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3次猪肝移植手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上海白猪70头,施行猪原位肝移植手术共23次,供肝肝改良的Hartmans液经门静脉及腹主动脉插管灌洗,用肾保存液保存,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为5分钟,冷缺血时间平均2小时30分钟,大部分的受体手术行脾脏切除,用滚柱式动力泵行脾静脉-颈外静脉体外转流,受体手术中无肝期平均为42分钟,结果:手术即欺死亡5头,术后存活〈24小时9头,术后存活≥24小时9头,其中清醒存活≥2周5头,最长存活时间超过15  相似文献   

2.
猪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肝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解剖、免疫特点与人较为接近 ,是原位肝移植实验的理想对象 ,因为种属原因 ,其术后长时间存活较犬及大鼠更为困难。肝移植术供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综合征是临床较为关注的问题[1 3 ] 。本院 2 0 0 0年 5~ 7月开展了 15只猪原位肝移植 ,其中有 4只存活时间较长 (最长达 6 7d)。本文就肝移植术后血液动力学及肝功能变化结合本研究结果 ,探讨临床肝移植再灌注损伤的特点及其防治 ,为临床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健康杂种猪 ,雌雄不限 ,供体、受体体重匹配 [供体 (35 4 5± 4 12 )kg ,受体(37 0 2± 3 5 6 )kg],术前晚禁食、禁水。肌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猪肝移植各种术式优缺点及技术难点,为临床应用积累经验,提供依据。方法施行47次猪肝移植手术,分为猪原位肝移值(OLT组共27对)和背驮式肝移植(PBOLT组共20对)进行研究,总结手术得失,探讨术中并发症的特点和原因。结果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压、肾功能衰竭、血管吻合口渗漏等。OLT组手术成功率为62.9%,体外转流结束时易发生血压波动,肝上下腔静脉暴露吻合较为困难。PBOLT组手术成功率为60%,在游离肝后下腔静脉过程中易出血。结论猪原位肝移植和背驮式肝移植各自的技术难点不同。而术中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大致相同,可采取有效方法预防。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总结中国小型猪非转流条件下原位肝移植的围手术期特点,建立成熟、稳定的移植模型.方法 通过预实验组8例次和实验组18例次非转流条件下中国小型版纳猪原位肝移植术,观察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重要代谢指标的变化,改进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特点.结果 预实验组8例次均在术后当天死亡.实验组18例次无术中死亡,术后7天存活率为88.9%.平均手术时间(179.6±14.3)min,平均无肝期(27.3±3.4)min.无肝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波动明显.术后当天麻醉清醒,术后3~5 h开始自行排出小便,术后第三天正常进食.结论 无肝期手术时间的缩短及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是非转流条件下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猪背驮式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进和完善猪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PBOLT)手术 ,为临床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提供帮助。方法 根据猪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特点 ,采用缝扎法切除受肝 ,减少输血量以减轻门静脉淤血。结果 实施猪PBOLT 1 6次 ,术后存活 1 3头 ,手术成功率 81 3%。平均无肝期 34min± 1 2min ,平均手术时间 7h± 1h。结论 改进和完善手术技巧 ,减轻门静脉系统淤血是PBOLT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静脉转流经典原位猪肝移植术的麻醉期管理.方法 将38头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供体组和受体组,对实验猪行经口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观察其各时相血流动力学、血气、血生化及肝功能的改变.结果 38头猪中35头成功施行气管插管,3头行气管切开.实验猪对麻醉药有较大的耐受量,无肝期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无肝期和新肝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血清K+在新肝期有一过性升高.在肝移植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心率(heart rate,HR)、碱剩余(bases excess,BE)、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等均有较大的波动,其中,在无肝期至新肝期后0.5 h变化最剧烈.结论 对实验猪实施经口气管内插管可行;无肝期不需要深麻醉状态;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处理应以预防为主,随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合理应对无肝期至新肝期后0.5 h期间的循环系统和机体内环境的剧烈变化是麻醉是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致原位肝移植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所施行225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病例需行再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5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肝移植后因出血等原因需再次手术,其中5例接受2次再手术,再手术率为14.2%(32/225)。再手术原因包括:腹腔内出血17例次,占再手术总例次的53.1%(17/32);胆道并发症11例次,占再手术总例次的34.3%(11/32);肝动脉栓塞2例次,占再手术总例次的6.3%(2/32);其它2例次,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例、胸腔出血1例,占再手术总例次的6.3%(2/32)。再手术方式包括缝扎出血点、渗血创面电凝、胆道吻合口重建、肝动脉重建及再次肝移植等。27例再手术病例中,7例患者再手术后死亡,死亡率为25.9%(7/27)。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腹腔内出血及胆道并发症是两大主要原因;认识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处理,对降低原位肝移植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原位肝移植术是治疗不可逆性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唯一方法,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改进,肝移植术已越来越为病人所接受。2002年间我院共施行原位肝移植术12例,今将麻醉处理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浅谈原位肝移植的几种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规划  朱晓峰 《消化外科》2002,1(2):141-143
  相似文献   

