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含大黄的方剂共30首,剔除重复者各15首。尽管30首方剂中,与大黄作主要配伍的药物有19种之多,但离不开大黄“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等三大作用,试分述之。  相似文献   

2.
陈家琪  包丹丹  张悦  岳天祥  张钶  李范珠  朴寄纲 《中草药》2022,53(11):3518-3530
附子-大黄为典型的寒热药对,首见于《金匮要略》之大黄附子汤,二药配伍可发挥减毒增效的作用,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基于中药配伍理论阐释了附子-大黄药对配伍关系,通过综述近年来关于其配伍的研究,从其配伍后毒性及有效成分体外含量、体内代谢变化,药效变化和治疗阳虚类疾病的应用等方面具体阐释了附子-大黄药对减毒增效的内在配伍机制,以期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总结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地应用附子-大黄药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黄气味俱厚,苦寒泄降,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为将军。汉末医圣仲景尤为善用比药,纵观其著作,《伤寒》中涉及运用大黄的原文达85条之多,方剂15首;《金匮》中约35条,方剂20首。其运用广泛,配伍严谨灵活,药证丝丝入扣,可见一斑。探讨其配伍运用之规律,对我们研习经典,指导临证,颇具一定意义。配伍应用: 大黄以功能荡涤胃肠,调气、祛淤,推陈致新,凉血止血,泻热利湿,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等。其性走而不守,入脾、胃、大肠、肝、心诸经而在多方中配伍。用治腑实便秘,  相似文献   

4.
大黄治便秘及其配伍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首见《本经》,有“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之说。据现代药理研究,大黄能刺激大肠,增加肠的张力和蠕动,使分泌增多而产生泻下作用。本品虽然性味苦寒,是寒下通便之常用要药,但随配伍的不同,可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便秘证,临床有显著疗效,兹论述如下。1热结便秘证大黄苦寒,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治疗大便秘结,院腹胀痛拒按,舌苔黄燥起刺,脉沉数等热结便秘证,本品能攻下热结,泻热通便,应视为通便之要药。可与芒硝、枳实、厚朴配伍运用,如《伤寒论》中3个承气汤是代表方。2寒结便秘证大黄虽为苦寒泻下之品,若与温…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将大黄广泛用于伤寒、杂病。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大黄运用非常广泛,共有32个方剂运用了大黄,随证情变化,有生用、酒洗、去皮之别;有用量大小之不回,煎药有渍之、同下、后下之异。特别是配伍极其精妙,各具特色。本文就《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大黄的配伍方法作一探讨,归纳有以下诸类。 1 攻破合用: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  相似文献   

6.
《神农本草经》将大黄列为下品,因其不宜久服,用之不当反伤正气之故。然自古以来,仍有不少医家喜用善用大黄;而且许多医家精于配伍变化,拓宽了大黄的适应范围,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现对其配伍应用进行搜集整理,希冀对合理应用大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张玲 《新疆中医药》2011,29(5):49-50
大黄在《金匮要略》中共组方21首,用于多种疾病治疗,本文就大黄的配伍变化作一浅析。 1大黄与清热药配伍 生大黄与清热药为伍,可以泻代清、清泻并举,既泻火通便,又清热燥湿,用于肠胃实热,肝胆湿热等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附子大黄药材配伍前后大黄蒽醌类组分的研究,探讨附子大黄配伍在临床使用中大黄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醋酸镁染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附子大黄不同比例配伍样品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大黄与附子配伍后总蒽醌和游离蒽醌均有所降低,从而降低其苦寒之性。结合蒽醌是大黄起泻下作用的关键成分,在配伍后略有增加,故配伍较好保持了其泻下作用。结论附子大黄配伍符合传统配伍理论,既有利于抑制寒性,又能保持大黄的泻下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黄的传说     
谈到宫廷用药,人们总会想到人参、鹿茸、燕窝等高级补品,其实有一味人们熟知的泻下药也常被使用,它就是——大黄。大黄在宫廷中的使用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有一位叫姚僧坦的名医,用单味大黄治好了梁元帝的心腹疾。在清宫医案中,大黄应用之广泛,炮制之讲究,剂量之斟酌,用法之多样,配伍之精当,堪称之最。  相似文献   

