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及30例正常人行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测定,同时测定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结果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均增高。提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增高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并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纤溶活性的关系,探讨脂蛋白(a)促血栓形成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方法:分别测定42例心肌梗塞患者,42例心绞痛患者、44例脑梗塞患及38名健康对照组的胆蛋白(a)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lj1])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各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浓度和PAI活性明显升高,tPA活性明显降低;组脂蛋白(a)与PAI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高血脂蛋白(a)浓度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脂蛋白(a)水平的升高与纤维活性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琼脂免疫扩散法测定65例健康人及218例某些疾病患者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正常对照组为327.7±53.0mg/L。未并发感染或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急性白血病、胃溃疡、肝海绵状血管瘤、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并发感染和/或DIC的急性白血病、肝细胞性肝癌、重症病毒性肝炎及败血症患者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01),胃癌及播散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01)。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测定对急性白血病有无并发感染或DIC;胃溃疡与胃癌;肝细胞性肝癌与肝海绵状血管瘤;播散性红斑狼疮与败血症及急性病毒性肝炎与重症病毒性肝炎的鉴别效率均>0.70,提示对这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杨海波  王英  董明敏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5):259-260,26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思者纤溶活性、血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的OSAS患者32例为试验组,30例PSG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l)水平,全血及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及红细胞变形性。结果:OSAS患者(轻、中、重度)与对照组相比PAI-l活性、低切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明显增高,红细胞变形性明显下降(P<0.05),且OSAS越严重上述变化越明显;中、重度OSAS患者t-pA活性、高切全血粘度及Fg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OSAS患者存在纤溶活性及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粘度增高,有形成血栓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抗原性测定(Fn:Ag测定),已用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检测。我们对16例早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做了Fn:Ag测定,并同时做了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测定(ⅧR:Ag)和全血粘度测定,以探求纤维结合蛋白与RVO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燕 《桂林医学杂志》1996,12(3):385-387
观察392例憬脑血管病等容血液稀释治疗前后之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表明:心脑血管 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升高,红细胞电脉时间延长。等容血液稀释治疗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和复方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研究背景目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液粘滞性增高已得到多数资料证明。但哪种药物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明显,临床资料报道不一,其中较多的有蝮蛇抗栓酶和川芎嗪。我们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治疗20例患者效果良好。研究方法治疗前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粘度明显增高者用该药治疗两周后再抽空腹静脉血。自身对照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治疗前血液粘度明显增高,治疗后血粘度明显降低。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P<0.005)、血球压积(P<0.01)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低右和复方丹参治疗或预防血粘度明显增高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脑舒通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高黏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合并高黏血症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心脑舒通胶囊3粒,每日3次,疗程为6个月。观察50例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加用心脑舒通治疗3个月后,监测患者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脑舒通胶囊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以及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血浆Hs-CRP,具有降血黏、抗感染和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液流变学及血浆蛋白的变化。方法173例绝经后女性按年龄不同分为A、B、C组,64例正常行经女性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蛋白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绝经后女性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切变率为1s-1、5s-1、10s-1、30s-1、200s-1)、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粘度(低切)、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01);全血粘度60s-1、全血还原粘度(中切),红细胞电泳指数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全血粘度150s-1、全血还原粘度(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性指数虽有增高,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结论绝经后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着性改变,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蛋白比值则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低。因此我们认为,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蛋白水平、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可以作为绝经后女性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预防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高粘滞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血液及血浆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有人认为血液粘度增高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不同病程、不同年龄和不同代谢状况的糖尿病患者均可出现“高粘滞血症”。血液粘度增加的因素主要有:血球压积增高,合并心血管病者较明显。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及球蛋白含量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这与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及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有关。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其原因主要是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增加,尤其当代谢控制不良时更明显,它可使红细胞内粘度增加,而且它倾向于与细胞膜结合,增加细胞膜硬度,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其聚集程度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血液稀释平衡疗法(以下简称血稀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医疗新技术.我院自1995年10月开展该疗法,对1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对病人血稀前后血液流交学指标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如下:检查对象:男72例,女48例;45~60岁58例,大于60岁62例;其中,脑中风56例,高血压40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0例。检查项目: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2分钟和最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沉。检测方法:血稀治疗前后均抽取病人清晨空腹静脉血液6ml,分别注入肝素防凝管和枸椽酸钠防凝管内,于3小时内检测血液流…  相似文献   

12.
陈永久 《广州医药》1998,29(6):21-22
5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其中22例合并高纤维蛋白血症,内服二十碳五烯酸每日4.0g,治疗4周,胆固醇,城油三酯,纤维蛋白均显著下降,未见明显副作用。研究表明,该药是一种有效的降血脂和降纤维蛋白原药物,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雷  黄艳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482-248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B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还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阿托伐他汀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具有抗炎作用,对于抑制心肌缺血的进展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检测了老年高血压病组患者178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72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Arbc)、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易发生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患者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易于形成血栓,容易并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对这种患者应给予重视,采取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措施,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病有无左室肥厚患者各20例,进行性别,年龄配对后,观察其中医血瘀证积分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及血瘀与左室肥厚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1)将左室肥厚(LVH)者血瘀证积分高于无左室肥厚(NLVH)者(P〈0.05),血瘀证与LVH关联密切(OR=4.5);(2)LVH者存在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凝集率增高为主,NLVH者存在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增高为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72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血清FDP等测定。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血管并发症者增高更显著。提示上述改变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Hcy水平与DN的关系.方法:选择DN 104例(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50例)和健康对照组38名,用循环酶法测定其血浆Hcy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DN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者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脑血管疾病者(P〈0.01).Hcy与Scr、TC、TG以及hs-CR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DN患者血浆Hcy水平增高,Hcy可能参与了DN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血浆Hcy水平,可能会减少DN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肺结核患者血液流变学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60例健康者,100例肺结核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其中49例肺结核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气。结果发现。肺结核患者血液流变学校学较正常人明显障碍,表现为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张晓耕  姚洁  黄花  张丽春  孙颖  张驰  刘宇 《四川医学》2011,32(10):1635-1637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检验指标及其相关性。方法对6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疾病组)和4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较对照组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测定值增高,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沉、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社区性肺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测定明显增高,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中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验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功能是否与原发性高血压(EHTs)伴代谢综合征(Mets)有关。方法:原发性高血压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I级。测定133例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测定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表面标记物。结果:43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液粘度与不伴代谢综合征的91例相比,显著提高。血细胞比容和血浆粘度在伴代谢综合征组中升高,尽管红细胞刚性指数“k”在各组并无不同。作为一个整体,血液粘度与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密切相关。另外,血浆粘度与甘油三酯密切相关,内稳态评估指数、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有明确关联,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各组中血小板表面标记物并无不同。结论:血浓缩和血浆粘度增加而引起的血液粘度增加,与早期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