白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额、顶、颞叶皮质下联络区白质代谢较低,额叶内侧回及枕叶楔回皮质下白质代谢较强,而且BPSD症状与相关部分脑区代谢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例宾氏(Binswanger)病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对照分析,提示Binswanger痴呆的发生与侧脑室旁白质脱髓鞘的程度有密切联系,提出CT诊断Binswanger病应主要以侧脑室旁白质脱髓鞘为依据,并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性研究了164例儿童脑瘫(CP)的脑部CT表现,发现异常者151例,占93%,CT异常表现: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容量减少(124/137);②脑室扩大,变形(114/137);③脑室外脑脊液(CSF)间隙增宽(87/137);④脑实质内低密度区(12/137);⑤其它如先天性脑畸形(27/137)等,这些异常所见与患者临床表现关系密切。本研究显示了影像学检查对CP的诊断价值,突出了PVL及其后遗改变在CP发病学中的作用。文中资料表明,早产可能是重度脑白质丧失的最重要因素;大脑纵裂中后份增宽是重度脑组织丧失的征象;出生后脑缺血缺氧可能是CP患儿重度脑室扩大的主要原因,CP患儿脑部病变以一侧为主者常表现为对侧肢体不同程度中枢性瘫痪。  相似文献   

7.
多梗塞性痴呆是血管性痴呆最常见的类型,常伴有多数的大、小梗塞或腔梗,本文收集30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右法1.1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为1996年4月~1997年3月在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9±7.42岁),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心理学检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DSM一见一回的痴呆诊断标准,痴呆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1.2头颅CT检查30例患者均进行了CT检查。观测指标:有无脑萎缩;局灶性病变的大小、部位及数量;脑白质疏松程度(0、轻、中及…  相似文献   

8.
陈阳美  魏运枝 《重庆医学》1996,25(4):205-206
Binswanger's病(BD)又称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一组以高血压动脉硬化、痴呆、脑室周围白质低密度区为特征的综合征。以往本病的诊断依赖于尸检,至1987年止,世界文献报道经病理证实的还不足50例。但随着CT的应用,CT报告为白质低密度的逐渐增加,且有人仅以此诊断Binswanger's病,我  相似文献   

9.
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是因患者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使脑微小动脉出现变性,坏死,产生微动脉血栓后,在脑组织中留有腔隙,使中枢神经系统多次,多处受损,患者出现多发性卒中,最后导致某些精神症状及痴呆。我院于1996-02~10共收治30例老年MID患者,现将对该病的预见性护理及特殊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60~80岁。其中,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者27例,占90%,反复卒中进入痴呆者23例,占对%;一次卒中起病者7冽(23%)。头部CT扫描:一处大片梗塞1例,二处梗塞者3例,三处以上者24…  相似文献   

10.
Binswanger 病(BD) 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1894 年首先由Binswanger报道,1898 年Alzheimer 命名其为BD.BD为血管性痴呆的一种主要类型,它是一组以慢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痴呆、脑室周围白质低密度区为特征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对Binswanger病作出早期诊断,以利于治疗及时预后的估计、分析;方法观察了60例Binswanger病的临床表现及CT改变。痴果程度用简易长谷川痴果量表(HDS)评定;结果本组60例病人轻度痴果21例(35%),中度痴呆24例(40),重度痴呆15例(25%),且全部病人具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颅脑CT可见脑室周围低密度灶;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骨梗塞是Binswanger病的重要危险因素,CT是诊断Binswanger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对经CT确诊的186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表现及临床进行回顾 分析。认为本病是一种老年性常见病,并非仅限于痴呆患者。临床上常们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痴呆。典型的CT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内对称性低密度区,伴脑萎缩和/或腔隙性 脑梗塞。  相似文献   

13.
我科从1989-1996年抢救放百虫外搽皮肤吸收中毒3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本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月-76岁,农村患者28例(93.3%),详细记载撤毒量者23例,搽毒总量100mg-5000mg;使用故百虫原因:灭虱12例,疥疮11例,搔痒症4例,脓殖症1例,皮癣1例,1例原因不详;徐搭范围:多部位广泛深擦18例,局部12例。临床表现:潜伏期1小时-20天;起病到就诊时间2小时-7天;中毒表现按神经病理生理特点分:毒草硷样症状28例,烟碱样症状19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3例;根据有关标准,临床诊断呼吸衰竭9例,其中中枢性呼吸衰竭1例.外周性呼吸…  相似文献   

