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艺  陈子林  丘少杰 《新医学》2001,32(11):669-670
目的:总结263例眼球挫伤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的各种改变。方法:对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263例眼球挫伤患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3例263只眼眼球挫伤病例中,发现挫伤性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192只眼,占73.0%,脉络膜破裂85只眼占32.3%,视网膜脉络膜出血125只眼占47.5%, 黄斑裂孔38只眼占14.4%。结论:因受钝力作用,眼球挫伤后引起创伤性眼底并发症的概率较大,在诊治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应用于眼球挫伤后眼底检查,对于明确诊断、提示预后、判断损伤严重程度及视力恢复的可能性、指导治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颜小焰  池淑宁 《护理研究》2004,18(2):334-334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目前已成为眼科学的重要诊断和研究工具,是眼内疾病常规的检查方法之一,常用于观察分析眼底血管形态、血液循环、眼底出血、炎症渗出的部位及范围等细微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病人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姜丽 《护理研究》2007,21(5):1307-1307
1病例介绍 病人,女,70岁,2003年10月以双眼视力渐进性下降3年为主诉就诊。糖尿病9年,冠心病3年。查体:右眼(OD)0.5,左眼(OS)0.6,双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房水清,瞳孔圆,直径3mm,光反应(+),晶状体、玻璃体透明,视盘淡红,界线清,静脉轻度扩张,视网膜可见微血管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配合做好眼底荧光造影的检查。方法:我们对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病人在造影前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对易发生过敏者进行筛选,并加强了心理护理,使病人的思想情绪得到稳定,消除其心理负担。造影中加强对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尽早配合医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造影后为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耐心交代药物排泄途径,保证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成功。结果:通过对造影过程实施了精心的护理,使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结论:为临床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分析3296例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期间的护理,包括造影前后的健康教育,对症护理和心理护理,所有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认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精抻状态、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密切相关.全面的护理观察是保证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对1 325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在造影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并对造影剂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在正确护理配合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成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是完成此项检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2次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致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进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6例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86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出现不良反应18例(4.7%),其中恶心、呕吐12例(3.1%),皮肤瘙痒3例(0.8%),心悸、胸闷2例(0.5%),荨麻疹1例(0.3%),经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减轻患者畏惧感;同时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充分配合;细心的病情观察和准备好各种应急抢救措施是减少和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操作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 luoresce in Angiography,简称FFA)是眼底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对于眼底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现将荧光造影的有关基本知识及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 FFA的基本原理及意义FFA的基本原理,是将发光的物质(荧光素钠)注入静脉内,用蓝色光照射,使眼内血液循环中的荧光素被激发出荧光,血管以及组织被染色处显影,用高速片及特制的相机拍摄或进行录像。1·1照相机照相机包含闪光系统、照明光、激发光、屏蔽滤光片、自动卷片装置、计时器及立体照相装置。1·2荧光素钠荧光素钠为中性桔红色…  相似文献   

10.
应对措施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对94例患者实施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512例数字化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及意义。包括造影前的准备、造影中的配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以及造影后的护理。认为在进行造影过程中,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配合尤其重要;全面的护理观察是保证数字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是检查眼底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眼底病变的诊断、预后和疗效都有重要价值。我院于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9月共行FFA 136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36例中男 87例 ,女 4 9例 ,13~ 6 6岁 ,平均 4 0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5 1例 ,黄斑部病变36例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 3例 ,视网膜血管阻塞 11例 ,眼底病变9例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 6例 ,诊断正确率 98 8%。2 FFA的原理和意义2 1 造影用的荧光素钠 (C2 OH10O5Na2 )是碳水化合物染料 ,注入静脉后 ,大部分与血清…  相似文献   

14.
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及结果分析。结果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表现为造影早期点、片状荧光斑,随背景荧光减弱消失,荧光斑不扩大。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表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斑驳荧光,晚期增强并扩大,或色素增生、出血的荧光遮蔽。眼底荧光造影有助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早期诊断、分型与相关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挫伤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对112例(130眼)眼球钝挫伤患者进行眼底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结果视网膜震荡80只眼表现黄斑拱环血管稍迂曲36眼,局限性高荧光16眼或透见荧光24眼,未见异常荧光40眼;视网膜出血26眼表现为视网膜前出血遮蔽脉络膜视网膜荧光,均遮挡血管,视网膜下出血遮蔽脉络膜荧光。脉络膜裂伤14眼,血管水平下一条或数条条状或弧形弱荧光,晚期增强,呈现高荧光;黄斑裂孔黄斑区圆形或椭圆形透见荧光;视神经损伤早期后极部点状荧光渗漏,晚期呈雾状荧光渗漏、出血为遮蔽荧光。结论眼钝挫伤眼底损伤的临床表现复杂,尽早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及时、彻底、全面、系统地了解眼底损伤部位及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早期诊断糖尿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A)方法发现糖尿病早期无症状的糖尿病视网病变(DR),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 对无视力、视物改变糖尿病人120例。进行眼底一般检查。对上述检查可疑的眼底。进行FA检查。结果 120例病人中,眼底一般检查发现DR11例14只眼。可疑38例46只眼;可疑氏中经FA检查发现DR单纯期26例28只眼。结论 FA方法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视膜病变的早期诊断率,是一种更加可靠的检查方法。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晓英 《天津护理》2007,15(6):327-327
对1186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65例顺利完成检查,21例有轻度反应,经有效处理后均好转。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前充分准备,造影中积极配合,严密观察并能及时有效的处理不良反应,防止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8.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国内近十年来开展用于诊断研究眼底疾病的先进技术。本文通过2000例荧光血管造影术,深刻体会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此造影过程,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并做好心理护理和病情观察是保证造影成功的重要条件。如何提高洗片质量又是直接影响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选择,针对在洗片过程中底片有灰雾、密度与反差异常等现象作了质量控制,有助于洗片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行眼底FFA178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78例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了检查,未出现1例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良好细致的护理可帮助FFA检查患者减少造影过程中的不适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最佳检查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鸿翎 《临床医学》2008,28(2):112-11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FFA)对眼底疾病的诊治有着重要价值,在眼科已得到广泛的应用.FFA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已有报道,多为轻中度反应,为更多引起眼科医师的重视,本作者将所作的819例FFA检查中所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