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目的:比较3种引流管处理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行初次单侧TKA术的患者共有100例,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 A组)、临时夹闭引流管4h组( B组)、临时夹闭引流管4~6h组( C组),其中A组34例,B组33例,C组33例。采用相同的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患肢周径增加的差值、VAS疼痛评分、伤口周围出现瘀斑的例数、术后并发症和功能恢复状况等结果。结果:术后引流量:A组为(563.74±25.09)mL,B组为(526.25±21.37)mL,C组为(524.63±19.30)mL;总失血量:A组为(1601.94±24.85)mL,B组为(1536.96±17.57)mL,C组为(1527.06±18.51)mL;显性失血量:A组为(588.19±23.37)mL,B组为(550.91±22.21)mL,C组为(550.87±17.80) mL;输血率:A组为70.0%,B组为40.0%,C组为29.0%。上述四个指标: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隐性失血量:A组为(1013.75±13.36)mL,B组为(985.72±9.27)mL,C组为(976.19±8.41)mL;输血量:A组为(337.93±256.92)mL,B组为(186.67±240.31)mL,C组为(70.97±121.64)mL。上述两个指标: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病例术后患肢周径增加的差值、VAS疼痛评分、伤围出现瘀斑的例数、术后并发症和功能恢复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三种引流管处理方式对TKA术后的影响不同,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4~6h后再开放能显著减少隐性失血量和输血量,并且不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影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围手术期失血、隐性失血和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由同一组医师手术的68例初次TKA患者,分析独立危险因素性别、止血带时间和体重指数与围手术期失血及输血量的关系。结果初次TKA围手术期失血男患比女患更明显,止血带时间、总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正相关。体重指数与围手术期失血间没有明确关联。总的隐性失血量为总失血量的39%。结论性别、止血带时间及手术时间与初次TKA围手术期失血相关。输血量既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相关,也与术中失血量相关。血液动力学稳定的TKA术后患者,可以把血红蛋白80g/L作为输血临界值。  相似文献   

3.
孟涛  尚希福 《安徽医学》2015,36(11):1325-132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因单侧膝骨关节炎就诊并行初次 TKA 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于术前2周至术后2周口服补充铁剂,术中于松止血带前20 min 静脉给予15 mg/ kg 氨甲环酸,并于切口缝合完毕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0 g 氨甲环酸+20 mL 生理盐水),其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人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前检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 FIB、PT、APT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天、3天、2周时 Hb 及 Hct 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单侧 TKA 围手术期的失血,促进患者术后 Hb、Hct 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一种更适合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氨甲环酸(TXA)应用途径。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根据不同的给药方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n=30)静脉滴入100 mL TXA ,B组(n=30)局部注入100 mL TXA ,两组术后均夹闭引流管3 h。记录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相关指标、总失血量,定期监测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观察血栓发生率与术后不良事件。结果 B组患者总失血量[(895.41±239.02)m L ]低于A组[(1020.89±210.83)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术后总引流量B组[(294.33±54.25)m L ]亦低于A组[(373.33±48.02)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的凝血指标、D‐二聚体和隐性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输血、症状性深静脉血栓、致死性肺栓塞。结论初次行TKA的患者局部应用TXA其初期止血效果优于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7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4例患者,男9例,女65例。年龄57—83(67.2±6.8)岁。其中骨性关节炎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氨甲环酸组松止血带前30min将氨甲环酸1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后静脉点滴,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572.3±38.7)ml和(769.6±34.5)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手术总失血量分别为(691.8±88.7)ml和(968.5±38.2)m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结论老年患者TKA围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手术失血量,并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 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因骨性关节炎( OA)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 A组,23例),对照组( B组,23例),A组于手术缝皮结束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2.0 g氨甲环酸溶入20 mL生理盐水),B组注射20 mL生理盐水,均夹闭引流管2 h。比较两组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术后6周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或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Hb及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3小时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术后2周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DVT形成,术后6周随访未发现下肢DVT或肺栓塞发生。结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并且没有增加下肢DVT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及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后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患者术后不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血红蛋白和术后凝血3项。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松开止血带时与术后3小时,两组患者的凝血3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短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此药物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方式对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52例,随机分为回输组26例和库血组26例。