14.
脑室内出血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为30%~38%。我科自1994年至1995年收治了28例脑室出血患者,均采用双恻脑室外引流尿激酶冲洗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6例,女12例。年龄32~75岁,平均56岁。本组病人均经CT扫描和脑脊液检验证实。其中单纯脑室出血7例,伴脑实质内血肿者21例。脑室内积血仅限于一侧侧脑室内者8例,2个以上脑室内者20例;其中第三脑室积血者3例;第三、四脑室均积血者10例。脑实质内血肿的部位;丘脑基底节区血肿16例(外侧型3例,内侧型4例,混合型9例,脑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性研究了164例儿童脑瘫(CP)的脑部CT表现,发现异常者151例,占93%。CT异常表现;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容量减少(124/137);②脑室扩大,变形(114/137);③脑室外脑脊液(CSF)间隙增宽(87/137);④脑实质内低密度区(12/137)。⑤其它如先天性脑畸形(27/137)等。这些异常所见与患者临床表现关系密切。本研究显示了影像学检查对CP的诊断价值.突出了PVL及其后遗改变在CP发病学中的作用。文中资料表明,早产可能是重度脑白质丧失的最重要因素;大脑纵裂中后份增宽是重度脑组织丧失的征象;出生后脑缺血缺氧可能是CP患儿重度脑室扩大的主要原因;CP患儿脑部病变以一侧为主者常表现为对侧肢体不同程度中枢性瘫痪。  相似文献   

16.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bconical artrioscle—totictnce phatopathy,SAE),又称进行性皮质下血管性脑病(Binswangtr,宾氏病)。以高血压、卒中发作及慢性进行性痴呆三大症状以及逐渐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为临床特征,头部CT或MRI扫描发现脑室周围低密度,病理可见大脑半球髓质弥漫性脱髓鞘和轴突丧失,小动脉壁纤维化、玻璃样增厚及小的囊性病灶。  相似文献   

17.
痴呆照料者照料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痴呆患者照料者照料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照料者负担问卷(caregiver burden inventory,CB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40例痴呆照料者的负担和心理健康状况;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定40例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痴呆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痴呆患者照料者照料负担重CBI评分(32.9±5.6)分,照料负担由高到低依次为:时间负担,发展受限负担,体力负担,情感负担,社会负担,其中女性较男性在时间负担和体力负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L-90测评显示照料者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以焦虑、抑郁、躯体不适感为主,且照料负担与照料者SCL-90总分和患者的精神行为严重度呈正相关。结论:痴呆照料者负担重,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18.
刘淑梅 《河北医学》2000,6(8):708-708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科收住 30例病人 ,男性 19例 ,女性11例。最大年龄 81岁 ,最小年龄 37岁 ,平均年龄为59。其中 9例病人出院 3d后发病 ,13例病人一周后发病 ,7例病人出院半月后发病入院。1.2 临床表现 :2 3例出现精神错乱 ,表现为躁动、幻视、错觉或错构等。 7例病人表现为痴呆、木僵、记忆力缺失、计算不能或定向障碍。其中 11例病人伴有锥体外系症状 ,站立不稳定。 30例病人均行走不稳。1.3  CT及 EEG检查 :30例病人中 18例 CT提示有脑皮质白质不同程度弥漫性低密度区 ,其中 6例显示脑室扩大 ,皮质萎缩。EEG均出现 Q波…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瘸(Primaiv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s.PCNSL)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术前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资料,主要研究PCNSL的发生部位.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室管膜播散以及胼胝体累及情况。结果 26例中7例为单发,19例为多发;其中基底节、脑室旁、胼胝体区16例,半球周边白质区7例,同时伴室管膜下结节13例;仅发生于脑室内者3例。累及胼胝体时,均可见典型“蝶翼征”。常规平扫实性部分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等稍高信号。增强实性部分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24例,2例表现为边缘环形中度强化。脑室内病灶或室管膜下播散结节,均未见坏死区,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瘤周水肿因部位而异,基底节、脑室旁、胼胝体区病灶水肿多轻度到中度,以轻度为主;半球周边病灶水肿多较明显,呈中度到重度。结论 绝大多数PCNSL表现较具特征性,MRT检查有助于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入住我院1个月内患有老年痴呆症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进行监测,了解痴呆老人新人住时精神行为发生率,便于早期发生和及时处理。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神经精神问卷(NPI)对新人住我院痴呆病区的老年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进行调查,统计精神行为发生频率,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处理。结果:痴呆患者中75.95%在近1月内至少有1种或以上的神经精神症状,其神经精神症状发生与年龄、痴呆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新人住养老机构中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患病率高,中、重度痴呆老人出现精神行为发生率、持续时间较轻度痴呆患者的严重持久。因此在老年痴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护理早期应更多关注老年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及时处理,提高他们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