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维  夏豪  庞明  史文  苏卫红  郭清  梁湘琪  周芸 《广西医学》2010,32(4):398-40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30例根据脉压指数(PPI)分为A组68例,B组62例。统计并计算各组的性别、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短轴缩短率(EF)、射血分数(FS)。结果年龄、病程、PPI、PP、SBP与LVMI呈正相关(P〈0.01),而DBP与LVMI负相关(P〈0.01)。PPI≥0.5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PI〈0.5的患者(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相关因素与脉压(PP)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003~2007年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309例(男185例,女124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按脉压(PP)≤60 mmHg、60100 mmHg分为三个组,分析各组的脉压与性别、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血脂、左室重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BMI、血糖、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明显差异(P〉0.05) 脉压与SBP(r=0.48)、年龄(r=0.25)、高血压病程(r=0.23)、LVMI(r=0.65)、颈动脉斑块(r=0.69)、EF(r=0.31)呈正相关(P均〈0.01),而与DBP(r=-0.90)、FS(r=-0.35)、高密度脂蛋白(HDL)(r=-0.22)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资料显示脉压与年龄、高血压病程、SBP、DBP、EF、FS、高密度脂蛋白、LVMI、颈动脉斑块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弹性及脉压差与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研究对象共158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组,高血压组又根据高血压防治指南分为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三组。所有病例均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并利用超声技术检测升主动脉僵硬度(β)和可扩张性(AD)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高血压组的LVMI、β、P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β、PP均呈显著正相关,与AD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弹性及PP与左室质量指数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114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高血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室壁厚度(PWT),根据公式测得左室重量指数(LVMI)。按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BP)进行分组比较,以MBP≤110mmHg及〉110mmHg分别分成两组,再以PP≤60mmHg及〉60mmHg分别分成两个亚组。结果 MBP相同,PP不同,LVMI差异有显著性。MBP不同,PP相同,LVMI差异无显著性。PP增加LVMI增加,LVMI与SBP及PP呈正相关,与DBP呈负相关。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孔庆琳  董桂娟  张劲 《当代医学》2021,27(10):138-139
目的 探讨各个年龄段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3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段不同进行分组,将≤40岁的患者纳入青年组(n=26)、将41~59岁的患者纳入中年组(n=30)、将≥60岁的患者纳入老年组(n=37).记录3组动态血压指标,包括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24 h平均动脉压(24 h MAP)、24 h心率(24 h HR)、白昼心率(dHR)、夜间心率(nHR)、24 h平均脉压(24 h PP).结果 老年组24 h SBP、dSBP、nSBP、24 h PP均明显高于中年组、青年组,老年组24 h DBP、dDBP、nDBP、24 h MAP、24 h HR、dHR、nHR均明显低于中年组、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PP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24 h DBP、dDBP、nDBP、24 h MAP、24 h HR、dHR、nHR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人数日渐增多,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伴随着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简称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与LVH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497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367例及LVH组13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相关指标、24 h动态血压,分析上述指标与LVMI的相关性和LV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三酰甘油(TG)、入院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24 hSBP、24 hDBP、24 h脉压(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MI与SBP、DBP、CSBP、CDBP、中心动脉脉压(CPP)、24 hSBP、24 hDBP、24 hPP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胱抑素C、CSBP、24 hSBP是LVH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LVH与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相关,血清胱抑素C、CSBP、24 hSBP是LVH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人的大动脉弹性变化。方法:选择年龄相近的血压正常者、高血压前期及无任何靶器官损害的Ⅰ~Ⅱ级高血压患者共239例,分为4组,A组(血压正常)41例,B组(血压120~129/80~89mmHg)79例,C组(血压130~139/80~89mmHg)44例,D组(高血压)75例。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同时测定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C-RPWV)、颈动脉-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C-FPWV)及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围比值、脉压。结果:4组之间的各参数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lt;0.05);C组与A组、B组的C-RPWV和C-FPWV差异显著,而与D组差异不显著;B组与C组和D组差异显著,而与A组差异不显著;C-RPWV和C-FPWV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围臀围比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均相关。DBP和PP与C-RPWV、C-FPWV呈正相关,即C-RPWV、C-FPWV随DBP和PP的升高而升高,DBP对C-RPWV的影响要强于PP。其他指标与C-RPWV和C-FPWV的相关性不显著。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和左心室肥厚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按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男〉120g/m^2,女〉115g/m^2,将24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64例)和非左心室肥厚组(178例),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左心室肥厚组的24h平均脉压(PP)、白天脉压(dPP)、夜间脉压(nPP)和非左心室肥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VMI与年龄、SBP、PP显著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是LVMI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PP增大与高血压患者LVH密切相关,是LVMI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房构型改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左房构型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对6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测量,记录并计算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心脏各参数进行测量,包括左房内径(LAD),左房内径指数(LADI),左室重量指数(LVMI)等.将PP≥60mmHg的患者33例列为A组,PP<60mmHg患者30例列为B组.结果A组中LAD,LADI显著大于B组(P<0.01).LADI与SBP,PP和LVMI呈密切正相关(r分别为0.58,0.52和0.51前者P<0.001,后2者P<0.01),与年龄、病程相关性相对较弱(r分别为0.38和0.31,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PP与左房构型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曾德明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08-1709