10.
介绍贾英杰教授运用大黄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提出临床运用大黄不应拘于泻下药的范畴,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大黄既可泻下癌毒、瘀血,又可通腑气、调气血进而达到缓中补虚、安和五脏。同时认为,泻下癌毒、瘀血亦有缓下和峻下之别,需根据毒瘀的轻重、大便的溏结、正气的强弱综合考虑大黄的运用,且常以生大黄与熟大黄并用以防伤胃之虞。从量效关系、常用配伍两个方面总结了大黄的用药法度,提出大黄小剂量(3~5 g)应用缓中补虚,中剂量(10~30 g)应用去湿泻浊,大剂量(10~30 g)应用急下通腑,且常与黄芪配伍扶正抗癌,与枳壳、厚朴、莱菔子配伍畅达三焦气机,与郁金、姜黄配伍化浊解毒祛瘀。  相似文献   

11.
大黄性味苦寒,沉降,入脾、胃、大肠、肝、心经,力猛善行,自古就有"将军"之称.临床取其泻下攻积治疗大便秘结,已广为人知.大黄不仅具有泻下作用,还能清热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等,大黄与不同药物配伍使用具有更广的临床作用,正如将军善于调配士兵,实施各种战术作战,大黄亦如此.在<伤寒论>中大黄出现在15首方中,分别与泻下、活血化瘀、清热、补虚、解表、行气及利湿退黄药配伍应用.笔者对大黄配伍规律探析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大黄,别名将军、黄良、火参等,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性寒,归大肠、胃、脾、心包经。大黄在临床应用的范围广泛、方法多样,针对不同的配伍、剂量和炮制方法可发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功效,用于治疗因腑气不通、食积、热邪、痰湿、瘀血、肝郁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取得较好疗效。然大黄药力峻猛,掌握确切用法极为关键,否则有碍其发挥疗效。基于大黄的临床常用配伍,文章总结出以下运用规律:大黄在治疗腑气不通、食积时常配伍行气消食药、扶正温阳药;治疗热邪、痰湿时常配伍清热凉血药、化痰健脾药;治疗瘀血时常配伍活血化瘀药、行气止痛药;治疗肝郁时,常配伍疏肝柔肝药、健脾开窍药。运用大黄时,不同剂量、炮制方法及煎煮时间对应的功效各异。小剂量健胃,中剂量解毒,大剂量攻逐。生大黄峻泻,熟大黄缓泻,酒大黄升散走窜,大黄炭收敛止血,醋大黄活血化瘀。大黄生用,泻下功著。若取其清扬之气,薄其重浊之味,开水渍之须臾即可。文章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和注意要点两大方面对大黄的研究现状进行汇总,提炼配伍规律及要点,以期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黄又名黄良、大参、将军、绵纹、川军等,在临床上运用甚广。古人云: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如配伍不同,其药效又有专攻,兹浅谈大黄临床配伍运用于下,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1.大黄配麻黄:清热发汗解表,主治时行头痛壮热。麻黄辛温开腠发汗解表,大黄苦寒,泻中下之热,两药相配,汗下兼行,使时行郁热之邪自内达外而解。代表方:水解敌(《千金方》)。 2.大黄配生地:滋阴泻火,止血,主治虚劳吐血。大黄泻火祛淤止血,生地甘苦凉,滋阴养血,凉血止血,两药相伍,一泻一补,泻火而不伤阴血,养血而不留淤,以达火除血止。代表方:千金  相似文献   

