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AD)是循环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内分离其中间层,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是具有致命危险的主动脉疾病.我院及同济医院2003~2006年对26例急性AD患者成功施行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即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VE),近期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覆膜支架血管腔内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6例的体会,并探讨手术时机及技巧.方法 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者16 例,所有手术均在全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进行.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成功.本组16例共置入支架血管16个,予球囊扩张2例,有4例完全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术毕造影显示,所有病例真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随访至今,1例术后2年死亡,其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崔卫东 《中原医刊》2009,(21):67-68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患者,15例手术成功,2年后复查支架无内漏、无移位,位置良好:结论通过对本组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提高了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诊断治疗的认识。DeBakeyⅢ型患者通过血管腔内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其原因可能与人均期望寿命延长和诊断水平提高有关.随着手术经验积累,治疗策略改进,完善围术期处理和应用新技术,以往手术风险大,住院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高的治疗结局已有长足进步.现将我院2005年7月~2010年4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而形成的壁内血肿。本病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高,以致许多病人在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我院心内科收治100例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大切口,治疗效果确切、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急性期和慢性期腔内修复围手术期、早与中期的治疗效果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腔内修复的Stanford B型AD共25例,急性期者15例,慢性期者10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内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以后每年1次随访各种不良事件和并发症,以及CTA检查瘤体形态、真假腔、主动脉直径、内漏与血栓等情况。结果 25例Stanford B型AD技术成功率为100%。急性期行腔内修复者围手术期内死亡1例,临床成功率为93.3%,Ⅰ型内漏2例,出现并发症4例(27.7%);慢性期临床成功率为100%,出现并发症2例(20%),明显低于急性期(P〈0.05);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率为100%,随访期为3-40个月。CTA检查示I型内漏较前有减轻1例;内漏加重1例,假腔持续扩大,2年后先行颈动脉旁路后再次行腔内修复术;术后3个月继发升主动脉AD行外科治疗1例;出现轻度脑梗塞1例;术后1年出现肾功能不全1例;急性期及慢性期AD最大直径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相对于传统手术,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AD更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早中期效果确切,但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2)慢性期行腔内治疗较急性期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学美  周淑娴 《广东医学》2001,22(11):1063-1064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主动脉夹层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方法、内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31例患者中,均表现为胸、腹或腰背疼痛,并常伴有不同系统的并发症,以心血管系统最多见,MR、CT、主动脉逆行造影及UCG对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及时诊断和根据分型采取积极正确的处理措施,可明显改善预后。结论 早期诊断和积极正确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本院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月在本科进行治疗的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保守或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 32例患者,好转出院9例,死亡5例,因为经济原因自动出院5例,治愈13例.5例术后术区局部有轻微淤斑,其余病例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积极的抢救措施,有效地控制血压,减轻疼痛,有介入手术治疗适应证者实施腹膜支架植入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是提高主动脉夹层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36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实施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6例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造影显示出现轻微内漏,3个月后复查显示内漏消失;1例术中部分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例术前并发脑梗死的患者术后经高压氧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经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痊愈.全组无死亡病例,无截瘫、器官缺血、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发生.29例术后获随访3~24个月,复查主动脉CT显示夹层真腔明显增大,假腔明显缩小,覆膜支架位置、形态保持正常,无支架移位及内漏.结论 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等优势,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疗效还有待更长的随访.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内确诊对主动脉夹层(AD)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不同影像学检查在AD诊断中的价值.②方法 将68例患者的确诊时间分为≤48、49~96小时、≥97小时3个时间段组,比较各组的病死率;AD患者分别或同时进行UCG、SCT、DSA、 MRI,比较不同检查确诊率;依据每例患者所实施的主要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支架置入和手术治疗组,比较3组的治愈率.③结果 48小时前确诊者的病死率为21.7%,49~96小时内为38.2%,97小时后为45.5%(P<0.01); 单项UCG、SCT、DSA和MRI确诊率分别为77.9%、94.1%、84.2%和95.5%(P<0.01);药物、支架置入和手术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1.6%、87.5%和61.5%(P<0.05).