观察两组间血压、失血量、输血量、切皮后开始输血时间及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术后比较两组之间体温,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拆线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④回输组平均失血量为(1547±427)mL,库血组平均失血量为(1489±39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回输组平均输血量为(1489±396)mL,库血组平均输血量为(489±16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组切皮后开始输血时间平均为(15.3±4.9)min,库血组平均为(19.8±6.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组手术开始0.5h后平均收缩压(107.3±17.6)mmHg(1mmHg=0.133kPa),平均舒张压(64.89±7.10)mmHg,库血组手术开始0.5h后平均收缩压(97.3±16.9)mmHg,平均舒张压(60.1±9.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术后1d两组问RBC、HG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切口愈合、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体温、下床活动时问、肠道排气时问、切口拆线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开始用血准备时间短,提高了抗休克疗效,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在输卵管妊娠破裂中的应用和护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不使用止血带的情况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否应该安置引流。方法 将67例符合纳入条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n =35)和非引流组(n =32)。由同一医疗组医师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非引流组直接缝合切口;引流组则在手术结束前于关节腔内放置硅胶引流管,外接引流袋后缝合切口;所有患者术中全程均不安置止血带。两组患者分别于关节置换前1 d及术后第1~3天行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检测,并计算术中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观察大小腿周径变化、疼痛评分、输血量、住院天数、膝关节活动度、下床活动时间、引流量等,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大腿及小腿周径、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非引流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引流组术中总失血量〔(976.99±310.61) mL〕高于非引流组〔(666.61±371.2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引流组Hb低于非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非引流组术后隐性失血量〔(513.62±382.7) mL〕稍多于引流组〔(507.75±231.14) mL〕,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瘀斑,未见伤口感染发生。结论 不使用止血带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不安置引流管可有效减少失血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时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围手术期综合性止血措施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使用自体血回输(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ABT)装置引流和非负压引流球引流对于术后失血和输血控制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重度骨性关节炎,并经同一手术医师完成的单侧、初次TKA患者共131例。按照临床中是否在术后使用ABT装置分为两组,其中ABT组于术后应用ABT装置进行引流和自体血回输,对照组于术后应用非负压引流球进行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值、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率的差异。结果:ABT组术后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515 mL (80~1 610 mL) vs. 260 mL (40~670 mL),P<0.001],ABT组术后自体血回输量的中位数为245 mL (60~1 070 mL)。两组患者在术后1 d血红蛋白下降值(P=0.340)、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值(P=0.524)、术后3 d的总失血量(P=0.101)和隐性失血量(P=0.062)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1例患者中共9例接受了异体输血(ABT组5/64,7.8%;对照组4/67,6.0%), 两组患者的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3)。结论:在围手术期综合性止血措施的常规应用下,ABT装置对于控制单侧、初次TKA患者术后失血的效果并不明显,也未能有效降低异体血输血率,然而却加大了术后引流量,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因此,在单侧、初次TKA术后并无必要常规应用ABT装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2010—01—2013—12期间,选取98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男52例,女46例,年龄55岁-78岁,平均62.5岁。病因:骨性关节炎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4例,创伤性关节炎12例。病程2a~12a。随机分为两组(A组5l例,B组47例),A组在松止血带前30min将氨甲环酸1g稀释于100mL的生理盐水后按1mL/kg静脉点滴;B组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静脉点滴,记录术中和术后的失血量及输血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前、术后6h和术后24h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FFF)。结果: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为0;术后引流量分别为A组210±165mL,B组579±19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输血,B组的输血量分别为400±76mL(P〈0.05);术后连续复查血红蛋白浓度,B组为0.6—0.8g/dL,低于A组的1.02—1.08:g/dL。术后获随访6~12个月,经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两组间PT和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短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并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的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对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失血量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2013年2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6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氨甲环酸组( T组)和空白对照组( C组),每组30例。 T组在麻醉诱导后将氨甲环酸注射液1 g/200 mL(以20~40滴/min的速度)静滴完毕。 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同样的速度静滴完毕。