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送检动脉血标本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值和测定值的误差大小,以及用SaO2计算值指导临床实践是否可靠。方法:用临床各科送检的3100份动脉血气标本测定值的有关数据,描绘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关系图及PaO2血氧含量(O2CT)关系图。结果:PaO2与SaO2的关系图不是单一的一条曲线,而是一个“S”形的区域带。当PaO2=8.00kPa(1kPa=7.5mmHg)时,SaO2变化范围为0.72~0.98;而当SaO2=0.90时,PaO2范围为6.00kPa~12.20kPa,实际半饱和氧分压(P50)范围从2.19kPa~10.88kPa,而PaO2与O2CT二者几乎无相关性。当PaO2=8.00kPa时,O2CT范围为2.54mmol/L~9.19mmol/L,分布范围很大。结论:由PaO2和标准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推算SaO2、O2CT是不可靠的,SaO2必须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新生儿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标本采集前病儿在安静状态下所测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两种监测结果的异同,探索联合观察两种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10年6-12月慈溪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42例,对其SaO2与血气标本采集前SpO2作对照观察。结果当动脉血氧分压高于90mmHg(1mmHg=0.133kPa)时,两种方法氧饱和度值相对一致(P>0.05)。当血氧分压低于90mmHg时,SpO2高于SaO2;随着氧分压下降,两者差距越加明显。SpO2范围与发生SaO2<85%的概率分别为:低于85%时占100%;85%~95%时占30.3%;>95%时占0.7%。结论新生儿SaO2和SpO2的结果随氧分压变化而呈现不同,观察两者间距有助于判断患儿对缺氧的耐受程度及对氧疗时高血氧的识别。动脉血标本的采集会使部分患儿的氧饱和度下跌致安全范围以下,当患儿原本处于低氧状态时,氧饱和度下跌更加明显,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背景:尽管有学者肯定了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的效果及安全性,但对于手术体位在术中对生命体征影响变化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中不同体位对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3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为2组,分别以俯卧位和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术前仰卧位(T1)、转变手术体位后5 min(T2)、穿刺进针过程(T3)、注射骨水泥过程(T4)、骨水泥注射结束(T5)和术后仰卧5 min(T6)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俯卧位组T1、T2、T3、T4、T5时间点心率、呼吸频率均高于侧卧位组(P < 0.05).俯卧位组T2、T3时间点收缩压高于侧卧位组(P < 0.05).俯卧位组T5时间点血氧饱和度低于侧卧组(P < 0.05).说明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手术时采用侧卧位较俯卧位对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小,且侧卧位有利于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尽管有学者肯定了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的效果及安全性,但对于手术体位在术中对生命体征影响变化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中不同体位对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3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为2组,分别以俯卧位和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术前仰卧位(T1)、转变手术体位后5min(T2)、穿刺进针过程(T3)、注射骨水泥过程(T4)、骨水泥注射结束(T5)和术后仰卧5min(T6)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俯卧位组T1、T2、T3、T4、T5时间点心率、呼吸频率均高于侧卧位组(P〈0.05)。俯卧位组T2、T3时间点收缩压高于侧卧位组(P〈0.05)。俯卧位组T5时间点血氧饱和度低于侧卧组(P〈0.05)。说明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手术时采用侧卧位较俯卧位对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小,且侧卧位有利于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采取不同体位对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NICU于2011年1~12月收治的72例早产极低体重儿,均置于配置水囊式鸟巢的保暖箱内交替取不同体位进行护理,观察交替卧位前后对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胃肠功能的影响。结果:入院7 d内的早产儿体位干预前后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经皮测血氧饱和度<85%、胃潴留量>喂奶量1/3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替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并抬高头颈部15°~30°,可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促进胃排空,有益于促进早产儿正常生理机能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体位变更对肺不张患者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位的变更对不同病情的病人的生命体征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我院ICU病房10例肺不张患者由于体位改变对SaO2(氧饱和度)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对急诊患者选择不同的吸氧方式并对其脉搏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寻找快速纠正低氧血症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诊预检进抢救室脉搏氧饱和度低于95%的患者,每月上旬为对照组共计150例,吸氧方式采用双腔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4L/min);每月下旬为观察组共计150例,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选择双腔鼻导管吸(SpO_290%~95%、氧流量2~4L/min)、简易面罩吸氧(SpO_280%~90%、氧流量6~10L/min)、贮氧气囊面罩吸氧(SpO_280%、氧流量6~10L/min);两组患者均在30min后分别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不同吸氧方式(SpO_2≥95%)的有效率、平均耗时情况。结果与氧疗前相比,氧疗后30min两组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脉搏氧饱和度在90%~95%采用双腔鼻导管吸氧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吸氧有效率及平均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脉搏氧饱和度在80%~90%和80%的吸氧有效率及平均耗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脉搏氧饱和度监测结果选择不同吸氧方式可行,能快速纠正低氧血症,可为护士灵活掌握氧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建议可将之推广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20院前急救中应用,为临床及转运患者提供医疗救护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血氧饱和度对吞咽训练的意义。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吞咽功能训练组32例,未做训练组30例,入选的两组患者均接受肢体康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吞咽训练,2次/d,每次20~30min。第一次训练前及一月后进行10ml饮水吞咽,同时用指套式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仪(MF5503,美国)监测血氧饱和度。结果:吞咽功能训练组比未训练组血氧饱和度恢复明显,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吞咽训练可提高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可作为监测误吸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经皮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204例心脏手术后病人经皮和动脉血气分析中血氧饱和度值的观察比较,认为在病人外周循环良好的情况下,二者无显著差异。但用两种方法监测血氧饱和度,发现病人轻度缺氧的时间差异非常显著,证明了以无创脉率血氧饱和度仪监测血氧饱和度,能够及时发病病人的轻度发绀,从而及时进行处理,及早纠正缺氧。 相似文献
11.
