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T和APTT样本采集顺序和保存温度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们探讨了使用采血器采血的先后顺序和样本的保存温度对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仪器和器材1 .仪器 美国 IL公司生产 ACL- FUTURA全自动凝血仪。2 .试剂  PT(凝固法 )试剂盒 :PT- FibrinogenHS,IL 公司产品。 APTT(凝固法 ) :( 1 ) APTTLyophilized Silica;( 2 ) APTT Ca CL2 ;源自 IL公司。3.器材 一次性自动定量采血器 ,包括采血针和采血管 (含 1 0 9mmol/L柠檬酸钠抗凝剂 0 .2 ml,定量采血 1 .8ml)。二、样本(一 )采集方法 第一组 :临床外科术…  相似文献   

2.
我们观察了使用采血器采血的先后顺序和标本的保存温度对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的影响。1 材料和采血操作1 1 德国BE公司生产 Compact XR全自动血凝仪。1 2 试剂 PT(凝固法 )试剂盒 :PT FibrinogenHS ,IL公司产品。APTT(凝固法 ) :APTT LyophiIizedSiIiea源自IL公司。批号 :2 2 10N6。1 3 器材 使用一次性自动定量采血器 ,包括采血针和采血管 (含 10 9mmol/L柠檬酸钠抗凝剂 0 2ml,定量采血为 1 8ml)。1 4 采血操作 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 ,“一针见血”。以防止损伤组织致外源性凝固因…  相似文献   

3.
4.
血浆存储温度和时间对PT、APTT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浆存储温度和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影响。方法 将血浆分离后存储在4℃、室温(22℃)、37℃、-20℃,前三者分别于1h、2h、4h、6h;后者于7d、14d、28d、60d测定PT、APTT。并与即刻测定结果做配对T检验。结果 PT测定结果在37℃2h后、22℃6h;APTT测定结果在37℃2h后、22℃6h变化显著,与即刻测定结果相比P〈0.05。结论 分离血浆后PT、APTT应在两小时内完成测定。  相似文献   

5.
PT和APTT检测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凝血标本全血放置以及离心后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取 PT和APTT正常值标本180例(PT在10.5~14.0 s之间,APTT在22.0~36.0 s之间),异常值(高值)标本120例(PT>14.0s,APTT>36.0s),用Sysmex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仅及其配套试剂,分别检测抗凝血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及离心后在室温及冰箱(4℃)保存条件下0,2,4,6,8,12,24 h时PT,APlvr的结果 ,并将所得到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 进行处理.结果 全血室温放置时,正常值标本PT在4 h内,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室温下,正常值标本PT在6 h内,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冰葙保存条件下,正常值及异常值标本PT,APTT在6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标本采集后,如果不能即刻测定,最好离心后置于冰箱保存,并保证在6h内完成测定;如果不离心室温放置,应在2 h内完成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北京地区儿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asma 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北京地区1 111例正常儿童的PT和APTT.将所有儿童根据性别不同分成男(582例)、女(529例)两组;根据发育情况分为婴儿组(257例)、幼儿组(265例)、学龄前组(271例)、学龄组(192例)、青春发育期组(126例).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C28-A2文件中提供的关于临床实验室如何确定和建立生物参考区间的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正态性检验,儿童PT和APTT检测值均呈正态分布.经Z检验后发现不同性别儿童的APTT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但P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37,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PT和APTT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FAPTT=5.665,P<0.01;FPT=5.755,P<0.01).根据年龄和性别不同,计算APTT和PT的参考范围为:青春发育前组:PT(男)11.9~14.6 s,PT(女)12.0~14.7s;APTT 29.6~50.7 s.青春发育组:PT(男)11.3~14.6 s,PT(女)11.6~14.6 s;APTT 26.5~46.6 s.结论 初步建立北京地区儿童PT和APTT的正常参考范围,对于临床诊治和筛查凝血障碍性疾病、血栓性疾病以及临床使用抗凝剂监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十几年来,随着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不断的发展,PT、APTT是凝血功能检查不可缺少的检测项目,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简便、可行及规范的检测方法,它对血栓性疾病与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内的凝血及纤溶系统中某些成分出现了一些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8.
凝血酶原时间(PT)用以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用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它们是止凝血功能最基本|,最常用的试验.PT,APTT测定的影响因素很多,标本保存温度及放置时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规定:采血后APTT测定最迟不应超过2h;PT测定宜在1h内完成,4℃冰箱保存不应超过4h.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血浆冰冻保存前后PT和KPTT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分输血已成为现代输血的一种方向。各种血液成分有效而又合理应用的适应证 ,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血浆成分的临床应用 ,国内外均存在滥用趋势[1 ] 。随着医学和输血学的发展 ,血浆资源的合理利用有了重新估价 ,国外先进国家对血浆应用已逐年下降。用于补充血容量和营养的观念正在改变 ,主要用于补充易变或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以及用于制备血浆蛋白制品的原料。本研究就血浆成分冰冻保存前后凝血酶原时间 (PT)和白陶土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KPTT)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旨在进一步了解新鲜冰冻血浆 (FFP)成分的功能和输注适应证 ,指导临…  相似文献   