11.
无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体外静脉转流技术在减轻无肝期机体的血流动力学失衡的同时 ,也带来血管受损、血栓形成、操作繁琐等缺点。我们通过完善手术技巧 ,缩短无肝期 ,控制无肝期输血量等处理 ,于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6月不用静脉转流情况下施行猪原位肝移植 13例。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 :健康杂种猪 2 6头 ,雌雄不限 ,体重 2 5~ 3 0kg ,供、受体各 13头 ;供血猪 3头 (前 3次实验用于供血 ) ,体重 3 0~ 3 5kg。术前禁食 2 4h ,禁水 12h。2 .手术方法 :予氯胺酮 12~ 15mg/kg体重肌肉注射行诱导麻醉后给予气管插管及复合麻醉维持。受体组经耳静…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 ,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达国家经过数十年的实践 ,已发展了多种肝移植手术方法 ,由于他们经验丰富、设备先进、供受体配合选择机会多 ,故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用自如。但在我国 ,肝脏移植的经验积累尚有限 ,技术及设备有待完善 ,供受体之间配合选择的余地小 ,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有时尚不能达到完全合理。因此 ,有必要就肝移植手术选择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更加合理。肝脏移植可有多种归类方法 ,按供肝来源可分为尸体或活体肝移植 ;按移植物所占供肝的比例可分为…  相似文献   

13.
14.
猪背驮式原位肝移植的病理生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BOLT)的病理生理变化,并建立动物模型,笔者于1998年3月至4月进行了猪PBOLT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健康良种幼猪24头,雌雄不限,体重22~32kg,随机分为供者组和受者组,每组12头。另选成猪20头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猪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及其术中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选10头健康3月龄猪,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静脉-静脉转流,建立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模型;经颈内动,静脉置管监测ABP,CVP;于无肝其,再灌注期抽取血气,血生化,观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结果 实验5例,成活4例;无肝期,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并伴有代酸;再灌注期血钾升高明显,体温下降明显,结论(1)本模型成功率高,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值得推广;(2)即使在良好的静脉转流下,无肝期,再灌注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肝移植手术早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亦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仅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5年9月已完成肝移植手术520余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对我院早期完成的100例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进行分析,以探讨肝移植手术中麻醉管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七例八次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例Wilson病及3例晚期肝病患者施行了8次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其中1例为减体积性背驮式原位肝移植。3例已分别存活2年、9个月、6个月,4例死于术后并发症。认为代谢性疾病是原位肝移植的最佳适应证,其次是肝硬变;术后感染、急性和慢性排斥、肺部并发症及胆道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存活的重要因素;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于1996年5月~1997年1月先后成功地施行了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由于采用了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新技术和术前精心护理以及手术后即后开始的极严格的特别护理。所以术后无1例发生任何并发症。除1例术后210天死于乙型肝炎复发急性肝坏死,并发急性胰腺炎外,另外2例术后已分别健康存活270天和90天。1临床病例例1,男,2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经检查发现肝硬变,腹水。1995年11月13日呕血6600mlm,解柏油样大便,给予止血剂、抗酸剂和垂体后叶素治疗。术前给予探肝、输血、输白蛋白、血浆以及利尿治疗。1996年5月23日行背驮式原位肝移…  相似文献   

19.
同种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我院自1999年8月以来,开展的3种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围手术期的处理过程及经验体会。方法 2例原位肝移植,1例肝-肾联合移植术。均在术前12h口服环孢霉素A(CsA)和骁翻(MAP),术中用甲基强的松龙(MP)1000mg静脉冲击防止排斥,术后MP CsA MAP三联用药。结果 (1)中3你病人手术均获成功,其中2例原位肝移植病人存活至今,生活质量良好。肝肾联合移植病人于术后第76d死于严重混合感染。(2)移植肝的功能维护是肝移植术后处理的重点,其中包括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其它可能引起肝移植肝功能损害,衰竭等问题的处理。(3)全身非移植器官的功能恢复;包括呼吸系统,感染,出血,胸水,腹水等并发症处理过程。结论 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是肝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包括肝移植的排斥反应及各系统的功能支持与维护。  相似文献   

20.
40例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术中凝血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原位肝移植术(OLT)病人由于长期肝功能障碍、手术时间较长及手术各期对机体的影响,致使凝血功能严重异常。因此,正确分析术中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并适当加以调整,对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尤为重要。我们分析了40例肝移植手术中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