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β(3羟丙氧基)骨化三醇(ED-71)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抑制和细胞周期G1阻滞,及对抑癌基因P27kipl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HepG2,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ED-71对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以Western-blot检测HepG2细胞中P27kip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ED-71处理后HepG2的生长缓慢,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细胞阻滞于G1期(80.6±2.6,48.7±3.0,P<0.05),P27kipl蛋白表达水平增强(0.11±0.06,0.67±0.08,P<0.05).结论 ED-71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使细胞阻滞于G1期,可能与ED-71诱导人肝癌细胞中抑癌基因P27kipl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小鼠p27~(kip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单个核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小鼠p27kip1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单个核细胞生长情况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p27kip1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将小鼠p27kip1基因克隆至pcDNA3.0真核表达载体上,并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至小鼠单个核细胞中,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细胞生长情况和细胞周期。结果经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小鼠pcDNA3.0/p27kip1重组质粒;经pcDNA3.0/p27kip1转染的单个核细胞中p27蛋白表达增多,其生长增殖不仅受到明显抑制,而且处于G1/G0期的细胞明显增加,处于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结论构建的pcDNA3.0/p27kip1真核表达载体能够在单个核细胞中表达,且高表达的pcD-NA3.0/p27kip1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的方式抑制单个核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亚砷酸对HepG2肝癌细胞周期及P27、CyclinD1表达的影响,探讨亚砷酸对HepG2肝癌细胞周期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检测方法研究了亚砷酸对HepG2肝癌细胞周期及P27、CyclinD1表达的影响。结果空白对照组、低剂量亚砷酸组(1.0mg/L)、中剂量亚砷酸组(1.5mg/L)、高剂量亚砷酸组(2.0mg/L)P27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2.80±6.94)、(25.60±7.41)、(28.00±5.21)、(31.20±4.98),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空白对照组、低剂量亚砷酸组(1.0mg/L)、中剂量亚砷酸组(1.5mg/L)、高剂量亚砷酸组(2.0mg/L)CyclinD1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8.40±5.68)、(24.70±8.98)、(18.90±6.51)、(15.20±8.4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空白对照组、低剂量亚砷酸组(1.0mg/L)、中剂量亚砷酸组(1.5mg/L)、高剂量亚砷酸组(2.0mg/L)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6.5%、70.6%、73.4%、77.5%。结论亚砷酸可影响HepG2人肝癌细胞周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CyclinD1水平,上调P27蛋白水平而作用于G1-S限制点,使HepG2细胞不能通过G1-S限制点使其阻滞于G1期不能增殖。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P27kip1、P16蛋白表达改变与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1例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5例正常脑组织为正常对照。结果 P16、P27kip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脑胶质瘤中分别为88%和35%,75%和22%。两种蛋白在低级别和高级别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P27kip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性(r=-0.483,P<0.01;r=-0.521,P<0.01),即随着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降低。P27kip1、P16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呈相关(P=0.043)。结论 P27kip1、P16蛋白表达对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并且二者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它们异常表达将引起脑胶质瘤进一步向恶性演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2β-(3一hydro-)-calcitriol]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观察骨化三醇对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以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HepGz的凋亡,RT-PCR检测骨化三醇处理前后HepG2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3(IGFBP- 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骨化三醇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不同浓度的骨化三醇(10-8,10-7,10-6,10-5mol·L-1)作用HepG2 48 h细胞凋亡率分别达(27.3±s 2.3)%,(33±6)%,(35±5)%,(48±7)%,明显高于对照组(8±4)%(P<0.05)。RT-PCR结果显示骨化三醇处理HepG2 24 h后IGFB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骨化三醇体外显著抑制HepG2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激活细胞内IGFBP-3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体外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S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通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A375-S2细胞在IL-1β作用下的形态学变化。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IL-1β对细胞DNA降解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研究IL-1β对A375-S2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Westernβlot方法检测IL-1β对细胞线粒体内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IL-1β(1nM)能够诱导A375-S2细胞凋亡,72h时细胞体变小,细胞核呈现固缩、断裂,并出现因凋亡引起的DNA梯状条带。IL-1β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具有时间依赖性。IL-1β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的表达减少,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加。结论IL-1β通过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上调线粒体内Bax/Bcl-2和Bax/Bcl-xL的表达比例诱导A375-S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kip1)是在1994年发现的一个调控细胞并抑制细胞分裂的重要蛋白,在抑制细胞增殖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过度表达能引起肿瘤细胞从G1向S期的阻断,反之其缺失表达则与多种肿瘤的形成有关,故目前认为其是一个肿瘤抑制因子[1]。本研究应用敏感而特异的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0例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和P53突变蛋白进行检测。结果39例(650%)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表达阳性,38(633%)例P53突变蛋白表达阳性,细胞周期素D1和P53蛋白弥漫阳性多见于分化差的胃癌。有淋巴结转移的32例胃癌中26例(812%)细胞周期素D1阳性,25(781%)例P53蛋白阳性(P<005)。提示细胞周期素D1和P53蛋白共同异常表达属于胃癌发展和/或进展中的现象,在胃癌中评价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7,8,3′,4′,5′-五甲氧基)黄烷(PMF)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MF体外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F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PMF对凋亡相关蛋白PARP、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PMF作用72 h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PMF作用12 h可使SGC-7901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PMF作用24 h细胞周期检测可见亚二倍体峰(SubG1),并可诱导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ARP、caspase-3的活化。