10.
血凝筛选试验PT、APTT在妊娠产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常规血凝筛选试验PT、APTF在妊娠产妇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变化,凝血部分的改变会导致在妊娠期特别是中、晚期或在分娩前后发生某些出血性、血栓性疾病。方法应用磁感应原理全自动血凝仪对健康人群55倒、妊娠产妇52例以凝固法进行检测。结果临产孕妇PT明显缩短提示血液呈高凝状态倾向,可能与因子Ⅱ、Ⅲ、Ⅳ、Ⅹ等增加有关,APTT明显缩短可能与因子Ⅶ、Ⅸ、Ⅹ、Ⅻ等增加有关,二者是反映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凝血功能最常用的筛选指标。PT、APTF随着孕期的增加出现明显的缩短,提示正常中、晚期孕妇女患者血液中凝血因子处于一定程度的活化状态。结论在高凝状态下的妊娠产妇2项结果的缩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样可早期发现凝血机制的改变,对于积极预防和治疗血栓前的状态保护母婴健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混合正常血浆作PT、TT、APTT质控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混合正常血浆是否能作为日常工作的室内质控物。方法:用健康人血浆40份混合后分装在加盖小塑料试管中,置于-18~-20℃(冰箱冷冻室)中保存。每天从冰箱冷冻室取出1管置于37℃水浴中溶化后,随同进口质控物检测40 d。结果:分别得出PT、TT、APTT值,与进口质控物作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20 d内TT、PT、APTT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混合正常血浆与进口质控物无明显差异,保存-18~-20℃(冰箱冷冻室)内20 d最佳,不超过30 d。  相似文献   

12.
血浆PT、APTT在女性妊娠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妊娠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PT、APTT的测定均为凝固法,用德国TECO CoatronM4半自动血凝仪检测,孕妇20.0例为测定组。结果测定组中妇女与对照组或早期妊娠妇女比较,PT、APTT的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女性妊娠这一特殊生理期内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PT、APTT测定时间缩短的生理基础,其对预防、诊断妊娠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PT、APTT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血液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情况的综合反映。PT、APTF检测对手术病人能否手术及评估术中、术后出血情况尤为重要,因此术前进行PT、APTr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7-A2文件评价溶血和乳糜血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干扰。方法按照"配对差异"方案,配置含不同浓度血红蛋白(Hb)和不同浊度的乳糜的正常及高值PT和APTT标本,进行干扰评价试验。结果正常水平的PT和APTT不受Hb和乳糜浊度的干扰。当Hb≥2.55g/L时,Hb对高值APTT测定产生负干扰,并呈线性函数关系,Hb≥10.20g/L时对高值PT有干扰;当乳糜浊度≥745FTU时,乳糜血对高值PT测定产生正干扰,呈线性函数关系;高值APTT测定不受乳糜血干扰。结论中度溶血对高值APTT干扰明显,重度溶血对高值PT测定有干扰;中度乳糜血对高值PT干扰明显;正常水平的PT和APTT不受溶血和乳糜血的干扰,高值APTT不受乳糜血干扰。  相似文献   