比较两组术中、术后4 h、术后24 h的失血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h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观察术后7d内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T组术中失血量(102.0±11.4) mL及术后4 h的失血量(61.9±6.1)mL明显少于C组术中失血量(303.6±24.8)mL及术后4 h的失血量(84.8±15.2)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24 h失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凝血指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氨甲环酸可以明显降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中及术后4h的失血量,且未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甲环酸静脉重复给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评估。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390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30例;单次剂量组130例:术中松止血带前20min给予1000m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双次剂量组130例:分别于术中松止血带前20min、术后3h各1000m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记录术后48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后12h血红蛋白减少量、输血量,术后14d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状,术后1个月随访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必要时超声检查。结果单次剂量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504-156)mL、(3524-237)mL;双次剂量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分别为(426±198)mL、(221±216)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双次剂量组最低。术后12h血红蛋白保持水平单次剂量组[减少量为(2.2±0.7)g/dL]及双次剂量组[减少量为(1.6±0.5)g/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输血量双次剂量组(0.4±0.2)u明显低于单次剂量组(0.7±0.6)U和对照组(1.64-0.8)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小剂量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氨甲环酸并没有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风险,另外,术后重复给药可以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输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乐清市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选择性人肝血流阻断法进行血流阻断,对照组患者行全人肝血流阻法进行血流阻断。分别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并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67.43±121.23)mL]及术中输血量[(1.2±0.6)U]少于对照组[(445.23±145.56)mL、(2.2±0-8)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LT[(42.33±7.44)mmol/L]、AST[(48.56±11.42)mmol/L]、TBIL[(108.23±43.25)μmol/L]、DBIL[(42.34±14.23)]xmol/L]、PET[(134.33±45.34)×10^9/L]等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73.23±14.26)mmol/L、(88.34±13.27)mmol/L、(182.35±81.28)μmol/L、(88.34±21.34)μmol/L、(201.24±36.34)×10^9/L],ALB、Hb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外科手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减轻肝功能损害,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传统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0年3月间在安庆市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2例,其中接受两种手术方式的患者均为21例,接受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Ia-IIb期宫颈癌;接受传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Ib1~IIb期宫颈癌。比较上述两种方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问、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改良组和传统组分别为(304±11)min、(935±75)mL和(357±1)min、(1331±494)mL,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尿潴留、输尿管损伤和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的不同给药方法对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符合标准的120例初次单侧TKA术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33例,女97例;年龄31~81岁,平均(65±9)岁。将患者分为静脉使用氨甲环酸组(V组)、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组(T组)、冲洗液使用氨甲环酸组(I组)以及未使用氨甲环酸组(L组),每组30例。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疾病诊断、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红细胞比积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术后失红细胞量和输红细胞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状。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V组总红细胞丢失量为(368±95)mL,T组(407±118)mL,少于对照组(509±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总红细胞丢失量为(491±122)mL,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4)。V组隐性失血量最少,T组可见失血量最少。4组均未出现深静脉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结论TKA术中静脉和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均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冲洗液中加入氨甲环酸不能有效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侧一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年因双膝原发性骨关节炎接受双膝TKA且随访资料满1年的患者53例,分为一期手术组(26例)和分期手术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因素和疗效间的差异,并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例数.结果 一期手术组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分期手术组,但是一期组总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总输血量明显高于分期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术后1年时HSS评分及HSS评分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仅有小腿肌间静脉发生血栓,且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双侧一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