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DLSS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0例,采用经皮内窥镜下TLIF治疗)、B组(20例,采用传统开放TLIF治疗).记录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与单纯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LSS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90例采用经皮内窥镜下TLIF治疗(内窥镜组),其余90例采用椎板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并计算疗效优良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1.26±1.35)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内窥镜组切口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内窥镜下TLIF和椎板切除术治疗LSS均可获得良好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腿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经皮内窥镜下TLIF具有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等优点,临床中可依据患者情况和意愿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3.
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早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10年6—10月,38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开放或微创手术治疗,微创组17例,开放组2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平均随访7.6个月。微创组平均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长,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2组患者术后腰痛及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微创组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低于开放组,微创组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及JOA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开放组。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开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结合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短期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微创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14例,均在微创通道下采用XLIF治疗。分别测量并分析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椎间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和盘黄间隙(关节下间隙),并通过X线片、CT、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整体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13个月,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5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右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异常和轻度髂腰肌肌力下降,均在术后2个月内恢复;1例大体重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出现持续性腰痛,给予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后症状改善。术后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效果满意,滑脱得到一定程度的复位。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测量椎间高度增加109.2%;椎间孔高度增加33.8%,症状侧椎间孔面积扩大41.4%,盘黄间隙平均增加2.3 mm。多项影像学评价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微创XLIF应用于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可以使患者早期得到良好的症状缓解和满意的影像学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但其远期疗效还需经过大样本长期的随访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融合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38例DLS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后路蝶形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依据有无椎间融合分为A、B组。A组21例行椎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B组17例未行椎间融合仅行后外侧融合。术后平均随访2年,应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量表评估2种不同融合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 SF-36评分显示38例腰椎手术疗效显著(P0.01),且2种融合方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减压术(PEID)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为此项技术在临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共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DLS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40例,女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传统组)和改良PEID组(改良组),每组各37例。记录2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椎管矢径和横径的变化,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方面,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EID可以取得与开放减压术同样的临床效果。且改良PEID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放减压术,提示它是治疗DLSS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72~83岁,平均(66.7±2.5)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椎间孔镜组,每组30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手术切口VAS评分(术后12、24、48、72 h),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24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和住院时间的比较上,椎间孔镜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椎间孔镜组切口疼痛程度较传统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60例患者均获得至少24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于术后1、24个月时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椎间孔镜组患者OD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微创优越性,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高龄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极度狭窄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导致的临床症状。可出现严重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单次步行距离甚至不足100 m,常合并大小便失禁、褥疮等,病情持续时间长,合并症多。本研究对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LSS患者(≥80岁)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旨在探索高龄LSS患者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与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的8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2例,采用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31±4.31)岁;减压1个节段23例,2个节段9例.B组50例,采用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53±4.28)岁;减压1个节段38例,2个节段12例.术前术后均采用视觉分析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残损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痛、腿痛和行走耐受性(行走距离和耐受程度).结果:82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8个月(10.9~43.4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狭窄节段、术前腰腿痛VAS和OD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手术时间比B组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比B组少.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在保留后方稳定结构的前提下使神经结构得到充分减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可在把握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作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特别是老年患者的主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脊柱微创手术发展迅猛,内窥镜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其具有小切口、局部麻醉、无神经肌肉牵拉、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恢复快等优势[2-5]。以往经皮内窥镜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为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为相对禁忌证[1]。随着手术入路的改进、光学工艺设计的进步及器械的不断改善,脊柱内窥镜技术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已经成为主要适应证之一。经皮完全内窥镜下腰椎椎管减压技术的出现使腰椎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采用骨钻与可视环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LSS患者102例,51例采用常规PETD治疗(对照组),其余51例采用骨钻与可视环锯行PETD治疗(研究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血清应激因子[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肌酸激酶(CK)]水平、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水平、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 d血清PGE2、SP、CK水平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个月血清TGF-β1和RAGE水平较术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个月NRS评分、JOA评分及ODI较术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2例(3.92%)发生术后并发症,对照组5例(9.80%)。结论 采用骨钻与可视环锯行PETD治疗LSS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且能进一步改善TGF-β1、RAGE表达水平,从而更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2.