④结论 不同时间段确诊与预后明显相关;4项影像学检查均是诊断AD的优良方法,须依病情选择,而MRI应为首选;支架置入治愈率显著高于药物及手术治疗,支架置入应作为急性AD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2例主动脉夹层进行分析,22例患者均行腔内隔绝术,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结果:2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平均(88±26)min,术中失血量(70±30)ml。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微创、恢复快、成功率高、死亡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心内科介入医师行9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央层腔内修复术的可行性。方法经股动脉行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结果9例治疗成功,术后随访l-6个月无内漏及并发症。结论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疗效好,成功率高,心内科介入医师行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可行,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好发于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近年来,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为累计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的降主动脉夹层,急性病死率约为30%,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以往多倾向于保守治疗。覆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术治疗DebakeyⅢ主动脉夹层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项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主动脉夹层(AD)患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对诊断的意义及治疗情况。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2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老年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以胸痛为首发症状,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超声、螺旋CT和MRI三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结论:老年AD患者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痛,影像学技术是其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分析与总结我院主动脉夹层33例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比为5.6:1,平均年龄60岁;高血压病占81.8%;突发剧烈疼痛26例(78.8%),前胸部疼痛22例。22/26例超声诊断为AD,20例MRI诊断为AD,11例CT诊断为AD。13例患者心电图有异常表现,ST-T改变10例,12例左室肥大或高电压。高血压患者首选静脉滴注或微泵静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将收缩压控制于100~120mmHg,心率60~70次/分。27例患者血压控制后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病情趋于稳定,2例行急诊主动脉置换术,6例1周~1个月内因破裂死亡。结论AD的临床表现复杂,误漏诊率高,UCG/MRI/CT检查对提高其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急性期以内科治疗为主,主动脉置换手术是治疗AD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3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突然,误诊率、病死率高等特点[1],在基层医院尤其要重视AD的鉴别诊断,以免误诊漏诊。现将我院心脏中心收治的30例AD病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主动脉夹层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卫平  郑鹏  周泽强  杨径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143-1144
急性主动脉夹层 (AD)是心血管急重症 ,急性期病死率高。AD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 ,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也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将我院 1 995年以来收治的 1 3例AD患者的诊治经验总结分析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医学部 1 995年以来收治AD患者共 1 3例 ,其中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2 8~ 68(55 .48± 1 2 .56)岁。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 (TTE)、磁共振显像 (MRI)检查确诊。少数经尸解或死后相应检查确诊。按DeBakey分型Ⅰ型 6例、Ⅱ型 2例、Ⅲ型 5例。2 .…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 (AD)是指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的血肿 ,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严重急症 ,起病急 ,病情变化快 ,如不能早期诊断 ,及时处理 ,病死率很高 ,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加强对本病的警惕性 ,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将近两年来急诊内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 10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患者 7例 ,年龄 31~ 72岁 ,女性患者 3例 ,年龄 2 8~ 65岁。1.2 发病原因 高血压病 8例 ,马凡综合征 1例 ,不明原因 1例。1.3 症状及体征 均系突然发病 ,可表现如下。1.3.1 疼痛  8例撕裂样疼痛 ,其…  相似文献   

19.
陈斌  臧国辉  杨帮本 《安徽医学》2010,31(2):158-159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对6例主动脉夹层进行分析。6例患者均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至升主动脉造影,了解主动脉真假腔、夹层裂口及其与重要血管分支位置关系。切开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置入后即刻造影检查。观察真假腔血流变化、主动脉分支供血的情况。结果6例患者支架置入定位准确,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真腔明显扩大显影良好,原假腔未再见显影。无截瘫及瘤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简捷、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主要患病危险因素、特征性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连续确诊的6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占AD发病的74.2%,胸背腰腹部剧痛占AD的90.3%,超声、螺旋CT、MRI和血管造影诊断AD的敏感性分别为92.2%、94.4%、95%和88.9%。介入/外科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AD的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的形成与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注重临床表现,及时完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AD并不困难,内科治疗基础上的介入或外科手术可改善A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