14.
大黄作为泻下类中药的代表,具有泻积热、下瘀血、涤肠胃、退黄疸、消痞满等多种功效,临床应用广泛,但其性沉降峻猛,用量多易伤正,用量不足又难达疗效。通过分析经典方剂发现,大黄用量主要与病邪性质、药物炮制和配伍有关。病邪性质方面,当大黄用于攻伐有形实邪时,用量较重;用于消减无形之邪时,用量较轻。炮制方面,若单纯取大黄炭止血之性、酒大黄清上焦热邪之功、熟大黄活血化瘀之能,三者用量由轻到重依次为大黄炭、酒大黄、熟大黄。配伍方面,大黄与泻下药、活血药配伍用量重;与和解药、温里药配伍用量轻;与清热药、理气药相配,则需根据病情深浅轻重、病邪寒热虚实决定用量。此外,大黄用量还与患者体质、年龄、地域及剂型等因素有关,临床需遵循三因制宜原则,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15.
王庆夷  谢鸣 《天津中医药》2014,31(5):281-283
茵陈蒿汤为中医治疗湿热黄疸之要方。关于方中大黄的配伍意义历代医家各有见解,现代不同版本的方剂学教材对其叙述也多有不同。现基于方证相关的学理,通过对茵陈蒿汤原方中的主治、配伍及其用法经验的考察,结合大黄的性能及功效,探讨该方中配伍大黄的意义,认为大黄在方中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利湿,兼行逐瘀活血及泻热畅腑;同时认为对古方配伍意义的认识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方药功用与病证病机之间的高度关联是进行制方释理的重要规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国方剂数据库》收录治疗便秘方剂组方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并筛选《中国方剂数据库》收录治疗便秘方剂,采用频次分析、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方剂组方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287首治疗便秘的方剂,涉及中药211味,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药为甘草(109次),其次为大黄(103次);因子分析可提取出25个主成分;聚类数目为5类时较好,常用药物有大黄、黄芩、当归、芍药、陈皮、木香、地黄、人参等,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0个;关联分析显示:大黄配伍黄芩、栀子;大黄配伍芒硝;甘草配伍栀子、黄芩;大黄配伍黄连为常用药对。结论:《中国方剂数据库》收录治疗便秘方剂药类以补虚、解表、清热、理气、泻下以及化痰平喘为主。而大黄→槟榔;当归→地黄;甘草→陈皮;羌活→防风;芍药→当归值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大黄为泻下通便之良药,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见于多种复方配伍中。测定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是目前研究大黄配伍机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复方及药对配伍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配伍机制和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黄用于临床,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医学文献中就有较多记载:《神农本草经》载有大黄之性味与功能;《伤寒杂病论》立方374首(除重复和佚方外),其大黄方34首(占9.1%);《中藏经》载方62首,其大黄方15首(占24.2%)。从这些文献中可知大黄能广泛应用于内、外、妇、伤科等疾,在其配伍、炮制、制剂、用量、用法和服药禁忌等方面,有着丰富之经验。兹就此作一概述,聊供参考。一、性味与功能大黄性寒味苦,“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附子大黄配伍的毒副作用。方法应用甲状腺素片及丙基硫氧嘧啶对大鼠进行造模,并分别以附子及附子大黄配伍对其进行治疗,通过肝肾功能及一般情况的观察了解大黄附子配伍的毒副作用。结果附子组肝肾功能可有损伤,与大黄配伍后肝肾功能损伤更明显。结论附子与大黄配伍可损害大鼠肝肾功能,对肝肾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20.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配伍前后的量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目的:研究大黄分别与甘草、黄芩、赤芍、当归、黄连、木香、栀子配伍前后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 方法: 以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配伍前后游离和结合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结果 :配伍后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总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与黄连配伍降低幅度最大;且大黄经配伍用药后,各蒽醌类成分含量均发生规律性变化。 结论 :大黄经配伍用药后,蒽醌含量发生变化,推测对降低其毒副作用有一定的贡献,该研究为大黄临床合理运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