《当代护士》2016,(6)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吸痰体位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耐受程度、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脑梗死后需要吸痰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各40例。其中A组患者吸痰体位为平卧位,B组为侧卧位,C组吸痰时抬高床头15°~30°,取侧卧、头稍后仰的体位。采用-30~-35kpa的负压吸痰,均吸痰3天,期间观察各组对吸痰的耐受性、心率(HR)、血压(BP)及血氧饱和度(PaO_2)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日均吸痰次数(12.88±3.61)次,B组(11.18±3.19)次,C组(9.52±3.16)次,3组患者吸痰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2min,3组各指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C组HR、BP、PaO_2与A组、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吸痰耐受程度、生命体征及血压饱和度受吸痰体位的影响较为明显,而采取吸痰时抬高床头15°~30°,取侧卧、头稍后仰的体位对患者更好,这对减少吸痰并发症、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3)
目的:研究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其变化率对机械通气患者拔管成功率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ICU的机械通气患者63例次,按拔管结果分成2组,比较两组SaO_2及ΔSaO_2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SaO_2-30、ΔSa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_2-30与拔管成功率显著正相关(P0.05),ΔSaO_2与拔管成功率显著正相关(P0.05)。SaO_2-30和ΔSaO_2 ROC下面积分别为0.689、0.733。ΔSaO_2的截断点为0.026(敏感性97.2%,特异性86.4%)。结论:SaO_2下降2.6%是拔管成功的可靠预测指标,ΔSaO_2对机械通气患者拔管成功率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医用冰毯对严重脑损伤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迅猛发展,脑低温疗法及氧疗作为急救医疗中的新技术,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在治疗过程中,作者自 1999年 9月~ 2001年 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 TBI)患者 20例,发现使用降温毯时对患者血氧饱和度有一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手术中保温对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腹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常温组和保温组各50例。两组均在室温22℃下施行手术,常温组术中输液、输血及冲洗液未做特殊处理;保温组输液、输血采用电子液体加温仪保温,冲洗液用电温箱保温37~40℃冲洗腹腔及电热毯保温等综合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毕及拔管时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常温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较大,保温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常温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采取综合保温措施可提高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上,常常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为患者持续监测包括血压、心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其中血氧饱和度探头是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的重要传感器,且临床上多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探头,其内部工艺制造复杂,质地较脆,抗震性差,价格贵。临床常因各种原因导致探头脱落掉地或碰撞硬物或因导线牵拉导致探头的开裂松动而感应不良,甚至损坏,或由于血氧饱和度导线的牵拉使患者手指、足趾感觉不适,为减少监测探头的损坏和保证患者的舒适,本科室2009年1月开始采用杭州山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动脉压迫止血器(此止血器临床上用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用于固定血氧饱和度检测探头侧的连接导管,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液气体分析对于综合评价呼吸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已成为呼吸监控系统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传统的血气测定方法必须采取动脉血样送检,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护理的操作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尤其在需要频繁作血气测定监测的机械通气患者更是如此。近年来兴起了一项新的诊断技术,即无创监测技术。它是通过红外线来测定氧合血红蛋白含量的血气分析方法,可同时检测血氧饱和度和脉搏,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减轻病人穿刺带来的痛苦,我们应用此方法测定患者血氧饱和度并与常规血气分析所测定结果作以下对照。1材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氧流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氧气雾化吸入疗法中不同氧流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2例采取氧气雾化吸入疗法的COPD患者,分别选择氧流量为4、5、6、7、8L/min,观察患者雾化吸入前后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氧流量为4~6L/min时,雾化前后患者心率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氧流量为7~8L/min时,雾化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无论氧流量大小,雾化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增加,与雾化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患者进行氧气雾化疗法时,为达到最佳的雾化效果,建议采用氧流量在5~6L/min。 相似文献
19.
林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7):98-99,101
麻醉诱导后预氧能增加患者机体氧储备和延迟无通气期低氧血症的发生。在成年人预氧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关于小儿预氧的研究较少。作者观察了小儿麻醉诱导后于无通气期不同预氧时间对动脉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