15.
金国江  李妍  马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552-355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变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126例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患者和8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检测其PT、APTT、FIB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肝恶性肿瘤PT、APTT结果增高,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除肝癌合并丙肝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原发性肝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FIB的表达有助于辅助诊断肝脏损伤程度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适用于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仪的南京地区未成年人群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参考区间。方法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南京地区1 032例体检健康的未成年人PT、INR和APTT,建立参考区间。结果不同性别未成年人群PT、INR和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T、INR和APTT在婴儿组、幼儿组和学龄前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为≤6岁组,参考区间分别为10.67~12.97 s、0.93~1.13和22.59~38.22 s。PT、INR和APTT在学龄组和青少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为6岁~18岁组,参考区间分别为10.76~13.20 s、0.94~1.15和20.11~35.47 s。结论未成年人群与成年人的PT、INR和APTT参考区间有差异,实验室必须建立针对未成年人群的血凝项目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儿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Yq"F)和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区间。方法收集STA—Compact检测系统检测的术前凝血功能检查资料,通过对住院病史的查阅,将有出血史和血液疾病史及有心肺和肝肾疾病史的患儿资料排除在外,以接受择期非感染手术的1d-18岁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检查前2周未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共4166例儿童样本符合要求,纳入分析。将所有儿童按年龄分为≤30d组、31d-1岁组、2—6岁组、7~14岁组和15~18岁组。应用SPSS17.0软件对儿童AFIT和P,r参考区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APTT和PT值均无性别差异。≤30d组与31d~1岁组、2~6岁组与7—14岁组Am结果以及2.6岁组与7~14岁组胛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建立了基于STA—Compact检测系统的新生儿和儿童的APTT和PT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用两种方法检测新生儿PT、APTT、FIB结果上的差异。方法分别用磁珠法和凝固法检测140例新生儿PT、APTT、FIB,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作出评价。结果两种方法检测新生儿PT、APTT的结果差异显著,而FIB结果无差异。结论凝固法血凝仪检测PT、APTT结果明显高于磁珠法血凝仪的检测结果 ,分析原因是由于新生儿黄疸造成检测结果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PT、APT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凝、离心、黄疸等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r)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方法本试验选取100名外科术前体检无异常发现的新生儿,所有入选新生儿均无血栓性疾病及出凝血功能障碍,无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将此100名新生儿分为3组,分别为抗凝剂比例影响组(包括抗凝剂比例9:1组和抗凝剂比例校正组)、离心条件影响组[20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0min;3000r/min(离心半径为10em)离心10min组;25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5min组]、生理性黄疸影响组。利用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以上几个处理组的标本进行检测,并且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逐步优化实验条件。结果在相同离心条件下,抗凝剂9:1组的PT、APlTr明显延长。在抗凝剂比例经过校正的情况下,2000r/min(离心半径为10em)离心10min组的PT、APTT明显延长;30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0min组中大部分标本PT、APTT正常,个别出现溶血的标本PT明显延长。25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5min是新生儿检测胛、APTT的最适离心条件。在抗凝剂比例经过校正,25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5min的条件下,生理性黄疸组与无生理性黄疸组的胛、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处理新生儿血浆标本时,应进行抗凝剂比例校正,离心转速不宜过快,否则容易引起溶血,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离心速度,延长离心时间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生理性黄疸基本不影响PT、APTT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凝、离心、黄疸等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方法本试验选取100名外科术前体检无异常发现的新生儿,所有入选新生儿均无血栓性疾病及出凝血功能障碍,无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将此100名新生儿分为3组,分别为抗凝剂比例影响组(包括抗凝剂比例9∶1组和抗凝剂比例校正组)、离心条件影响组[2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组;2 5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5 min组]、生理性黄疸影响组。利用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以上几个处理组的标本进行检测,并且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逐步优化实验条件。结果在相同离心条件下,抗凝剂9∶1组的PT、APTT明显延长。在抗凝剂比例经过校正的情况下,2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组的PT、APTT明显延长;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10 min组中大部分标本PT、APTT正常,个别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