目的分析心安胶囊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心安胶囊治疗组,所有患者都进行抗高血压治疗3个月,心安胶囊组同时口服心安胶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的血压(B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A值、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值。结果用药治疗前,两组患者间的SBP、DBP、LVEF、E/A值、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心安胶囊治疗组的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及E/A较高(P〈0.05)、LVMI较低(P〈0.05)。两组患者的SBP、DBP、LVM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LVEF及E/A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结论心安胶囊能抑制心肌重塑、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150 mg,每天1次,治疗32周,分别测量血压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结果:治疗后血压(SBP/DBP)、LVDd、IVST、LVPWT、LVMI均明显下降(P〈0.05),LVEF、E/A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厄贝沙坦不仅能有效降低老年人高血压和逆转其左心室肥厚,而且能明显改善其左心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关系,应用诊所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374例高血压病患者。发现其收缩压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PFV)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及A/E比值呈明显正相关(P<0.05及0.01);舒张压与心输出量(CO)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舒张功能指标无相关关系。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舒张期高血压组(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众多因素以后,收缩压与A/E比值呈明显正相关(P<0.05),舒张压与年龄、CO呈明显负相关(P均<0.01)。结果提示: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主要影响左室舒张功能,舒张压主要影响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及对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首次诊断的轻中度的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静息心率>80次/分,随机分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n=81)和氯沙坦对照组(n=79),共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超声测量治疗前后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未期内径 (LVDs)、左室舒张未期内径 (LVDd),左室舒张未期容量(LVEDV)、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PFVE)、房缩期最大流速 (PFVA ),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E/A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IVST、LVPWT、LVMI 比治疗前均减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左室肥厚改善。EF治疗前后比较无变化 (P>0.05),左室收缩功能未受影响。两组患者治疗后PFVE及E/A增高、PFVA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左室舒张功能改善。结论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有效降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逆转左室心肌重构,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醛固酮和纤维蛋白原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年龄、LVMI、LVEF、E/A比值、DT等指标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相关性。结果:LVMI与不同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LVEF和舒张功能(E/A比值和DT)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无关(P〉0.05)。与正常LVMI的患者相比,LVMI升高的患者年龄更大、收缩压更高、血清醛固酮和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升高(P〈0.05)。LVMI与患者年龄、收缩压、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醛固酮水平独立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且与LVMI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胜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4hPP分为两组,观察Ⅰ组(n=95)为24hPP不低于60mmHg的研究对象,观察Ⅱ组(n=95)为24hPP低于60mmHg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及24hPPI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功能不全在各级别患者间差异。结果①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比较24hSBP、24hPP均明显较高,而24hDBP均明显较低.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IVST、LVPWT、LVEDD、LVM、LVMI、LVEF、E/A在三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在不同分级患者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PPI明硅正相关于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功能不全(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功能减退中高脉压是一项重要的危险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脉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临床监测中24hPPI是重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晓慧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22-3324
目的评价小剂量厄贝沙坦与贝尼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尼地平,2组疗程均为6个月。记录和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收缩压(SB P)、舒张压(D BP)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 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 W D)、室间隔厚度(IV 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 M I)。结果 2组治疗6个月后平均SB P、D B 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LV W D和LV M I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厄贝沙坦与贝尼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能明显改善血压和逆转心室肥厚,效果优于单用厄贝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更年期高血压妇女动态血压及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96例更年期高血压妇女作为观察组,按24h动态脉压(APP)分为两组;88例健康更年期妇女作为对照组。通过24hAPP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APP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24h、白天和夜间的SBP、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昼夜节律以非杓型和反杓型为主,对照组以长柄杓型为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4hAPP与年龄、APFV和A/E呈正相关(P〈0.05),与EPFV呈负相关(P〈0.05),与收缩功能无相关性。结论更年期高血压妇女24hAPP与左室肥厚和舒张压功能不全密切相关。而对寿窜收缩功能无明昂影响.可作为评价其靶器官榻害的萤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