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l%)表现为嗜酸性粗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粗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77;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哮喘患者的诱导痰检查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儿童诱导痰液细胞学分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评价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细胞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液的方法,收集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儿童的痰液进行诱导痰细胞学分类。结果 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绝大多数均能成功诱导取痰,诱导过程中呼气峰流速(PEF)未见明显下降(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组诱导痰细胞总数为(11.4±9.1)×10^9/L,嗜酸性粒细胞为(18.50±12.21)%、肥大细胞为(1.08±1.04)%、中性粒细胞(23.26±12.16)%。缓解期患儿诱导痰细胞总计数为(8.2±3.65)×10^9/L、嗜酸性粒细胞(7.21±4.31)%、肥大细胞为(0.31±0.32)%、嗜中性粒细胞(18.44±6.5)%。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在哮喘发作期气道中明显升高(P〈0.01)。结论 诱导痰细胞学分析是评价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支气管哮喘表现为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活化为主的多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福莫特罗对过敏性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炎症的作用以及影响肺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哮喘模型组(B)、小剂量(0.08mg·kg^-1)福莫特罗组(C)、中剂量(0.12mg·kg^-1)福莫特罗组(D)、大剂量(0.16mg·kg^-1)福莫特罗组(E)、地塞米松(0.5mg·kg^-1)组(F),每组8只。卵蛋白致敏诱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福莫特罗口服,地塞米松腹腔注射给药7d。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原住凋亡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肺组织匀浆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化因子(eotaxin)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的含量。结果:(1)A组气道炎症无明显变化;B组炎症变化明显,大量EOS浸润,与A差异显著(P〈0.01);随着福莫特罗治疗量的增大炎症逐渐减轻,浸润EOS数量明显减少(P〈0.01)。(2)B组凋亡指数下降,与A组有显著差异(P〈0.01);D、E组凋亡指数较B组显著下降(P〈0.05)。(3)B组eotaxin较A组显著升高(P〈0.01);各用药组显著下降(P〈0.05)。各用药组eotaxin与EOS数量呈正相关。(4)B组ECP含量较A组显著升高(P〈0.01);各用药组均显著低于13组(P〈0.01)。结论:(1)哮喘大鼠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在体内福莫特罗能够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凋亡。(3)福莫特罗能够明显降低气道中EOS数量,与抑制EOS趋化有关。(4)福莫特罗可能通过减少肺组织内eotaxin的表达来抑制EOS趋化。(5)福莫特罗能够抑制EOS活化,减少肺组织中的ECP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哮喘儿童外周血 Th2,Th17 细胞及不同来源样本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与气道炎症诱导痰细胞学分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8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接诊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 55 例行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计数;根据其结果分为中性粒细胞哮喘组(NA 组,n=24)和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组(EA 组,n=31);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 50 例作为对照组(HC 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 Th17,Th2 细胞及 Th17 细胞中 STAT5 和 BCL-2 表达;ELISA 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 IL-17 和 IL-10 表达;qRT-PCR 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 RORγt 表达;采用 Pearson 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NA 组 NEU% 高于 EA 组和 HC 组,EA 组高于 HC 组(F=342.918,P<0.001);EA 组 EOS% 高于 NA 组和HC 组,NA 组高于 HC 组(F=118.93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A 组 Th17% 及 IL-17 水平高于 EA 组和 HC组,EA 组高于 HC 组(F=47.569~256.602,均 P<0.001);EA 组 Th2% 及 IL-10 水平高于 NA 组和 HC 组,NA 组高于HC 组(F=16.636~169.271,均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哮喘患儿诱导痰 NEU% 与 Th17%,IL-17 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95~0.803,均 P<0.05);EOS% 与 Th2%,IL-10 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84~0.759,均 P<0.05)。NA 组RORγt 表达及 BCL-2,STAT5 阳性率高于 EA 组和 HC 组,EA 组高于 H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390~283.618,均 P<0.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哮喘患儿与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分别表现为诱导痰 NEU%,EOS% 明显增高,并分别与不同来源样本的 Th17%,IL-17 水平及 Th2% 和 IL-10 水平呈正相关,可将 Th2/ Th17 作为不同类型哮喘患儿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气道炎症与 Th17 细胞分化增强及已分化的 Th17 细胞存活延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哮喘专科收治的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35例、缓解期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组血清Eotaxin水平。结果急性发作组较缓解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缓解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急性发作组中重度发作组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结论Eotaxin水平与哮喘病情变化一致,可以用来监测哮喘的气道炎症状况,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李文碧 《医学临床研究》2016,(11):2149-2151
【目的】分析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41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患者符合重症哮喘标准,374例为普通哮喘。比较不同程度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分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和肺功能特征。【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诱导痰嗜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和FeN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不同表型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型排序均为:嗜酸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嗜中性粒细胞型、寡细胞型。③重症哮喘不同气道炎症表型的哮喘患者,FeNO、FEV1/FVC(%)和FEV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中性粒细胞型是肺功能损害最严重的重症哮喘表型。【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型是哮喘最常见的气道炎症表型,在重症哮喘患者中,嗜中性粒细胞型的肺功能最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两种表型哮喘患者炎症特点及小气道功能变化,为哮喘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科就诊,经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证实的46例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及42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哮喘类别分为嗜酸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诱导痰半乳糖凝集素 -3 结合蛋白(Galectin-3BP)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检测在中性粒细胞型哮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6 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65 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NA)27 例,嗜酸粒细胞型哮喘组 (EA)38 例,ELISA 法检测两组患者诱导痰Galectin-3BP 的表达水平,并分析 Galectin-3BP 与诱导痰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NA 组诱导痰 Galectin-3BP 水平与 EA 组比较 (102.86 ±24.08ng/ml vs 64.02 ±18.9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7.314,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诱导痰 Galectin-3BP 与 IL-1β,IL-6 和 IL-8 均呈正相关(r=0.670,0.632 和 0.651, 均 P<0.001),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数均呈正相关(r=0.475,0.461 和 0.454, 均 P<0.05),与嗜酸性粒细胞数无明显相关性 (r=-0.219, P>0.05)。