结论PMF体外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其增殖抑制作用与诱导G2/M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4Ⅴ6和P27kip1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NSCLC组织、20例正常支气管黏膜中CD44Ⅴ6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Ⅴ6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1%,而在正常支气管黏膜中无阳性表达。CD44Ⅴ6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1)。P27kip1在正常支气管黏膜和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和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27kip1的表达缺失与NSCL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D44Ⅴ6和P27kip1基因蛋白在NSCLC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均发挥作用,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转移对卵巢癌细胞周期和转移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探讨IL-2基因转移对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周期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结果 SKOV3/IL-2细胞GO、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M期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表现为G0/G1期阻滞。SKOV3、SKOV3/Neo、SKOV3/IL-2细胞TGF-β_1阳性百分率及荧光强度分别为98.64%、97.00%、99.52%和143、138、163,SKOV3/IL-2平均荧光强度较亲本细胞明显提高,P<0.001,差别非常显著。结论 IL-2基因转移可引起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TGF-β_1表达的增强有可能是IL-2基因转移诱发细胞增殖抑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化三醇及其类似物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单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MoDC)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用GM-CSF和IL-4使单核细胞经体外培养5天后分化为MoDC。用RT-PCR分析MCP-1及其受体的mRNA表达,ELISA测定蛋白质水平。用微孔化学趋化板检测MoDC对MCR-1的游走功能。结果:MoDC能表达MCP-1 mRNA,分泌低水平MCP-1蛋白,并表达MCP-1受体从而具有向MCP-1游走的功能。骨化三醇及其类似物卡泊三醇和他卡西醇对维生素D受体具有相同亲和力,它们均能上调MoDC的MCP-1和MCP-1受体的表达,增加MCR-1蛋白质水平并促进MoDC对MCP-1的游走功能。结论:树突状细胞(DC)与MCP-1间可能存在自调节作用。骨化三醇及其类似物对DC和MCP-1的调节可使其在肿瘤治疗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骨化三醇胶丸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 相似文献
16.
当归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57~(kip2)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当归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内P57kip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当归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组(n=10);当归治疗组(n=10),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实验完毕后,将各组动物心肌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动物心肌细胞内P57kip2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P57kip2蛋白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内P57kip2蛋白表达强,当归治疗组心肌细胞内P57kip2蛋白表达强,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内P57kip2蛋白表达较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57kip2蛋白表达弱。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当归治疗组、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之间P57kip2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当归治疗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归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增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对体外人源性肾小管细胞株(HK-2)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信号蛋白Smad2/3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1组和去甲斑蝥素组(NCTD组)。对照组为无血清DMEM培养,TGG-β1组为TGF-β1 5ng·mL^-1诱导,NCTD组为不同浓度NCTD(0.5、1.0、2.5μg·mL^-1)与TGF-β1(5ng·mL^-1)共同作用,各组作用时间48h。使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与Smad2、Smad3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α-SMA、E-cadherin、Smad2/3、p-Smad2/3蛋白质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α—SMA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d0.05),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TGF-β1组相比,NCTD干预组α—SMA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且均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Smad2、Smad3rnRNA和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TGF-β1组比较,NCTD干预组Smad2、Smad3mRNA和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下调(P〈0.05),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去甲斑蝥素具有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信号蛋白Smad2/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桑黄多糖P1对肝癌HepG2细胞周期和钙调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桑黄多糖P1抑制人源性肝癌Hep G2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桑黄多糖P16.25~200 mg·L-1与Hep G2细胞作用48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桑黄多糖P1 100和200 mg·L-1与Hep G2细胞作用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Ca2+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钙调蛋白(Ca M)、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 MKⅡ)、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K-ras和c-fos基因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Ca MKⅡ和Kras蛋白表达。结果桑黄多糖P1对Hep G2细胞存活的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100和200 mg·L-1时抑制率高达44.0%和61.3%。桑黄多糖P1 200 mg·L-1处理48 h S期细胞百分含量明显升高,由对照组的(23.3±3.4)%升高至(37.8±2.2)%(P<0.01),而G2/M期细胞百分含量明显降低,由对照组的(15.3±1.2)%降至(3.4±1.9)%(P<0.01);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桑黄多糖P1 100和200 mg·L-1处理48 h后Ca M,Ca MKⅡ,EGF,EGFR,K-ras和c-fos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1);Western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桑黄多糖P1作用48 h后Hep G2细胞内Ca MKⅡ和K-ras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桑黄多糖P1 200 mg·L-1处理细胞后,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显著升高,0~20 min内分别由951增至1430(P<0.01),而对照组一直维持在1150左右。结论桑黄多糖P1可能通过提高细胞内Ca2+浓度以及下调Ca M,Ca MKⅡ,EGF,EGFR,K-ras和c-fos基因的表达,诱导Hep G2细胞S期阻滞,从而抑制Hep G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真菌(1-3)-β-D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2.79±2.46)pg/ml;深部真菌感染组为(49.05±31.13)pg/ml.经t检验,对照组与深部真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平均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6.843,P<0.001).结论:血浆葡聚糖检测可在拟诊早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是否感染真菌的可靠信息,是一种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