吴钊钿  张劲新  鲁尧  张博 《脊柱外科杂志》2020,18(4):265-268,277
正腰椎椎管狭窄症发生机制复杂,主要与骨质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矢状径缩短,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有关[1]。通过手术对责任节段进行减压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段,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进步,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减压术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微创术式[2]。如何规范手术适应证,保障手术预后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3]。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经椎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采用PETD治疗的58例单节段LS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V”区解剖引导的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观察组),22例采用传统椎间孔成形技术(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损伤、血管损伤等)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3.54±0.56)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VAS评分、ODI均随术后随访时间增加进一步改善;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OD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PETD中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单节段LSS与传统椎间孔成形技术疗效相当,并可减少穿刺次数和成形扩张操作次数,减轻患者机体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并可降低医患辐射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辅助 X-Tube下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 11月至 2008年 4月, 采用椎间盘镜辅助 X-Tube下 TLIF和 PLIF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疾病 32例: PLIF 13例, TLIF 19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相应节段腰椎不稳定 21例, 腰椎滑脱症 11例(玉度 6例, 域度 5例)。病变节段: L3-4 2例, L4-5 18例, L5S1 12例。年龄 38~72岁, 平均 51.2岁;男 19例, 女 13例。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 并进行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以评价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 90~180 min, 平均 120 min;手术出血量 100~400 ml, 平均 190 ml。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未见切口及椎管、椎间隙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所以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 13~41个月, 平均 21个月。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 40.1%±4.1%下降到术后 3个月的 9.5%±3.7%。疗效评价: 优 19例, 良 10例, 可 3例;优良率为 90.6豫。骨融合均取得成功。结论椎间盘镜辅助 X-Tube下 TLIF和 PLIF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疾病具有切口小, 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 Mast Quadrant辅助下工作区域内移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的手术操作技巧及其短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6年 9月至 2008年 10月, Mast Quadrant拉钩辅助下改良 TLIF治疗 54例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术中经”C冶型臂 X线机透视定位病变节段, ±次置入 Mast Quadrant拉钩并适度纵向扩张, 充分显露关节突关节和椎板, 直视下咬除患侧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及椎板下 1/2~2/3、黄韧带及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增生内聚部分, 减压神经根管及中央管, 处理椎间隙行椎体间植骨融合, 进一步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统计该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 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 3、6、12、24个月随访, 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以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融合率。结果 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5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78.7±63.2) min, 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24.2±136.5) ml, 术后引流量平均(117.2±91.4) ml, 平均术后住: 时间(5.8±3.6) d。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 ODI、VAS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 51例患者均达到影像学融合标准, 未发现断钉、断棒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 Mast Quadrant辅助下改良 TLIF为直视下操作, 较为安全, 易于掌握;对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显微减压术治疗多平面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显微减压术治疗多平面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40例多平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显微减压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55~80岁,平均58岁;病程18个月~12年,平均32个月。40例均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多平面腰椎管狭窄,其中2个平面狭窄(L4,5和L5S1)20例,3个平面狭窄(L3,4、L4,5和L5S1)15例,4个平面狭窄(L2,3、L3,4、L4,5和L5S1)5例。术后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从疼痛、排尿功能障碍、腰部活动度、下肢肌力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40例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及神经损伤并发症,伤口均Ⅰ期愈合。每侧手术时间50~90min,平均70min;每侧术中出血量90~200ml,平均150ml。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52个月,平均30个月。根据MacNab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优28例,良10例,差2例。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重点应放在压迫引起症状的部位,而对无症状的部位不做预防性减压操作。显微减压术老年人更容易耐受,减轻了对腰椎后部结构的损伤,更容易进入椎管,有利于进行神经根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