结论 诱导痰 Galectin-3BP 在 NA 患者中高表达,且与中性粒细胞相关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可作为 NA 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公藤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重塑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被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雷公藤常规剂量组(雷Ⅰ组)和雷公藤小剂量组(雷Ⅱ组)4组。采用卵白蛋白致敏方法制备哮喘模型,采用瑞氏染色,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分类及计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BALF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数均明显升高;肺组织中NF-κB、MMP-9和TIMP-1的阳性细胞百分数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两个雷公藤治疗组BALF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均〈0.01);且肺组织中NF-κB、MMP-9和TIMP-1的阳性细胞百分数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雷Ⅰ组与雷Ⅱ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雷公藤能够抑制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和纤维化,且小剂量雷公藤亦能产生上述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前后气道炎性细胞、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收集急性哮喘发作患者38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进行诱导痰和肺功能检测,哮喘患者采用上述联合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嗜酸细胞趋低因子(eotaxin)、ECP水平以及肺功能。结果哮喘组治疗前的嗜酸粒细胞比例、eotaxin和EC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嗜酸粒细胞比例、eotaxin和EC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与Eos比例、eotaxin浓度和ECP水平呈负相关(P〈0.001);eotaxin浓度与ECP浓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Eos的选择性趋化作用使其释放ECP等一系列炎性介质参与了嗜酸细胞性气道炎症和气流阻塞的发生机制。普米克令舒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显著降低急性哮喘发作患者气道分泌物内Eos数量及eotaxin、ECP水平。  相似文献   

13.
治喘贴对哮喘患儿嗜酸粒细胞及白介素-5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治喘贴对哮喘患儿发作期嗜酸粒细胞(EOS)凋亡及对白介素-5(IL-5)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喘贴组(治疗组)和代温灸膏组(对照组),外贴穴位治疗7日,取治疗前后血及痰液,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和痰液中EOS及IL-5含量。结果:哮喘发作期患儿治疗后血和痰液中EOS和IL-5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组患儿治疗后EOS和IL-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1),结论:治喘贴能促进哮喘发作期患儿体内EOS凋亡,降低IL-5水平,从而改善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引起的气道高反应。  相似文献   

14.
王静  胡志雄 《新医学》2010,41(9):575-577,584,F0003
目的:探讨半乳凝素-3对哮喘豚鼠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豚鼠随机分为哮喘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2只。哮喘组及治疗组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制作哮喘模型,对照组同期予生理盐水。于致敏第15~21日激发前1h治疗组豚鼠予半乳凝素-3腹腔注射,剂量0.5mg/kg,每日1次,连续7d。测定3组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5含量、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豚鼠BALF中IL-5含量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哮喘组(P〈0.05);其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轻于哮喘组,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哮喘组,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哮喘组;肺组织Bcl-2蛋白表达低于哮喘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ALF中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比例、IL-5水平均升高(P〈0.05或0.01);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均〈0.01);肺组织Bcl-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乳凝素-3可促进哮喘豚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这可能与其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IL-5含量、下调肺组织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诱导痰CC16mRNA测定在哮喘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3例缓解期和4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痰CC16mRNA的表达,并与诱导痰细胞分类、IL-8水平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哮喘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诱导痰CC16mRNA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P〈0.01),中至重度发作组诱导痰CC16mRNA水平低于轻度发作组(P〈0.01)。中重度哮喘患者治疗后,诱导痰CC16mRNA、中性粒细胞计数、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患者诱导痰CC16mRNA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成正相关(r=0.723,P〈0.01),而诱导痰CC16mRNA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IL-8水平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3、-0.698,P均〈0.05)。结论诱导痰CC16mRNA可能成为监测哮喘气道炎症、评价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试验组(急性发作期38例和缓解期42例),根据哮喘症状评分分为轻度25例、中度28例和重度27例;同期收治的80例肺部病变者(非哮喘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诱导痰上清液检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比较对照组、非哮喘组、试验组及试验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各气道炎症指标水平,分析支气管哮喘症状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的关系。结果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非哮喘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重度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轻、中度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缓解期患者(P 0.05)。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与哮喘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有密切的关系,加强对气道炎症指标的监测,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研究证实嗜酸性粒细胞是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炎症细胞。其分泌的颗粒成分对气道炎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嗜酸性细胞分泌的颗粒成分主要包括: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alprotein,ECP),嗜酸性细胞蛋白X(eosinophilproteinX,EPX),嗜酸性细胞过氧化物酶(eosinophilperoxidase,EPO)以及主要碱基蛋白(majorbasicprotein,MBP)。其中ECP和MBP已被证实能引起支气管哮喘气道上皮的损伤,且ECP毒性最强,被认为是嗜酸性细胞的特异标志。ECP的水平是反应嗜酸性细胞的活化程度及气道…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上表现反复发作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全球约有1.6亿患者,我国的患病率为1%~4%。如何使患者了解到哮喘的防治、自我监护、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是帮助哮喘病人有效地控制发作、提高生命质量的前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秋娣  刘皓  张素娟  周调 《临床荟萃》2011,26(19):1687-168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传统观点认为哮喘的特征是气道慢性炎症,可逆性的气流受限,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是当前世界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肺部疾病,哮喘的发生可影响人类各年龄层,并以儿童多发,其基本病理基础是气道慢性变态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炎症细胞的炎性介素和细胞因子参与其炎症过程,并导致所道高反应及植物神经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